匆促中得来的幸运使人轻佻,这是冒险幸得的意识心态。如果一个人的幸运来得很艰辛,那么,他一定是个贤能的人。命运之神值得我们尊敬,即使是只为了她的女儿 “信心”与“名誉”,这种尊敬也是应该的。要知道“信心”与“名誉”都是由命运女神养育出来的;“信心”在我们自己的心里,“名誉”则在他人对我们的态度上。智者对自己的美德是不提的,他们总是把信心与名誉当作是上帝与命运女神的恩赐,这样才更容易得到它们。一个人的伟大成就在于把自己的一切都归功于最高的神力。因此凯撒在暴风雨中对船夫说:“你将凯撒跟他的命运一起载到对岸去。”从此,赛拉就取名菲力克斯(幸运之意),而不用马格纳斯(伟大之意)这样的名字了。此外,我们可以看得到,凡是公开夸耀自己聪明或夸耀自己做了什么聪明策划的人,结局都是不幸的。雅典名将狄莫修斯在国会中报告他的战绩时,常这样说:“这与命运之神无关。”后来,他就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做得顺利了。但是,也有些人的命运就像荷马的诗篇那样美,诗句也更加流畅,这就像是波禄塔克把狄莫里安的命运写得比亚吉二世或伊派米漫达的命运更美是一样的。不过,命运的好坏都是要看各人努力的情形而定。
美的涵义
美德好比高贵的宝石,如果镶嵌淡雅,反而会显得华贵。一个长得并不英俊的人身上有了美德,比一个外貌漂亮或外表庄严的人更显得尊贵。外表俊美的人通常难得同时具有内在美,造物者似乎很吝啬,不愿创造十全十美的人。所以,一个多才多艺的人,品格未必也是高尚的;他们往往只讲求行为,而不讲求德性。但是也有例外,比如说,奥古斯都和维思派尚二位罗马皇帝、法国的腓力四世、英国的爱德华四世、雅典的政治家阿尔西比亚底斯、波斯的伊斯美尔王等人,他们都是非常杰出、伟大,而且是十分英俊的人物。
关于人的面貌,天生的美远胜过粉饰之美,而优美的姿态和表情又比面貌的美更好,因为这种美不是画面可以表达得出来的,也不是立即就可以被人看出来的;这种美才是美的最好的一部分。美人不是各个部分都很匀称的,所以,曾将五美女之美集于一幅画上的希腊画家修格西斯,他是用几张脸孔上最好的部分创造出一张完美的脸孔;德国画家杜列依照几何的比例来雕像。然而这样构成的美人,我想除了创造它们的艺术家们之外,别人不见得也会喜欢。一个画家当然能创造出一张更美丽的脸孔,但他必须凭想象力去创造,而不是循着一定的规则或法则去描绘,这和音乐必须凭想象力,才能创造出优美的乐曲是一个道理。谁都会看到许多脸孔,如果将每张脸孔都一一加以分析,你将会发觉没有哪张脸的每个部分都是漂亮的。但是,把各个部分合起来看也就不会觉得难看了。
假使优美的姿态和表情真是“美”的主要部分,那么我们会明白为什么人的年纪大了,看起来反而比年轻时的那一张脸孔更加可爱,这便是所谓“成熟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对年轻人要用宽恕的眼光去看他,才能看出他真正的美。换句话说,就是要加上他的青春,那才具备了他那美的条件。“美”就像是夏天的果实,容易腐烂,不能长久保存。美貌的少年大都放荡成性,到了年纪老大,回想以前的事情时就会自觉惭愧。美貌如果生在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身上,当然是光彩;品行不端的人在他面前,便会自惭形秽而躲开。
残疾与心态
