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成就孩子一生的66种好习惯
2814000000039

第39章 沟通的习惯(1)

人生乐在相知心。——王安石

若想在困难之时得到帮助,就得在平日始终待人以宽。——萨迪

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一点占,为光彩。——巴金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如醳。——庄子

第53种习惯 合作

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奥斯特洛夫斯基

正如树枝和树干联结在一起那样,脱离树干的枝很快就会枯死。——奥涅格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轲

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精神以及同全世界劳动者的团结一致,是取得最后胜利的保证。——列宁

鱼竿和鱼篓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

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

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

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人是社会的人,人不能没有合作和交往。中学时期是人生黄金般的岁月。从心理方面来说,中学生正从幼稚型走向成熟型,从依赖逐步趋向独立,并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这个时期,青少年的人际关系有了明显的变化。一方面,强烈的独立意识作用下,希望从依赖父母的环境中解脱出来;而另一方面,在摆脱父母束缚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烦躁、孤独之感,因而渴望寻找心灵的寄托,强烈追求友谊。这时,人际交往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在交往中,他们能够学会适应环境,学会协调关系,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建立起良好的人际氛围,从而提高对自我概念的认识。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团结互助的好习惯呢?

从实质上来讲,合作就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只有认识到对方的长处,合作才会有真正的动力和基础。

建议二:培养孩子慷慨大方的气度如果孩子自私自利,凡事都只想到自己,就会遇事斤斤计较,也就难于与别人友好相处,又怎么谈得上与别人合作呢?

建议三:教育孩子要具备团队精神在当今社会,团队精神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如果孩子具有团队精神,将更有益于他立足于世,因此,父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合作的机会,让孩子在合作中获得团队精神。

四肢和胃四肢看到胃成天不干活,心里很不平衡,它们决定像胃那样,过一种不劳而获的绅士日子。

“没有我们四肢,”四肢说,“胃只能靠西北风活着。我们流汗流血,我们受苦,我们做牛做马地干活,都是为了谁?还不是为了胃!我们什么好处也没有得到,我们全在忙碌,为它操心一日三餐。我们现在马上停工别干了,只有这样,才会让它明白,它得让我们养着它。”

四肢这样说了,果真也这么做了。于是,双手停止了拿东西,手臂不再活动,而腿也歇下了,它们都对胃说已经侍候够了它,让胃自己劳动,自己去找吃的。

没过多久,饥饿的人就直挺挺地躺倒了。因为心脏再也供不上新鲜的血液,四肢也就因此遭了殃,没有了力气,软绵绵地耷拉在身上。

这下,不想干活的四肢才发现,在全身的共同利益上,被它们认为是懒惰和不劳而获的胃,要比它们四肢的作用大得多。

人与人之间既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又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群体。一个人如果完全脱离社会,那他根本就不可能生存下去。懂得他人的重要性,自己才会在生活工作中自由快乐。

在家庭事务中,在夫妻之间的关系中,在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中,在公司的同事中,在竞争的伙伴中,“合作”这个词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

张艺谋就是一位富有合作精神的著名导演。

张艺谋在拍摄现场从来都很和气,很少着急上火,恶语伤人。巩俐就曾说过:“我们好几部戏的演员都说他是一个非常和蔼的导演。他在现场从来不发脾气,工作作风很民主,所以很多人都愿意跟他合作”。

张艺谋不仅懂得尊重人,更懂得理解人、关心人。在拍摄现场,许多人注意到,无论在何时,张艺谋都十分注意保护演员的情绪,总是用和蔼微笑的方式去和演员说戏。演员即使偶有失误,他也会主动出来为他们解脱,消除疑虑和内心的压力。

正是因为张艺谋具有这种平等待人的风范,所以整个剧组都很服气,也都很争气,努力配合他工作,从而拍摄出高质量的影片来。

那么:对几岁的孩子而言怎样才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善于与他人合作的人呢?

建议:让孩子从小就懂得社会合作现在的家庭都生活得比较富裕些了,孩子的大部分物质和精神的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但如果你问孩子所有这些东西都是从哪里来的时,孩子会说:“是爸爸妈妈给我买的。”

他很难把这些东西和社会上成千上万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人们联系起来。这说明孩子对社会合作的观念还没有意识到,他们还不懂得别人对自己的重要作用。他们认为世界上只要有父母,他所需要的一切东西都会有了。所以,对孩子进行社会合作的教育就显得很有必要。

