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南怀瑾大师的解脱智慧
2808700000052

第52章 升华到心灵最高的解脱境界

大师解脱智慧

南怀谨说:我们一般人,被时间空间所限制,自己心里永远得不到解脱,得不到自在,始终被外在的环境障碍住了,因此达不到“滑和”的境界,也就达不到一个祥和、安适的境界。勉强用佛学的名词来解释,达不到身体的自在和心灵的解脱;因此说,不可入于“灵府”。“灵府”在《庄子》这里才出现,一般人把它解释作心。不过,是我们心脏的心,而是讲心的体,所谓包罗万象,都是唯心所造,庄子把它称做灵府。后来道家以及道教,就用了这个名称,把所谓天人的境界,得道的境界,叫做灵府。以后又加上宗教的色彩,道教里,把灵府描写成天堂,再有各种各样的述说。实际上,庄子借孔子口中所讲的灵府,就是心灵的意思;所谓“不可入于灵府”,就是不能升华到心灵最高解脱的境界。

大师智慧串讲

我们的心灵已经在欲望的满足中沉睡的太久太久。建立和谐世界,首先要使我们的心灵与对象世界达到审美的融合。当我们在这一融合中按照美的本质进行创造的时候,我们可能像创世纪里面的上帝一样,创造出一个和谐的世界。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整天要为生存奔波,要为生存的更好而奔波。

现代人流行速成。方便面、速成班、一夜成名的“星”处处闪现。

现代人流行讲PK,流行讲品味,讲享受、讲自我、讲个性,却很少流行讲精神、讲奉献,讲境界。

有人以一种充满贪欲的心态面对人生,对他们而言,人生就是要占有和享乐,即使活的富足,他也永远瞪着欲求的眼珠。

有人以淡然面对世界,洁身自好,不问世事,也在追求着一种境界。可以说,清高是一种境界,淡泊是一种境界,脱俗是一种境界,随缘也是一种境界,而无私奉献更是一种难得的境界。

境界是自己对自己升华心灵的一种要求。

著名心理医生李子勋对北京晚报的记者说:“大多数的情绪困扰和心理疾病都是要靠自己去解决的,心理医生只是给你一个方向或建议,是否能从困扰中出来全靠当事人自己”。的确,对当事人而言,真正的心理医生是你自己,只有自己才能帮助自己走出心理的阴暗。你的心里想什么,如何想,别人是非常无助的,只能提出建议,还不一定真正适合你,亦或使你更加困顿。其实诗人才堪称心理大师,而诗对心理才有着最开放的引导意义,而这些引导作用也还是通过你长期的坚持诵读而发挥出效果的,聪明代替不了功课,明理也替代不了用功,知道自己的心理问题在那里,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还要下大力做心上的功夫,功夫就下在诵读诗词上,十遍,百遍,千遍,万遍的诵读,功夫下到了,心理自然健康。生活的简单,情感的丰富,心理的健康,是诗词乐活的基本追求,而更高的追求则要升华到养心。都知晓身病与心病相联,但如何“养心”却没有可操作的方法和相关的技术,只知要“想得开,不生气”,然而事到临头,依然做不到。养心若能像养花一样,能够被直观的掌握,人们的健康一定会高出今天的水平。

“养心”其实就是对心灵的升华,“养心”要养什么“心”?且看下面这则禅宗故事:

有位虔诚的女施主,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当她送花到佛殿时,碰巧遇到无德禅师从法堂出来,无德禅师非常欣喜地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地以香花供佛,根据佛家经典记载,常以香花供佛者,来世当得庄严相貌的福报。”

女施主非常高兴地回答道:“这是应该的,我每次来您这里礼佛时,觉得心灵就像洗涤过似的清凉,但回到家中,心就烦乱了。作为一个家庭主妇,如何在烦嚣的尘世中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呢?”

无德禅师反问道:“你以鲜花献佛,对花草总有一些常识,我现在问你,你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鲜呢?”

女施主答道:“保持花朵新鲜的方法,莫过于每天换水,并且在换水时把花梗剪去一截,因为这一截花梗已经腐烂,腐烂之后水分不易吸收,花就容易凋谢!”

