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交际与实用口才
2813600000022

第22章 看清说话对象,找准说话时机(2)

在参加别人谈话时更要注意一些礼节问题。首先要打招呼,别人在个别谈话,不要凑上去听。假如有事需与某人说话,应待别人说完。第三者参与谈话,应以握手、点头或微笑表示欢迎。在谈话当中有时候也可能会遇到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比如有事情需要出去,或者是提前离开,这个时候,就应该向谈话对方说一声,以表示对他的歉意。

在谈话时还要注意一些问题,对于谈话的内容要注意,有些事情最好是不要涉及到谈话的内容当中去,比如那些涉及疾病、死亡等的事情,对于那些荒诞离奇、耸人听闻、黄色淫秽的事情更不要涉及。在与女性谈话的时候要注意一些问题了,因为女性最忌讳年龄、婚否这些问题了,另外还要注意,不能径直询问对方一些关于私人生活方面的一些问题,比如工资收入、家庭财产、衣饰价格等,这些都是对人不尊敬的表现。

还有就是在与女性谈话的时候个人外表一类话根本就不能说,比如说对方长得胖、身体壮、保养得好这类的话。当然在与对方谈话的时候,可能有些问题对方不愿回答,这个时候就不要再去问,如果再追问下去就有可能会让对方感到反感,这个时候学的机智一点,立即转移话题,对此表示歉意。

“请、谢谢、您好、再见、对不起、打搅了”等等这些词语在谈话当中也是避免不了的,当然在彼此见面的时候也要先说:“夫人(丈夫)好吗?”“孩子们都好吗?”这是针对一个家庭来说,当然还有一些适用于朋友之间的:“早安”、“晚安”、“你好”、“身体好吗?”、对新结识的人常问:“你是什么时候来这个城市的?”“到我这里多久了?”“你是什么地方人?”“你什么学校毕业的,那一届的?”分别时常说:“很高兴与你相识,希望再有见面的机会。”“再见,祝你周末愉快!”“请代我向全家问好!”这些都是常用的一些礼貌用语。

有多数人都害怕各种变化并且对变化还有抵制的思想。如果你要求某一人换一种方式做事,要求他们改进或者改变方法,但是到了最后得到的回答常常是借口、争辩、泪水、瞪眼或缄默。而你的反应则会是愤怒或发作。随着失望情绪的增长,你也许会设法把这个问题人物支派到某位不知情的经理手下去工作。

要是无法调动他,是不是用饭碗问题威吓他一下?你要是还不行,就可能真得准备讨厌的解雇通知了。而最糟糕的情况是你自己屈服于现状,耗费精力在这种人力的尴尬处境下工作。抵制变化的人往往用过去来证明为什么他们不能换一种方式。诱使你卷入冗长的讨论,滔滔不绝地谈论以往的个人和文化经历如何使他们无法变化,这么做对他们有利。

对于一个人的历史的东西,你没有必要再去了解他在过去历史中所受的创伤的细节,因为你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与此人沟通,你可以在工作场所与他有效地打交道,能否成功就要看你自己的本事了。

5.对人多说安慰话

人人都知道雪中送炭的好处,这不仅让人由衷感激,还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在别人遇到麻烦、遭遇病痛折磨或经历失去亲人之痛时,及时给予安慰,别人定会对你感激不尽,这才叫把话说道点子上。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有些风风雨雨,最常见的是生病,人在生病时往往会情绪低落,有时还会胡乱猜测自己的病情。这时,如果能把贴心、安慰性的话送给他们,对病人的病情会有很大帮助,病人也会对说话者表示感激。不过,对病人说话要注意很多方面,一句不经意的话,就可能给病人带来很大的伤害。所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安慰病人呢?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1)了解病情,说出有针对性的话

慰问病人时,首先要了解对方病情、目前的实际状况,以及有关疾病的基本医药卫生知识。根据病人的情绪变化,给予不同程度的安慰。

对于一些在医院修养时间很长的病患者,因为在医院的时间过长,容易产生消极情绪,不能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直接影响着病人的康复。这时,要有选择地提炼安慰性的语言,要多说一些“既来之,则安之”的道理,稳定病人的情绪。

有些家庭条件不富裕的病人,他们最担心的,莫过于医疗费用问题。此时,应劝慰他们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建议他们注意调养,并与单位联系,争取适当补助。

有些病人对自己所患疾病缺乏信心,尤其是身患重病的病人,在医治过程中,最容易产生消极情绪。遇到这种状况,应该给病人多举些已经康复的例子,这样,病人的担心会减少一些,使其重新找回自信,从而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对康复有很大帮助。

(2)选择轻松的话题

安慰病人最重要的是使谈话气氛轻松、自在,给病人创造一个开心、愉悦的谈话空间。

安慰病人的目的,就在于让病人精神放松,早日恢复健康。此时,如果与之谈论一些伤感、忧郁的话题,势必会影响病人的情绪,倘若话题涉及病人的病情,还可能带来负面影响,这就违背了安慰的初衷。

