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男孩穷养,女孩富养(大全集)
2868900000034

第34章 成就男孩一生的好习惯(2)

慵懒是人的一种劣根性,男孩子想要做成一件事情,必须与它抗争,超越这种劣根性的钳制。但是这种抗衡和超越并不容易,一开始总要由一些外力来强制,进而才能逐渐内化为恒定的精神和行为习惯。

因此,父母应该帮助男孩改掉懒惰的习惯,让勤劳的习惯渗透他们的血液,这样就会拥有稳定的愉快心情。因为它专注,意念与行为协调归一,所以恶劣的情绪便没有潜入的机会,更没有盘踞的空间。一个进入勤劳状态的人,心灵中就不会有慵懒。所以,克服慵懒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使自己忙碌起来。

给父母的建议:怎样才能培养勤奋的习惯,战胜懒惰的心理呢?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怎样帮助男孩改变他们懒惰的习惯呢?父母可以建议男孩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不满足于现状,保持一颗进取心

进取心是一种永不停息的自我推动力,它会使他们的人生更加崇高。拥有进取心之后,那些不良的恶习也没有滋生的环境和土壤,久而久之,懒惰的习性就会逐渐消失。

2学会肯定自己

教孩子勇敢地把不足变为勤奋的动力。学习、劳动时都要全身心投入争取最满意的结果。无论结果如何,都要看到自己努力的一面。如果改变方法也不能很好地完成,说明或是技术不熟,或是还需完善其中某方面的学习。扎实的学习最终会让你成功的。

3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勤奋的动力,一个人对某项事物产生了兴趣,便会积极主动地投入,消除怠惰。

一个人的发展与成长,天赋、环境、机遇、学识等外部因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自身的勤奋与努力。没有自身的勤奋,就算是天资奇佳的雄鹰也只能空振双翅;有了勤奋的精神,就算是行动迟缓的蜗牛也能雄踞塔顶,观千山暮雪,渺万里层云。成功不单纯依靠能力和智慧,更要靠每一个人自身孜孜不倦的勤奋努力。

▲别让男孩拖拖拉拉

“明天,明天,还有明天”,很多人总是在这样的自我安慰中度过一个又一个今天,殊不知,时间不停息地奔赴终点,当你把今天应该完成的事拖到明天去做时,这个“明天”就足以把你送进坟墓了。

★深夜,一个危重病人迎来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分钟,死神如期来到了他的身边。在此之前,死神的形象在他脑海中几次闪过。他对死神说:“再给我一分钟好吗?”死神回答:“你要一分钟干什么?”他说:“我想利用这一分钟看一看天,看一看地。我想利用这一分钟想一想我的朋友和我的亲人。如果运气好的话,我还可以看到一朵绽开的花。”

死神说:“你的想法不错,但我不能答应。这一切早已留了足够时间让你去欣赏,你却没有像现在这样去珍惜,你看一下这份账单:在60年的生命中,你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觉;剩下的30多年里你经常拖延时间;曾经感叹时间太慢的次数达到了10000次,平均每天一次。上学时,你拖延完成家庭作业;成人后,你抽烟、喝酒、看电视,虚度光阴。

“我把你的时间明细账罗列如下:做事拖延的时间从青年到老年共耗去了36500个小时,折合1520天。做事有头无尾、马马虎虎,使得事情不断要重做,浪费了大约300多天。因为无所事事,你经常发呆;你经常埋怨、责怪别人,找借口、找理由、推卸责任;你利用工作时间和同事侃大山,把工作丢到一旁毫无顾忌;工作时间呼呼大睡,你还和无聊的人煲电话粥;你参加了无数次无所用心、懒散昏睡的会议,这使你睡眠远远超过了20年;你也组织了许多类似的无聊会议,使更多的人和你一样睡眠超标;还有……”

说到这里,这个危重病人就断了气。死神叹了口气说:“如果你活着的时候能节约一分钟的话,你就能听完我给你记下的账单了。哎,真可惜,世人怎么都是这样,还等不到我动手就后悔死了。”★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父母应该让男孩明白:当拖延成为他的习惯时,死神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来临了。他可以给自己时间,但生命却不会给他时间,正如中国古代诗人李商隐所吟诵的“人间桑海朝朝变,莫遗佳期更后期”。

男孩子为什么会被“拖延”的恶魔所纠缠,很大的原因在于当认识到目标的艰巨时所采取的一种逃避心理,能以后再面对的就以后再面对,只要今天舒服就行,拖延就这样成了“逃避今天的法宝”。而逃避是弱者最明显的特征。

有些事情尽管男孩子很想做,但却总是在拖延。他不去做现在可以做的事情,却想着将来某个时间去做。这样他就可以避免马上采取行动,同时他安慰自己并没有真正放弃决心。他会跟自己说:“我知道我要做这件事,可是我也许会做不好或不愿意现在就做。应该准备好再做,于是,我当然可以心安理得了。”每当他需要完成某项艰苦的事情时,他都可以求助于这种所谓的“拖延法宝”,这个法宝成了你最容易,也是最好的逃避方式。

