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革命先烈的后代邳豹爬荒山抄小道,白天不敢见人,晚上连夜赶路,历经千辛万苦九九八十一难,终于逃到了晋国,见到穆公,就像见到了久别的爹娘一样扒在地上大哭起来。
穆公吓了一跳,连忙问原因。
晋国通缉犯邳郑于是把自己父亲如何起义革命,被叛徒出卖,最后英勇就义的革命事迹大书特书了一番,然后对穆公说:“晋侯背叛秦国而记恨小怨,清除异己诛杀大臣,百姓们都不拥护他。如果君王这个时候去讨伐他的话,百姓们一定会把他赶走的。”
秦穆公犹豫不决。
百里奚说:“不妥,晋若百姓不服,则必有内变。君且俟其变尔图之,不可轻举妄动。”
蹇叔也不同意:“没错,夫称霸者,应戒急用忍,现在晋国乱相未生,我国也无必胜把握,最好的办法是静观其变,以待良机。”
穆公低头沉思了一下,开始理清自己的思绪:晋侯杀七舆大夫,杀的只是异己,跟百姓并无关系,百姓没有理由反对他,而且,晋侯如此迅速干净的除掉了国内的反对势力,他的地位只会更加稳固,断无邳豹所说的短时间产生内乱的可能,他这么说,无非是要借助我的力量帮他父亲报仇罢了。
这么一想,穆公便释然了,他对邳豹说道:“如果百姓都反对夷吾的话,他哪里还能杀的掉里克等大臣?这说明晋国上下还是一心的。邳豹,我看你也无处可去,不如留在我这儿当官吧,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夷吾此人多行不义,总有一天必自毙,你又何须急在一时呢?”
邳豹想想也对,便留在秦国当起了大夫,不过他并没有放弃,只要逮着了机会,他就一定要让夷吾这小子血债血偿。
秦晋的纠葛终于告了一个段落,接下来三年,两国相安无事,穆公继续发展经济,积蓄力量;惠公则继续打压反对派,稳固自己的君位;日子平静得有些可怕。
公元前647年,秦穆公十三年,晋惠公四年,平静的日子终于被一个天灾打破了。
这一年的秋天,不知咋搞得,晋国的田里不产粮食了,到了冬天,大家把剩下的粮食都给吃光了,结果市面上小米的价格贵的比猪肉还厉害,老百姓饿得嗷嗷叫,成天跑到惠公的宫外又是游行又是抗议,惠公被吵的失眠厌食神经衰弱,只好把大臣们叫来商量办法,先度过眼前这个难关再说。
吕甥的头也很痛,最近他家的粮食也快吃光了,这几天天天吃青菜,吃得他头昏眼花脸发青,于是他说:“没办法,只好寻求国际援助啦,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咱们找其他国家帮忙吧!”
郤芮说:“要不咱们找齐国吧,齐侯小白怎么说也是一代霸主,对其他国家向来厚道,我们说点好话求一求他,他一定会卖这个面子给我们的。”
惠公说:“我也不是没想过,只是齐国远在千里之外,等粮食来了咱们的老百姓们都饿死光了!”
吕甥说:“没错,我可不想再吃青菜了,要不我们去求秦国吧,那里比较近!”
郤芮说:“要去你去,我可不想去吃闭门羹,先前咱们不给他城池,早就撕破了脸皮,这会儿他看笑话都来不及,又怎么会给咱们粮食!”
惠公说:“这是你说的,寡人可不承认对不起秦国,不就是没给他五个城池,至于那么小气吗?咱们就去找他们要米,他们如果不给,我们就说是他们对不起我们,用舆论的力量好好谴责他们一下!”(明明是自己先对不起人家,现在却把所有不是全推到别人身上,惠公不但是无情,简直就是无耻了!)
于是,惠公派大夫庆郑拿了一块廉价玉当见面礼去找穆公要米。
庆郑来到秦国,一见到穆公,就哭丧着脸说:“君王,我们晋国这次惨啦,老百姓饿得实在受不了了,您就发挥一下人道主义精神,可怜可怜我们吧!”
穆公问百里奚说:“井伯,你怎么看,我们该不该帮他们!”
百里奚说:“谁家没有个困难,这就是在寻常百姓家,左邻右舍的都会互相接济,何况我们泱泱大国呢!救援灾荒,周济邻国,这才是王道。所以,主公应该帮助晋国。”(百里奚是从王道方面分析。)
“井伯说的对,晋国怎么说也是我老婆的娘家,寡人不能如此无情。”穆公点了点头,接着又问公孙枝:“子桑,你说是不是?”
公孙枝说:“没错,再说晋国得了我们的援助,以后就不会跟咱们作对了,万一他们不识好人心,忘恩负义,他们的老百姓就必然离心;这样我们就有道理讨伐他们了!助友邦,讨无道,这才是霸道,所以,主公应该帮助晋国。”(公孙枝是从霸道方面分析。)
穆公又点了点头,正要答应,每天磨刀做梦都想砍惠公的邳豹跳起来大声反对说:“晋侯无道,天降之灾。乘饥而伐之,可以灭晋,主公,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蹇叔说:“君子不趁人之危,智者不侥幸取胜,你小子呀,成天就想着给你老爹报仇!顾全一下大局好不好!”
邳豹不服气,还要分辨,穆公阻住他说:“不要再说了,夷吾确实曾对不起你我,但是晋国的老百姓有什么罪,我们怎么能为了一己私怨而置他们于不顾呢,邳大夫,你说是也不是?”(穆公毕竟是个有情之人,要他做到像夷吾那样冷血无情,他做不到,也不愿做。)
邳豹老脸一红,顿觉羞愧不已,退到一旁反省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