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一句话改变孩子一生
2821700000026

第26章 忠告25:我们所需要的80%来自我们所做的20%。

——英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德·科克

精彩故事:比尔·盖茨的工作效率

凭借高科技和高智商,比尔·盖茨于2001-2007年蝉联世界首富!2008年排名世界第三,2009年又一次成为世界首富!那么,他平时工作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呢?

比尔上班时一下子监控着3台并排而放的电脑。左边一台电脑显示的全是电子信息列表;中间一台显示的是其中一条信息的全文;右边一台是浏览器窗口。这样一来,他就能很快将看过的某段内容输入浏览器的相应地址栏,而且信息文本一直展示在眼前。

比尔平时每天收到大约上百条信息,他总是要求把信息按重要性程度分门别类,这样他就不会忘记重要的工作项目或最近安排的会晤。大家都感到十分方便的“要事日程表”,他却抱以反对态度,根本不用。比尔参加会晤或展览会时总是拎着便携式电脑。

比尔利用“一本通”(OneNote)程序,把自己所有的记录以数字化方式保存起来。在与公司员工一起研究某个项目时,他喜欢使用一种能快速展开信息站点的软件系统,从而确保他和工作组之间的有效协作。

比尔每年安排一次所谓的“思考周”。在这7天中他不上班,专门研究公司员工寄给他的上百份文件。这些文件的内容一般是关于微软公司未来发展和世界信息技术发展前景的问题。

就这样,从创立微软公司至今,比尔·盖茨早已形成了一种所谓的“数字化工作风格”,从而使他在信息流日益增长的今天一直成功地保持着很高的工作效率。

父母指导:方法胜于努力

孩子,成功者经验告诉我们:方法比勤奋更重要。

今天的社会,大凡成功的人,必是重视寻找方法的人。他们相信凡事必有方法解决,而且事实也一再证明,许多看似极其困难的事情,只要用心去寻找思路,必定会有所突破。一个人要想在当今和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就要懂得“方法比勤奋更重要”这个道理,你首先要做的是找对方法,而不是一味地埋头苦干。

学习本身也是一门学问,有科学的方法,有需要遵循的规律。按照正确的方法学习,学习效率就高,学得就比较轻松。

勤奋固然重要,但现实中这样的现象却屡见不鲜:有的同学学习非常卖力气,但是学习效果却很不理想;而有些同学看上去不是那种整天埋头苦读的孩子,但学习成绩却很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现象”,难道“勤奋努力”与“学习成绩好”成反比吗?难道是勤奋努力的同学的智商比那些不怎么用功的同学低吗?如果我们对那些看起来不够勤奋但成绩却很好的同学进行深入地分析,就会发现,并非他们有着多么高的智商,而在于他们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

北京某中学有一个叫张小华的同学,他曾经为学不好数学苦恼过,也曾认为自己脑子笨,没有学习的天分。但是,那个孩子却喜欢下象棋,而且下得特别好,父母也常常会败给他。

有一次,他的数学没考好。他非常苦恼,对他妈妈说:“我的数学成绩实在是太糟糕了,如果把数学书吃下去,就能使我的数学神经细胞发达,那么,我宁愿一口把数学书吞下去。”听到他这样说,他的妈妈就对他说:“你开始下象棋的时候,不也说过要把棋谱吃了吗,既然下棋可以由笨变得聪明起来,只要你运用正确的方法,多花时间去钻研公式、定义,正确分析他们的用法,数学一定也能学好!”

小华受到了妈妈这些话的启发,觉得学数学不能盲目地做题,他按照学习数学的规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在,小华的数学成绩居然在班里名列前茅,他已经不再为学不好数学而苦恼了。

所以,孩子,没有人脑子“笨”,除了极少数先天发育不全或出生后得过某种疾病的痴呆儿外,一般的人大脑的构造和功能基本上是相同的,智力都是差不多的,并不存在谁笨与谁聪明的问题。就学习而言,只有学习用心不用心、方法对不对的区别。

所以,我希望你采取正确的方法学习,不妨试试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不要只跟着老师一节一节地走,一章一章地学,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弄清其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这样做往往能从总体上掌握所学知识的框架和脉络,便于系统掌握和知识间的融会贯通。

第二,课前预习,标出重点难点,上课认真听讲。课前预习便于找出重点、难点,老师讲的知识都是精华,认真另听对学习具有指导性的作用。不搞题海战术,但是每做一道题,都要认认真真地去考虑这道题中的每一个知识点。

第三,抛弃死记硬背,特别是数理化公式,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多问几个为什么,语文和英语也要理解记忆。

当然了,最适合你的学习方法还要靠你自己去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