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会说话会办事会做人
2880400000029

第29章 出口成章,慷慨激昂赢四座(2)

如何使演讲做到简洁有力呢,以下几点禁忌可能对演讲者有所帮助。

(1)忌使用空话套话。

有些人一开口就“客套话不断”,少不了客套、谦虚,一分析问题就按老俗套喊空口号,几乎没有有效信息。

(2)忌重复累赘。

有些有用的信息由说话人发出后,听众便接受并储存起来了。但说话人却说话啰嗦重复,以大同小异的形式多次输出,这些信息就成了多余的了。

(3)忌节外生枝。

说话人没有掌握好主题,因此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发挥太多,或意已尽而言不止。这些内容虽然也包含不少信息,但却不是主要信息,而是与主题关系不大的次要信息。与主题无关的信息只会增加听众的厌烦心理。

(4)忌口头禅不离嘴。

有些人讲话脱不了“口头禅”,什么“这”、“那”、“对不对”、“是吗”等等,差不多句句不离口,虽然演讲者并非有意,可对听众来说,不但全是无用信息,而且令人生厌,所以必须戒掉。

4.情感是演讲生命力的源泉

真情实感是演讲的灵魂,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演讲者必须借用一定的形式,否则感情的表达就不畅快,效果也不会很好。

情感是艺术的灵魂,也是演讲生命力的源泉。“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这里的推心置腹就是指话语真诚。所谓“真”,是指不矫揉造作,不言辞虚浮,能够保持说话人的自我本色。所谓“诚”,就是真心真意、不掩盖、真情流露。

一次余秋雨先生在四川大学作演讲,述及他的一位上海音乐学院的朋友之死的情景,他深情地讲道:他的两个学生正在国外,听说老师病危,中止合同,飞回上海,为老师临终演出。那一天,有着许多毛病的上海人,正如我曾多次写过的一样,都激动起来、崇高起来,好多不懂音乐的人也买票去听。小学生们的家长对记者说:“带他们来,是为了让他们明白什么叫音乐,什么叫老师……”几天后,这位教授死了,龙华附近花店的花一售而空。病房里堆满了鲜花,楼梯上一层一层地叠满了鲜花……

这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感人的一幕,使听众分明感受到,那曾经在上海的带了几分悲怆和崇高的气氛,此刻就弥漫在演讲会场。听众的灵魂在演讲者动情的讲述中得到了净化和升华,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共鸣。

在话语交际过程中,要使对方感受到情感的真实,说话人的话语一定要受到发自内心的充沛的情感支配。一位作家曾说:“说话人装着对自己所说的话毫无情感,把自己隐藏在幕后,也不理睬听众是谁,不偏不倚、不痛不痒地背诵一些冷冰冰的条条儿,玩弄一些抽象概念,或是罗列一些干巴巴的事实,没有一丝的人情味,这只能是掠过空中的一种不明来历去向的声响,所谓‘耳边风’,怎能叫人发生兴趣,感动人,说服人呢?”

正当希腊面临马其顿王国的入侵,而遭遇亡国和失去自由的危机的时候,希腊著名演说家德摩斯梯尼曾经作过一次著名的演说,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都充满着发自内心的极为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感,他热情洋溢地说:“即使所有民族同意忍受奴役,就在那个时候,我们也应当为自由而战斗。”

从这洋溢着爱国热情的词句中,人们看到了一颗真挚的拳拳之心,因而他的演讲,激励了无数的希腊人从聆听演说的广场直接奔赴战场,连向家人作一声道别也认为耗费了时光。他的敌人,马其顿的国王腓力见到这篇演说词,也感慨地说:“如果我自己听过德摩斯梯尼的演说,连我也要投票赞成他当我的反对者领袖。”

感人心者莫先呼情。惟有炽热的情感,才会使“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演说如果感情不真切,是逃不过成百上千听众的眼睛的。

