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干部心理健康读本
2873600000007

第7章 公务员需改善的心理状况(2)

另外,职业意识的储备不足也是造成工作初期适应不良的又一原因。所谓职业意识,是指人们对于自己即将选择或从事的某种职业的性质、特点、价值及其可能面临的困难和挫折等的综合认识。对于每一个即将走上新的工作岗位的人来说,必须具备足够的职业意识,这是有效地进行职业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否则就难免出现适应不良。

适应新的工作环境需要一个过程,需要组织和组织成员双方的努力。工作初期的公务员只要努力进行自我的调适,愿意积极做出改变,每一个公务员都会从不适应走向适应,从适应走向发展。这也是在为人生长远的发展积累经验,因为人生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适应新环境、新变化的过程。

改善职位变更不适应的心理

随着在组织中的年限的增加,每一位组织成员在组织中的定位和角色都不太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每一个组织都在不断地进行人员的流动。这包括成员的晋升、降职和迁职等。这些职业变迁作为组织进行职业管理的手段,对组织成员的职业生涯、心理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具体的来讲有以下情况:

一、离职

离职,顾名思义,就是离开原有的职位、工作和工作单位。离职,从公务员的主动性来说,分两种情况:一是公务员主动作出的离职决策,即“跳槽”;二是被动地离职,即被工作单位所“辞退”。在这两种情况中,公务员出现的心理状态就会不同。

1.主动离职

对于公务员这一职业来说,虽然工作稳定、收入不错,但是还是有不少公务员最终选择主动离职。下面针对公务员主动离职进行心理分析:

①缺乏安全感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努力获得和维持自身资源的本能,当个体所处的环境使其知觉到可能失去某些资源、或已经失去了某些资源、或获得新资源的希望比较渺茫时,就会产生压力,产生不安全感。公务员主动离职的原因不仅包括了对于维持现有职业或专业岗位的不安全感,还包括了未来职业发展的趋势与自己职业取向不一致所引起的不安全感。他们对个人职业的发展前景是否乐观,单位组织能否为个人未来职业发展提供支持和建议,个人对自己职业发展的目标、规划是否自信,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公务员的安全感的建立。

②挫折感强烈

挫折感是一种心理感受,它是人们在通往目标的道路上遇到自感无法克服的障碍、干扰时而产生的一种焦虑、紧张、愤懑或沮丧、失意的心理状态,它普遍地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每个人都在不断地进行自我评估,同时为自己提出各方面的目标。如果无法达到自我目标,便会有挫折感。对于主动离职的公务员,这种感觉更加强烈。公务员离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很多时候是公务员认为自身的价值没有得到体现。

③缺乏公平感

公务员的公平感是指公务员对单位组织制度、文化及管理措施是否公平的感受。当公务员感到雇佣关系不公平时,会表现出愤恨情绪和低组织承诺,从而影响离职行为。这种所谓的公平大多数是一种公务员主观体验的、相对的公平:当公务员将自己的结果或收益与自己的投入或贡献的比率与单位中有可比性的参照对象的这一比率相比较,若两个比率相等则产生公平感;反之,则会产生不公平感。在以往的公务员制度中,公务员的工资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工龄工资和基本工资。也就是说,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年轻的公务员能力强、业务好,但由于级别和工龄都没有老资历的公务员高,即使他们工作更为努力,工资也不可能比老资历的公务员高,因此这些年轻的公务员就很容易产生不公平感。

2.被动离职

我国的公务员队伍一直以来基本上是“能进不能出”。公务员考试实行十多年来,每年都会面向社会招进很多人,而除了自然退休和主动跳槽以外,被主管部门辞退的公务员的人数很少。但是新实行的《公务员法》改变了这一现状,对公务员队伍的进和出方面都作了相应的规定:进时考试录用,在正常出之外,又规定了比如辞退、开除等淘汰办法。对于平时不努力工作,大错没有、小错不断,占着位置不干活,按照法律规定,可以给予辞退。由此可见,公务员的辞退也不再是一件新鲜事。那么,对于被辞退公务员的心理也就出现了危机。

①没有了生活来源。公务员被辞退的一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没有了生活的来源,以后的生活没有了保障,由此带来了对生计的担忧以及强烈的不安全感。

②没有了归属感。在公务员这一群体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要求、行为规范,虽然被一些无形的规范约束着,但是他们的行为和生活在不知不觉中有了意义。当拥有这种“归属”时,不觉得有什么;但是,一旦公务员被辞退从而脱离了习以为常的群体,就会变得很痛苦。他们会一时间不知所措,彷徨、抑郁、郁郁寡欢,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③人际关系断裂。同事关系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辞退的公务员由于脱离了原有的单位,没有了经常性的工作上的接触和终日的相处,自然与原来单位的同事也会疏远。被辞退的公务员自然面临着人际关系的断层。

