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菜根谭(白话全译)
2848400000028

第28章 劝学篇(4)

解读在生活中,如果我们能有百折不挠的精神,遇到任何困难或者挫折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目标,遇到任何诱惑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理想,那么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最终都能有所收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有坚定的信念,遇到任何困难都能克服,遇到任何诱惑都不会动心,这是在各个领域里取得杰出成就的人士共同具有的基本素质。

发明大王爱迪生,一生中有许多伟大发明,为世界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被人们称为天才,但是他自己却说:“所谓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他为自己的发明付出了数不尽的汗水与努力。爱迪生为了发明一种适合于家用的经济安全的柔光灯,花费了很大力气去寻找适合的材料。他试验过几千种材料,就像大海捞针一般,一个一个地试验,最后终于找到一种合适的材料做灯丝。爱迪生经常如此,为了寻找一个合适的材料,有时他会在世界各地耐心地寻找,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测试。有人问他,在发明电灯泡的上万次失败中他是怎么样坚持下去的,他回答说自己从未失败过,因为他在实验过程中证明了上万种方法是无效的。当他的实验室在一次大火中被烧毁的时候,他很乐观地说我们又可以重新开始了。当他80多岁的时候,那时候他早已经功成名就,可是他仍然在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发明。正是这样不断努力,使得爱迪生成为一位非常伟大的发明家。

操存涵养功,处一化齐妙

原文:学者动静殊操、喧寂异趣,还是锻炼未熟、心神混淆故耳。须是操存涵养,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的景象,风狂雨骤处有波恬浪静的风光,才见处一化齐之妙。

译文:学者如果在行动和静止的时候有不同的节操表现,在喧闹与寂静的时候有不同的志趣,这还是由于没有锻炼成熟、心思容易混杂所造成的。学者需要操持心志、修养身心,在静止不动的云与水中看到鸢飞在天、鱼跃水底的景致,在狂风骤雨中看到风平浪静的风光,这样才能看到万物齐一的美妙。

解读齐桓公和管仲商量攻打卫国的事情。等到齐桓公回到后宫,一个从卫国嫁过来的妃子看到他,就向齐桓公拜了又拜。齐桓公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多礼,妃子回答说是替卫国国君请罪。齐桓公奇怪地问她为什么要替卫国国君请罪。妃子回答说:“我看到大王趾高气扬地走进来,像是准备去讨伐征战。看到我,大王的脸色变了,这说明大王要攻打的是卫国。”第二天,齐桓公看到管仲后,先向管仲行了个礼,然后请管仲进来。管仲说:“大王放弃攻打卫国的想法了吗?”齐桓公奇怪管仲怎么会知道自己的心事。管仲说:“大王拱手行礼态度很恭敬,说话语气和缓,看见我脸上有羞愧的表情,所以我就知道了。”齐桓公与管仲筹划讨伐莒国,还没有确定如何攻打,国内已经流传开这件事。齐桓公奇怪,就问管仲原因。管仲说:“国中定是有高人。”桓公想了想说:“白天来干活的人中,有一个人手中干活,眼睛向上看,我想就是这个人吧。”于是命人把那个干活人招来问话。那人低头走进来,管仲说:“一定就是这个人。”于是齐桓公对这个人以礼相待,问他:“我没有宣布攻打莒国,你为什么擅自散布消息说我们要攻打莒国?”那个人回答说:“我听说君子有三种表情:喜乐的样子是听钟鼓音乐时候的表情,忧郁的样子是服丧的表情,斗志昂扬的样子是将要打仗的表情。大王唏嘘却没有声,说的是讨伐莒国。举起手指向远方,也是指莒国。我私下来想诸侯之中不服从大王的也只有莒国。所以我才这样说。”

齐桓公的表现不够沉稳,处理事情没有达到气定神闲的程度,在关系利害得失的问题上不能从容对待,所以容易被别人猜中心事。如果对待得失荣辱能够做到一视同仁,才能够看到世界万物齐一的美妙之处。

英敏以学摄,激昂以德融

原文:才智英敏者,宜以学问摄其躁;气节激昂者,当以德性融其偏。

译文:聪慧敏捷的人,适宜用学问来消除他身上的浮躁之气;气节激烈高昂的人,应当用优良的品德来消融他身上偏执的缺点。

解读现代社会中,人们常说现在的人变得越来越浮躁。浮躁虽然不是大毛病,却不利于学习进步。在学习中,如果人们有浮躁的缺点,那么就不利于深入研究学习,也不利于仔细认真地研究问题。因此对于浮躁,能够把它消除掉是最好的。才思敏捷的人,可以用更多学问来清除自己身上的浮躁之气。俗话说学海无涯,学问深入浩瀚的海洋,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时,人们身上的浮躁之气自然会被清洗掉。一个人学的东西越多,掌握的知识越丰富,相应地浮躁之气也会越少。

