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甘肃文史精萃4:风物卷
2887600000040

第40章 永靖出土的“彩陶王”

雷仲科

1954年8月,在甘肃永靖县风林乡三坪村(今属积石山县),群众劳动时,挖掘出土了被誉为“彩陶王”的马家窑类型的彩陶瓮,由当年的村党支部书记戚永年同志捐交给县人民政府,后上交转存于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

这个彩陶瓮十分美观。瓮高49.3厘米,口部边沿有四个突鋬手,腹部左右侧饰有对称的半耳环。系泥质红陶,绘涂黑彩,饰以旋纹为主体的花纹,体态硕大,制作精良,造型优美,线条流畅,绘纹粗犷。从口沿玉腹部偏下,共有三层黑彩绘花纹,其上层花纹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相似,中层的连续旋形云状花纹,约是相当于母题的主体花纹,具有马家窑文化特色;下层是水波状花纹。总之,整个图案繁缛瑰丽,绘画技巧精湛纯熟,特别是中层主体部分的旋状花纹,用笔精巧,极富飞动气势,波澜起伏,似旋似舞,宛如彩绸凌空,上下旋飘;又似河水漩涡,旋起旋落,恰若汹涌澎湃的黄河巨澜奔腾向前,象征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自强不息的伟大生命力,给人们以豪迈、逸远的壮美之感和生机勃发的鼓舞力量,不愧被专家们鉴定命名为“陶王”。据学者考证,此陶瓮距今约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

为了弘扬祖国文化,邮电部曾于1990年4月10日,发行过一套四枚《彩陶》特种邮票,总面值1.08元,其中即有一枚面值30分的永靖出土的“彩陶王”邮票。

有感于“彩陶王”的绚丽辉煌,古朴古香,笔者曾冒昧地试写过一首《咏彩陶王》拙作,现抄录如下,敬乞方家赐教。

石破天惊展辉煌,惟数斑斓彩陶王。

久埋永靖五千年,一现“庐山”万丈光。

炎黄子孙藏奇才,华夏儿女露智窗。

壮丽古朴映万方,盛世国运日益昌。

(《甘肃文史》1994年总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