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军回到孤竹,又将藏在附近各处的残余山戎揪出来,一扫而尽。
至此,强大的山戎族彻底灭亡了,只有少数余部逃到辽西一带,从山地民族转化成游牧民族(也就是东胡),再也不敢滋扰中原,直到三百年后的战国赵武灵王时期才恢复元气。
谁能想到,几匹老马,一窝蚂蚁,竟然拯救了燕齐,拯救了历史,拯救了华夏民族。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考古队员在北京延庆县一带发现了大量的山戎墓地,在出土的随葬物中,有锋利的青铜短剑,有精美的虎纹腰带饰牌,还有大量耳环,以及黑白色石珠、绿松石珠和各色玛瑙珠项链。至此,这些差点将燕国从中国历史上抹去的山戎族人的形象已经非常明晰了,他们身材高大(身高一米八左右),头戴耳环,颈挂项链,腰系胡带,身佩短剑,十分之彪悍勇武。
看来这的确是一个强大而好战的部族,可惜,他们碰上了巅峰时期的齐桓公,真倒霉。
齐桓公北伐山戎,不仅将燕国从灭亡边缘挽救了回来,而且让燕国往北扩地五百余里,捡起馅饼一跃成为北方大国,说句齐桓公是燕国的再生父母,并不为过。
对此,燕庄公感动坏了:一个别国国君,毫无利己的动机,不远千里来到燕国,把燕国当成自己的国家来保护,这是怎样一种高尚的情操?我若不知感恩,岂为人类?
于是,齐桓公凯旋回国之时,燕庄公具礼相送,千恩万谢,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把齐桓公送入齐国境内五十里,仍然依依不舍。
齐桓公也很感动,他表示:“非天子,诸侯相送不出境,吾不可以无礼于燕。”按照周礼,除了天子,诸侯相送是不能出境的,否则就是无礼,那么怎么办呢?大方的齐桓公当即宣布,燕庄公进入齐国境内的五十里土地,全部割让给燕国。
燕庄公大急,赶紧摇手拒绝,受了人家救命之恩,还要拿人土地,这世上岂有这样的道理。
齐桓公坚持要给,燕庄公坚持不要,两人在路上推来让去,折腾了老半天。
面对燕庄公无休止的客气,齐桓公终于变了脸色,他严辞命令燕庄公不可拒绝自己的好意,并命他从今以后要重修召公之政,跟中原诸侯一道每年按时向周天子进贡,要老老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做事,不能再捣蛋了。燕国在成康(西周成王、康王执政时期)之后就再没向天子进过贡,甚至在十余年前(公元前675年),还曾与卫国兴师伐周,立王子颓为王,迫使周惠王流亡在外两年之久,如此大逆不道,天子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齐桓公一番恩威并施,燕庄公终于彻底臣服了,他痛心疾首的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表示将坚决服从霸主齐桓公的领导,紧密团结在以周天子为首的华夏联盟周围,同攘四夷,共奖王室,修明法度,尽职尽责,以不辜负先祖召公的遗训,以及齐桓公的谆谆教诲。
另外,燕庄公在收下齐桓公赠给他的土地后,在此筑城,名曰“燕留”,以纪齐德。
《史记》记载,此事过后,齐桓公德布天下,诸侯闻之,皆从齐。
有句话说的好:只要找到方向,全世界都会给你让路!
齐桓公高举“尊王攘夷”的伟大旗帜,至此终于大获成效。他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继续切准时代脉搏,沿着这条正确的道路走下去,从胜利走向胜利,从辉煌再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