(3)注意话语声调

往往别人的一句话,就能给病人带来心灵上的宽慰,因为,病人非常在意旁人的看法,对探望者的语气语调特别敏感。在与病人交谈过程中,要意识到这一点,尽量用委婉、平和、真诚的语气,与病人交流,当然,音量的高低也应有所控制,尽量使患者轻松和愉快。这样,有利于减少疾病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压力,有助于恢复健康。安慰也起到了预期效果。

(4)交谈时,要以病人为中心

看望病人时,言谈中一定要以病人为中心,切勿自顾自地夸夸其谈,要牢牢记住,你是去提供帮助、表示慰问的。所以,不能把自己当成主角,否则很可能影响慰问效果。

人在生病的时候,总希望把心中的委屈与不满发泄出来,作为探病方,应让病人一吐为快。这样,病人的不良情绪才能发泄出来,对康复有一定的好处。

(5)同情、怜悯性的话不要说

自尊心人人都有,生病者的自尊心更强。他们不希望遭到别人的同情,对于别人的言语也十分敏感。此时,探病方如果在言语中流露出同情、怜悯的表情,病人很可能认为探病者在嘲笑自己,误认为自己的病非常严重,从而加重了心理负担。所以,在安慰病人时,同情、怜悯性的话最好不要说。看望患者时,可以说:“前两天我也生了点小病,好好休息几天就没事了,休息是良药,多休息,一定会好起来的。”这样,患者不由自主地认为生点小病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休息一下就会好起来。

探病就是为了安慰、鼓励病人,勇敢地面对现实,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与病魔做斗争。因此,在安慰病人时,一定要注意谈话方式,周密考虑后,再把话说出口,这样,才能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里去。

人不仅在生病时需要安慰,在遇到困难挫折时,同样需要安慰,此时,把安慰及时送出去,就如同投资一项没有风险、无需本钱的大买卖,日后一定会得到大回报。

既然如此,安慰病人时就要在言谈上下功夫,如果言谈不慎,也就达不到安慰效果。

6.语言优美才能在社交中游刃有余

谈吐口才在社会交往中占着很重要的地位,因为语言本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在人的交往中,时时刻刻都离不开这个工具。

其实谈吐口才是一种艺术,一种美。也是一种日常口语技巧。那些能言善辩,应答如流,表现了非凡口才的,那些音质优美,吐珠泻玉,言谈娓娓动听的,就会给人一种美感,使人乐于和他们交往。相反而言,口拙舌笨,结结巴巴,词不达意,语无伦次;或者是南腔北调,半土半洋,声音嘶哑发涩的,显然这些就会使人感到厌恶,不愿意与这些人接近等。

谈吐口才是否美,其直接会影响到社交的成败与否,这并不是夸大之词。同样的一件事,会说与不会说有很大的区别,一句话可以把人说笑,一句话也可以把人说恼,效果可以有天壤之别。举例来说明:在一次联欢晚会上,有一位女青年穿了一件新颖柔美的连衣裙,那款式和色彩都很招人注目,其中一位男青年看到后,在欣赏之余不由得脱口说:“这件连衣裙多美呀!把人衬托得更漂亮了。”这位女青年听了之后,并不介意,却是有礼貌地应答:“是吗?谢谢你!”于是气氛就显得和谐欢融了。假如这位女青年不是这样说话,而是怀着反感,以粗话反击:“谁要你管,流氓!”这样说不定就会引起一场争吵,使气氛紧张起来。所以,在社交的场合中,一定要特别注意说话得体,讲究语言之美。

在社会交往场合中,如何把话说得更美,如何运用自己的口才帮助交际的胜利,可以从以下几条入手:

第一,说话要诚恳、亲切、谦虚、热情、生动活泼、富有风趣,这样才有吸引力,这样才能使对方喜爱听。

第二,最好是说普通话,力求规范化。最低限度的就是容易让人听清楚,不致于产生一定的误解。还要吐字清晰,声音悦耳,另外给人一种美的感受。

第三,说话还要有一定的技巧,注意培养口才,讲究方式方法,必须该含蓄的含蓄,该婉转的婉转,另外还要善于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第四,说话要禁忌用教训人的口气,要多多运用商量式的口气。千万不要打断别人说话,也不要随意插话,从而转换了人家的话题。

第五,说话要有一定的中心,要有题旨,也不要信口开河,漫无边际,使人听不清摸不着头脑。说话要简洁扼要,不要罗哩罗嗦,没完没了,使人感到非常地烦腻,失去了足够的耐心(不想再听下去)。

第六,遇到不顺心不愉快的事,不发脾气,不说粗野的话,不强词夺理,更忌冷讽热嘲,恶语伤人,要表现得有涵养。

第七,在社交场合,切忌任意贬低别人,揭人之短。应尽量避免谈到对方以前的过失,生理上的缺陷,或对方本人及亲属中的某些难于启齿的事。以免伤害对方,结下怨隙,如语言不慎,常易引起事端。

第八,对方向你说话时,要洗耳恭听,不要表现得漫不经心,似听非听,在那里打毛衣、钩花边、看书报,或左顾右盼,哈欠不断。凡此种种,是对人不尊重的表现,易引起对方反感,以后再不愿和你交谈。

