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南怀瑾大师的解脱智慧
2808700000011

第11章 懂得在哪个环境,应该要怎么样做

大师解脱智慧

南怀谨说:一般人都知道,生命活着要有用处,有价值。其实啊,人生的价值,自己觉得没有用的,最有用;规规矩矩、老老实实活一辈子就好了,这是庄子的结论。看起来非常消极,对于社会、世界、人生是讽刺的;实际上,他一点都不讽刺,只是告诉我们四个字:“世路难行”。……世间这一条道路,很难走的;生命要很有价值,自己处理生命要很有艺术;要懂得在哪个环境,应该要怎么样做。如果不晓得自处,会招来侮辱,招来伤害。

大师智慧串讲

凡是多年来内心的真实与自然还没有给这个时代湮没的人,必然有他精神上呼喊向往的远景。而现实的门槛有时却限制了人们的美丽愿望和心灵需要,那么在你改变不了社会和环境的条件下,只有去改变自己和适应你所要面对和参与的环境。要懂得在哪个环境,应该要怎么样做。如果不晓得自处,会招来侮辱,招来伤害。这就是处理生命的艺术。

现在一些中年人往往会对社会大环境产生反感,觉得现在是年轻人的天地,很难在生活水平、经济条件和思想意识上超过他们,于是有的自惭形秽,有的自暴自弃,出现生理和心理上的失常。

在社会变迁中,人们直接感受到的就是生活节奏加快,交通工具增加,电子系统丰富,这些会导致个人的情绪纷扰甚至身心疾患。一个人的行为是否健康,就要看他对生活的变迁是否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适应是一个不断改变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固然可以得到许多东西,但同样不可避免地要丢失许多东西。如,普及了电话之后,便不太爱写信了;学会了电脑,就不太爱练字了;有了自动电饭煲、微波炉、自动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以及无所不在的各种服务之后,做家务的技艺丢失了;习惯了吃完饭看电视,便少了邻 里的来往,没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天讲故事的乐趣;习惯了东西没用就丢,少了许多坛坛罐罐,生活环境整洁了,但也带来了一根铁钉、一截铁丝、一粒纽扣都要 跑一趟大街的麻烦……现代生活的确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方便。但习惯了这种方便之后,又带来了许多的不方便,假如哪一天停了电,哪一天商店都关了 门,真不晓得这日子怎么过呀。

适应的代价当然不限于生活上,有个朋友原来才华横溢,很有思想,文字写得也很好,会写很多各方面的文章。以后 到了机关,便开始给领导写讲话稿,他适应能力很强,同样一个话题他能根本不同场合的需要,不同领导的特点和要求,写出各种各样的讲话稿,因此很受领导常 识。同事们都很羡慕他,然而他却很苦恼,因为他再也没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话,自己的文章了。适应给人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同时也会妨碍和制约人的发 展。古今中外有所作为、有所建树的人,都是既适应又有保留,适应社会、时代的要求,保留独立的思想、人格、品格、习惯、兴趣爱好等等一切属于自己的优秀的 东西。适应是为了生存和发展,保留是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随波逐流的适应,就像猴子掰苞谷,摘取越多也丢失越多。一味迎合他人需要的适应,犹如拿生命换钱财,得到的是虚荣,丢失的是自我。过于依赖的适应,无异于作茧自缚,得到了方便的享受,却会逐渐丧失独立生活能力,制造新的更多的不方便……

适应环境既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艺术,如果善于运用,即使在快速变迁的社会里,也可以求得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蜥蜴太弱小了,几乎比它大的动物都是它的天敌。但,它却在地球上生存了上万年。蜥蜴的生存之道无非是两个字:适应。它可以随环境变化而不断地变换自己的肤色,在黄土地上,它的颜色是黄褐色的;在草丛中,它的颜色则是绿色的……能够变色的蜥蜴常常让它逃过一次又一次的生命劫难。

在经济学上,有一种“蜥蜴“哲学。这是一位经济学教授给我们上课时说的。他说,在多变的经济环境中,为什么小企业的营利点要比大企业高?原因就在于小企业更具有适应性,它可以随时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教授称之为小企业的蜥蜴化生存之道。

如果把经济学上的道理推及生活,我们仍然能够从中体味出人生有时候也需要掌握一点儿蜥蜴的生存哲学。

往往是这样,一个强者总是千方百计维护自己强者的面目,而不甘以弱者的姿态出现。有位企业主,他的工厂一直是市里的明星企业。五年前快到年末的时候,企业主却自杀了。这是一个令人猝不及防的消息,而调查结果更出乎意料之外。企业每到年末都要给职工发放奖金,在全市的工厂中,他的工厂发给职工的奖金每年都是最高的。但那一年,因为财务管理上出现了问题,工厂拿不出一分钱的奖金。在强大的心理压力下,他愚蠢地选择了自杀。

强者的悲哀也许就在这里,他无法像蜥蜴那样更换自己的皮肤。其实,这有什么呢,退一步,妥协一下,毕竟来日方长。

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非强者生存。恐龙高大么,但它却在地球上奇迹般地绝迹了。相对于强者来说,弱者有更多的选择和妥协,因为懂得适应,他们就有更多的生存机会。

美国通用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说:这个世界是属于弱者的,因为弱者最懂得适应。

也许真是如此。

工之桥得良铜,做成一把好琴,弹奏时发出金石般悦耳的声音。他把琴献给宫廷,乐工说琴不古。他把琴拿回来,请漆工漆以断纹,请篆工篆以古代款识,装好后埋于土,一年后取出,卖了一大笔钱,买主献琴于宫廷,乐工说:“好琴!”工之桥叹道:“太可悲啦!这个世界上如此评价事物,难道只是对于一张琴吗?”

类似工之桥般的感叹,并不只是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每个时代都不能避免。在今天,我们也常常面临这样的情形。我们常感觉到社会的种种不公正,会遇到一些不公平的要求,人们也习惯了像工之桥那样在碰壁之后就将指责社会作为自己最后的精神防线。虽然人们也是出于无奈,但是他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我们并非无路可走了,我们还有更为主动的方式--适应社会。

许多人行走于社会,常会给自我一种闯荡江湖的侠气感,在碰壁后更觉应该血气方刚,毫不妥协,最后在指责社会并在与诸多社会规则的抗争中倒下。

而有另一种人,他们似乎并不强大,甚至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然而他们却常常更能够在各个方面的压迫中顽强的生存。因为他们懂得适应,他们肯将自己的身体暂时扭曲,从而在压迫的缝隙中向上发展,终有一天,他们会摆脱束缚和压力,成就自己的人生。

同样是没有改变自己人生的意志和追求,懂得适应的人却更能生存于社会。

尤记得有这样一则故事,两个信徒念经,其中的一个问上帝:“祷告时能不能吸烟?”结果他因被认为不虔诚而遭训斥,而另一个同样在吸烟的信徒却问道:“吸烟时能不能祷告?”这时他被肯定并得到了赞赏。同样的问题却得到截然相反的结果。或许后一个信徒更会揣摩别人的心态,并能积极适应别人。

“社会犹如丛林,只有狮子和狐狸能生存下来。要么你要够强大,成为规则的制定者;要么你要够聪明,在规则中游刃有余。”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非强者生存。懂得适应的人有更多的生存机会,他们有更多的选择和妥协,也更能生存。

记住大师的教诲:世间这一条道路,很难走的;生命要很有价值,自己处理生命要很有艺术;要懂得在哪个环境,应该要怎么样做。如果不晓得自处,会招来侮辱,招来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