美国著名政治家林肯非常注意培养自己真诚的品格。

1858年他在一次竞选辩论中说:“你能在所有的时候欺瞒某些人,也能在某些时候欺瞒所有的人,但不能在所有的时候欺瞒所有的人。”

无哗众取宠之心,有实事求是之意,才能取悦于你的演讲对象,使他们接受你的思想。一个演说者如果讲话华而不实,只追求外表漂亮,开出的只能是无果之花。若缺乏真挚而热烈的情感,只是用“人工合成”的感情,虽然能欺骗听众的耳朵,却永远骗取不到听众的心。因为心弦是不会随随便便地让人拨动的。若要使人动心,必先使己动情。著名演说家李燕杰说:“在演说和一切艺术活动中,惟真情,才能使人怒、使听众信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对秘书口授反击法西斯战争动员的讲稿时,“像小孩一样,哭得涕泪横流”。他的这次演说动人心魄,极大地鼓舞了英国人民的斗志。

真情是演说最好的技巧。在演说中,唯有真诚的情感,才能产生巨大的影响,才能唤起群众的热诚,才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美国有位小说家说得好:“热情是每个艺术家的秘诀,而每位演说家都应当是一位艺术家。这是一个公开的秘诀。这如同英雄的本领一样,是不能拿假武器去冒充的。”情不深,则无以惊心动魄,无以得到别人赞同。

有位大学生发表演说时有这样一段话:

“在生活中有棱角的人常常遭人非议;而我认为,一个不被争议的人,是个近乎平庸的人。世界在非议中被认识,真理在非议中被确立。一个真正干事业的人,往往由于被激烈地争议,反而更强烈地闪耀出心灵的光辉!”

这段谈论受主观感情的支配,不需要交待论据,也不需要论证,它在抒情中洋溢着演说者或悲或喜、或憎或爱的情感,流露出演说者的思想,因而获得了人们热烈的掌声。

演讲中的情感抒发固然十分重要,但感情是受理智支配的,这个理智,就是要表达演讲的主题。演讲时要时刻牢记演讲的主题,时刻把握感情的阀门,注意控制感情的流量。有的演讲者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感情,一到伤心处就涕泪交流,泣不成声;一到愤慨时就语不成句;一到高兴时又笑得前躬后仰,手舞足蹈。结果,听众只知你在台上喜怒无常,根本听不清、弄不懂你在哭什么、气什么、笑什么。这样,又怎么能与听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呢?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曾在联合国大会上作过一次演说,感情充沛,内容丰富,本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可是,他在激动之中忘乎所以,竟脱下一只鞋拿在手里,在讲台上使劲代替手掌拍打,一时全场哗然。

赫鲁晓夫的例子留给人们深刻的教训,它启示人们,说话时必须善于控制感情。真情流露并不等于放肆,坦诚也必须有度。如果不加节制,感情表现为“过分状态”,别人就必然将它与虚伪轻浮联系起来。心理学家卡洛·塔维斯说:“不仅应该认识坦白的必要,而且要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坦白,坦白到什么程度。”同样真情流露并不等于不加节制。

5.培养应变和控场能力

在演讲当中,常会遇到不同的情况,这就要求演讲者要学会控制会场的氛围,具备调配互动的能力。

演讲者要想取得良好的演说效果,还应该具有应变和控场能力。即善于临场察颜观色,以便把握住听众的心理变化、兴趣要求,及时修正、补充自己的演讲内容,为演讲成功打下良好基础。

著名演讲家刘景斓讲述了他自己的亲身经历:

有一次在三峡演讲,那是多年前,那个地方会场非常简陋,糟糕到什么程度呢?下大雨,那个楼底下开始漏雨了。有人提出后面开始淋雨了,也就是说有20个人的那块区域,人根本没法听课。这个时候,我首先把大家调整到前面,后面呢?采取一些方法,把它修补。

还有一次在西郊宾馆,现场50多人,突然停电了,夏天7月份,天气非常炎热,没有空调了。大家很担心,这么多人,万一有什么状况怎么办?