④丢了“面子”。在一定程度上讲,辞退对于当事人来说,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另外,由于我国长期受到封建传统的影响,形成了以官阶为衡量荣辱的观念,在行政机关工作,即使没有担任什么要职,也被外人看来是“吃皇粮”,公务员工作会给全家人带来荣耀。反过来,一旦被辞退了,会被视为全家人的耻辱。

3.人员分流

随着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成功实践,地方政府机关的改革正在进行,“人员分流”、“政府职能转换”是两个涉及机构改革全局的关键问题、重点或难点问题。然而,这种分流往往是公务员所不愿意的。在最近对吉林市政府部门的386名公务员的个案心理测评中,发现:绝大多数(近90%)公务员并不希望工作环境有实质性的变化,不愿意离开机关到企业或其他部门工作。这一方面由于公务员还没有建立起“能官也能民”、“能上也能下”的观念,另一方面可能与公务员担心由于工作平调而带来的一些成本,如,已建立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的丧失,对家庭的冲击等。

我们必须看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人才资源也必然逐渐由组织人事部门分配过渡到由市场来配置。将来的公务员队伍的补充和更新,除了政务类公务员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外,其余业务类公务员必然要由市场机制来调节。政府机关干部分流是人才资源再调整和再开发的过程,也必须发挥市场调节机制的作用,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组合与合理配置。

二、晋升

晋升,通常意味着地位和薪资的上升、意味着荣誉和对过去工作业绩的肯定。在很多人眼中,晋升,是掌声和鲜花。但是,对于受到晋升的组织成员来说,有时也会因晋升紧张和焦虑。换言之,晋升也会带来心理上的波动,晋升后出现不适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两点:

1.工作内容不熟悉

晋升到新职位后,脱离了原来得心应手的工作,工作的职责和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职位变化了,以前的技能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新工作。如果仍采用以往的工作方法,不知变通和学习,晋升后的公务员必定会感到不适应。

2.人际关系变得复杂

在上司手下当下属不容易,当别人的上司也并非一件简单的事。这时所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应该怎样处理好与下级的关系,赢得他们发自内心的尊重;怎样处理好与上级的关系,赢得他们的信任。

总之,晋升是一件让人觉得很激动、兴奋又很有挑战的事。以前的努力工作得到了回报,但压力也会随之增大。若想在单位有个很好的发展、不断得到提升,充满自信、不断努力工作是重要的,但对重要的事情有清醒的认识,又能够在事情成为问题之前采取行动是必要的。相信通过努力,晋升对组织和个人来说能够成为一件“双赢”的事。

四、降职

以往对公务员来说,必须是有违法违纪行为才会得到降职处理。因此,降职是为了惩处违法违纪人员,促使工作人员遵纪守法。而现在,在国家公务员制度中,降职不再是一种行政处分,而是一种变更职务关系的任用形式。国家公务员降职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地使用国家公务员,充分发挥国家公务员的作用,为行政机关的各个职位配备适宜的人才。

不管是由于哪种原因,降职对当事者来说都是一次不小的精神打击和心理挫折,并且会产生一系列心理不适反应,其主要表现为:

1.焦虑。一个人当突然得知自己被降职的消息后,如同被人当头一棒,顿觉神志恍惚,无所适从。有些人尽管事先对此有所察觉和准备,但事到临头也还是会程度不同地产生焦虑反应:紧张恐惧、心烦意乱、坐卧不安,同时伴有心悸、头昏、恶心、呼吸困难、手脚发冷、出汗等躯体症状。

2.抑郁。抑郁反应的主要表现为:当事者内心感到悲观、失望、无助,缺乏自尊心和自信心,常伴有疲乏、头痛、背痛等躯体不适感,严重者还会因绝望而产生自杀念头。

3.愤怒和敌意。当事人往往会不能控制地大发脾气、与人争吵,有想打人或伤害他人以及有想摔东西或破坏东西的冲动。

4.对人际关系异常敏感和挑剔。当事人对人际关系特别警觉与敏感,常常感到孤寂无助,觉得别人不理解、不同情自己,对自己不够友善等。

5.自卑。一些被降职的公务员觉得降职是一件十分没有“面子”的事,认为自己这一辈子是没有希望、没有出头之日了,表现为对领导、同事不信任,工作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失落感严重。

