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一句话改变孩子一生
2821700000072

第72章 忠告74:有些失望是可以避免的,但大部分的失望,都是因为你高估了自己。

——香港作家张小娴

精彩故事:李开复的理想

李开复,祖籍四川,生于台湾,曾就读于卡内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学博士学位,他曾以最高荣誉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计算机学士学位。

上大学前,李开复相信自己能够进入哈佛,哈佛的法律和数学专业是全美最好的。所以,他一直把学习法律当做目标,并把学习数学当做“后备”。然而,1979年的4月,一封拒信打破了他的这个梦想,原因是他的SAT英语成绩太差了,只有550分。最后,对自己期望过高的李开复进入了哥伦比亚大学,这所大学的法律系和数学系也很有名气。他加入了一个 “数学天才班”,那里集中了哥大所有的数学尖子。但很快地,他就遗憾地发现自己的数学突然由“最好的”变成“最差的”了。原来那些“数学天才”都是因为“数学之美”而为它痴迷,但李开复不希望自己一生的意义就是为了理解数学之美。在上了几天“法学课”后,李开复就发现自己对此毫无兴趣,以至于每天都打不起精神来上课。就这样,他与向往的哈佛、选择的法律、自豪的数学一一挥别。

大一时,李开复选修了一门计算机课程,得到了进入大学后的第一个“A+”。 当时“懂计算机”在学校里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同学们有什么计算机方面的问题都会来找他解决,大家都觉得他太COOL了。除了赢得老师、同学的赞扬,李开复还感觉到一种震撼:未来这种技术能够思考吗?能够让人类更有效率吗?计算机可能有一天会取代人脑吗?解决这样的问题才是一生的意义呀!就这样,出于兴趣所在,大二时,李开复从全美排名第三的哥大法律系转到前途并不明朗的计算机系。

1998年,李开复加盟微软公司,随后便创立了微软亚洲研究院。2005年7月加盟Google,担任中国区总裁一职。2009年9月4日,宣布离职。

父母指导:做自己的心灵导师,不让自己失望

孩子,或许在你学习和生活中,发生过一些让你失望的事情。比如,你积极投入到各种考试比赛中,但是却没有达到你预期的目标,所以你失望、难过、情绪低落。

我希望你能自己做好自己的心理医生,用正确的方法调适自己,记住,只要不过高地评估自己,你就不那么容易失望。

孩子,给你举个例子,有一个中学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情,这个学校的几个同学在读书期间就异想天开地想干一番“大事”,在他们看来,那些做生意的人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自己也可以去实践,于是他们在学校门口合伙开了一个小餐馆。他们想方设法从父母那里争取了一些资金,也招聘了几个厨师和服务员来负责小餐馆的日常工作。然而赚钱哪有那么容易,他们还曾向其他同学夸下海口,说他们几个一定是率先取得创业成功的中学生,到时候电视台都会来采访他们。

然而,由于经验不足,经营管理不善,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小餐馆就关门停业了,几个孩子的创业以失败而告终,这次的创业经历给了他们很大的打击,他们甚至都不敢再在同学们面前提起这件事了。

这个例子能告诉我们什么呢?孩子,你要记住,一个人必须要客观地对待自己,过高的期望只会给自己带来过大的失望。

再则,创业并不是中学生该做的,这种实践虽然可以让他们更加了解社会,可以为自己积累一些社会经验。但是,以这种方式来参加社会实践风险太大了,一旦失败会让他们变得更加浮躁。而且,失败了会动摇他们的信心,既便是他们侥幸成功了,这种成就感也会让他们分心,要知道中学是读书的黄金时间,如果把精力过多地投入到这样的实践上,实在是舍本逐末。

或许这几个孩子当初认为赚钱和创业没有别人说的那么难,殊不知对于一个餐厅的经营来说,早已经超出了他们的人生经验范围,他们没有能力驾驭这样的一个商业运作,就只能失望。

想成功,这个目标无可厚非,但不能把赚钱当作唯一的途径,当作学生的目标。只有那些客观地看待自己,现在选择好好学习,为将来的成功努力的人,才能真正拥有美好的未来。

所以,当你为自己定下目标时,应尽可能地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能以为自己什么都可以做,也不要认为自己什么都可以做好,客观地认识自己,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是你达到预期目标的前提条件,否则失望最深的一定是你自己。

孩子,我希望你在生活中,能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拥有自己的目标,不随波逐流,这样你就不会陷入过高估计自己,而导致失败的局面。

第二,客观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目前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任何目标不要偏离自己的主要目标,否则,虽胜犹败。

第三,对于各种竞争和比赛,应该事先了解自己在这方面是否具有优势,然后再考虑是否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