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交际与实用口才
2813600000016

第16章 说好赞美话,说活批评话(3)

管理者在批评下属的时候,一定要依据当事人的性格特特征或所犯错误的大小做出适当的批评。比如,性格内向的下属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批评这样的下属时,应该以鼓励为主,语气要委婉;对于那些生性固执或是自我感觉很好的下属,可以直截了当地告诉他犯了什么错误,然后提醒他及时改正。另外,如果下属犯下了严重的错误,管理者应该对他进行正式、公开的批评,这样既可以加深下属对错误地认识,同时又能够给其它下属敲敲警钟;如果下属犯的错误较轻,最好不要小题大做,在私下批评就可以了。

(7)批评的时间不宜过长

如果下属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那么就应该很快地结束这次批评,以免过多的批评令下属感到厌烦。

作为一名领导人不应该把某个下属的错误经常地挂在嘴边上,还一直喋喋不休地重复唠叨着。

8.批评语也要“动听”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批评,这是正常的血液循环,没有它就不免有停滞和生病的现象。”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就像我们身上要沾染许多病菌一样,在我们的思想意识和言谈行为上,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缺点、错误,积极开展批评,才能使保持身心健康,但这些都建立在“不漏痕迹”的批评之上。

缺点每个人都有,只有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才有可能进步。自己认识不到就得靠别人来帮助,这就是批评的价值所在。所以,批评人就象被批评一样,让对方认识到批评的价值才不会使批评走向误区。

但是,在开展批评时,尤其是管理者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注重批评的价值。

那么,采取什么样的批评方式才会取得好的效果呢?

(1)用含蓄的批评来激励对方

英国18世纪著名评论家约瑟·亚迪森曾说:“真正懂得批评的人看重的是‘正’,而不是‘误’。”这里所说的“正”,实际上就是隐恶扬善,从正面来加以鼓励,也就是一种含蓄的批评,能使批评对象不自觉地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可以说从正面鼓励对方改正缺点、错误的间接批评方法,比直接批评效果会更快、更好。因为这种批评方法易于被对方所接受,从而产生良好的效果。

(2)体谅对方的情绪,取得对方的信任

这是使批评达到预期效果的第一步。“心直口快”作为人的一种性格来说,在某些方面的确可体现出它的优点,但在批评他人时,“心直口快”者往往不能体谅对方的情绪,图一时“嘴快”,随口而出,过后又把说过的话忘了,而在被批评者的心理上却蒙上了一层阴影也失去了对批评者的信任。所以当你在批评他人时,不妨学着从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一下,自己是否能接受得了这种批评。如果所批评的话自己听来都有些生硬,有些愤愤不平,那么就该检讨一下措辞方面有没有要修改的地方。

另外,也要考虑场合问题。不注意场合的批评,任何人都不会接受的。

(3)诚恳而友好的态度

批评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哪怕是轻微的批评,都不会像赞扬那样使人感到舒畅,而且,批评对象总是用挑剔或敌对的态度来对待批评者。所以,如果批评者态度不诚恳,或居高临下,冷峻生硬,反而会引发矛盾,产生对立情绪,使批评陷入僵局。

因此,批评必须注意态度,诚恳而友好的态度就像一剂润滑剂,往往能使摩擦减少,从而使批评达到预期效果。

查尔斯·施瓦布是美国著名企业家,在工作中特别注意谈话技巧。

一天中午,查尔斯·施瓦布路过炼钢车间,发现有几个工人在抽烟,而在他们的头顶上,悬着一块非常显眼的写有“禁止吸烟”字样的牌子。他此时会怎么做呢?是痛斥他们一顿还是指着牌子对他们说“你们不识字吗”?不,都不是。

他心平气和地走到这些人跟前,然后递给每人一支雪茄:“年轻人,假如你们愿意到别处去吸烟的话,那么我将非常感谢。”

在开展批评时,还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就事论事,勿伤及人格

批评他人,有什么问题就说什么问题,切勿把“陈谷子、烂米糠”统统翻出来,纠缠在一起,算总帐。这样做,只能引起对方的反感。而揭对方的疮疤,甚至伤害其人格,则最容易引起对方的愤怒,应绝对避免。