改善工作压力的心理

在心理学中,压力通常也译为“应激”。工作压力是指由不良的工作、环境或个体因素所引起的,伴随躯体机能及心理活动变化的紧张状态。对于工作压力,我们应当辩证地对待。压力可以说是机体对外界的一种调节的需要,而调节则往往意味着成长。在压力情境下不断地学会应付的有效办法,可以使应付能力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也会随之上升。适度的压力水平可以使人集中注意力,提高忍受力,增强机体活力,减少错误的发生。所以,压力是提高人的动机水平的有力工具。组织通过设计有挑战性的目标、激发员工的成就动机等手段。给员工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可使员工动机得以激发,更好地完成工作。当然,这种压力必须建立在人的应付能力范围之内,过重或持续的压力则可能损害个体的身心健康。这里所讨论的是过重或持续的工作压力。

公务员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工作压力较小,在很多人眼中被看作金饭碗。其实,公务员和普通企业的职员一样,也存在着工作压力。下面结合公务员的现实情况,对压力进行逐一分析:

1.工作负荷过重的压力。工作负荷过重一直是公认的损害身体健康的压力源。它的一般含义是指由于工作难度过高或数量过大,使人难以在正常的工作时间内完成。高负荷的工作常常使人熬夜、加班,透支脑力和体力,于是各种身心疾病很容易乘虚而入。随着公务员人员的精简,公务员工作负荷过重的现象日益明显。但是,工作负荷过轻,如工作单调、重复、无挑战性,也可能使人因自我价值未能实现而感到压力。这一点,对于长期在机关办公室工作的人员想必感受颇深。

2.时间紧迫的压力。“最后期限”、“截止日期”等字眼,“时间就是生命”、“准时”、“高效”等观念常压得现代人无喘息之机,人们常常处于尚未准备就绪便仓促上阵的状态中。经常听到公务员诸如此类的抱怨“领导明天开会,今天才通知我写发言稿,而且限时在下班前必须完成,16个小时让我完成全年的总结报告……”随着时代节奏的加快,每个人在工作时精神要时刻紧绷,长此以往,形成了工作压力。

3.与角色有关的工作压力。刚刚进入岗位的公务员由于对业务和工作要求不是很熟悉,对工作环境感到陌生,容易发生角色模糊。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公务员也难免遇到角色模糊。例如基层公务员张某清早刚来到单位就被李主任派去整理当月的文件资料,要求午饭前完成;工作刚进行到一半,张某又接到通知要写下月的工作计划,要求半小时后就交;这时又听到有人喊“全体科室人员开会了”……工作角色的模棱两可具有如下弊端:

其一,给组织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导致人才隐性流失,增加人员流动率。一个员工从招募、选聘、培训到开始工作,组织为这一周期付出了代价,由角色模糊所导致的员工无所适从和工作效率低下,无疑是人才和资金的严重浪费。

其二,造成责权不分、工作目标模糊。在缺乏目标管理的情况下,员工得不到及时的绩效和奖酬反馈,必然导致士气低落,组织生产率受损。

其三,降低了员工的自我效能感、忠诚感和工作满意度。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成功担当某一工作或任务的胜任感和自信心。模糊的工作角色使个体已有的才能无法充分发挥,只能徒添失落、无能和无助等消极情绪,削弱员工对组织的忠诚感,导致工作满意度下降。

其四,角色模糊容易引发成员间的角色误解,加剧人际沟通障碍。譬如,小王是机关某部门公务员,但工会又不时让他去帮忙。有一次,他为了工作问题来找部门主任老张请求指导。老张认为小李是以工会干部这个角色来接近他,并且在试图挑战他的职权。结果,由于对“角色”的误解,两人大吵一场。不难发现,角色模糊既构成了公务员的压力源,又是组织发展的阻碍。

4.与人际关系有关的工作压力。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温暖而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不仪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工作满意度;不良的人际关系则容易形成人人自卫的防御性气氛,彼此缺乏信任与支持,人际联结冷漠,这是导致工作压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环境的影响下,公务员常常会受到周围人情世故的诸多限制,从而间接地影响到工作,所以搞好人际关系就是做好工作的一大前提。这里所讲的人际关系包括和上级、下级以及同事的关系。对于公务员来说,由于工作场所较狭窄、固定,因此人际关系就更加重要了。

5.组织的结构与管理风格。组织的结构是指组织层次分化的水平、规章制度的效力、决策机制等。如果规章制度过多、制度执行不力、机构臃肿、公务员缺乏参与决策的机会,公务员的工作就会因此受到影响,上述因素则可能成为压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