我开始大声讲了。“在座的各位,停电是考验一个人自我情绪控制的最佳时机。从现在开始,我们开始计时,训练每个人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坐在这里不要动,做深呼吸,然后开始思考,这一天我们学到了什么东西,并且不用在灯光下面,找一页空白的纸,把它写下来。”20来分钟以后,电突然来了,每个人打开纸发现,写了好几页,又学习,又成长,又体验。

对于现场出现的突发事件,大多是我们事前没有预料到的,这就需要演讲者临场发挥,避免尴尬局面。

美国大律师赫尔有次为当事人辩护,不小心摔倒在台角,衣服撕开了口,帽子也掉了。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律师的不幸,本来听众应该安静,寄予同情,可下面却爆发出笑声、掌声和口哨声。这时,赫尔很镇静地走到中间,微笑着向着听众:

“对不起,各位,此时此刻,我太激动了。一是为我的当事人;二是为了大家,激动得使我手足无措。衣服破了不要紧,帽子掉了不要紧,只要真理在心中。”

律师面对听众的嘲讽,不是针锋相对,而是及时化解。话一出口,台下掌声乍响,此时的掌声是发自内心的。

那么,一个成功的演讲者需要哪些应变与控场能力呢?

(1)控制感情,掌握分寸。

当发生意外情况时,要镇静,要有好的心理素质,能控制感情,掌握分寸。不要在讲台上惊慌失措,更不要因急躁而冲动行事。

(2)从容答题,妙语解脱。

演讲时,常有听众提出较尖锐的问题,欲“把你逼上绝路”,这时候该怎么办呢?要学会从容地回答听众提出的问题,特别是那些乍看起来十分棘手的问题。有的人采取压制的方法,发火批评,喊“别吵了,安静下来”,这样只会使自己陷入窘境。有的人则采用以诚相待、妙语解脱的办法,变被动为主动。

(3)巧妙穿插,活跃气氛。

如果会场沉闷,要尽快调节,巧妙穿插,活跃气氛。演讲者使用穿插的方法,除了把事理说得更形象、更深刻外,还可活跃现场气氛,增加听众兴趣。比如,讲个笑话、讲个故事、谈点趣闻、唱支歌等。

(4)将错就错,灵活处理。

要想在演讲中避免说错话是相当困难的。如果一旦出错,在这种情况下最忌讳两点:一是搔头挠耳;二是冷场过久。有人观察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演说过程中冷场15秒以上,听众群中就会有零星笑声;冷场30秒以上,就有少数听众的笑声;冷场时间再长一点,听众就会普遍不耐烦了。

演讲过程中,如果是漏了个别字句的小错误,只要无伤大雅,不予更改为好。如果是讲了一段之后突然忘了下一段该说什么,那该怎么办?卡耐基介绍了几种方法,我们可以借鉴一下:

(1)就地换掉话题,用上段结尾中的句子来发挥。

(2)向听众提出问题。

(3)如果实在是大脑一片空白,就应该临时编一段较完整的结束语,有礼貌地结束。

6.编筐编篓,全在收口

结尾是走向成功的最后一步。把握得好,就会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把握不好,就会功亏一篑,令人扫兴。

结尾和开头一样,同样最能显示演讲者的演讲艺术,是演讲中最具战略性的一点。俗话说的好:“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演讲的结尾是对整个演讲的总结,它承担着收拢全篇的任务,因此,其意义是非常大的。演讲的结尾既要有文采又坚定有力,既概括全篇又耐人寻味,才能使全篇演讲得以升华,收到良好的效果。

激发高潮是很普遍的结束方法。这通常很难控制,但是如果处理得当,效果就会好得出乎意料。整个演说逐步向上发展,在结尾时达到高峰,句子的分量也愈来愈重。例如,林肯赞美尼亚加拉瀑布的演说,就是如此。

