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如同大海中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良好的谈吐,能助人成功;但若运用不当,便会使你孤援无助,甚至身败名裂。尤其在人际关系紧密而复杂的现代社会活动中,时时都需要由说话来建立良好关系。因此,灵活机智的交际语言自然就成为一门艺术了
1.多讲“良言”,少说“恶语”
每个人都有所长,亦有所短,要“避免矛盾、稳中求安”,善于发现对方身上的优点,而不要抓住别人的隐私、痛处大做文章。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一句诚实、有礼貌的语言,可止息一场不愉快的争吵;一句粗野污秽的话,可导致一场轩然大波。“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就是这个道理。有人说言语是思想的衣裳,谈吐是行动的羽翼。它可以表现一个人的高雅,也可以表现一个人的粗俗。言谈高雅即行动之稳健;说话轻浮即行动之草率。
大家知道,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其实,相声正是很好地利用了语言这种交流工具,巧妙地调动听者的情绪,让听者兴奋起来,大声笑出来,它足以说明善说与不善说的区别,很难想象一个人想什么就直接说什么会演好相声。正如平时,话说得合适,不仅能体现出自身修养的高雅,也能够让别人很舒服地接受你的观点或意见,使人愿意接近你,没有谁喜欢那种经常用恶语伤人的人。
有一个朋友过生日,请亲戚朋友吃饭。他特意穿上了以前去香港旅游时买的一件乳白色的蚕丝衬衫,自我感觉非常好。酒席宴前,他神采奕奕地向大家敬酒。结果一个朋友突然冒出了一句:“哥们儿,这衬衫可过时了啊!什么年代的东西了?看,上面什么啊,疙疙瘩瘩的!”过生日的这个朋友听了脸色很是不好看,半天都说不出一句话,这时有人赶紧站起来打圆场,对那个不会说话的朋友说:“你这小子外行了吧!这是蚕丝衬衫,价格贵着呢。而且这种衬衫不会有褶皱,不管多少年,照样跟新的一样。”饭桌上的其他人也立即应和着,纷纷称赞主人的衬衫珍贵而漂亮。过生日的朋友舒心地笑了,只是短短的几句话使这顿生日宴会又在欢乐的气氛中继续进行。
还有一个事例:
有一位业务素质很好的同事,因为与某位上司意见不合,在公司改组过程中,被精减到车间。他很消沉。许多人劝他说:“这样对你不公平,还是跳槽吧。”在别人怂恿下,他打好辞职报告,准备递交。但是,有一位老友却对他说:“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我相信你会东山再起的。”这句话对他帮助很大,他觉得只要自己不放弃,就还会有机会。他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在车间里仍然好评如初。过了一年,那位上司调走了。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他理所当然地被抽调到公司经营部门。现在,他已是公司的副总经理了。
这位同事的老友用鼓励的语言化解了他内心的疙瘩,这就提醒我们说话时要多讲良言。
张三请了甲、乙、丙、丁四位朋友来吃饭。乙、丙、丁三人如约而至,只有甲迟到。张三一边看着表,一边自言自语地说:“该来的怎么还不来?”乙听了很不高兴地问:“那么,我是不该来的啦?”说完就气哼哼地走了。
张三连连叹气:“哎,不该走的又走了!”丙觉得张三弦外有音,暗想,既然乙不该走,那么是自己该走?他也不辞而别。
张三更急了:“我又不是说他!”站在一边的丁再也忍不住了,暗想:“既然不是说丙,那么只能是说我了。”他也悄悄地走了。
一会儿,甲来了,张三唉声叹气:“不该走的都走了。”甲听了暗想,原来是我该走,于是也走了。
结果来的客人一位没剩,只留下了不知所措的张三。
谈话中,习惯用礼貌语言,就会给人“良言一句三冬暖”的感觉,使感情顿时亲切融洽起来。说话要分场合、要看“人头”、要有分寸,最关键的是要得体。不卑不亢的说话态度,优雅的肢体语言,活泼俏皮的幽默语言……这些都属于语言的艺术。娴熟地使用这些语言艺术,你的人生会更成功!