残疾的人对造物者通常存有报复的心理,造物者对他们既然不仁慈,也难怪他们对造物者要以冤冤相报了。因此,残疾的人像圣经上面所说的,大都是“缺乏自然的感情”,这可说就是对造物者的一种报复了。
肉体和心灵之间不存在一种协议,即使造物者在某一方面弄错了,它的另一方面也不会脱离常轨。假如人的肢体即使残缺得无法挽救,但心理状态仍有救助的余地,因此有时性格还可以用道德纪律来加以克制。所以,我们不可把残疾看成是一种象征,而要视为一种原因;象征的事物并不可靠,而原因却常伴随着某种结果。身上有缺陷常会遭人看不起,于是他总得设法摆脱自己的困扰,所以有残疾的人往往非常大胆,这种大胆起初是出于自卫,日久就成了习惯。并且,他们常是很勤奋的,又喜欢注意别人的缺点;他们要发掘别人的短处,目的是这样便好像可以使自己获得补偿。
做上级的往往看不起残疾的人,当然也就不会嫉妒他们;做上级的人如非亲眼看到他们功成名就,绝不会把他们放在眼里而相信他们也会升官发财。总而言之,残疾对一个聪明的人来说倒是升官发财的有利条件。古代的国王常宠信宦臣或身边有残疾的高官,因为对一般人怀有嫉妒心的人最能舍命效忠于一人。但是,国王对所宠信的残疾者并非以贤者或良相来看待,而仅把他们当作心腹耳目而已。一般残疾的人都是如此,可能的话,他们总是在设法消灭人们对他们的轻视。所以,我们看到了有劳期、苏利曼王之子、驼背的伊索、秘鲁传统嘉斯卡、脸孔丑陋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他们都是身带残疾而成就非凡的人物。苏格拉底虽只是脸孔丑陋而非真正的残疾,就像一般人中有许多这样的人,却也应该列入残疾者一种心态的人们中。
虚荣与自负
在“伊索寓言”里有个很有趣的比喻:“停留在车轴上的一只苍蝇很自负地说,‘你们瞧,我使多大的一阵尘土扬起!’”有些虚荣的人也就像那只停留在车轴上的苍蝇一样,常把别人辛劳所成的事说成是他自己的功劳。这种喜吹嘘、爱虚荣的人常成群结党,因为不这样就无法与人相比,而会露出自己虚饰无能的实情来。他们也喜欢妄发谬论,以表现自己的骄傲。但是,这样一来,他们便把什么秘密都宣泄出来了,结果也就无所获益。这就像法国那句俗谚所说的:“话语多,成功少。”
然而这类人也有他的用处,例如说,你想使人赞扬你的伟大与道德时,那就可以利用他们去替你鼓吹、制造声誉,而后你便可以如愿以偿。罗马史作者利维在述及叙利亚王安提与可斯尔和亚细亚的游牧民族伊托梁斯族的事情时曾这样说:“有时候在当事者两者之间撒谎会造成很大的效果。”比如说,一个人想联合两个国家并同作战去对抗第三国,这时他就得向他们吹嘘对方的军事力量,那样便能达到目的。当一个人居于甲乙双方之间时,对甲方表示关切的心情,对乙方装着袒护的样子,结果双方都会对他产生信任的心态。这种无中生有的事例,是因为撒谎而带来的信念,信念便会带来实质。虚荣对军人是很重要的,因为虚荣能使人产生勇气,而创出许多英勇的事迹来。具有虚荣性格的人,在从事大规模或富有冒险性的事业时,能勇往直前,毫不迟疑顾虑;而性格质朴庄重的人,只能把船撑得平稳,而不考虑船远航,换句话说,就是只能使事业稳定,而不能使事业有大发展。文明的传播,也有赖于虚荣的力量;“轻视虚荣的人,著书时仍然会把自己的名字置于首页封面。”这又何尝不是虚荣的表现呢!甚至于像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格伦等伟大的哲学家也都有很强烈的虚荣心。虚荣无疑能长久地使后人追忆你,像西塞罗、辛尼卡、普林涅斯等名作家的声名,如果不是凭借着虚荣的力量,哪能留传得这么长久。因此,声誉中若是参入虚荣,就像在天花板涂上油漆一样,既能光亮,又能耐久。