孩子的社会合作观念是从对物体的理解,特别是从思索和发现“各种东西是从哪来的”这样一条非常重要的真理逐渐走向对社会合作的认识的。孩子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东西,有玩具、家具、食品等等,但他们很少去考虑“这些东西是哪里来的?”作为父母和老师则不可放过这个重要课题,应引导孩子从这些东西中去了解、发现和思索问题,明白事理。

摆正自己的位置一天,从一家修理自行车的小店经过,见到一个年轻的男孩子,正在小心地,紧锁一个车轮上的每一根钢丝。

如果有一两根钢丝,对轮圈的紧度不匀了,在静止时,并不显出很大的毛病,但如果加上重载,轮圈立即就会受到压力,而发生折弯的毛病,甚至会折断坚固的轮匿,以至于不可收拾!这虽是一件小事,但它的影响却非常重大。

许多根钢丝,都是以轴筒做中心,各自用协调匀整的力量,向不同的方向伸展开去,尽着各自最大的努力,来负担这一个车轮的职责与任务。轮圈是经不起重力压榨的,如果没有轮辐的支持,很容易受动力折毁,失掉它的躯壳原形。

但在许多根单独着,并算不了什么的细钢丝支持下,却发挥了无限的威力,经常担负起特殊的载重工作来。

这种同力共进的例证,实在值得我们人类社会用来借鉴的。

人类社会也只是一个空洞的躯壳,它是需要社会上各个个体来维系与支持。如果各个体都很健全,并且都能够在同一个中心出发点上,共同协力的合作,向多方面发展他们应有的力量时,这一个社会,一定会很健全地发展下去。如果其中有一些是病弱而颓废的份子,或是不能协力合作的份子,在静的社会条件中,就已经潜藏着病态了,到动变的社会情态里,稍微负上点力量,立刻就会为了这一个缺点,而塌了某一个社会的台;如果他们更缺少中心的维系,好像车轮只有轮圈和钢丝一样,没有轴筒,轮辐就失去了依靠,即使按在轮圈上,也只是毫无意义,没有用的废物。

再从更大的方面来说,个人对于国家的关系,也完全是一样的。一个国家也只是一个空洞的抽象体,国民必须有中心思想,健全的体魄与高尚的人格,协调匀整的力量,从各方面来支持国家一切,轮围就是社会国家的范围,向内必须具有向心力的合作,向外发展时,尤须协力迈进。无论是在轮圈上,或是在中心轴筒上,其结合点不能统一力量,甚至脱离了维系,都会给予整个车轮,以致命的打击与粉碎。

个人对社会的维系如此密切,如果我们浑浑噩噩、马马虎虎,不能负起个人应负的责任,或缺乏道德修养,与确立的国家中心思想,更没有其同心协力发挥的力量,国家绝对不会好起来,甚至要沦于民族的没落与灭亡。所以,我仍为了国运的永续,社会文化的进步,和辐条一样的每一个份子,都需要修养品德,秉承同一的中心思想,在国家社会里,做一个健全而努力的个体。同时,还要绝对清除缺乏中心思想与团结协调的个人自由观念。

那么对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怎样才能培养他们与别人团结协作的良好习惯呢?

建议一:让孩子学会一些合作的规则与技巧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在合作中既要尊重对方,服从大局,讲统一,又要有自己的立场。容忍和随和是有尺度的,也就是说在合作过程中,不能惟我独尊,只想着自己,要充分顾及到他人的要求与需要,哪怕必要时做出一定的让步与牺牲;但是,迁就与让步是有限度的,不是放弃原则,在合作中要有自己的立场与个性,要知道取得同伴的信任与尊重是合作成功的前提。

建议二:教孩子学会欣赏和接受别人只有能够真诚地欣赏他人的长处,才能从内心深处真正地愿意接受别人。从实质上来讲,合作就是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是双方长处的交融,也是双方短处的相互弥补。只有相互认识到对方的长处欣赏对方的长处,合作才会有真正的动力和基础。因此,父母要常给孩子灌输这样一种思想:任何人都有他的长处,要学会真诚地欣赏。

第54种习惯 交流

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李白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

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荀况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信任就是关于进言的信任。——培根

注意上中学的女儿有位好朋友,非常亲密,几乎不分你我。寒暑假时,也要在一起住些日子。可是有一天,女儿回家来恨得咬牙切齿,口口声声说“与她断交了”,并且“永远不想见她”。父亲说:“总得有个原因吧。”女儿才说“她的嘴没有把门的,把我只说给她的话也告诉了别人”,云云。

“原来是这样。”父亲叹了一口气,说:“我只想提个问题:你最喜欢的朋友为什么一下子就成了最可恨的人?

是她变了一个人?还是你的什么地方出了毛病?”