2.管好自己的嘴巴很重要
与人谈话要注意委婉周全,如果口无遮拦,直来直去往往会带来不良的效果,害人害己。
生活中有些人快人快语,有啥说啥,话无禁忌,不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如果是在一个熟悉的环境里,大家都知道你的个性,可能无所谓。但是,在陌生环境中,和你不熟悉的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分场合、不分对象是绝对不可以的。
那么,在和同事、领导交流中,我们就一定要掌握说话、办事的艺术,什么话该说或不该说,要拿捏得准确。有时候,吃亏就是因为说了不该说的话。
邱先生在一家知名外企做事。有一次,项目经理告诉他,要给单位做一个宣传方案的策划,经过大家讨论后,邱先生完全按照项目经理的意思加班加点,并顺利完成策划。但是,当策划方案交到单位该项目主管那里后,他却被狠批了一通。
在领导面前,邱先生说,这方案是他们小组所有人讨论的结果,而且,他们项目经理也非常赞同,这个策划案60%都是项目经理的想法。可没想到领导直接把项目经理叫来,当面对质。主管领导追问项目经理:“听说这都是你想的,就这种东西还能叫方案,还值得你们那么多人集体策划?我看你这个项目经理还是不要当了。”
从主管领导的办公室出来后,他又被项目经理狠批了一顿。项目经理告诫他,以后说话前动点脑子,别一五一十把什么都说出去。
可见有些话真不该说,正所谓话到嘴边留三分。而面对一些揭人短的老实话更是万万不能轻易出口。
张小姐在国家某机关做办公室文员,她性格内向,不太爱说话。可每当就某件事情征求她的意见时,她说出来的话总是很伤人,而且她的话总是在揭别人的“短处”。有一次,同一部门的同事穿了件新衣服,别人都称赞“漂亮”、“合适”之类的话,可当人家问张小姐感觉如何时,她便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你身材太胖,不适合。这颜色对于你这个年纪的人显得太嫩,根本不合适。”
这话一出口,原本兴致勃勃的同事表情马上就僵住了,而周围大赞衣服好的人也很尴尬。因为,张小姐说的话就是大家都不愿说的得罪人的“老实话”。虽然有时她也很为自己说出的话不招人喜欢而后悔,但她总是忍不住说些让人接受不了的实话。久而久之,同事们都把她排除在集体之外,很少就某件事再去征求她的意见。她也成为了这个办公室的“外人”。
有些人不懂得说话时掌握分寸,“快人快语”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得罪他人,会致使自己在人际关系上屡遭挫折。
王先生得了绝症,本人并不知情,亲人到处求医问药为他治疗,效果不错,病人的精神状态也很好。一日,王先生的朋友李先生来看望他,李先生大大咧咧问病情有什么进展,并且说,这种病80%是没有希望的。王先生受不住这突来的刺激,病情急剧恶化,最后不幸身亡。家属对李先生强烈指责,从此断绝了来往。
千万要记住,不要以心直口快作为挡箭牌,心口一致固然好,但要留个把门的,该直则直,该婉则婉。即使需要直接对别人提出批评时,也应讲究方式方法,让对方理解你真是为他好,从而引起他发自内心的自我批评,才会起到批评的效果。
一天中午,查尔斯·施瓦布路过炼钢车间,发现几个工人在抽烟,而就在他们的头上,挂着一块写有“禁止吸烟”字样的牌子。这位老板怎么教训他的伙计们呢?痛斥一顿吗?拍着牌子说:“你们不识字吗?”不,都不是。老板深谙批评之道,他走到这些人跟前,递给每人一支雪茄,说:“年轻人,如果你们愿意到别处去吸烟,我将非常感谢。”胆战心惊的工人们心里有数,头儿知道他们坏了规矩,但他什么也没有说,相反送给每人一支雪茄。他们感到了自己的重要,保住了面子,也因此而更加敬重自己的上司。这样的头儿谁会不喜欢呢?
同样,如果在谈话时能够灵活机警,则会同样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传古时某布政使请按察使喝酒。席间,布政使因自己的儿子太多而表示忧虑。按察使只有一个儿子,又为儿子太少而发愁。一案吏在旁边说:“子好不须多。”布政使听了这话,于是说:“我的儿子多,又怎么办呢?”那位案吏回答说:“子好不愁多。”二人皆大欢喜,大加赞赏,一起举杯痛饮。
所以,一个心理成熟、懂得社交技巧的人应该知道,在什么时候该以怎样合适的方式说话。实话不一定要直说,而可以幽默地说、婉转地说或者延迟点说,私下交流而不是当众说,等等。同样是说实话,用不同的方式说,效果会有很大的不同。
3.话要说到点子上
“花钱花在刀刃上,敲鼓要敲到点儿上”,话说在点子上对方自然会欣然接受。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说话也是如此,话不在多,点到就行。在生活节奏紧张快速的现代社会中,没有人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听你的长篇大论。这就要求你在谈话时要做到言简意赅,一针见血。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白门楼斩吕布”的故事。吕布被曹操所擒,曹操考虑到吕布本领高强,有心饶他不死,留下为己所用。为此,他征求刘备的意见。刘备担心吕布归顺曹操后,不利于日后自己称雄天下,希望曹操处死吕布。这时,刘备本可以列举吕布的很多劣迹恶行,但他仅选择了吕布心狠手辣、恩将仇报、亲手杀死义父的典型事例来说服曹操。刘备只说了句:“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一句话提醒曹操,吕布反复无常,很难成为心腹,弄不好就成为吕布的刀下鬼。于是,曹操下决心,立斩吕布。
吕布曾有恩于刘备,吕布被斩之前,也曾提醒刘备:“君不记辕门射戟之事乎。”然而刘备却不予理会,只用一句提示性的话,就坚定了曹操的决心,立刻就要了吕布的性命。
话要说到点子上才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所以话并不是说得越多才越有说服力,要抓住谈论的要害,才能事半功倍。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处于不败之地,就要有个好口才,这就像我们辩论一样,抓不住对方的论点要害,永远也不会把对方击败。
汉武帝好巡游,一次在病后到甘泉视察,发现甘泉官道坎坷难行,事先未整治,不禁恼怒从心而起:“难道义纵觉得我必定驾崩鼎湖,连甘泉也来不了了吗?”
