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易经白话全译
2838000000014

第14章 否卦

否卦,由下坤上乾组成,卦形作“”,象征“否闭”。上卦“乾”为天,下卦“坤”为地:天居上、地在下,犹如天地、阴阳、上下两不交合,喻示“否闭”景象。全卦揭示事物对立面之间不相应和、阴阳不相交合的情状,并指明转“否”致“泰”的途径。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译文否卦:闭塞不是人间正道,不利于君子守持正固。阳气往上升,阴气向下降。

《彖传》说:闭塞不是人间正道,不利于君子守持正固;阳气往上升,阴气向下降。这是由于天地阴阳不能交接,以致万物生长不能畅通,君臣上下不能交互,以致天下不成为邦国。阴在内,阳在外;柔顺者在内,刚健者在外;小人在内,君子在外。这说明小人的邪道日益滋长,君子的正道日渐消亡。

《象传》说:天地之气不能交感,象征闭塞,这是否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从而在国家政治否塞之时,应思隐居不仕,以崇尚俭约来躲避灾难,不要以利禄为荣。

解读天地不通,上下不交,此为乱世之象,《象传》此语指出君子当乱世之时,应有才不露,有德不显,有善不形,匿影藏形,超然荣禄之外,这与孔子之“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颇为相似。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象》曰:拔茅贞吉,志在君也。

译文初六:拔起茅草,根系相牵,因为它们是同类。君子守持正固可获吉祥,亨通。

《象传》说:拔起茅草,守持正固可获吉祥,说明初六守正不进其志意在君不忘君臣之义。

解读《象传》说“志在君也”,就是说君子处于否塞之时,“小人道长,君子道消”,应引退守正,待机而动,以利通达,即所谓“俭德辟难”。君子俭德辟难,实属无可奈何,而心中不忘君臣之义,志在报君之恩,这反映了儒家“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价值观念。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象》曰:“大人否,亨。”不乱群也。

译文初六:被包容并顺奉尊者,小人得吉;大人否定此道,可获亨通。

《象传》说:“大人否定小人之道,可获亨通。”说明不能被小人群党所乱。

解读处“否”之时,上下不能以正道交往,小人乘机活跃,靠阿谀奉承、溜须拍马,浑水摸鱼,大获其利。君子与小人本非同类,此时决不能“乱群”,不能受小人的笼络误入邪途,所以《象传》说“大人否”,才能不受小人之迷惑,不与包承,方能不被小人群党所乱,才可治亨。

六三:包羞。

《象》曰:包羞,位不当也。

译文六三:因包容而蒙受羞辱。

《象传》说:因包容而蒙羞,说明六三居位不当。

解读可见六三是个地位较高而又不中不正的小人,秉性浮躁。当社会政治失常的否塞之世,他不能像“君子贞”那样安守正道。为了飞黄腾达,他急于高攀,极尽谄媚之能事。但居高位者不愿与之同流合污,六三徒然蒙受羞辱而已。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译文九四:有天命安排,必无过错。同类相互依附均能获福祉。

《象传》说:有天命安排,必无过错,说明九四的济否之志得以施行。

解读此处命讲的是天命,不是君命。否极成泰,天命使然,大往小来变为小往大来,不唯九四自己受福,与他同类的朋辈,也将依附于它而一齐受福。当“否”之时,小人得志,君子“俭德辟难”,转否为泰之时,顺天而动,九四的济否之志当然会志愿得行了。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当也。

译文九五:休止否闭局面,大人可获吉祥。心中时常告诫自己将要灭亡啊,将要灭亡啊!就可以像系结于丛生之桑树上一样坚固无虞。

《象传》说:大人的吉祥,说明九五居位中正得当。

解读九五是否卦之主爻,阳刚中正且居尊位,可谓居其位,有其德,得其时。它有条件有力量休否,即拨乱反正,扭转乾坤。在这一过程中,九五即大人的刚决果断,奋力推动,具有决定意义。当元气渐复,泰道将还的时候,人皆晏然安乐,唯大人有戒俱危亡之心,他念念不忘“其亡!其亡!”有如此戒惧危亡之心,必能像“系于苞桑”那样坚固不拔。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象》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

译文上九:倾覆否闭的局面。起先犹存否闭,才有最后通泰欣喜。

《象传》说:否闭终极,必然倾覆,怎能长久呢!

解读否卦发展到上九,闭塞不通的局面已经到了尽头,物极必反,否闭必然转为通泰,“否终则倾”是必然的客观规律,故而《象传》感叹道:“否终则倾,何可长也!”爻辞讲“倾否”不讲“否倾”,其用意在于强调,人的力量在“否”的倾覆中起有重要作用,并非否闭局面发展到极点时,就会自然地倾覆。“泰”与“否”的处境都是人生所常常经历的。于胜利前进时防倾覆,在艰难困苦中复安康,这就是泰、否二卦所给予人生的积极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