(2)具体明确,勿抽象笼统

在批评他人之前,先要明确是就哪件事或事情的哪个方面进行批评,那么就以事实为基础,越具体明确越好。抽象笼统,“一杆子打死一船人”,别人就难以弄懂你的意思。

(3)语气亲切,勿武断生硬

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用语。如果态度诚恳,语气也必定会亲切,让人听了心里舒服;如果态度生硬,自以为是,别人也就不会买你的账。有的人批评人时总喜欢用“你应该这样做……”“你不应该这样做……”,仿佛只有他的看法才是正确的,这种自以为是的口吻只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4)建议定向,勿言不及义

批评和建议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批评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对方能改正缺点、错误,从而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所提的建议当然应该是为对方指出方向。但有的人提的建议不具体,让人糊里糊涂,弄不明白。如有客人要来家吃饭,妻子对丈夫说:“你能不能不老在那看报?”不如说:“你能不能帮我摆好桌椅、碗筷,客人就要来了。”这样就从另一个角度婉言批评了丈夫的懒惰,同时给他指明了改正的方向。

作为领导者,在批评下属的时候一定不能先将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将下属扁的一文不值。正如人们常说的一句话:“黑锅大家背,红包自己拿。”这样的领导是不合格的领导。

9.对知错者无需恶语指责

聪明的管理者,应该懂得含蓄,在责备下属时,可以从侧面进攻,比如,利用称赞来使他们改掉毛病,进而增加整体工作效率。

当员工犯了错误后,管理者应该立即让员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积极该正错误。有些管理者则认为,让员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不难,但要让员工改正错误却是一件难事。

出现这种情况通常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管理者让员工认识到错误的方法太单调,就是批评批评再批评;另一方面,员工对管理者的批评容易出现抵触情绪,即使接受了批评,也不能保证下次不犯错误。

如果管理者把让员工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建立在批评的基础上,难免会遇到上面提到的情况。有两种方法很好不妨试试:

(1)亲身示范法

松下电器成立初期,下属的工作情绪不高,处处都表现得比较懈怠,迟到、早退、开小差等现象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松下电器总裁松下幸之助看到这种现象后非常不满:如果任凭这种怠工现象发展下去,公司迟早都要倒闭。为了让这种现象彻底消失,松下幸之助召开了全体职工大会。

召开大会的那一天,松下幸之助待职工到齐后,庄严地走上了主席台。他大声说道:“今天,我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向大家宣布。”他说完这句话后,会场顿时变得异常安静,职工们都想听听总裁到底有什么事情要宣布。然而,松下幸之助说完这句话后,竟然头也不回地走出了会场。会场的安静气氛在一刹那间被打破,职工们先是窃窃私语,接着便大声议论,然后开始喧哗,会场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正在职工们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松下幸之助又出现了。会场很快恢复了安静,但职工们脸上愤怒的表情并没有消失。松下幸之助再次走上主席台,扫视了一下台下的职工后,慷慨地说道:“从你们的表情上,我看出了你们内心的愤怒。你们之所以愤怒,是因为对我的突然离去感到不满。不过,你们有没有想过,当我见到你们中的一些人迟到、早退、擅离岗位等怠工现象时,我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如果你们有兴趣知道的话,我愿意告诉你们。在那些时候,我的感受与你们现在的感受是一样的。我今天要郑重宣布的就是这件事情,现在已经讲完了,可以散会了。”正在大家低头思索的过程中,松下幸之助利索地走出了会场。

令人感到惊奇的是,松下幸之助召开的这次简简单单的会议竟然起到了神奇的效果。自从那次会议后,松下公司的下属如同脱胎换骨一般,很少出现怠工现象。

批评也要讲究方法,一个懂得批评人的人,他会让对方心服口服,而一个不懂策略的人才会用大喊大叫的方式训斥人,这样的结果也许让员工改正了,但是员工心底里的不愿是无法抹去的,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愤愤不平的心理。

(2)明褒暗贬

从前,一个倒卖香烟的法国商人在巴黎的一个集市上大谈抽烟的好处。突然,一个老人从听众中径直走到台前,商人非常吃惊。只见老人在台上站定,大声对着台下的观众道:“女士们,先生们,我喜欢抽烟,所以我知道抽烟的好处不止这位先生说的几点,我还总结了另外三点!”

商人听了这样的话当然非常高兴,对老人深施一礼道:“老先生,谢谢您了。您相貌出众,肯定是位学识渊博的人,请把您总结的三大好处向听众讲一下吧!”