气节高昂的人,如果能培养优良的品德,那么看问题也就能避免偏执,固执的性格也能有所改善。文天祥是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因父丧未受官职。开庆初年(1259)蒙古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请理宗迁都以避敌锋,文天祥上疏请斩董宋臣,以振奋人心,并献御敌之计,未被采纳。后历任刑部郎官,知瑞州等职。咸淳六年(1270),因得罪奸相贾似道而遭到罢斥。德佑元年(1275)正月,闻元军东下,文天祥在赣州组织义军,开赴临安(今杭州,当时南宋的京城)。次年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其时元军已进逼临安,被派往元营中谈判,遭扣留,押往北就。二月底,天祥与其客杜浒等十二人,夜亡入真州。复由海路南下,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景炎二年(1277),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不久,为元重兵所败,妻子儿女皆被执,将士牺牲甚众,天祥只身逃脱,乃退广东继续抗元。后因叛徒引元兵袭击,同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被俘。元将张弘范迫其招降张世杰,乃书《过零丁洋》诗以诉之。末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次年,被押送大都(今北京),囚禁四年,经历种种严酷考验,始终不屈。于1283年从容就义,年仅47岁。

初起剪人欲,乍明拓天理

原文:人欲从初起处剪除,便似新刍剧斩,其功夫极易;天理自乍明时充拓,便如尘镜复磨,其光彩更新。

译文:人的各种欲望,如果能在刚刚萌发的时候就消除掉,就好比小草刚长出来就被砍除一样,是非常容易的,不用费什么工夫就能做到。各种规律法则、伦理道德,如果能在刚刚明白的时候就加以扩展充实,那就好比落满灰尘的镜子经过擦拭会更加明亮一样,会收到更加良好的效果。

解读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经常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诱惑。如果人们意志力不够坚强,就容易被诱惑捕获,被自己的欲望牵制,严重时甚至会变成自己欲望的奴隶。所以我们在保留合理欲望的同时,需要战胜各种各样过分的欲望。战胜不合理的欲望,如果能在欲望刚刚产生的时候就入手清除,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任由欲望发展壮大,最终就难以轻易消除欲望了。就好比割草一样,草刚长出来就立刻把它清除,这时候还比较容易,如果等小草长得非常茂盛的时候再去割草,就比较费劲了。学习各种道理,在刚开始的时候,就抓住时机,加以充实拓展,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周与小王是同学也是好朋友,两个人从中学到大学都是同学。小王有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他喜欢吃方便面以及各种快餐食品,经常不按时吃饭,还喜欢抽烟喝酒。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对于他的身体健康非常不利。小周没有这些不良生活习惯,但是他非常喜欢玩游戏。有时候晚上不睡觉,对着电脑玩游戏。两个人都规劝对方改掉不良习惯,后来有一天两个人决定互相监督对方,使其戒除不良习惯。每当小周对着电脑长时间玩游戏时,小王就提醒他不要再玩。每当小王不按时吃饭,总是吃一些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快餐食品,或者是抽烟喝酒的时候,小周就提醒小王要改掉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这样一来,两个人渐渐都改掉了不良习惯。两个人互相监督对方,使得对方在一产生想要做某事的欲望时,就被及时打消,时间一长不良欲望自然也就消除了。

文章只恰好,人品只本然

原文: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译文:一个人写文章达到登峰造极的最高水平时,并没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只是把自己的思想意识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而已。一个人品德修养达到完美的程度,也没有什么奇异的地方,只是保持自己纯朴优良的本性而已。

解读真正的好文章,不是无病呻吟、堆砌华丽辞藻的文章。好文章既能表达真挚感情,又能传载深刻思想。好文章不会故意堆砌生涩怪癖的词句。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不会有多少奇异之处,恰恰是那些语言清新流畅,感情质朴真实的文章更能打动读者。文章写得恰到好处,既没有多余的废话,也没有缺乏内容、空洞无物的毛病,这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中国历史上唐宋时期的古文运动,就是要反对文坛上堆砌华丽辞藻、没有实质思想内容的风气,恢复从前清新自然的文风。清新自然的文章正如有句诗形容的那样:“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没有多余的修饰,却能够自然打动人,这样的文章读起来既能使人感到轻松自然,又能从中有所收获。

道德高尚的人,没有什么奇特怪异的地方,表现的恰恰是自己的自然本性。“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句诗同样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清新自然的品质。温润如玉,出自天然,不骄不躁、不卑不亢,质朴善良,这样的人品可以称之为君子的人品。所以我们在学习求知的过程中,没有必要崇拜奇特怪异的人或事物。写文章不需要刻意追求新奇怪异,保持清新自然,出自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做人也是如此,保持自己的自然纯朴本性,不要丢掉自己的优良本质,这样就能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了。

