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春秋那些事儿:春秋五霸卷
2879900000032

第32章 凄惨的落幕2

喊完,齐桓公吐血数口,在雪白的幔帐上喷洒出点点梅花,惊心怵目。

终于,齐桓公的眼神开始涣散,身体也越来越轻,恍惚中只觉管仲鲍叔宁戚隰朋等人的脸庞就像幻灯片般,一幕一幕,从他眼前划过。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齐桓公忽然想起了数年前的一件往事:

那是在齐桓公春风得意葵丘受胙后的一个黄昏,他与管仲鲍叔宁戚四人对饮,喝得兴起,齐桓公笑着说:“何不为寡人寿。”要大家给自己敬酒。鲍叔牙举起杯子来说:“使公勿忘在莒,管仲勿忘其束缚在鲁,宁戚勿忘饭牛车下也。”(蒋介石常说的成语“勿忘在莒”源出于此。不过他老把台湾比作莒国,欲图“光复大陆”,实乃大言不惭。)当时齐桓公很受感动,立刻避席再拜(君拜臣,这种事儿只可能发生在先秦时代),说:“寡人与二大夫能勿忘夫子之言,则国之社稷必不危矣。”

想着想着,齐桓公的眼泪又不争气的流了出来,泪水与血水混成一块,将他那苍老干瘪的脸颊染得甚是可怖。

终于,齐桓公长叹一声道:“死者无知则已,若有知,吾何面目以见仲父鲍叔于地下……”说完,便用尽最后的力气,将那染血的幔帐裹住自己那可怖的脸庞,气绝身亡。

绝世华丽的一代霸主,竟然活活饿死在了病榻之上,于是英雄落幕,齐国霸业灰飞烟灭,如同昨夜长风,飘然而去。

历史就是这么的无常,昨日还是和风旭日阳光灿烂,今夜就是阴风冷雨人间地狱。

人生就是这么的无常,越是生前风光无限,越显后事晚景凄凉,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然也。

据《列女传》记载,齐桓公死后,小妾晏娥也跟着以头触柱,殉主而亡。

与此同时,齐国宫外已经是一团乱了,竖貂与雍巫拥立公子无亏,杀害大批不服官员,在临淄卷起一阵腥风血雨,公子昭逃亡宋国,其他公子则各领朋党,在朝内朝外一通火拼,早将他们的死老爸忘到了九霄云外。可怜的齐桓公,死前狗不理,死后也只有苍蝇蛆虫前来光顾了。

从十月初七齐桓公死,一直到十二月初八,整整两个月六十多天,齐桓公的尸体都烂在宫里面,无人问津。

真的很不愿写这段文字,想想都觉得反胃。

最后,还是蛆虫们吃的酒足饭饱,跑到宫外来散步消食,大家看到如此奇景,才猛然想起这世上好像还有一个先君齐桓公没有处理。

于是大家暂停争斗,捂着鼻子小心翼翼的打开宫门,只见那个伟大的生命,已经化作了一具被脓水浸泡臭不可闻的腐尸。这个毕生聚天下诸侯盟会无数的一代霸主,死后却只有无数的苍蝇蛆虫老鼠蚂蚁趴在上面盟会了。

眼见此景,有的人开始狂吐,有的人开始痛哭,有的人一口气没提上来昏了过去,场面一阵混乱。

最后还是竖貂雍巫等几个小人们比较冷静无情,他们连哄带吓止住众人,从容安排后事,总算是在十二月十四日的夜里将齐桓公大殓入棺了。

大事忙完,齐桓公的儿子们又开始接着内讧,也没闲工夫来管齐桓公的丧事,一直折腾到十个月后,太子昭从宋国回来拨乱反正,即位为齐孝公,这才孝顺的将齐桓公给大肆厚葬了,随同陪葬的还有大量金银财宝,以及大小卫姬等混账夫人。

这下子,齐桓公总算是入土为安了吧,然而很可惜,孝顺的齐孝公好心办了坏事儿,由于齐桓公的陪葬品太过丰富,竟然引起了盗墓贼的觊觎,据《晋书》记载,齐桓公及其重臣管仲之墓,到晋愍帝建兴年间,被一个名为曹嶷之人破除水银保护牵犬进入墓中盗掘,据说里面的“缯帛可服”,而珍宝尚有“巨万”,另见无数殉人骸骨,狼藉满穴。

可怜齐桓公,死的天下第一惨也就算了,死后依然不得安宁。你说这生前死后奢侈无度荣宠无尽风光无限又怎样呢?无非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便宜蛇虫鼠蚁微生物以及盗墓贼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