两天后,女儿基本平静,说:“我已经觉得她没有那么可恨了。”

父亲笑了,说道:“你过分注意了别人的弱点,才使你喜欢的人变得不喜欢了!”

是否善于控制自己的注意,本是心理学要义之一,问题是,人们往往够不上道德修养上的注意。多将注意放到别人的长处上,你会发现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

那么:在教育孩子的实践过程中,怎样培养孩子与人沟通的良好习惯呢?

建议一:教育孩子谈吐文雅态度诚恳亲切,措词要谦逊文雅。

建议二:教育孩子宽宏大度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学会待人,能容忍别人的过失。

阳光就在自己头顶一位农妇种了一些黄豆。由于天气干旱,田鼠为患的缘故,她把种子埋得很深。

过了几天,她带上年仅六岁的儿子去察看。翻开土壤,她发现,很多种子都长出了长茎,顶着两瓣黄黄的嫩芽。在土壤的空隙中艰难地往上生长着,很快就要破土而出。

儿子惊讶地问:“妈妈,小苗长眼睛了吗?”

“没有。”

“那它们怎么都知道要往上长,而不往下长呢?”

“因为它要寻找太阳,没有阳光它们最终会死的。”

儿子又问农妇:“妈妈,我要是没有阳光会死吗?”

答案是肯定的,但农妇不敢这样回答,只好对他说道:“孩子,你放心,不会没有阳光的。”

有个人说过:“上帝关上了门,却打开了窗。我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行走,却可以开始学习飞翔。

当我们遭遇困境时,请想想这句话吧。其实,人的生命里时常会有失去阳光的日子.就像种子被埋在土里一样。埋得很深的种子,固然生长艰难,但长大后必定根深叶茂,能经风雨。种子没长眼睛,但向上的种子告诉我们,阳光就在自己的头顶……人应该永远保持一颗开放的心去面对世界。中国开放。世界开放,我们的心灵也必须开放。开放心灵,就是打开心灵的窗户,让阳光照进来,让春风吹进来,让雨露洒进来。心灵打开,思想才不会干涸和封闭,观念才不会守旧和停滞。世界精彩极了,中国变化大了,如果我们心灵还在历史与传统的尘封中一片荒芜,那就未免离时代主题太远了。打开的心灵,自是一片绿茵和芳草,勃勃的生命在那里展现出巨大的力,鸟语花香正是心灵的歌唱。打开的心灵,一旦与社会,与世界沟通,思想的触角就会伸向社会和世界,这时人便必然脱离了庸俗和卑琐,进入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高境界,小我迈向大我。大我的心灵也将永远敞开。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打开心扉、和外办沟通的良好习惯呢?

建议一:使孩子的体格健全健康的身体是培养开朗性格的物质基础,身体健康则精力充沛,能积极参加活动,心情舒畅,情绪愉快。

建议二:对孩子要多鼓励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丰富了,也有了自己的要求和愿望,需要得到成年人对他的尊重和信任。如果满足了孩子这种精神上的需要,孩子就会得到愉快的体验,更加信任自己的力量。

建议三:让孩子多参加各种活动应使孩子的生活内容丰富多彩,让孩子的兴趣爱好都得到发挥,最大限度地给孩子表现能力的机会,使孩子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上进心,也使孩子在活动中得到快乐。

第55种习惯 语言

语言就是一架展延机,永远拉长感情。——福楼拜

善于讲话的第一要素,是真实,第二是通达,第三是心情好,第四要机智。——谭普尔

语言是为了装饰人的思想而存在的。——塔列兰

一个人如果用温和的语言制服不了对方,那么,即使有严厉的话也无济于事。——奥诃夫

茶溢了有一位大学生自以为学问很深,甚至在德高望重的教授面前也滔滔不绝地大讲特讲,卖弄他读过的书。

教授不哼声,一面默默地听他天南地北地胡侃,一面替他斟茶水,眼看着茶水已经满溢出来了,可教授还是不停手地斟着。

大学生连忙说:“哎呀!教授呀,茶都满溢出来了。”

“不错,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教授说。

“哦!”大学生心里有点不高兴。

“你脑子尽装满了哲学、科学、经济、政治常识,我要是再跟你说,你也装不进的呀!”教授说。

后来,大学生才弄明白了教授的良苦用心,感慨地说:“啊,原来茶杯的价值,不在于它烧的瓷釉有多好,描的图案有多美,而在于它是空心的,才可以装得下茶水。”

我们应当谦虚,生命太短促,不能老谈自己微小的成绩教人厌烦,且让我们记住“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成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