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社交金口财
2872500000023

第23章 体语:比有声语言更体现个性(2)

这是表示思想感情机能的身体语言,它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不欢迎的意思。比如,有两个人正在说话,你也走过去和他们站在一起,如果他们只是很平淡地看了你一眼,那就说明他们对你的到来不感兴趣,你最好主动离开。第二种是欢迎的意思。比如两个人坐在桌旁,他们的姿势很自然地互相对称,这表明其中一人对另一人十分感兴趣。

另外,有时几个人在一起组合成一个势力圈,而对圈内的人来说,则是一个整体。这说明情感型肢体语言具有对立统一的特点。

2. 示意型

肢体语言是可以用语言表达意思的语言。如迎接客人时“请”的姿势就是典型。这种肢体语言在身体各个部位都有所表现。例如腿部:你在酒吧等人,但等了很久都没有人来,这时你的腿开始抖动,甚至还出现频频顿足的动作,而头部也频繁地朝门口扭动,眼睛不时地往来人的方向张望或看手表,这一系列姿态,就把你焦躁不安的心态暴露无遗。

还有腰部,可以表示某种“谦逊”或“尊敬”的态度。经常挺直腰板站立、行走或坐下的人,表示其较强的自信心和自制力,也可能表示其性格过于古板。

还有不少其他肢体语言。如挺起胸部,手臂抬高交叉脑后,表示自信、有把握或有优越感;挺起腹部,意在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或威慑对方。反之,抑腹蜷缩则表现出不安、消沉和沮丧。

3. 陈述型

这是对语言表达的思想内容进行补充和说明的肢体语言类型。首先,它有助于增强反馈效应。例如美国人交谈时,头部的动作很频繁。如果想等待答复,他总是动头,每次说完话后也是动头,意思是说自己的话完了,请对方接着说。如果自己以陈述语气继续讲话,那么他就不会动头,并且保持同样的语调。

其次,陈述型肢体语言有助于强化语义。例如一个人面对一群人演讲,当讲到特别重要的内容时,便不由自主地站立起来,甚至上身还向听众倾斜,目的是要强调所讲内容的重要性。

最后,陈述型肢体语言还有助于提高听众的理解,有助于保持说话顺利流畅,有助于提醒听众的注意。所以说,恰当运用陈述型肢体语言是善于言谈者的拿手本领。

肢体语言的特性

弗洛伊德曾经说过:所有凡人都掩盖不了自己,如果他口唇静止,手指在轻轻击节,则秘密就会从他的每个毛孔中流溢出来。这不奇怪,这正是肢体语言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

肢体语言的特性有下面三点。

1. 连续性

只要两人在一起,不管你是正襟危坐,还是手舞足蹈,都在传递着信息,整个过程是连续不断、不可分割的。这与语言信息交流一旦话说完了、文章写完了,过程也就结束了的“分离性”是不同的。

2. 互动性

语言信息的传递只经过一个通道,比如听话只能逐字逐句地听,读文章也有个前后的顺序。而肢体语言信息则可以“多通道”互动,比如:一个人坐着思考问题时,一手托着腮帮、一手轻敲桌面、双脚踝交叠就是生动的例子。

3. 可靠性

人们对语言信息的操纵总是自觉的,这也就难免产生虚假信息,肢体语言大多是在无意识状态中说话的,因而传递的信息就较为可靠。

肢体语言的功能

电影表演大师卓别林早年出演的无声电影之所以在全世界受到广泛的欢迎,正是因为卓别林准确、夸张的肢体语言的配合。这种配合显示了肢体语言的强大力量。

肢体语言在人与人之间传达出“无言的沟通”,它的功能有以下四点。

1. 替代功能

《晋书·阮籍传》记载,魏晋时代被誉为“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善为青白眼。所谓“青”,就是黑的意思。“青眼”即人喜悦时眼睛正视,黑珠在中间,是相对于“白眼”(眼珠向上或向旁,现出白眼)而言的。阮籍常用“青眼”表示赞许和喜悦;用“白眼”表示厌恶和蔑视。他见到雅士,便作“青眼”;见到俗人,即以“白眼”对之。阮籍居丧期间,嵇喜前往吊唁,他白眼冷对,嵇喜十分难堪,只好不怿而退。嵇喜的弟弟嵇康听说后,便提着个大酒壶,挟着把琴也来吊丧,阮籍立即投之以青眼,表示欢迎。今天我们常用的“青睐”、“垂青“等词,也就是由此而来。心理学家阿盖尔认为,诸如承认、爱欲、挑衅、拒绝、寻衅、优越感、屈从、谦恭、满足、妥协、害怕、悲伤、欢乐、痛苦、哀愁等情绪,通常都可以由肢体语言直接替代加以表达。