男孩子拖延自己的时间,往往有三分之一的原因是自我欺骗,另外三分之二是逃避现实。之所以坚持自己这样的拖延行为,还因为他自己从中得到了一些“好处”:通过拖延,他显然可以不去做那些令自己感到头疼的事,有些事情他害怕去做,有些事情他想做又害怕行动。

欺骗自己的各种理由让他心安理得,因为他觉得自己还是个实干家,也许就是慢一点的实干家。

只要能一拖再拖,他就可以永远保持现状,无须力求改进,也不必承担任何随之而来的风险。

他厌倦生活,抱怨说是其他人或一些琐事让他情绪消沉,这样你便轻松摆脱责任,并且推卸给客观环境。他通过拖延时间,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工作,如果做得不好,他会说:“我时间不够!”

男孩找借口不做任何没把握的事情,以避免失败,这样他觉得自己还真不是个低能的人。

就这样,拖延成了他用来逃避的通行证,他和社会上千万人一样像草木般活着,遇到任何困难都不当机立断,任其耽误下去。

人的本质都是懦弱的,从这一点上说,拖延和犹豫是人类最合乎人情的弱点,但是正因为它合乎人情,没有明显的危害,所以无形中耽误了许多事情,因此而引起的烦恼,实在比明显的罪恶还要厉害。父母要让孩子懂得:拖得了一时,却拖延不过一世,今天他利用拖延这张证件避免了危险和失败,但这样做又能达到怎样的目的呢?在他避免可能遭到失败的同时,也失去了取得成功的机会。

给父母的建议:克服拖延有法可循

生活中,有很多男孩搁置了很多想法,很多梦想,很多计划,这一切都源于他的决定没有坚决地付诸行动,而他又为自己的拖延找到了多少借口。所以,父母要让男孩知道,要美好地活着,就意味着拒绝拖延,今天的事今天做。

当男孩告诉自己“这件事可以缓一缓”,“我今天已经做了很多事,可以奖励自己放松一下了”,“明天什么事也没有,不如明天做”,“今天天气很好,不能待在屋里”的时候,要注意了,他已经滋生了拖延的习惯。

如果男孩是个办事拖拉的人,他就在浪费大量的宝贵时间。这种人花许多时间思考要做的事,担心这个担心那个,找借口推迟行动,又为没有完成任务而悔恨。在这段时间里,他们本来能完成任务而且早应转入下一个环节了。

所以,一定要找到可以有效对付拖拉作风的方法:

1确定一项任务是否非做不可

当他们感觉一项任务不重要,做起来自然会拖拖拉拉,若是这项任务真的不重要,就立刻取消它,而不是既拖延又后悔。有效分配时间的重要一环,是取消可有可无的任务。应该从你的日程表中把乱糟糟的东西清除。

2把任务委托给其他人

有时候,任务是能完成的,但是他不喜欢做。他不愿意可能与你的兴趣或专长有关,这时如果他把任务委托给一个比你更适合做、更乐意做的人,他和他就都成了赢家。

3确定好处与优势,立即行动起来

很多男孩往往因为看不到完成一项任务有什么好处而拖拖拉拉。也就是说,他们做这项任务时付出的代价似乎高于做完之后得到的好处。应付这个问题的最佳方法是让他从目标与理想的角度来分析这个任务。如果他有个重大目标,那你就比较容易拿出干劲去完成有助于他们达到目标的任务。

▲丢三落四,不能总这样下去

孩子丢三落四是常见现象,男孩子比女孩子更加明显。孩子做事粗粗拉拉大手大脚,家长一边埋怨着“男孩就是不如女孩细致”,一方面跟着孩子后面查缺补漏,恨不得天天跟在孩子后面,唯恐孩子因为忘了东西而耽误事。

很多家长都有去学校给孩子送孩子忘记带的作业、学习用具的经历吧?孩子总是匆匆忙忙的赶着上学,发现东西忘了就打个电话给爸爸妈妈,于是家长就会冒着上班迟到的风险风风火火的先赶去学校给孩子救场。但不知道家长们有没有这样的发现:给孩子送了一次东西,孩子很可能过不久还会忘记带另外一样东西,还是会打电话向父母求助……

孩子之所以丢三落四,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态度马虎,没有听完或听清别人的话,就急急忙忙去做,二是生活缺乏条理,东西总是乱放,没有合理的秩序安排,三是记忆力较差,对事情的考虑还不周全。用一句话来说,都是由于孩子缺乏自我管理意识造成的。倘若家长事事代劳,那么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就很难完善,也就很难改掉丢三落四的坏习惯。所以建议家长不要总是抢着为孩子的行为“买单”,有的时候,让孩子吃点苦头才是最佳的教育方法。

★十年前,15岁的李元父母就离异了,李元近十年来都是与爸爸一起生活。由于爸爸平日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关心孩子,因而李元在学校的表现一直不好,到了初中以后问题就更严重了:学习成绩跟不上,和同学、老师之间的关系处理得也不好,因此便产生了极度厌学的情绪。经过数次转学后,情况仍不见好转,于是李元便产生了辍学打工自立的念头。与大多数父亲不同的是,当李元的父亲听到孩子要辍学的想法之后,并没有急于干涉,而是和他商定签下了一份“自立协议”,协议中规定,如果李元在一个月之内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就允许他休学打工,给他自由;但要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的话,那就必须回学校继续念书。

