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十六:后事
楚军退后,晋国的残兵败将也在当年秋天回到了绛都。作为军队的最高行政长官,主帅荀林父没有推卸责任,而是老实的向晋景公承认了错误,并请求对自己处以死罪,景公没有多作考虑就答应了,黑锅总是要有人来背的,何况荀林父在这场大战中的表现也的确不咋地。
其实荀林父被治罪最大的受益人就是士会,士会在战场上表现优异,荀林父死后,他极有可能会被提拔上来接替晋国执政的位子。可是士会作为晋国的一代贤臣,却并没有为了个人利益而落井下石,而是出人意料的为荀林父求起情来,他举了城濮之战楚王逼死成得臣的例子说明杀掉重臣只会增加敌国的胜利,并说:“荀林父进思尽忠,退思补过,是能捍卫国家的人,主公怎么能杀他呢?他这次失败,就如同日蚀月蚀,怎么会损害日月的光明呢?”一席话,让景公不但赦免了荀林父,还让他官复原职,戴罪立功。
士会虽然没能得到提升,但他的品德和才能在晋国却是有目共睹,四年后(公元前593年),荀林父病逝,士会终于修成正果,当上了晋国的中军元帅,并兼任大傅之职(主管刑礼)。
而在邲之战中表现最为差劲的先穀的命就没那么好了,公元前596年,先穀畏罪潜逃到翟国,招引翟军来攻打自己的国家。晋国发觉后,两罪并罚,杀死了先穀,并将其灭族。
先氏这个晋国首屈一指的名门望族就这样毁在了先穀这个不肖子孙的手里,忠烈传世的先轸将军若是泉下有知,恐怕也会大哭三声吧!
邲之战,最终以楚军的决定性胜利宣告结束,至此一战,历庄王一世,晋国再也无法挑战楚国的霸权,总结以上,楚军的胜利是必然的,虽然没有用什么惊人的谋略,但庄王的总体部署井井有条:先遣使侦查晋军的虚实,并佯作求和以争取政治上的主动和松懈晋军的防卫,继而以单车挑战振奋我军士气并瓦解敌方士气,然后诱敌出击,先发制人,迅速反击,完全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所有的行动,一步一步无懈可击,整个楚军,就像一部运转优良的战争机器。反观晋军,指挥失灵,号令不一,打起仗来毫无计划,就连逃跑都是那么有个性,又怎么能不失败呢?
十六.最后一个不知死活的对手
晋国焉了,陈郑服了,整个中原地区大半都屈服在了庄王这只南天神鸟的广羽之下,最后只剩下一个宋国铁了心的奉行亲晋仇楚政策,老是跟庄王作对,这个优良传统其实在宋襄公时代就存在着,几十年过去了,执拗顽固的宋国人依然没有半点改变。
但是想要称霸中原,宋国这块最后的硬骨头却是非得啃下来不可的,如果暂时没办法一口吞下来的,那就先攻打宋国的附庸——萧国。
于是,在邲之战结束后没几个月,楚国就发动了对萧战役,宋国当然不能坐视不理,遂派大将华椒率领蔡军去救萧国,楚军失利,楚将熊相宜僚(“熊相”为氏,“宜僚”为名)和王子丙被俘。庄王于是妥协道:“你们不要杀他们,寡人退兵就是。”可是萧国人不识相,居然还是把这两个人给杀了。庄王怒,发大兵将萧国团团围住。适时正值寒冬,楚国的南方士兵受不了中原地区寒冷的气候,庄王于是亲自巡视三军,安抚慰勉士兵们,为他们加油鼓劲。三军的将士因此感到了春天般的温暖,都好像加穿了一件棉衣一般。楚军于是士气大振,加紧攻打萧国。
萧国大夫还无社是楚国大夫申叔展的好朋友,两军对垒,还无社害怕刀剑无眼,今天之后,他就无法再和申叔展见面了,于是他让另一个好朋友司马卯将申叔展叫了出来。
申叔展见到好朋友的第一句话是:“你有麦麴吗?”
所谓麦麴,就是用来酿酒的酒母,因为是由麦发酵而成,所以称为麦麴。古时常用麦麴做为药酒,用以抵御湿寒。
还无社愣了,怎么一见面就问我要麦麴,搞什么东东,他傻傻的回答道:“没有。”
两军对阵,隔墙有耳,所以申叔展不敢明言,无奈还无社就是不开窍,申叔展只好接着打哑谜:“那你有山鞠穷吗?”
