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甘肃文史精萃4:风物卷
2887600000005

第5章 黄河冰桥诗话

雷仲科

神圣壮丽、汹涌澎湃、奔腾呼啸的母亲河——黄河,在甘肃永靖县境内,以它独特的“S”型流线穿越而过,其流径达97.58公里,落差竟达250多公尺,这是几千公里黄河上水力资源最为丰富的重要区段。因之,国家先后在此修成了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座水利发电站,形成了三座人造的“高峡出平湖”,被人们赞誉为陇上的三颗明珠。

然而,更令人鲜知的是这段近百公里黄河水面上,每年十冬腊月,都有浮凌凝结,铸成雄厚的白洁冰桥,堪称今古奇观,为历代诗人骚客们所赞颂、所惊叹、所回味。

明诗人解缙(1369-1415),在贬寓河州卫吏期间,浏览了平川大山、名胜古迹,写下了70多首不朽佳作。他在闪光的名篇《冰灵寺》里热情地唱到:冰灵寺上山如削,枯树龙盘点翠微。

况有冰桥最奇绝,银虹一道似天梯。

明诗人鲍龙,在明嘉靖24年任河州同知期间,振兴文教,造就人才,颇有政声。他在《和解内翰韵四绝》之三《冰灵寺》中,也纵情高歌:冰连寺桥成双绝,山共云林接太微。

我欲登高寻胜览,悬崖谁肯引仙梯。

当代诗人蒋步颖(1873-1957),甘肃临夏县莲花乡人,清痒生,善中医,曾在少数民族地区设馆,教育回族子弟。新中国成立后任省文史馆研究馆员,著有《涧滨居士诗草》。他在一首《刘家峡冰桥》咏到:经始走西河浪摇,层冰冱结转成桥。

到来人畜尽飞渡,舟子壁观焉用招。

张建(1878-1958),字质生,甘肃临夏市人。建国后曾任临夏副专员、副州长。一生著作颇丰,有诗、文稿50多卷。他在一首《渡冰桥》中吟唱道:我行过归滩,已见冰桥冻。

转瞬抵寺门,层冰更无缝。

即使张骞来,想亦难凿空。

方知天地奇,阴阳极错综。

若非泽腹坚,将请君入瓮。

双骑连辔行,蹄下八音弄。

却感僧意诚,傍岸如翁仲。

鹄立迓远客,邀游水帘洞。

山水相吐吞,借此悟体用。

对景赋新诗,聊当舆人诵。

张思温(1913-1996),字玉如,甘肃临夏市人,甘肃省政协委员,省文史研究馆名誉馆长。著作甚丰,颇有诗名。有《张思温诗选》、《积石录》等。他在一首七律《冰桥》中,引吭高歌:砰訇一夜涨寒潮,十万鱼龙气不骄。

绕郭流长摛雪练,如刀风利翦冰绡。

泽坚犹有临深惧,道阻今无隔水遥。

多少老农庆预兆,共将乐岁说丰饶。

这几位著名诗人的生花妙笔,使自然景观,和谐统一,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形象完整的“冰桥风光图”。其神奇佳作的特点是气势飞动,想象瑰丽;法密旨工,雄浑天然;言简意赅,韵味醇美,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深远的诗意。解缙、鲍龙通过对炳灵寺奇山、奇树、“奇桥”的刻画,歌颂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表达了对祖国锦绣山河的深厚情感。两人特别突出地点明了冰桥之“奇”之“绝”。你看,那一道皎洁的白色冰道,好像一段白雪绸带:横看如“银虹”,纵观又“似天梯”,这是一幅多么美妙壮丽的“炳灵冰桥图”——构成了“冰连寺桥成双绝”的今古奇观!而蒋步颖、张质生、张思温三位诗人,在歌咏冰桥亮美的同时,却重点地吟唱了冰桥的地位、作用以及给人民群众带来精神上、物质上的享受和快乐。

蒋步颖唱道,冬天的冰桥,“到来人畜尽飞渡,舟子壁观焉用招。”

有了冰桥,“人畜尽飞渡”;有了冰桥不“用招”老船主了,让他“壁观”去吧!张质生更是与友人各乘马飞渡冰桥:“双骑连辔行,蹄下八音弄”,这是多么潇洒、痛快的“双骑蹄下八音弄”,看时壮观,听时悦耳,真乃赏心悦目、出神入化!张思温更是欣喜地歌唱:“多少老农庆预兆,共将乐岁祝丰饶。”永靖民谚曰:“冰桥站到莲花,一斤麦子换上一个糖瓜”。意思是说,如果冰桥能够冻结到莲花城(永靖县旧县城),必然会出现一个大丰收的年景,那时,一斤麦子的价值,便宜到只值一个糖瓜瓜而已。可见,当地的农民群众,爱冰桥、想冰桥、过冰桥,与冰桥结下了多么深厚的感情啊!

水能载舟,水亦能覆舟啊!笔者退休前曾任《永靖县志》撰稿编辑,常忆起一件震撼人心的“大事记”:1962年1月,盐锅峡水库结冰厚达四、五米,冰凌成灾,威胁小川居民及黄河单跨桥安全,兰州空军出动飞机数架次,投弹炸冰未果。笔者亦有幸目睹了这场“飞机炸冰桥”的壮举。一天正午,几架军用飞机,在冰海上空盘旋了几圈后,按照冰面标记,轮番地投下数枚炸弹。顿时,冰眼中水柱冲天,轰声震耳,堪称奇观。然而,飞机仅炸开几个冰眼眼,并没有阻止水顶冰、冰愈厚的冰、水互相溢涨问题,但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留下了一个永不磨灭的“人民政府爱人民”的美好印象。

感谢春来早,厚冰徐徐解。至冰消大半时,人们才惊奇地发现少数冰层竟厚达15米,足有五层楼房那么高呢!那消冰的声势,更有一番动人的音响,不是南岸轰隆一声,就是北面哗啦一响,宣告着冰桥堕落,冰面塌方。这种声响,只有我们与冰桥作邻的人们,才能有幸看到、听到。对此,诗人解缙也似乎亲自领略过这一奇特的景象,他在《寓河州》(其三)中,激情地唱到:春风一夜冰桥折,霹雳声如百面雷。

亦有渔人捕鱼者,短歌微送月明回。

自1962年冬的冰桥结过以后,30多年来,永靖段的黄河水面上,再也看不到冰桥重结了,是上游的水坝多了,还是如今气候变暖了,抑是冰桥也参与了改革大潮,另行集结在黄河的其他段落上,从优选择最佳的落冰地点,让人们充分享受跨越时的快乐!尽管黄河冰桥是短命的,但它毕竟给人们提供过一个暂时活动的欢乐场合。

(《甘肃文史》199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