一个月以后,李元便一脸沮丧地无条件答应继续回学校读书。原来,李元在这一个月找工作的过程中吃尽了苦头:因为没有学历,年龄太小,他先后去过超市、网吧、快递公司、写字楼和工地,但统统都被人拒之门外,甚至还有人把他当成了骗子和小偷,说了很多难听的话……而恰恰是因为这些经历,使李元充分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

后来,当有人问到李元的爸爸,为什么一开始没有制止孩子的行为时,他说到:“现在就业形势很严峻,一个初中没毕业的学生怎么可能找到工作?但现在的孩子个性太强,给他们讲道理他们根本就听不进去,非得让他们吃点亏,他们才知道你说的有道理!”★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必须要让孩子吃点苦头,这比一味地说教管用。现在的孩子所受的教育大多是说教型的,孩子总是听大人高谈阔论的讲道理未免会觉得厌烦,他们没有过切实的感受,因而很难体会到这些道理的深刻内涵,而只有对于那些通过亲身实践、将自己的体会经验升华成的道理,孩子才能有切肤的感受。所以说,在实践中长的见识要比说教更为生动。家长不妨让孩子吃点亏,这样才能让他们多长个记性。比如孩子不做作业,做事丢三落四,家长不必代劳,当孩子挨了批评后,自然会收敛。

虽然很多家长都想要自己的孩子没有丢三落四的坏毛病,可是一到丢了东西之后,便很快地安慰孩子,并且买新的代替。其实,只有多让孩子尝尝“苦头”,孩子才能记住以后应该怎么做,从而提高自我管理意识水平。

给父母的建议:孩子再忘了东西,家长别急着给他拿

★刚刚回家后,一脸的害怕,原来他把新买的自行车又放到楼下去玩,现在丢了。这是刚刚丢的第三辆自行车了。刚刚的爸爸知道后很生气,但话语中没有表露,只是告诉他既然这样粗心,那就自己想办法去学校吧。学校离家虽然不是特别远,但这段距离也让刚刚深深的记住了,做事情一定要细心。

一天,小磊的学校举行活动,规定学会要穿校服、戴红领巾。可是刚下楼不久,小磊就按对讲门铃,要爸爸给他送落下的红领巾。可是他的爸爸却一改往日快送的习惯,而是让小磊自己上楼取。上下五楼,对上学时间已是很紧的小磊,无疑是一个考验,但他终究没有拗过爸爸,只好自己跑上跑下,一溜儿小跑,累的气喘吁吁,还差点迟到,才弥补了自己犯下的“过失”。但是从此以后,小磊开始把“认真、细心”牢牢地放在心上,做事再也不那么粗心大意了。★

要孩子改掉粗心、丢三落四的毛病,家长就要学会做个“懒爸爸”“懒妈妈”。现在的孩子成了家中的小太阳,说什么是什么,即使不说家长也会帮着做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已经成为事实,长期下去,孩子的依赖性就会很强,也就很难真正的自我管理。所以,家长在生活中要学会理智的“偷懒”,孩子忘了东西,家长就让他自己去拿,以此来培养儿童的独立性,放弃依赖性。如收拾书包,家长要尽可能地把这些小事交给孩子来做,让他们从小事中培养独立的习惯和责任意识。

如果孩子是因为思考不完善而导致丢三落四的话,家长可以适当的提醒孩子,但不要直接把结果告诉孩子,也不要主动帮孩子把事情补充完善。

★有个叫史蒂夫的小男孩上三年级了,要到山里参加为期两天的野营。史蒂夫骄傲地告诉妈妈说自己能准备行李,然而出发前,妈妈发现他没带够衣服,而山里比市里要冷得多。史蒂夫拒绝再带衣服,妈妈也没有坚持。两天后史蒂夫回来,妈妈问他玩得开心吗?他说:“我该听妈妈的,山里很冷。”妈妈问,下个月我们要去佛罗里达也带同样的衣服吗?史蒂夫想了想说:“那不用,佛罗里达很热。”妈妈说:“外出前你应该先了解一下当地的天气情况,再作决定。” 史蒂夫说:“我知道了。我下次野营时应该先列个单子,就像爸爸出差前一样,这样就不会忘带东西了。”★

虽然史蒂夫的妈妈已经在事先发现孩子衣服带的不够,但并没有立即直截了当的告诉孩子,也没有主动把衣服塞到孩子的背包里,而是通过让孩子亲自感受因忘带衣服而遭受的寒冷,来让孩子记住了一个道理:在做一件事情之前的准备过程中,一定要考虑清楚这件事情的每个环节和每个细节,不仅要全面、周全,还要考虑到一些潜在的突发情况,真正做到有备而来,才能把事情做好,不至于因为突发状况而累己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