提醒昏散念,放下吃紧念

原文:念头昏散处,要知提醒;念头吃紧时,要知放下。不然,恐去昏昏之病,又来憧憧之扰矣。

译文:当头脑感觉到昏沉、思想不集中的时候,要知道提醒自己集中精神;当感到精神过于紧张烦躁的时候,要知道放松身心。不然的话,恐怕刚治好头脑昏沉、精神散乱的毛病,又陷入被过多的思绪困扰之中。

解读在生活中,我们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当为一件事情过于紧张,以至于头脑昏沉、无法集中精神的时候,先把这件事情放下,转而去做别的事情,休息一段时间之后,最初难以解决的问题突然变得容易解决了。当我们想办好一件事情的时候,就需要收敛集中精神,全力以赴地做事情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一位学者,利用假期研究一个学术问题。他收集了大量资料,每天都把自己关在书房里研究学习。过了一段时间,他的研究遇到一个难以克服的困难,他很苦恼。为了这个难以克服的困难问题,他几乎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整天在书房里集中精神研究。他闭门谢客,从不外出。学者废寝忘食地研究了一段时间,依然没有成果。这一天,妻子与儿子都不在家,他突然发现书房窗户前有杂草。杂草长得异常茂盛,把院子里的花都盖住了。院子里的花是学者亲手种植的,他不能忍受杂草把花的养分夺走,于是拿起工具除草。杂草清理完之后,他发现院子里还有些空地,于是又在那些空地上种植土豆、南瓜。干完活之后,他洗手进书房继续进行他的研究,突然之间发现自己从前的思路不正确。他换了一个思路看问题,从前难以解决的问题竟然迎刃而解。

识乃照魔珠,力乃斩魔剑

原文:胜私制欲之功,有曰识不早、力不易者,有曰识得破、忍不过者。盖识是一颗照魔的明珠,力是一把斩魔的慧剑,两不可少也。

译文:战胜私情、克服欲望的功夫,有人说是因为没有早看穿私欲的危害、意志又不够坚定,所以不能战胜私欲。也有人说虽然能看穿私欲的危害,但是没有坚强的意志力,所以不能够战胜私欲。所以一个人的智慧知识是看穿邪魔的宝珠,意志力是战胜邪魔的利剑。要想战胜私欲,智慧与意志力两者缺一不可。

解读在很多时候,人们并不是不知道自己很多思想行为不好,但是却无法改正自己的缺点,这就是因为要想战胜自己的各种私心杂欲,不仅需要了解其害处,更重要的是有坚强的意志力。在面对诱惑的时候,如果能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能克服自己内心蠢蠢欲动的欲望。很多人知道吸烟不好,但是却戒不掉,最主要的就是缺乏坚强的意志力,当烟瘾上来的时候,不能够克服抽烟的冲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事情,很多人知道自己有许多习惯不好,却始终无法改正不良习惯。

小李是一个开朗活泼的青年人,本来有光明的前途。他自己学业优秀,活动能力强,交际面广,兴趣爱好都很广泛。他还有一个感情很好的女朋友。但是小李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喜欢赌博。在学校的时候,他只是和人小赌,每次输赢钱数都不多。毕业之后,他去一所中学教书。学校建造在郊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小李在学校里无法赌博,忍耐了一个学期。等到一学期结束之后,他就找到从前一起赌博的朋友,又聚齐了几个人一起到城里赌博。这次聚赌,使得小李输掉很多钱。女朋友知道这件事情之后,非常生气,说原谅他这一次,如果他不改掉赌博的恶习,就和他分手。小李向女朋友发誓,说自己从此以后再也不会赌博。从那以后,小李果然再也没有赌博。两年之后,小李准备与女友买房结婚。他自己的积蓄加上女友的积蓄,还有和双方亲戚借的一部分钱,都由小李掌管。小李和女友去看了几处房子,女友由于还要上班就先走了。小李还在放暑假中,自己去继续看房子。这个时候,他突然碰到从前在一起赌博的朋友。两个人聊了一会,朋友问小李还想不想去玩一玩。小李终于没有克制住自己,跟着朋友又去赌了。他想着玩一两把就马上离开,结果当他出来的时候,把买房子的钱都输掉了。女友铁了心要和他分手,小李懊悔不迭,他恨自己当时为什么管不住自己呢。

意见害心贼,聪明障道屏

原文:利欲未尽害心,意见乃害心之蟊贼;声色未必障道,聪明乃障道之屏藩。

译文:名利与欲望未必都会扼杀心性,心存偏见才是伤害心性的最大害虫;声色享乐的生活未必都阻碍人们学习求知,自作聪明才是阻碍人们获取真知的最大障碍。

解读名利与欲望,放纵享受的生活,对于人们学习求知会起到很大的阻碍作用。但是与偏见和自作聪明比较起来,利欲与享受对于人们的损害还比不上偏见和自作聪明对人们的损害更大。由此可见,偏见和自作聪明对于人们的进步实在是一个非常大的障碍。

有个年轻人,进入某大公司担任收发,他的工作间在地下室,常坐电梯送文件上楼,并且遇上由一楼进电梯的长官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