这件事本是义纵的疏忽,但情急之中义纵竟难以置辩。不久,汉武帝就找借口杀了义纵。
汉武帝好骑马游猎,一次大病之后,猛然发现宫中御马竟比以前瘦了许多。他喝令叫来管马的上官桀,骂道:“你是不是以为我该病死,连御马也看不到了?”说罢便要治罪。
上官桀非常机智,急忙申辩说:“臣万死不辞,唯知陛下圣体欠安,臣日夜忧虑,无心喂马。臣确实已失职,陛下愿杀愿罚,都请自便,只要陛下圣体健康,臣死而无憾!”言未毕,泣不成声。
没有养好马与没有修好官道一样,都是没有尽到职责,但是上官桀却很高明地将失职转成尽忠的表现。言语之间,使汉武帝觉得他极为忠诚。结果,上官桀不仅没有被杀头,反而受到重用,累官至骑都尉。可见说话时能够语中要害最关键。在危急时刻不仅能扭转形势,还能保住自己的性命。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大亨乔治,资产逾10亿美元。某年他与商业伙伴戴维从加州飞往中国某大城市,准备投资建厂,寻找合作伙伴。三天后,乔治坐到了谈判桌前,谈判对象是我国某一大型企业的领导。这位领导精明能干,通晓市场行情,令乔治颇为欣赏。听了这位领导对合资企业的宏伟设想后,乔治感到似乎已看到了合资企业的光辉前景。正准备签约时,忽听这位领导又颇为自豪地侃侃而谈道:“我们企业拥有2000多名职工,去年共创利税700多万元,实力绝对雄厚……”
听到这儿,乔治暗暗地掐指一算:700万元人民币折成美元是90余万,2000多人一年才赚这么点儿钱?而且,这位领导居然还十分自豪和满意。这令乔治非常失望,离自己预定的利润目标差距太大了!如果让这位领导经营的话,是很难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的。于是决定立即终止合作谈判。
试想一下,如果那位领导不说最后那句沾沾自喜的话,结果也许会是另一番景象。那位领导最后那些不着边际、更是画蛇添足的话,不仅暴露出他自身的弱点,更令外商失去了合作的信心。
我国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具备适应市场经济的交际能力。因此,未来的事业对人才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就是要善于说话。“能言善辩”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增强竞争能力的重要工具。各个领域、各个阶层人士的交往越来越频繁,语言交际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语言交流作为社会交际的最基本最便捷的工具日益受到重视。这是谁也回避不了的事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比写更实际、更为人们迫切需要。”因此,我们要有出色的语言组织能力,善于总结自己的观点,凡事语中要害,在开口之前,先让舌头在嘴里转个圈,把多余的废话减掉,一开口就往点子上说,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4.不要做争强好胜的“嘴上英雄”
说话是一种交流和沟通,是人们相互交流、交往的需要,但要服从需要,针对实情,做到心理有谱,思考成熟,权衡利弊以后再说。
言辞有时是苍白无力的,它很少能说服他人改变立场,虽然“上帝”给了我们两只手一张嘴,但人们还是喜欢用嘴而不喜欢动手。逞口舌之利是毫无意义的,不但不能改变别人的立场,反而会把自己逼上绝路。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总能看到一些高谈阔论的人。他们总是炫耀自己的才能多么的出众,如果能按他说的计划实行,必然能成就一番大事。这些人滔滔不绝,在自己空想的领域里如痴如醉。然而,在旁人看来,那是多么的可笑和愚蠢。
罗马执政官马西努斯围攻希腊城镇帕伽米斯的时候,由于城高墙厚,士兵死伤惨重却仍然未能攻占这座城镇。最后,马西努斯发现城门是最薄弱的环节,于是打算集中兵力猛攻城门,但要攻打城门就必须要用到撞墙槌,当时军中并没有这种器械。马西努斯想起几天前他曾在雅典船坞里看过两支沉甸甸的船桅,就马上下令把其中较长的一支立刻送来。
然而,传令兵去了多时,桅杆仍未送达。原来是军械师与传令兵发生了争执。军械师认为短的那根桅杆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不但攻城效果比长的那根要好,而且运送起来也方便,他甚至花了不少时间画了一幅又一幅图来证明自己的专业,而传令兵则坚持执行命令,既然上司要长的桅杆,他的任务就是把长桅杆送到上司面前。
面对军械师喋喋不休的说辞,传令兵不得不警告他,他们的领袖是不容争辩的,他们了解领袖的脾气,军械师终于被说服了,他选择了服从命令。在士兵离开以后,军械师越想越觉得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他觉得服从一道将导致失败的命令是毫无意义的,于是,他竟然违抗命令送去了较短的船桅。他甚至幻想着这根短桅杆在战场上发挥功效,使领袖不得不赏赐他许多战利品以赞扬他的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