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清朝的新式生活
2865200000041

第41章 :不是吧,壮丁

“凌兄弟刚才骂得好,骂得对,当兵的怕匪寇怕成这样,还不如拉车算了,让我这个拉车的都看不起他们。”这时,马三石怀里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孩子,站在一旁也忍不住唠叨两句。“你懂个啥,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当兵的软弱,完全是当官的没骨气,没本事造成的。对了,昨天我还从大户人家那里听说,被抓去的壮丁全编到了清兵的各个营里。正在东门教弩台操练呢!咱们才不要为腐败无能的朝廷去卖命呢!”马大嫂边晃动着上身用力浆洗着衣物边数落起马三石来。

“大嫂,言之有理。”凌浩宇点点头,不由赞同道。正在闲聊之时。忽听门外传来一阵马嘶声,伴随着急促的拍门声,噼里啪啦的响作一团,直拍的两扇院门摇晃不停,摇摇欲倒,“有人吗?开门!快开门……不开门,可要砸啦!”“谁啊?”马大嫂惊问道。转身冲凌浩宇和自己的相公马三石使了个眼色,示意他俩赶紧躲藏起来。凌浩宇和马三石心领神会,正欲躲进后院的地窖,正这时,马三石怀里的孩子“哇”的一声啼哭不止,音量大,调门高,声音雄厚,控制的好,就有幽咽婉转的感觉了。就算你以后能当帕瓦洛蒂那样一流的男高音歌唱家,也不要在这节骨眼上高唱一曲吧!这也太容易暴露目标了。荷瑶手疾眼快,上前一把接过马三石怀里的孩子,小声催道:“快,来不及了。”“我们是提督府征兵办的,是来你家征兵的,快点开门。”门外的清兵大声吆喝道。“唉呀,轻点敲,我家的娃都被你们给吓着了,火上房了不成。”马大嫂一边高声嘟囔一边将院门打开。

门刚一开,一下子冲进来二十几名手拿宽刀长矛的清兵,分为左右,站成两排,领头的一身光鲜的官袍,手拿马鞭,在左手上轻轻地拍打着。来者正是提督府护卫营的参将宣德武,此人极为嚣张跋扈,目中无人,仗着自己是提督大人护卫营的参将,更是拿着鸡毛当令箭,不可一世。只见他迈着方步,抬眼在院子里环视了一圈,又看了看马大嫂和荷瑶,眼神里透着狡诈虚伪的目光。这时,一名清兵跑上前来,展开盖有大红官印的军令一张,大声宣道:“征兵剿匪,匹夫有责,凡是符合应征条件的成年男子均须服临时兵役,抗击外匪,违令者杀无赦。”

马大嫂心里咯噔一下子,家里的那口子老实巴交的,要是真的被抓去当兵剿匪,等于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以后这日子还怎么过啊!马大嫂心里发怵,表面上却异常镇静,她不慌不忙的解下围裙,面露笑容,缓步来到宣德武的面前,回道:“大人,为朝廷效力,保百姓平安,这个道理奴家我懂。可是家中只有我们姐妹俩相依为命,哪里有成年男人啊!要是有的话,一定会让他跟大人一起去为朝廷效力的。”

宣德武不屑地看了马大嫂一眼,用他手里的马鞭将她推到了一旁,令道:“少罗嗦,给我搜!”一声令下,清兵们立即四下散去,院里院外,屋里屋外,墙角旮旯,翻箱倒柜,知道的是在征兵,不知道的,以为是官府带兵来抄家来了呢!马大嫂心想:只要他们搜不到人,就算把房子拆了,自己也认了。折腾了半天也没搜到人,清兵们纷纷返回来报道:“报告参将大人,没有搜到壮丁。”“没有?”宣德武满怀狐疑,根本不相信这个结果,转身斜睨了马大嫂几眼,厉声道:“窝藏壮丁,罪加一等。还不快说,人藏到哪里去了?”

一听清兵们没搜到人,马大嫂悬着的心也跟着放了下来,故装无奈地摇摇头,低声回道:“大人,我刚才不是说了吗?我家的确没有男人啊。”宣德武围着马大嫂踱了一圈,哼哼冷笑了起来,突然顿住,破口骂道:“你个死老娘们,嘴还挺能白话的,你家里若是没有男人的话,这娃是谁跟你生的啊!”“这……”马大嫂被宣德武猛地一问,一时语塞,支支吾吾不知如何应付。宣德武阴着的脸更加难看,质问道:“怎么啦!没话说了吧,今天如果不把人给我交出来,我就定你个妨碍公务罪,来人啊!带回去查办。”

“喳!”清兵们得令后,齐声应道。“你们这是干什么,孩子的爹难道去江南做买卖,也犯法吗?”正这时,荷瑶怀抱着婴儿,愤然冲了过去,挡在马大嫂的身前,面无惧色地喝止道。“啧啧,小丫头片子,嘴还挺厉害嘛!你就不怕我把你也一块带到衙门去吗?”宣德武咂了咂嘴,恐吓道。“国有国法,容不得你们胡来。你们仗势欺压民女,算什么父母官?”荷瑶不卑不亢,反唇相讥。“哼,公然违抗朝廷军令,罪不可赦。全都给我带走。”宣德武勃然大怒,立即命道。

