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道德经(白话全译)
2877700000040

第40章 贱为贵本

原典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毂,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至誉无誉。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译文往昔曾得到过道的:天得到道而清明;地得到道而宁静;诸神得到道而灵验;河谷得到道而充盈;万物得到道而生长;侯王得到道而成为天下的首领。苍天若不能保持清明,恐怕就会崩裂;大地若不能保持宁静,恐怕就会崩塌;诸神若不能保持灵验,恐怕就会耗尽;川谷若不能保持盈满,恐怕就会枯竭;万物若不能生长,恐怕就会灭绝;侯王若不能成为好的榜样,恐怕就会垮台。所以,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低为基础。因此,侯王自称为孤、寡人、不毂。这不就是以卑贱为根本吗?不是吗?所以,最高的称誉是没有称誉。因此,不要华美如玉,也不要坚硬如石。

名家注解王弼:昔,始也。一,数之始而物之极也。各是一物之生,所以为主也。物皆各得此一以成,既成而舍以居成,居成则失其母,故皆裂废歇竭灭蹶也。

河上公:必欲尊贵,当以薄贱为本,若禹稷躬稼,舜陶河滨,周公下白屋也。高必欲尊贵,当以下为本基,犹筑墙造功,因卑成高。下不坚固,后必倾危。

朱元璋:为仁人君子者,务尚谦卑为吉,所以又云王称孤寡不毂,此三字俗呼,皆微小无德之名,王臣乃称之,言其不自高也。小人夸己,可乎?

经典解读这一章讲“道”的普遍意义。先是论述“道”的作用,天地万物都来源于“道”,或者说,“道”是构成一切事物所不可或缺的要素,如果失去了“道”,天地万物就不能存在下去。然后,再推及到人类社会,告诫执政者从“道”的原则出发,并常要能“处下”、“居后”、“谦卑”,即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没有老百姓为根本和基础,就没有高贵的侯王。因而在本章的内容中,同样包含有辩证法的因素。

在《道德经》里,老子经常以“一”来代称“道”,如“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在本章中,老子连续七次使用“一”字,其含义是相当深刻的。老子认为宇宙的本原只有一个,宇宙的总规律也只有一个,因而他突出“一”,即宇宙起源的一元论,而且是物质的。

一切都在流动,一切都在变化。但老子认为,变化的基础是统一,而不是矛盾的斗争。老子揭露了客观世界的矛盾,并意图削弱矛盾,遏阻矛盾的尖锐化,本着这一目的,他把统一看成万物的基础,并将其绝对化。

老子一再使用“一”,就是为了表明矛盾和对立总要归于统一。就人类社会而言,老子也强调统一,认为侯王也要注重唯一的“道”,才能使天下有个准绳。这个准绳是什么?老子说,“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侯王应该认识到“贱”、“下”是自己的根基。有道的人无须光华如玉,还是质朴更好一些。

总之,本章就是讲道的普遍性、重要性,不论是天、地、神、谷、万物、侯王,都是来源于道,如果失去了道,一切都难以再存在下去。

智慧典例

富贵要靠自己去争取

老子说,贵以贱为本。意思是,贵是以贱为根本的。可以说,很少有人生下来就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除非生于王公贵族之家。很多拥有成功的大事业的人,都是从最底层一步一步爬上来的。只有从最低处、最难处开始,经历过底层生活磨炼的人,才有机会成就大事业。

勒格森?卡伊拉是英国剑桥大学的政治学教授,是广受尊重的成功人士。可是,当初他却是个极其贫贱的人,他仅有一本《圣经》,一把防身用的小斧头,外加一块毯子。

后来,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带着上述仅有的“财产”,以及够维持五天的食物,离开了家乡尼亚萨兰,准备向北穿过东非荒原到达开罗,再乘船到美国去接受大学教育。

对勒格森来说,他的旅途源于他的一个梦想。他希望自己能像自己的偶像林肯那样,成就一番大事业。林肯虽然出身贫寒,却凭着自己的努力,登上了美国总统的宝座。勒格森想成为一位伟大的改革者和教育家,为他自己和他的种族带来希望与尊严。不过,要实现这个梦想目标,他需要接受好的教育。他认为,只有在美国,他才能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教育。

人生基础越是差,向上的决心就越坚定。虽然勒格森身无分文,也没有任何办法支付船票;虽然他根本不知道他要上哪所大学,也不知他会不会被大学接收;虽然他的旅途从开罗到华盛顿有3 000英里之遥,途中要准备经过百个部落,说着50多种语言,而他对此一窍不通……有这么多的障碍,勒格森还是出发了。

勒格森在炎热的非洲大地上艰难跋涉了五六天以后,仅仅前进了几十英里。食物吃光了,水也快喝完了,而且他身上没有一分钱。要想继续完成后面的路程似乎是不可能了,但回头就是放弃,就是重新回到贫穷和无知,重新回到低贱的地位。因此,他对自己发誓:不到美国我誓不罢休,除非我死了!

于是,他继续前行。一次高烧使他病得很重。好心的陌生人用草药为他治疗,并给他提供了地方休息和养病。为了坚定信念,他翻开了两本随身携带的书,读着那熟悉的语句,这使他恢复了对自己的目标和信心,继续前行。他的这次旅行经历了十几个月,艰难跋涉了近千英里,到达了乌干达首都坎帕拉。

后来,他的事迹渐渐地广为人知,当他身无分文、筋疲力尽地到达喀土穆时,关于他的传说已经在非洲大地和华盛顿佛农山区广为流传。斯卡吉特峡谷学院的学生们在当地市民的帮助下,寄给勒格森650美元,用以支付他来美国的费用。当得知这些人的慷慨帮助后,勒格森疲惫地跪在地上,满怀喜悦和感激。

当勒格森终于来到斯卡吉特峡谷学院时,已经经历了两年多的行程,他手持那两本宝贵的书,骄傲地跨进了学院高耸的大门。

毕业后,勒格森进行学术研究,并在英国成为剑桥大学的一名政治学教授,而且还成为广受尊重的权威。

勒格森的奋斗之路,给那些基础差的人树立了一个最好的榜样:你的现状并不代表着你的将来,只要你肯努力,达到多么高的目标都是有可能的!靠自己,才能改变低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