2. 表露功能

有时,千言万语难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或一时说不出口的心底的话,采用肢体语言巧妙地加以表露,就容易使对方心领神会。

3. 辅助功能

在社交场合讲话要生动有力,给人以深刻印象,那更是少不了肢体语言来辅助。辅助手段如果运用得当,可以加强语势,并能取得较好的信息沟通效果。

4. 调节功能

有人来访,你正在忙这忙那,当对方还在滔滔不绝地漫谈时,你会用看看手表或坐立不安等肢体语言,来暗示对方“废话少说,无事快走”。当教师讲解不清时,学生的脸上会出现困惑不解的神色,有的可能摇头以示不懂,这时许多教师会及时理解学生向自己发来的调节信号,并迅速做出积极反应。

肢体语言的上述4种功能,显露了不可低估的“无言的沟通”之意义。如果一个人不会正确破译肢体语言,不善于发挥它在人际交往与沟通中的作用,那就可以说他成功的大门还没有真正打开。

首语

所谓首语就是通过头部活动传递信息。它包括点头、摇头、侧头、昂头、低头等。这里所说的首语,仅仅是指头部的整体活动传达的信息,而不包括头部的器官传递的信息。

点头可以表明这样一些意思:同意、致意、肯定、承认、赞同、感谢、应允、满意,也可以表示理解、顺从等情绪。

摇头表示这样一些意思:不满、怀疑、反对、否定、拒绝、不同意、不理解、无可奈何等。

歪头(侧头)也有多种含义,可表示思考,表示天真。譬如小孩子在听大人说话或者在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喜欢歪着头,并托着腮帮。

昂头可以用来表示充满信心、胜利在握、目中无人、骄傲自满等。头一直向后仰,还表示陶醉。

低头表示的情绪有:顺从、听话、委屈,也可以表示另有想法等。

在首语的运用方面我们要注意以下一些原则。

一是动作要明显,尤其是它发挥替代功能的时候。如到底是点头还是摇头,要让对方看清楚,正确领会。

二是要注意配合其他交际语言的使用。如点头的时候配合“嗯”,就不至于产生误会。也可以配合其他体态语言使用。有很多成语就体现了这一特点,譬如“点头哈腰”“昂首阔步”等。

三是要注意一些文化差异。如前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表示同意就是将头向前伸,土耳其人表示否定要把头抬起来,特别是保加利亚和印度的某些民族,用点头表示否定,用摇头表示肯定,与我们的习惯恰好相反。这就要求我们在与这些有文化差异的民族交往之前,先弄清楚他们的习惯。

四是要注意和声音语言的自然配合,而且还要做到动作明显,以便对方正确理解。

五是首语的使用频率不能过高,虽然在聆听对方说话时,适当的点头或者侧头会让说话的人觉得你在用心听,但是过高的使用频率却影响了说话者的注意力或者感觉到你有点肤浅。

手势语

手势语是一种表现力很强的体态语言,它通过手和手指的活动变化使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内容更加丰富,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为此,有人称:“手势是口语表达的第二语言。”

语言学家们认为,手势是人类进化历程中最早使用的交际工具,是先于有声语言的,手势语在当时的交际中,使用频率之高,范围之广,非今日可比。

早在两千年前就有一位古罗马的政治家、雄辩家说过:“一切心理活动都伴随着指手画脚等动作。双目传神的面部表情尤其丰富,手势恰如人体的一种语言,这种语言甚至连最野蛮的人都能理解。”一位在华讲学的心理学教授与一群聋哑儿童不期而遇,居然能用欧美流行的手势语言同他们顺利交流。事后,这位教授风趣地说:“用手势语言交流比不懂英文的人用手势比划更方便、更省事。”

手势语能弥补口头语言和表情语表达的不足,适当运用手势语能帮助表达特殊的情感,但手势绝不能不分时间、地点、场合而滥用。手势语要优美大方,使用手势语的幅度、姿态、频率要与口头语言、表情语言和谐配合。如果下意识地滥用手势语,会使对方曲解你的意思,甚至会被认为缺乏教养而引起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