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游戏网游之救赎
2859200000023

第23章 太极论

“若水者,强弱随心。水冰则坚,水常则柔,水汽则纳。冰者破敌,常者拒敌,汽者扰敌。为冰者天则碎万物,为水者天则穿石过,为气者天则吞苍生。三水难容,不容者人,容一则地,即容三者天地难敌。吾辈需记:冰则杀人,苍生苟营唯杀是仁;水则容人,大道于心万物刍狗;汽则纳人,天地反复创毁自然。”思璇一口气将弱水心诀背了出来,然后满眼期待的看着陶悦。

“好,我先直白的解释。”陶悦微微思考了片刻,将手镯中的便携虚拟板掉用了出来写道:“像水一样,强势或弱势根据需要变化。水变成冰就坚硬,水在常态就柔软,水在气态就能笼罩其他物体。坚硬的状态用来伤害敌人,柔软的状态用来防御敌人,气态用来扰乱敌人。坚硬状态强势则可以破坏万物,柔软状态强势则可以滴水穿石,气态强势可以笼罩所有东西。水的三种是很难同时出现的,没有融合的状态是人的境界,融合一种可以强势于大地,如果融合了三种状态就可以翻天覆地。同道中人要记住:冰的状态可以消灭敌人,天下间苟且营生的时候杀也是一种仁慈;水的状态是可以容人,天道在心中万物同等;气的状态则包容人,天地生存毁灭一切都是自然。”

敖陶悦看到自己翻译的句子痛苦的抱着头说:“天啊!简直翻译得不伦不类的!这是什么功夫的口诀啊!怎么我越看越像道教的经典啊。”

“陶悦,你别急。其实你从你翻译的东西里我也能体会到一些东西了。”思璇认真的说:“虽然,翻译出来的话很奇怪。”

敖陶悦气愤的拧了下思璇的脸,思璇哪是在安慰人啊,纯属在洗刷嘛!

“这个心诀我觉得和太极拳的意境是相同的。不过我觉得这个心诀应该不只是说功夫,其中应该还有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天道的阐诉。对了我把关于太极拳的资料给你看看吧!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东西。”

思璇在半空中的虚拟板输入太极拳三字,映入思璇眼帘的首先是王宗岳的太极拳论。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日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府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秤准,活如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而。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思璇看了半晌才缓过神,吃惊的说:“天啊!这是我们华夏文明创造的吗?太博大了。”

“呵呵,谁叫你只学自然科学啊!”敖陶悦骄傲的说:“太极拳的起源至今都还没有确定,关于太极拳起源和创始人,众说纷纭,大致有唐许宣平、宋张三峰、明张三丰、清陈王廷和王宗岳等五种不同说法。

唐代许宣平,安徽歙县人,李白东游,见许宣平题诗传舍,以为是“仙诗。”,至歙县屡访之,不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本末》说许“辟谷不食,行如奔马。唐时每负薪卖于市中。李白访之不遇,为题诗于望仙桥。”。说他是太极拳的创始人,则无他证。

宋张三峰为武当丹士之说,宋、元、明三代并无史料可据。黄黎洲于清初为明遗民内家拳家王征南撰《王征南墓志铭》,系据高辰四所写王征南言行而成,以为内家拳“盖起于宋张三峰,三峰为武当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得进,夜梦玄帝授之拳法,阙明,以单丁杀贼百余。”。其言荒诞不足信。

明代内家拉扯宋徽宗时代有所谓武当丹士张三峰为祖师爷,原与清初创造的太极拳无关。张三丰,据《明史方伎传》记载,“辽东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宝,三丰其号也。以其不修边幅,又号张邋遢。”但《明史》又说:“或言三丰金时人,元初与刘秉忠同师,后学道于鹿邑之太清宫。”。至于张三丰创太极拳一说,是辛亥革命(1911)后的一种附会而已。

王宗与王宗岳是两个时代的人。据现有资料,王宗岳是清乾隆年间人,著有《太极拳论》。关于王宗岳的生平待后详述。

陈王廷是太极拳的创始人

陈王廷是陈家沟第九世,其父名抚民,祖名思贵,均好拳习武,《陈氏家谱》说王廷又名奏廷,“明末武庠生,清初文庠生。在山东称名手陈氏拳手刀枪创始人也。”但族谱、墓碑、《温县志》都作“王廷。”,故应作陈王廷。

陈王廷出身地主家庭,据《温县志》记载,在明思宗崇祯十四年(1641),任温县“乡兵守备。”,明亡后隐居家乡,晚年造拳自娱,教授弟子儿孙。如《遗词》上半首说:“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寇,几次颠险。蒙恩赐,枉徒然;到如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闷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陈王廷于明亡时正当壮年,到“年老残喘。”,尚能“耕田。”、“造拳。”,可推定其创造太极拳,应在十七世纪的七十年代,即1644年明亡后的三十年光景。《黄庭经》,是道家“嘘吸庐外,出入丹田。”的导引、吐纳方法,从《陈氏拳械谱》可知,太极拳套路有太极拳(一名十三式)五路,长拳一百零八式一路,炮捶一路。结合导引、吐纳,成为内功拳一种流派。他的《拳经总歌》却总括了其所创拳套的理法,录于后:

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劈打推压得进步,搬撂横采也难敌。钩棚逼揽人人晓,闪惊取巧有谁知?佯输诈走谁云败,引诱回冲致胜归。

此歌诀见于陈氏两仪堂《拳谱》,歌词深受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的影响戚继光是明代整理民间拳术的杰出人物,他总结和整理了明代十六家民间著名拳法,并吸收了其中三十二式编成拳套,收入《纪效新书》中,被称作士练武之源。戚氏的《拳经》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远及宋太祖赵匡胤的长拳三十二式,长拳短打,去芜存精,用刚用柔,兼收并蓄。它的拳法“式式相承,遇敌制胜,变化无穷。”,大大矫正了当时流行的满片花草,华而不实的花拳之弊害,成为新的拳派。

戚继光与陈王廷相隔约半个多世纪,对陈王廷创造太极拳影响很大,戚氏《拳经三十二式》被陈王廷吸收了二十九式编入太极拳套路,如《拳经》以“懒扎衣。”为起式,陈王廷所造拳套七路都以此为起式。甚至陈式《拳谱》和《拳经总歌》的文辞,也仿造戚氏的《拳经》,可见影响之深了。然而,这仅仅是说继承和影响,并不是说陈王廷的太极拳抄自戚继光,更不能说戚继光创造了太极拳。陈王廷的功绩在于继承了戚继光的拳术遗产,并推陈出新,创造了一种新的拳派,这就是太极拳。举个例子来说,如陈式太极拳中专门练习周身皮肤触觉和内体感觉灵敏性的双人推手和双人粘枪的方法,在戚继光、俞大猷、唐顺之、陈冲斗等拳术著作中均无记载,其他各派拳术中也无此训练方法,而是陈式太极拳所独有的竞技方法。

其实,我认为陈王庭也不是首创人,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早于陈,而戚继光的13势理论又早于王。看来太极拳不是某一个人创造发明的,而是后人不断总结前人经验,加以创新提高,逐渐发展而来的。综观太极拳的发展就可见一斑,杨就学于王又传艺于吴,因而有了杨式和吴式;武就学于杨和王而创武式;孙习武式结合形意拳而创孙式。任何事物只有发展创新才具有生命力。”

“我头晕!”思璇一脸痴呆状的说:“我还是回家慢慢看吧!不打搅你了,再见。”

敖陶悦微笑着送走思璇,心满意足的回到了她的书本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