清兵‘哗啦’一声,亮出铁制的刑具锁,正欲动手,拿人交差。此锁是衙门专用的刑具,一般在抓捕犯人时,用铁链条套住犯人的脖子,然后用此锁在胸前锁住铁链,将其带回衙门受审。“住手。”骤闻一声断喝,凌浩宇已经赫然出现在众人的面前。藏在地窖里的凌浩宇耳闻宣德武不依不饶,不但要带荷瑶和王大嫂去衙门,还要治她们的罪,手段实在是阴险。凌浩宇担心荷瑶和王大嫂的安危,不得不从地窖里出来。

宣德武瞥了一眼凌浩宇,冷笑道:“终于出来了吧!”凌浩宇赶忙快步来到宣德武的面前,心里早盘算好了应对之策,假惺惺地笑着拱手施礼道:“宣大人息怒息怒,刚才我只不过是去了趟茅房,家里便发生了这么大的事,家妻一时愚昧,请宣大人多多海涵。能为朝廷尽忠,本是百姓的荣耀,我愿意追随大人,誓死效忠朝廷。不过,我家里人丁单薄,只有我和娘子,还有一位相依为命的妹妹在此居住。麻烦大人就不要惊扰我的家人啦。”

宣德武冷笑几声,低哼道:“哼,早该如此,就不必费这么多的工夫了,我们走”“喳!”凌浩宇在几个清兵的带领下离开家门,身后却传来荷瑶那一声比一声悲恸哀凄的哭唤声:“相公……相公……”

凌浩宇顿住脚步,转身大声安慰道:“荷瑶,放心吧,吉人自有天相,老天爷会保佑相公的。”说这番话,只不过是为了安慰荷瑶而已,凌浩宇跟老天爷又不熟,人家凭什么单保佑他一个人啊!

清兵将凌浩宇带走后,政府按例丢下十两银子,算作军饷。凌浩宇被带到驻扎在东门教弩台清兵集训大营。同刚抓来的壮丁们一同分到了兑字营,很快便有人送来军服,佩刀,靴子,加上一顶形同锅盖的帽子。

凌浩宇穿上清兵的衣服后,上下看了看,除了袖子长了点外,其他的还蛮合身的,衣服的胸前背后分别绣上一个大大的“勇”字,凌浩宇一脸不屑,不禁心里暗暗自嘲道:“勇个屁,鸡都没杀过一只,何谈勇也。”史载“兵“是清代国家的常备武装力量,包括八旗军和绿营军。八旗军为满兵,绿营兵则是为弥补满军的不足又建立的汉人组成的汉兵。这种军队以绿旗为标志,以营为建制单位,故称绿营兵,也叫绿旗兵,简称营兵。八旗军同绿营兵虽然使命相同,都是保家卫国,但主次不同,朝廷倚重不同。按定制:八旗兵大部分卫戌京师,为国家精锐部队,掌管京师安全;绿营兵则遍布全国各地,数量要比八旗兵多几倍乃至几十倍。通常影视剧上浩浩荡荡的大军都是绿营兵。

史载“勇“也是兵的一种。雍正,乾隆朝后遇有战事,若八旗和绿营兵不足用,则就地取材临时招募的军队,战事完了后立即解散,不是国家正式的军队,即就是战事有功的也不久留久用。“集合。”随着一声哨响,一位千总穿着的人站在帐门口高声吼道。刚换好军服的壮丁们忙忙慌慌地一个跟着一个的往外跑,壮丁们的心理大都是抱着听天由命的打算,摸着石头过河,只能走一步是一步了。

“后面的那个酸秀才,说你呢,快点,磨磨蹭蹭的像个娘们似的。”千总一脸的冷气,指着手忙脚乱的凌浩宇催骂道。长这么大,还没人敢在凌浩宇的面前吆五喝六的,今朝不同往日,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凌浩宇从未当过兵,也不懂兵营里的规矩,从古至今,当兵人所必须具备的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作风,在他的身上一点都没有。这几年,大清兵虽然懒散涣散,作风稀烂惯了,不过这次匪寇来袭,清兵个个如同投进沸水里的青蛙一般,顿时肃整了军风军纪。谁都知道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个理,说白了就是平时不严酷训练,战时就难免死翘翘。

凌浩宇戴上锅盖帽,拎着长矛,急忙跑到帐门前的地点集合,学者老兵的模样,昂首挺胸,目视前方,挺站在队伍的最后一排。千总抬眼扫了一圈刚刚集合起来的队伍,(约有三四百人的样子)扯着公鸭嗓子吼道:“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然后,躬身向队伍一侧走去,凌浩宇在队伍后面踮着脚,伸长脖子,望了望,原来队伍的一侧还站着几位大人,虽然他对清朝的军队编制一毫不懂,但能猜到的是,肯定都比千总大得多的大官,其中一位大人满脸威严,派头十足的样子,估计官职不小。

千总恭恭敬敬地走到那位大人的面前,微言道:“总兵大人,兑字营刚招募来的新兵集合完毕,请您训话。”总兵大人微微的点了点头,瓮声瓮气地说道:“新兵操练,任务艰巨,看士兵们操练的频繁程度取决于战场上胜败,赢得剿灭匪寇的最后胜利。赵千总,辛苦你了。”赵千总立即颔首回道:“谢大人关心,小人不辛苦,都是小人应该做的。”在赵千总的陪同下,总兵大人迈着方步检阅起这些精神面貌并不饱满的队伍。时不时地停下脚步,伸手扶正壮丁们顶在头上的帽子,理一理满是皱折的军服,充满了人情味,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像抓壮丁时的野蛮,壮丁们傻傻地望着眼前这位和蔼的总兵大人,不由得投去了异样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