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南怀瑾大师的解脱智慧
2808700000019

第19章 能够推己及人

大师解脱智慧

南怀谨说:一个人能够推己及人,我要吃,别人也要吃,我要穿,别人也要穿,我要发财,别人也要发财;人与人之间,目的都相同,都是相等。所以“以己出经式义度人”,由你自己所需要,想到大众也需要;也就是做一个家长,要教育孩子,就不要忘记自己当孩子的时候,这样才容易懂孩子。可惜我们当了家长以后,就忘记自己当小孩子的时候;所以这个道理,就是讲领导学。

做人的道理是应该如此,对于不及我们的人,不必讨厌他,要同情他,能够帮助的就尽量帮助他,即使不能帮助也要包容人,原谅人家一点,如果自己是对的,当然要助人,自己不对就免谈。

后世提到孔子教学的精神,每每说儒家忠恕之道。后人研究它所包括的内容,恕道就是推己及人,替自己想也替人家想。

大师智慧串讲

人与人之间无论在好恶、情欲、癖好和意愿方面,都往往不尽相同。人类要群体而居,但人又私心很重,常愿己而不顾他,很多人际冲突便因此而产生。人类要群体而居,但人又私心很重,常愿己而不顾他,很多人际冲突便因此而产生。

推己及人之道正是要解决这个问题。推己及人之道正是要解决这个问题。这原则要求我们充分为别人着想,不只顾自己,也要顾及他人;要大公无私,把自己的好恶与别人的好恶一视同仁。这原则要求我们充分为别人着想,不只顾自己,也要顾及他人;要大公无私,把自己的好恶与别人的好恶一视同仁。

“推己及人”,是处理人和人的关系,待人处事的最一般、最根本原则。

这一思想最早是孔子提出来的两句话。一句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句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两句话都见于《论语》,意思非常简单明白,几乎不需要作什么解释。自己所不希望要的,就不要加给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立足,就帮助别人也能立足;自己希望办事都能通达顺利,就也帮助别人通达顺利。概括起来讲就是推己及人,或者像民间讲的要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就是说你为人处事心里要想到别人,不要只想到自己;要把别人看作与自己是一样的人,自己有什么要求别人也会有什么要求,自己不希望有的别人也会不希望有。这是一种平等待人,对人表示尊重,表示关心和帮助的态度。

先分享一个“此亦人子”的小故事: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妻子七十多岁了,每到天寒时都早早的起床,然后径直走進后院的厨房里,熟练的生火、烧水、煮粥。满满的一大锅粥要熬上很长时间才行,杨夫人静静的等着。过了一会儿,清甜的粥香顺着热气渐渐充满了厨房,飘到了院子里。院子的另一边,仆人们伴着这熟悉的香气陆陆续续的起床了,洗漱完毕后,到厨房接过杨夫人亲自给盛的满满一大碗热粥喝了起来,身心感到很温暖。

杨夫人的儿子杨东山看到母亲忙碌了一早晨,心疼的说:“天气这么冷,您又何苦这么操劳呢?”夫人语重心长的说:“他们虽是仆人,也是各自父母所牵挂的子女。现在天气这么冷,他们还要给我们家里做活。让他们喝些热粥,胸中有些热气,这样干起活来才不会伤身体。”

这个故事虽然小,但是体现了一个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推己及人。中国传统文化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主张在待人处事上要推己及人,象爱戴自己的长辈那样爱戴其他的老人,以爱护子女的心思去爱护别人的子女。这种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博爱万物的道德理念。其实这是一种无私的体现,行事的准则是道理。如果只尊敬自己家的老人,只爱护自己家的孩子。看起来还是尊老爱幼的表现但是这其中更多的是私,而不是真正的遵循着道理行事。

其实推己及人,这是人之为人的本分啊。如果每个人都是想到自己,在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一定会越来越冷漠,人人为近敌。即便是你最大限度的好象是保存了自己的利益,但是你发现你的心越来越缺乏那种人与人之间的关怀,自己越来越封闭。相反的,如果每个人都在生活的待人处事中能够想到别人,这样的社会一定充满了光怀和温馨。即便自己好象是损失了一份自己利益,但是你会发现自己却从每一个别人那里得到更多的回报。而说到现代的社会,又有多少人能够推己及人呢?有的人做生意的时候,那个心态简直就是想把别人钱包里的钱都赚进来一样,但是他有没有想到过别人的困苦,别人没有钱如何生活?在任何时候都能想到别人,这才是人啊。

推己及人是一切社会公德的基础。要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就要遵守社会公德。文明愈发展,社会公德就愈重要。而社会公德要得到遵守,最基本的就是要有推己及人的思想。大家都能替别人想一想,干一件事能想一想我这样做对别人会有什么影响,想一想别人是不是也有这种要求,想一想我这样做别人会有怎样的感受,很多问题就解决了。现在有一个新名词,叫换位思考。要求公交职工想一想假如我是乘客,商业职工想一想假如我是顾客等等;还有一个宣传词说“你也会老的”,其中也都是推己及人的意思。非典期间,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自己很怕别人不注意公共卫生传染到自己,就都自觉地注意从自己做起,遵守公共卫生习惯。所以说推己及人是社会公德的基础。

再推广开来讲,推己及人也可以并且应该成为全人类人们普遍遵行的社会生活准则。近一些年来,世界上有一批人提出一个问题,想寻求一种全球的普遍的伦理,寻求一种大家都能接受的伦理原则。为此开过一些国际会议,这些会议的成果之一就是大家得出一个一致的认识,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各种宗教各种民族各种文化都可以接受的,可以成为全人类普遍遵行的一个社会生活准则。

所以,推己及人这一点,道理简单,意义重大。但做起来又很不容易。在我们周围,以及我们自己生活中,就常见一些与推己及人相反的情形。一些事情,别人这样做自己很反感,觉得伤害了自己,自己却也那样去做。所以这道理是很简单的,做起来不简单。但我们正是要从最简单的道理、最简单的地方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