所谓山鞠穷,就是草药川芎,川芎的根也可以用来抵御湿寒。
怎么老问我要药啊,还无社更摸不着头脑了:“也没有,你要这些药干什么,莫非老弟你转做药材生意了?我咋没听说过?”
申叔展急了,大声说道:“谁做药材生意了,你不知道如今大医院里的医生贪的很,专门要回扣的啊……我是想问你,你没有药材,得了河鱼腹疾怎么办?”
所谓河鱼腹疾,是古代的一句俗语,“鱼烂先自腹内始,故有腹疾者,以河鱼为喻。”所以指河鱼腹疾指因食用不洁或腐败之食物而伤害脾胃导致水湿内聚之腹泻疾病,也可泛指一切因脾胃受伤所致之湿泻,哎呀,其实就是拉肚子。因为水湿一般都聚于低下处,所以申叔展这句话是暗示还无社往低下之处跑。
还无社这才恍然大悟,说:“这个病好治,躲到枯井里就可以了。”(说起话来跟猜谜一般,我真是服了他们了。)
申叔展见还无社总算是明白了,又嘱咐道:“你在井沿上放一条草绳,有向井里哭的人就是我。”
果然,第二天,楚军攻入萧国,申叔展看到井上有根草绳,就在井口放声号哭,把还无社救出了枯井。
《左传》中的这段记载对中国医药史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这说明虽然春秋时代之许多医书已佚失,但那时中国的中医药学成就已经十分发达了,谁说春秋楚人只懂得巫鬼医病的,人家都懂得用“泄立停”了。
萧国被灭之后,宋国果然老实了很多,庄王大喜,觉得天下间应该没有诸侯敢反对他了。于是在公元前595年四月,楚庄王派申舟出使齐国,但不许他向宋国请求借路。”同时还派王子冯出使晋国,也不许他想郑国请求借路。
其实春秋时外交使团出使各国,也是需要办护照的(就是没有照片罢了),也就是所谓假道文书,否则就是非法入境,庄王不给自己的使臣假道文书,明显就是将郑宋这两个国家当成自己的地盘,嚣张之态溢于言表。
王子冯这一路还好说,毕竟郑国刚投靠楚国,可是申舟这一路就不太好办了,楚宋二国一直关系紧张,更何况楚国使臣申舟以前还在一次国际会议中羞辱过宋国的先君宋昭公(宋成公之子),没有合法签证就想通过宋国,这不是找死吗?于是申舟回奏道:“郑昭宋聋,去晋国的使臣不会有事,可是我一定会被宋国人杀死,大王你还是给我办一下签证吧!”(成语“郑昭宋聋”典出于此,喻指某些人不明事理不懂得见风使舵。)
楚庄王满不在乎道:“放心,宋国什么东西,岂敢妄杀我大国使臣,他们要真敢杀你,寡人就出兵灭了他们为你报仇!”
话说到这个份上,申舟不敢再推辞,只好咬咬牙答应下来,临出发前,申舟把自己的爱子申犀带到庄王面前,说:“臣此去如果回不来了,请大王念臣之忠照顾好我这个宝贝儿子。”
庄王答应了。
果然,申舟这一去,就再也没能回来,宋国执政华元抓住申舟,奏于宋文公(宋昭公之子)说:“楚国,是我宋国的世仇!现在派遣使节过于宋境,而没有假道关文,分明是将我宋国看作楚国一县!此等耻辱,不能忍受!请主公将楚国使臣斩杀!”
宋文公说:“打狗也得看主人,咱们杀了他们的人,他们肯定不会轻易罢休的,到时要是打不过人家,怎么办?”
华元牛脾气来了,他大叫道:“楚国如此羞辱我国,简直等同于灭亡我国,反正一样都是灭亡,不如杀了这个臭小子,为先君报了仇再说!”
宋文公那一腔压抑已久的热血也被华元这番话点燃了起来,他咬了咬牙,道:“没错,咱们不能让楚蛮子看扁了,他们以为我们不敢杀他们的人,我们就非要杀给他们看看,大不了跟他们拚了!”
就这样,申舟被愤怒的宋国人给咔嚓了,他的随从狼狈逃回楚国,将这个不幸的消息报告给了庄王。
庄王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正在吃午饭,他一听说申舟被杀,不由大怒:“他妈的,爷爷我扁不死你们!”说着他把筷子一扔,袖子一甩,站起身光脚就往外走,侍从追到前院才给他穿上鞋子,追到寝宫门外才给他送上佩剑,追到大马路上才让他坐上了车子。(成语“剑及履及”典出于此。喻指行动迅速果断。)
当日,庄王亲自出马,起兵攻打宋国。(好一个雷厉风行的春秋霸主,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