总而言之,一定要懂得言谈方面的礼节。

7.物往贵处说,人往年轻讲

常言道“遇物加价,逢人减岁”。这是把话说到别人心坎里的一种技巧。人们永远希望自己的物品被别人认可、称赞,希望它超出固有价格;任何人都希望自己年轻貌美,渴望得到他人的赞赏。所以,要想把话说得更动听,就要学会“遇物加价,逢人减岁”的说话方式。

“遇物加价”与“逢人减岁”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语言行为,需要因人、因地、因时而异,究竟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不妨参考如下两点:

(1)物往贵处说

日常生活中,购物是一项普遍行为。购物过程中,大多数人的心理是花少量的钱买最多的商品。人们可以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当某人花费50元买了一样价值100元的物品时,往往会非常兴奋,当别人提起时,内心会产生一种满足感;但是,如果花费100元,买了一件价值50元的商品,当别人提起时,不免会影响情绪,认为自己吃了大亏。在这种心态作用下,“遇物加价”的说法,便成了一句时髦话。

前不久,阿才买了一套新休闲装,阿呆知道它顶多只要两三百块就能买下来。阿呆见阿才正在为自己买了一套新衣服而高兴,便没把实际价格说出来。这时,阿才要阿呆猜一下这套衣服的价钱,阿呆说:“这么好的衣服,最少也得五六百元才能买下来吧?”阿才听后,高兴得合不拢嘴,笑着说:“我才花了400元,怎么样,我买东西的水平够高吧?”

阿呆明明知道该套休闲装的市场价格,但是他并没有说出衣服的实际价格,而是故意抬高了衣服的价钱,这样一来,阿才少花钱多办事的虚荣心就得到了满足,从而对阿呆产生亲近的感觉。

“遇物加价”这个方法,非常能讨人欢心,使用起来又非常简单,只要有意提高对方购买物品的价格,就可以了。值得注意的是,在抬高物品价格时,首先要对该物品的真实行情有个大致的了解,这样才能把“遇物加价”的方法,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赢得他人的欢心。

(2)人往年轻讲

任何人都希望自己年轻漂亮,特别是成年人对于自己的真实年龄是非常敏感的,一旦有人将自己的年龄往大处说,就会产生不悦。所以,宁愿把人叫小了也不能把人叫老了,这是把话说到点子上的前提之一。例如,你是一位30岁出头的成熟女性,当别人说你像40多岁的女人时,你心里能高兴吗?或许嘴上不会说些什么,但心里也会责备对方不会说话。

成年人大多有怕老的心理,与这些人打交道时,“逢人减岁”就能派上用场了。这种方法应用起来,也非常简单,只要把对方的年龄往年轻说就是了,如果对方看上去大约40岁,可以说成30岁,对方听后自然会心花怒放,如果对方告诉你她的真实年龄时,你还可以进一步夸奖对方保养得好,懂得美容之道等,使对方的虚荣心得到充分满足。

值得注意的是,“逢人减岁”的方法只适合于中老年人。如果对20多岁的年轻人,使用这种说话方式,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对方会认为你看不起他,认为他不够成熟,怀疑他的能力,这时候要用“逢人添岁”取代“逢人减岁”的说话方式。

其实,以上两种说话方式,最终目的是投其所好、讨人欢心。当然,这种投其所好的出发点是好的,并没有巴结奉承的意味,其主要目的是使别人开心。这是一种善意的谎言,也是赢得好人缘的一种手段。

8.说话要抓住要害

说话是需要技巧的,如果不能击中对方的要害,就起不到什么作用。对于那些掌握说话技巧的人,在处理事情时,不是与对方不停地周旋,而是抓住问题关键,一语中的。这一点如果发挥得恰到好处,就可以将事情办妥。

汉代有位著名丞相名叫萧何,有一次,向汉高祖刘邦请求,将上林苑中的大片空地让给老百姓耕种。

上林苑是皇帝游玩、嬉戏、打猎、消遣的园林。刘邦一听萧丞相居然要缩减自己的园林,不禁勃然大怒,认为萧何一定是接受了老百姓的大量钱财,才这样为他们说话办事的。于是下令把萧何逮捕入狱,予以审查、治罪。当时的法官廷尉为讨好皇上,只要皇上认定某人有罪,法官廷尉便不惜用大刑,使犯人服罪。

就在这紧要关头,旁边一位姓王的侍卫官,上前劝告刘邦说:“陛下还记得以前与项羽抗争,以及后来铲除叛军的时候吗?那几年,皇上在外亲自带兵讨伐,只有丞相一个人驻守关中,关中的百姓,非常拥戴丞相,假如丞相稍有利己之心,那么关中之地早已不是陛下的了。您认为,丞相会在一个可谋大利的情况下而不谋,反而会贪占百姓和商人的一点小利吗?”

简单几句话,句句击中要害。使刘邦深有感触,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不起丞相的一片诚心,感到非常惭愧,于是当天便下令赦免萧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