无德禅师说:“其实,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道理也是一样的。我们的生活环境就像瓶里的水,我们就是花,惟有不停净化我们的身心,变化我们的气质,并且不断地忏悔、检讨,改掉陋习、缺点,才能不断吸收到大自然的食粮。”

女施主听后,作礼感谢道:“谢谢禅师的开示,希望以后有机会亲近禅师,过一段寺宇中禅者的生活,享受晨钟暮鼓,菩提梵歌的宁静。”

无德禅师说:“你的呼吸就是梵歌,脉搏跳动就是钟鼓,身体就是寺宇,两耳就是菩提,无处不是宁静,又何必等机会到寺宇中生活呢?

看来,对于真正懂得修行的人,无处不是禅,无处不是佛,无处不是宁静祥和,而对一般的俗众,能“养”一颗平和心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位朋友几年前进了监狱。有一次我到监狱探视他,临别时递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了一句话:“你现在终于获得了学好一门外语的上好机会。”

几年后我接到一个兴高采烈的电话:“嘿,我出来了!”我一听是他,便问:“外语学好了吗?”他说:“我带出来一部60万字的译稿,准备出版。”

他是刑满释放的,但我相信他是为自己大大地减了刑。茨威格在《象棋的故事》里写一个被囚禁的人无所事事时度日如年,而获得一本棋谱后日子过得飞快。外语就是我这位朋友的棋谱,紧张充实几乎把他的牢狱之灾全然赦免。

真正进监狱的人毕竟不多,但有的人正巧与我的这位朋友相反,明明没有进监狱却把自己关在心造的监狱里,不肯自我减刑、自我赦免。

有一位年轻的公共汽车售票员,一眼就可以看出他非常不喜欢这个职业,懒洋洋地招呼,爱理不理地售票,时不时抬腕看看手表,然后满目无聊地看着窗外。我想,这辆公共汽车就是他的监狱,他却不知刑期多久。其实他何不转身把售票当作棋谱和外语,满心欢喜地把自己释放出来呢。

对有的人来说,一个仇人也是一座监狱,那人的一举一动都成了层层铁窗,天天为之郁闷仇恨、担惊受怕。有人干脆扩而大之,把自己的嫉妒对象也当作了监狱,人家的每项成果都成了自己无法忍受的苦刑,白天黑夜独自煎熬。

听说过去英国人在印度农村抓窃贼时方法十分简单,抓到一个窃贼便在地上画一个圈让他呆在里边,抓够了数字便把他们一个个从圆圈里拉出来排队押走。这真称得上“画地为牢”这个中国成语了,而我确实相信,世界上最恐怖的监狱并没有铁窗和围墙。

人类的智慧可以在不自由中寻找自由,也可以在自由中设置不自由。环顾四周多少匆忙的行人,眉眼带着一座座监狱在奔走。老友长谈,苦叹一声,依稀有难言之隐在叹息中盘旋。

舒一舒眉,为自己减刑吧!除了自己,还有谁能让你自己的心灵恢复自由?

然而,世间事并不会总那么巧,遇到安宁的环境来平息心头怒火,如果正赶上阴天怎么办?也没有垂柳拂岸、白浪逐沙,只有波涛汹涌、残花败柳。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在自己内心中寻找一份安宁。这种安宁也能平息心头怒火,化干戈为玉帛。

太多的人之所以把握不住成功的机会,是因为那拿不起、放不下的私欲总是起干扰作用,如果总是在意料之中和想象之外踌躇那将是怎样的可怜相。活着,要什么难道自己不清楚?人生往往徒劳的事情做的反而很清明理智,深思熟虑后的望而却步最窝囊,知道生命徒劳一程的外在很龌龊却追求的热烈,人生不过如此,追求极致的境界需要的只是量化后的行动,因此做人就应该从精神到物质都达到唯美统一,即使在已知的领域靠近失败,也要抖擞精神,解放心灵。而这样的境界如果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得,保证无可非议,至于飞扬的爱,必须以极致的状态完善,哪怕宁缺毋滥也不退而求其次,这样才能在不怵世事的坦然中实现自我价值。

世间每个人都在被时间催促着生息,没有例外。脚下的世界是广博的,怎样的行做方式方法主要取决于自己。用唯物辩证的态度审时度势,让饱满的精神丰盈人生,大胆追求幸福,勇于接受现实,让脆弱去死。大不了从头再来,做自己心智能接纳的事情,当诚意大于技巧时就一定能感动上帝。然后听从内心的招换,让创造力做主,让缺位的幸福感回归,用智慧去发现生命的真实,让心灵升华到最高的解脱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