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道德经(白话全译)
2877700000043

第43章 损之而益

原典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毂,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译文大道衍生出初始的一,一又生出阴阳的二,阴阳交合而生三,三生出万物。万物皆背阴而向阳,阴阳二气交感激荡达成新的和谐。人们最厌恶的,就是沦为孤家、寡人、仆下,而王公以此来称呼自己。所以一切事物,有时是受损反而获益,有时是获益反而受损。别人教我的,我也用来教导别人。蛮横霸道的人难得善终,我把这句话当做施教的指导思想。

名家注解王弼:万物万形,其归一也。何由致一?由于无也。由无乃一,一可谓无。虽有万形,冲气一焉。百姓有心,异国殊风,而得一者,王侯主焉。以一为主,一何可舍?

朱元璋:以阴趋阳之道,皆以卑以就能成也。君子之习道如是乎。更逾以上古国王所称孤寡不毂,此三字人人以为不贞之字,王者乃取名之,是谓谦也。

河上公:强梁,谓不信玄妙,背叛道德,不从经教,尚势任力也。不得其死者,为天所绝,兵刃所伐,王法所杀,不得以寿命死也。

经典解读这一章的前半部分讲的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论。这里老子说到“一”、“二”、“三”,乃是指“道”创生万物的过程。宇宙万物的总根源是“混而为一”的“道”,对于千姿百态的万物而言,“道”是独一无二的。

老子所说的一、二、三,并不是具体的事物和具体数量。它们只是表示“道”生万物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的一个过程,这就是“冲气以为和”。这里老子否定了神的存在,从多元论的宇宙观发展为一元论的宇宙观,这是值得称道的。此外,老子还讲了柔弱退守是处事的最高原则,谦受益,满招损,这也合乎辩证之道。

为什么说道生一?道的概念在前,道的存在在前,道中产生了万物与万象。物象多种多样,多种多样的物象却具有统一性、完整性、整合性、相同的道性。道与一之间是有一个多字存在的,没有多也就没有一的命名,没有对于多的感受也就没有对于一的寻找。正如此前讲过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多与一也是相生相形相通的。

一生二,就是从整体中产生相反相成的事物或概念,即有无、阴阳、乾坤、天地等。这两方面相交、相和、相激荡、相补充,便产生了第三个方面。于是,万物万象源源不绝,生而不绝,灭而不绝,一而多,多而一,万象归一,九九归一,大道永远。

值得注意的是,老子说的是“一生二”,而不是一分为二。一生二,是从一中派生出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原来的一可能仍然存在。一分为二,则是指一分裂成了互相对立乃至不共戴天的二,有了二以后,一就不复存在了。一分为二,强调的是斗争,一生二,强调的是和谐。

“强梁者,不得其死”,这句话老子讲得有力度、很重、很直白、很露骨也很强烈,表现出他对于强梁者的愤怒。

万物负阴而抱阳,是讲万物皆有阴阳的两个方面,都是又背又抱。冲气以为和,这里有老子对于物质与精神、现象与本质的观念。气是无影无形的,变化无方,气与气相交合,才有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到万物。

“损之而益,益之而损”的事例很多。如父母溺爱子女,适成其害;严格要求与批评责备,才是真正的增而益之。天花乱坠地为自己添彩,结果往往会降低自己的威望;实事求是地自我批评,表面上看是贬损了自己,其实是增益了自己的影响。

智慧典例

强横的人难得善终

老子说,强梁者不得其死。意即蛮横霸道的人难得善终。老子认为,人的死亡源于刚愎自用和自以为是的逞强,它们造成自矜自伐与自见自彰的心理状态与行为样态,导致人们在经验世界的冲突与对立,招来杀身的危机。

一句话,敢于逞强使气的,往往会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而不逞强、安分守己的人,往往能苟全性命。

一代英主康熙帝有些人天不怕,地不怕,连国家的法律他都不放在眼里,对他们来说,法律是什么,不就是写在纸上的几行字吗?于是为所欲为,欺行霸市,杀人越货,欺主乱政……最终把自己送进了监狱,甚至惹来杀身之祸。

鳌拜,满洲镶黄旗人。他出身将门,自幼弓马娴熟,武艺高强,性情凶暴,随清太宗皇太极征讨各地,战功赫赫,有勇士之称号,得以封官晋爵。顺治去世,遗诏命鳌拜与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共同辅佐年仅8岁的康熙皇帝,为辅政四大臣之一。

按照当时的规矩,“皇帝年幼,由顾命大臣辅政”。顺治帝临终时指定鳌拜等四人为顾命大臣,辅助康熙皇帝,其中,鳌拜权势最大,他并不把康熙放在眼里,贪赃枉法、自行其是。

鳌拜大权独揽,谨防有实力的大臣接近皇帝,并不断派人观察宫中的动静,要使他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这样自己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他看见康熙和一些孩子在玩摔跤的游戏,并未当成一回事,反而认为康熙胸无大志,只知玩耍。

有一次鳌拜称病,很久没有去上朝,康熙便亲自来到鳌拜府中探听虚实。他径直来到鳌拜的卧室,发现鳌拜在席子下面藏有利刀,知道鳌拜怀疑自己对他起了疑心。但康熙很能沉得住气,不但不加以责怪,反而安抚说:“满洲勇士,身不离刀,乃是本色。”鳌拜听了,觉得康熙是个糊涂蛋,更加为所欲为了。

康熙探病回宫,就把那帮孩子们找来,说:“大清朝已处在危急关头,你们听我的,还是听鳌拜的?”那些孩子自然愿意听皇上的。于是,康熙就设下了陷阱,等着鳌拜落进来。

康熙召鳌拜进宫议事,鳌拜不知是计,便大摇大摆地来见皇上。康熙便命那些孩子玩摔跤游戏给鳌拜看。孩子玩着玩着,一个个跌打翻滚到了鳌拜身前,这个抱腿,那个抓头,顿时将鳌拜掀翻在地。但鳌拜也不是省油的灯,他号称“满洲第一勇士”,力大无穷,他猛一挣扎,那些孩子都被他绊落在地,但这些孩子都忠于康熙,尽管敌不过鳌拜,仍死命纠缠住他不放,正在危急关头,康熙拿出藏匿在袖中的匕首,一刀刺进鳌拜的胸中,众人蜂拥而上,将鳌拜擒住。康熙当即宣告:鳌拜谋反,令监禁听审。

鳌拜终因欺主乱政、专横跋扈而被拘禁,不久便死于幽所。后来,康熙肃清了权臣鳌拜的党羽而亲政。

鳌拜被封为辅政大臣,已经位极人臣,非但不知韬光养晦,避免皇家猜忌,反而刚愎自用,以强横的态度对待他的上级——康熙皇帝,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与鳌拜相反,有些人为人处世谨小慎微,做什么都怕违背了法律法规,处处循规蹈矩,虽然没有得到高官厚禄,却也一辈子平平安安,官司与他无缘,灾难和他沾不上边,倒也生活幸福,怡然自乐。

“强梁者,不得其死。”好好记住这一点吧,这是智者教给我们的处世之道,不妨把它当做为人处世的一个重要行动原则,时刻引以为戒。

一个人懂得了阴阳转化、斟酌损益的道理,就不会到处去出风头逞强使气了。逞强使气的人常常是不得好死的。不逞强使气,灾难就会离得远些,是是非非也不会找上门,他就会是一个快快乐乐、健健康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