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男孩穷养,女孩富养(大全集)
2868900000011

第11章 从来纨绔少伟男(2)

小克莱门斯长大成人,当他用“马克·吐温”发表作品的时候,他已经是勤奋而且多产的作家了。他再没有祈祷,因为在无数个艰难的日子中,他都记着:只有自己通过努力和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收获才是最真实的。也只有勤奋才是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美国的家庭教育就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父母会让男孩从小就树立自立精神,即便是富豪子女,也要外出体验打工。美国前总统里根的儿子,就不靠父亲的权利来为自己安排舒适的工作,而是靠自己的能力去奋斗。

而在中国的父母中则很缺乏这样的意识,他们习惯为男孩创造最好的物质条件,尽量不让男孩受苦。但是,每个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一个人如果习惯了坐享其成,养尊处优的生活,将来一旦面对了困难该怎么办呢?男孩总有一天是要长大的,他们总有一天需要自己去工作、去独立生活,父母不可能永远跟着他。

给父母的建议:让男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据不久前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上海高中生对家务劳动的疏远程度,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调查表明,高中生近六成起床不叠被子;五成从不倒垃圾,也不扫地;七成不洗碗,不洗衣服;九成从不洗菜做饭。还有部分高中生什么家务也不做,个别人连整理书包都还要家长代劳。★

是现在的男孩真那么懒,不肯做家务劳动吗?其实不然,调查结果出人意料,有82%的高中生表示愿意做家务,36%的学生认为做家务很开心,是一种乐趣,有40%的学生说家长不让做家务,也从不教他们怎么做。

家长理由是:他还只是个孩子,他现在的任务就是学习,这些事等他长大了再学做也不迟。这些家长的一片“苦心”,使男孩们不仅不会做家务,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以为别人为自己做什么都是应该的,却不知道自己也有关心与帮助别人的一份责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体力劳动对于小男孩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而且还是一个广阔无垠的、惊人的、丰富的思想世界。这个世界激发着儿童的道德的、智力的、审美的情感,如果没有这些情感,那么认识世界(包括学习)就是不可能的。

为了男孩将来能更好适应社会,让男孩了解父母的辛苦与不易,家长可以在男孩上小学高年级或初中时,周期性地让男孩当一天(或两三天)家,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具体的操作方法:找一个周末,让男孩为第二天的生活与活动安排做一个预算与计划,然后从明天早上起床开始,就由男孩上岗指挥与组织一天的家务与游玩。父母则在男孩指挥下加以配合,需要多少钱,买什么菜,到哪里玩,坐什么车,走哪条路线,均由男孩来筹划。父母要放手、信任,不要干预,即使男孩安排得不是最合适,也不要当即否定,而是等第二天再与他一起总结,先让他自己提出改进意见,然后再补充。相信男孩对这样的活动定会兴致很高,也会十分用心和负责任,快乐与收获定会出乎你的意料。

其实每个男孩身上都隐藏着勤劳的种子,小时候他们往往看到妈妈擦桌子,就迈着小步伐跑过来想帮妈妈擦;长大点看到妈妈做饭,就跑去厨房给妈妈打下手,但是碰到这种情况时,我们的父母常常会说:“你干不好,让妈妈来”。或者说:“一边看书去,别来打扰我做饭。”男孩心中勤劳的小火苗,就是这样慢慢被父母熄灭了的。等父母发现孩子变得越来越懒的时候,想重新点燃它,就会变得异常困难了。

做为父母,如果想教育男孩从小养成勤劳的好习惯,首先应该教导男孩有一个积极的劳动态度。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要男孩养成良好的动手习惯,就先从改变他们对劳动的态度开始吧,你可以选择对男孩进行言传身教,多给他讲一些勤劳的故事,比如在勤奋中长大的商人李嘉诚、用勤奋换来的天才童弟周,给男孩制造一个勤劳的家庭氛围,让他从意识上觉得劳动最光荣。只要养成男孩热爱劳动的习惯,燃起他们认真劳动的渴望时,就能使男孩形成勤劳的性格。