然而,以上所说的虚荣,并非同于塔西托讲穆尚纳斯的那种虚荣的性质,他说穆尚纳斯“有一种奇才,能使自己的一切言行表现得很优越。”那并非出于前者的虚荣,而是近于慷慨与谨慎的天性所使然。这种性质在某些人身上不但表现得很适切,而且也很优雅,因为宽大、忍耐与谦虚的本身,就是一些做人的虚饰技术。而在这些做人的技术中,没有比普林涅斯所说的那种更好了;即是说,一个人对于别人的美德应该尽量赞扬。普林涅斯说得好:“赞扬别人也就等于是在赞扬自己,因为就赞扬本身来说,别人与你定是相近的;如果别人不如你而受到赞扬,那么你就更值得赞扬了;如果别人比你强,却受不到赞扬的话,那么你也就不值得赞扬了。”虚荣的人为智者所鄙视;愚者所叹服;奉承者所崇拜,而人们则常为自己的虚荣所奴役。
光荣与声望
光荣的获得,能充分表示出一个人的德性与价值。有些人过分强求光荣与声望,这种人虽常被人谈论到,却不能使人钦服。与这种情形相反的,他们常是不擅长表现自己的德性,以至于使人们对他们的评价降低了。
一个人如果能够完成前人未尝试过的事,或者是这类事虽有人尝试过却中途放弃了,或者是已经完成却效果不佳,那么他所获得的光荣,就会比在后面做了更困难的事的人还要大得多。一个人的行动如果能使各党各派以及各个团体都满意,那么他就更能获得人家的赞扬了。有些事做成功了,所得的光荣还抵不过所受的耻辱,做这样事的人当然是最不擅长于保持自己的光荣的。别人失败而自己成功,所得到的光荣就像一块有了许多个切割面的钻石,常会反射出最鲜明的光彩来。所以,在追求荣誉方面,要鼓励一个人努力去战胜他的敌手,如有可能的话,就利用对方的弓矢来赢他们。
小心谨慎的仆从有助于增加一个人的声望,西塞罗这样说过:“一切声望都来自仆从间。”嫉妒为光荣的蠹虫,所以要消灭它。自己有什么表现时最好说明目的不在声望,而在完成事业,也不可把成功归之于自己的道德与才能,而应归功于造物主的恩典。
统治者的光荣等级可按下列次序排列,第一等为国家的创建者,如洛玛拉斯、塞拉斯、凯撒、奥图曼、伊斯梅尔等。第二等为国家的立法者,也称为“第二创建者”或“长久统治者”,因为在他们死后,人们仍会用到他们所制定的律法来统治庶民,如赖寇加斯、梭伦、查士丁尼、爱德加、西班牙国王卡斯提尔、西班牙律法的制定者爱尔丰斯。第三等是拯救者或“救星”,他们或是结束痛苦的长期内战,或是把祖国从异族或暴君的奴役下拯救出来,如奥古斯都、维思派尚、奥利梁纳斯、塞奥乡里卡斯、英国的争科七世、法国的亨利四世。第四等是为国争光的将军们,他们或为祖国拓扩领域,或为祖国驱除外寇,保卫疆土。最后一等则为历代的贤君,他们秉公治国,使得在他们统治之下的国民享有太平盛世。最后两种情形的事例太多了,不作赘述。
老百姓与臣属的光荣等级可按下列次序排列:第一等为能够替君王分忧担劳的大臣,这种人可以称得上是君王的“左右手”。第二等为在战争中能对君主或统治者作英勇保卫的领导人才。第三等为宠臣,限于能取悦于君王或统治者,而对人民无害者。第四等为那些职位高而可胜任的能干官吏们。另外还有一种不常见的,却可列为最大光荣之一的,即是那些为国家利益而不惜赴汤蹈火的人,如利格拉斯、帕布利狄云穆斯等人即是。
忿怒与控制