“这使我们回忆起过去。当哥伦布首次发现这个大陆,当基督在十字架上受苦,当摩西领导以色列人通过红海,甚至当亚当自其造物者手中诞生时,那时候和现在一样,尼亚加拉瀑布早已在此地怒吼。已经绝种但其骨头塞满印第安土墩的巨人族,当年也曾以他们的眼睛凝视着尼亚加拉瀑布,正如我们今天一般。尼亚加拉瀑布与人类的远祖同期,但比第一位人类更久远。今天,它仍和一万年以前一样声势浩大。早已死亡,只有从骨头碎片才能证明它们曾经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史无前例的巨象,也曾经看过尼亚加拉瀑布。在这段漫长无比的时间里,这个瀑布从未静止过一分钟,从未干枯、从未冻上过、从未合眼、从未休息。”

这个结尾给人的感觉是一浪高过一浪,使人心里难以平静。思维由演说者牵着往前走。

讲演结尾的要求大致可以归纳成以下三点。

(1)总结观点,在深刻印象中结束全篇。

当演讲基本完成,听众对你的观点、态度以及讲述的有关知识基本上已经掌握时,就必须考虑结束了。也就是该“收口”了。“收口”是从视觉上、听觉上给听众留下最后的印象,将在听众的大脑屏幕上“定格”。所以,“收口”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听众对整个演讲的印象。精彩的结尾往往能弥补一些不足,可以强化听众的总体印象。只要我们留意一下,便会发现古今中外的演讲家对结尾都是很重视的。

卓别林是著名的喜剧大师,也是出色的演讲家,他在1943年所作的《要为自由而战斗》的演讲中,痛斥了妄图奴役人民的“野兽”,最后他用直接呼告的形式给听众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哈娜,你听见我在说什么吗?不管你在哪里,你抬起头来看哪,哈娜,乌云正在消散,阳光照射进来!我们正离开黑暗,进入光明!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世界—一个更可爱的世界。那里的人将克服他们的贪婪、他们的仇恨、他们的残忍。抬起头来看哪,哈娜,人的灵魂已长了翅膀,他们终于要振翅飞翔了。他们飞到了霓虹里—飞到希望的光影里。抬起头来看呀,哈娜!抬起头来看呀!”

(2)嘎然而止,意味深长。

演讲到达高潮时,听众的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情绪饱满,注意力集中,这时果断收尾,能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美国作家约翰·沃尔夫曾说过:“演讲最好在听众兴趣未尽时嘎然而止。”

在美国独立战争前夕,国务卿裴特瑞克·亨利在弗吉尼亚州议会上的演讲就是采用这种方法结尾的:“我们的同胞已经身在疆场上,我们为什么还要站在这里袖手旁观呢?先生们希望的是什么?想达到什么目的?生命就那么可贵?和平就那么甜美?甚至不惜以戴锁链、受奴役的代价来换取吗?全能的上帝啊,阻止这一切吧!在这场战斗中,我不知道别人会如何行事,至于我,不自由,毋宁死!”

亨利以“不自由,毋宁死”6个字嘎然而止,使全场愕然,随后即响起“拿起武器”的呼声,“不自由,毋宁死”则成了美国人民争取独立自由的伟大誓言。

(3)借用名言警句结尾。

在所有的结尾方法中,如果能找到合适的名言警句做结尾,那是最理想不过的。它将产生最合适的风味以及庄严气氛,将表现出你的独特风格,产生美的感受。

世界扶轮社社长哈里·劳德先生以这种方式结束他的演说:“各位回国之后,你们之中某些人会寄给我一张明信片。如果你不寄给我,我也会寄一张给你。你们一眼就可看出那是我寄去的,因为那上面没有贴邮票。但我会在上面写些东西:春去夏来,秋去冬来,万物枯荣都有它的道理。但有一件东西永远如朝露般清新,那就是我对你永远不变的爱意与感情。”

这首短诗很配合他演说的气势,因此,这段结尾对他来说,是极为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