让男孩尽早参与家务劳动,要讲究方法,你可以列出一张家务清单,让他每天依次照做。这样,不但可以培养男孩的独立性,也可以使男孩更有责任感。比如可以让男孩帮忙擦桌子,洗碗筷等。当男孩完成了你交给的任务后,要跟他说声“谢谢”,并给予适时鼓励。

▲警惕男孩的“王子病”

★然然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做瑜伽,然后喝一杯果汁。他有着干净的面庞、长短不一错落有致的头发,他有着明眸皓齿和灿烂的笑容,总是把自己的眼神修饰的深情款款,喜欢漂亮的衣服。

无论春秋冬夏,然然的包包里永远都备着润唇膏,而且平均不到半小时就要“补妆”一次。他喜欢把桌子擦的光亮光亮,这样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倒影美了。★

不要误会,然然并不是个女孩,而是一位“风采绰约”的男士。对于这样的然然,别人的评价是褒贬不一,女孩子可能会喜欢他,男孩子会骂他娘娘腔。甚至会被人误会是性取向有问题。而对于然然本身来说,可能他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他反而会骄傲地向周围的人炫耀:“我有王子病,所以周围的人都喜欢我。”

王子病都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特点呢?

★他在说话的时候时常夹杂着英语,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

他喜欢留着长长的头发,并且喜欢长发在空中飘逸的感觉;

他喜欢从最前沿的领域中淘点皮毛来向人炫耀,可是再问下去他就一无所知了;

就算是在零下十摄氏度,他都会穿的很单薄,宁要风度不要温度;

他开始埋怨问什么自己的爸爸不是董事长或是财团巨头。★

作为父母要警惕自己的男孩是否有类似这样的迹象。王子病虽说是一种对流行的追捧,如果火候太大也会过犹不及。所以父母应该想办法避免男孩有这样的发展倾向。方法之一就是不要把生活条件创造的太精致,多给男孩讲一些艰苦创业的事例。

给父母的建议:拿掉男孩头上的“小花帽”

据德国儿童行为学家的一项专题研究,大约6%的男孩在上中小学,甚至进幼儿园时,即会出现程度不等的“娘娘腔”,而且其中有一半在其成年后仍表现得“奶油味”十足。

所谓“娘娘腔”,指的是男孩行为上某种程度的女孩化,表现也因人而异,不尽相同,其中较典型的有:说话爱发嗲,走路踩“碎步”,举手投足动作忸怩,爱跟女孩子玩等等。一般来说,“娘娘腔”并不一定会像有些人想当然地认为可能导致同性恋,但却可能给男孩心理上的健康成长带来某种程度的负面影响。

曾经有一位网友写过的这样的一篇贴子,或许会给我们一些警示:

★“我的外表和身材和女的一模一样,走路也是,从小到大都被别人取笑娘娘腔,人妖之类的,身边没有一个朋友,也没人愿意和我交朋友。到现在毕业了,尽管我很努力地改变自己,把自己打扮得MAN点,虽然动作是改变了,但是外表和身材却改变不了,现在出来工作了。天天都被一些老女人在背后议论我。我很烦,很郁闷,很不开心。我是恨她们为什么这样对待我,又不是我想这样的。我天生外貌就那样,那你叫我要怎么办?所以我很痛恨她们,她们说我的时候我也会还击她们,骂她们死老太婆……为什么我的命运这么惨,为什么我不能像其他男生那样过正常的生活,为什么我的父母要生成我这样。”★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最常见的原因就是父母搭建的温柔陷阱,长辈的过度关照和温柔软化了孩子成长应有的个性和棱角。有些父母喜欢把男孩当女孩养,扎小辫,带小花帽,穿裙子。此外,许多孩子都是在母亲、奶奶和姥姥的怀抱中度过学龄前时光,等到上了幼儿园、小学也都以女性老师为多,这种从女性怀抱中走出来的孩子,大都不自觉地以女性形象规范自己,性格做派也在潜移默化中向女性靠拢……

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尊重他们的性别特质实际上是“因材施教”理念的一种延伸。卢梭说得好,“在女人身上培养男人的特性,而忽视女人固有的素质,很明显对女人是有害的。” 其实对男孩来说也一样。男孩和女孩是如此不同,教育他们也需要不同的规则和技巧。

在我们身边,如果一个人性别界限模糊,不符合传统规范的个体,会受到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