想要把一切忿怒的感情完全消除,那只是斯多噶派一种夸张的说法。我们还有更好的说法,那就是这句神谕:“可以生气却不要犯罪;可以含怒却不可含怒到日落。”这是表示忿怒在程度上和时间上,我们应加以规范与限制。即是说,生气不可太过火;发怒不可太长久。
我们现在先来谈谈如何矫正发怒的意向与习惯;其次再谈谈如何制止忿怒,免得伤害到别人:最后再来谈谈如何引起或缓和他人忿怒的情绪。
对于第一点来说,你除了在忿怒消失后心平气和地去检讨忿怒所带来的恶劣后果和对人生的不良影响外,就再也没有别的办法了。辛尼卡说得好:“忿怒像炸药,碰到东西就一同毁灭。”当一个人失去耐心时,他的灵魂也就无法保全了。黄蜂在螫人时,连同生命都投进去;人绝不可如黄蜂那样,一时的不能忍耐,会使别人被你伤害,连你自己也毁灭。无疑地,忿怒是一种卑下的情绪,专向小孩及女人、老人、病人等体质脆弱的人侵袭。你得注意的是,当你发怒时,在你的怒气中只能带点轻蔑的意味,而不可带半点恐怖,这样的忿怒便会显得高超,而非软弱怯懦的行为。这种情形要耐心去做,终将做到。
至于第二点,忿怒的发生有三种主要的原因:一是对外来的伤害过于敏感;一个人如果不觉得自己受了伤害,当然便不会发怒,因此敏感而又脆弱的人,在受了许多事情的困恼以后必定会常生气,而性格刚强活泼的人,却一点也不会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再是如果一个人把别人对他的伤害,想象是充满轻蔑的成分,那他当然要怒火中烧,因为轻蔑这种事使人更难容忍。所以,当一个人觉察到自己被人轻蔑时,就会怒气冲天,气得不可抑制。再就是当人认为自己的名誉受到攻击或损害时,自然也禁不住要非常恼怒,这一点从“自信”方面着手是可补救的,即是像康沙尔福所说的:“一个人的自信应该像磐石样地坚固,不是别人所能轻易摧毁的。”但是,在所有抑制忿怒的方式中,还是以拖延时间为最好。要自认报复的时机尚未成熟,又相信不久以后将会出现一个报复的机会,这样便可以逐渐把忿怒冷却下来,忿怒也就自然平息了。
在发怒的时候如果想控制自己,避免惹祸,有两件事必须注意:第一,言语不可过分尖酸刻薄,因为对方会因为听到了这类的言语而感到特别地刺耳;普通的侮辱尚可忍耐,而特别的侮辱就叫人无法忍受了。而且发怒时不可以把秘密泄露出来,不然他在这个社会上便不适于生存。第二,生气时,不可忽然放弃你的工作;不管怎样都要留有余地,绝不可做出无法挽回的事来。最后,关于如何去激怒别人或缓和别人的忿怒,这就要看你选择的时刻是否适当了。人们在最顽固和脾气最坏的时候,最容易被人触怒。此外,前面已经提过,在你伤害别人的时候,若又再带着轻蔑的意味,那是会使人无法忍受的,在这些激怒人的情形下还有补救的方法。第一种补救的方法,你得选个适当的时刻;如果你猜想你的事务会惹起某人生气的话,就需在他心情好的时候提出,因为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第二种补救的方法,是要尽量避免别人怀疑你的行为中带有轻蔑的意思,你可以解释那是出于误会或恐惧或是脾气不好等,而并无半点轻蔑的意思。
误解与分歧
我已经把学问的三种病症都说到了。此外还有几种可说是不健康的状态,而不是已成的病症,但他们可不是这样的隐蔽与在内的,而是为一般所共见,因此不能置之不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