老人徐徐说道:“第一,抽烟的人,狗见了都会害怕。”台下一片轰动,商人暗暗高兴。接着,老人说:“第二,抽烟者的屋子肯定不会有小偷光顾。”台下的人都开始惊呼,商人非常高兴。老人又说:“第三,抽烟的人不会老。”台下的人顿时乱作一团,商人更加喜不自禁。

这时,台下的听众要求老者解释,声音一浪高过一浪。老人示意他们安静,稍作停顿后说:“请朋友们听我解释!”商人也格外振奋,急切地催督老人:“老先生,请快快讲来!”

老人说:“第一,大多数抽烟的人都会变驼背,狗看见后以为是在弯腰捡石头打它哩,怎能害怕?”台下哄笑一阵,商人出了一身冷汗。老人接着说:“第二,抽烟的人在夜里通常都会不停咳嗽,小偷们以为主人还没有入睡,怎敢进屋偷东西?”台下又一阵大笑,商人却惊恐不已。老人又说:“第三,抽烟的人大多短命,所以根本没有机会变老。”台下的人大笑不止。待平静下来后,人们发现商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溜走了。

批评的方式有多种多样,但是一定要让对方知道错在什么地方,一旦他知道了就要适可而止,不能再生硬不留任何回旋的余地。

10.批评理由充分,不要无端指责

对别人有益的批评几乎每个人都会接受,但如果你的批评有点过火或者搀杂着其他的目的和个人情感,这样的批评就失去了原有的味道,引起别人的反感。

要使批评容易被人接受,就需要注意说话的方式和技巧,切勿出现以下这些说话的大忌。

(1)吹毛求疵,过于挑剔

批评人是必要的,但并不是事事都要批评。对于那些鸡毛蒜皮的小问题、小毛病,只要无关大局,应当采取宽容态度,切不可斤斤计较、过于挑剔。这种做法,只能使人谨小慎微,无所适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甚至产生离心作用。

(2)不分场合,随处发威

批评人必须讲究场合和范围。有的批评可在大会上进行,而有的只能进行个别批评。若不注意批评的场合和范围,随便把只能找本人谈的问题拿到大会上讲,就会使对方感到无脸见人,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批评人,特别要注意不要随便当着对方下级的面或客人的面批评他。否则,对方会认为你是故意丢他的脸,出他的丑,使他难堪,会引起对方公开对抗。许多争吵往往是由于批评的场合不对引起的。

(3)大发雷霆,恶语伤人

人人都有自尊心,即使犯了错误的人也是如此。批评时要顾及人的自尊心,切不可随便加以伤害。因此,批评人时应当心平气和,春风化雨。不要横眉怒目,以为这样才能显示批评者的威风。实际上,这样做最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导致矛盾的激化。因此,批评人应力戒发怒。当你怒火正盛时,最好先别批评人,待心情平静下来后再去批评。

切忌讽刺、挖苦,恶语伤人。下级虽有过错,但在人格上与上级完全平等,不能随意贬低甚至污辱对方。

(4)无凭无据,捕风捉影

批评的前提是事实清楚,责任分明,有理有据。但是,在现实中常常见到有的领导批评他人时,事先不调查,不了解,只凭一些道听途说,或者只凭某个人打的“小报告”,就信以为真,就去胡乱批评人,结果给人留下“蓄意整人”的坏印象。

(5)当面不说,背后乱说

中国有句俗语:“当面批评是君子,背后议论是小人。”这句话反映了人们一种心态:不喜欢背后批评人。当面批评,可以使对方听清楚批评者的意见和态度,也便于双方的意见得到交流,消除误会。如果背后批评,会使对方产生错觉,认为你有话不敢当面讲,一定是肚里有鬼。再说,不当面讲,经他人之口转达,很容易把话传走样,造成难以消除的误解。

(6)反复批评,无休无止

批评不能靠量多取胜。有的批评只能点到为止。当一个人受到批评后,心里已经很不自在了。如果再重复批评他,他会认为你老是跟他过不去,把他当成反面典型看待。多一次批评,就会在他心里多一分反感。

(7)嘴上不严,随处传扬

批评人不能随处发威,更不能随处传扬。有的前脚离开下级,后脚就把这件事说给了别人,或者事隔不久批评另一个人时,又随便举这个做例子,弄得该问题人人皆知,满城风雨,增加了当事人的思想压力和反感情绪。

批评不是语言压过别人,而是从道理上让对方信服,要让对方从心底里承认错误,承认你的批评是正确的,这样他才能够接受你的批评,改正自己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