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故事:史密斯先生和琼斯先生是邻居。有一天,一个小孩子在街头玩棒球,不小心打破了史密斯先生的窗户,他花了10美元才修好。后来,小孩子又把琼斯先生的窗户打破了,但是他只花了10美分就修好了。原因就是琼斯家的窗户是多格的。
这个故事被用来说明分散投资对于回避风险的重要性。
另一个经常被用来说明分散投资的价值的例子是鸡蛋和篮子,不过,把鸡蛋(资金)放到不同篮子(投资品种)里,真的可以降低风险吗。
投资者亏损时,经常会发现自己手头持有了一堆股票,各种质地、各种行业属性的股票,都可能存在于资产组合中。投资者的困惑通常就是,为什么分散投资了仍然没有避免风险。
结合目前国内的股票市场看,绩优股价值不断挖掘和垃圾股不断被边缘化已经成为市场的主导趋势。如果购买了被市场抛弃的垃圾股,即使购买多只,最好的投资结果也只是降低资产的缩水幅度,但无法改变缩水的事实。
实际上,即使是分散投资绩优股,在面对宏观经济回落、行业发展趋势恶化等系统性风险时,也无法避免资产缩水。比如2002~2003年的龙头品种钢铁、汽车股,其后因为国家调控经济过热,以及成本压力增加等负面因素,股票价格一路下挫,下跌趋势持续时间接近两年。如果对钢铁、汽车行业的股票进行投资,即使投资组合相当分散,也无法避免风险。
或者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最重要的不是把鸡蛋放到几个篮子里,而是选择一个带盖儿的篮子。否则,如果几只装满鸡蛋的篮子同时落下,可能根本没有时间去考虑究竟该接住哪一只篮子最好。
实际上,除了在面临系统性风险时,难以规避资产缩水,分散投资的另一个不足在于,这种投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资产组合的利润提升能力。举个简单的例子:同样为10元的初始资金,股票价格均为1元,组合A由10只股票组成,每样股票买一股;组合B由5只股票组成,每样股票买两股。
假设这些股票中,组合B的5只股票,组合A也都购买了。其后这5只股票价格翻番,而其他的价格没有变化,则组合A、组合B的收益率分别为50%和100%。很显然,由于组合A投资过于分散,那些没有上涨的股票,拉低了整个投资组合的收益水平。
《财富》杂志曾经写道:分散投资获得巨大财富,这是投资谎言之一。从来没有一个人因为分散化投资策略进入亿万富翁俱乐部。
这句话恰好可以同普通投资者的投资风格联系起来:很多投资者习惯于跟风操作,市场凡是在上涨的品种都买一些,结果导致能够带来超额利润的品种买得不够多,利润增值潜力小或者有风险的品种没少买,最后只好羡慕地看着身边人赚钱。
集中投资是大师的选择。
索罗斯在投资时机选择的问题上,同坚持市场价格低估时买进的巴菲特不同,他在趋势确立后会加码操作,但是对于集中和分散的问题,索罗斯同巴菲特的选择相类似。
1985年索罗斯判断美洲虎汽车的销售将出现扭转,成为美国市场的热销品,并指挥量子基金将2000万美元(占基金总资产的5%)买入美洲虎汽车股票。这是一个对于任何一只基金来讲,都是非常巨大的投资规模。 后来,索罗斯的助手艾伦·拉斐尔告诉他,美洲虎正如预期一样上涨良好,但是索罗斯的回答把艾伦·拉斐尔着实吓了一跳:再买25万股美洲虎,如继续上涨你就继续买,不要管头寸在你的基金资产组合中占了多大比重。
不难看出,两位投资大师都崇尚集中投资理念,当机会出现时,他们会尽可能地多买。有评论说,巴菲特40多年的投资生涯中,对其财富产生重要影响的决策仅仅10多次。他建议投资者给自己做一张小卡片,上面只允许自己打12个洞,每次买完一只股票时,就必须打一个洞,打完12个之后就不能再买股。投资人需要做的是一旦选中优秀的公司,就要大笔买入。
美国传奇基金经理彼得·林奇曾经说:买股票之前,至少要花挑选一台冰箱的时间去思考。他所强调的,同样是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实际上,集中是投资决策的必然结果,而不是投资手段。在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你有可能去了解少部分股票所有需要了解的信息,但是绝对不可能了解一大批股票所有需要了解的信息,简单说就是投资者只能去研究相对少的投资品种。
从另一个角度看,分散投资成功的大前提,仍然是判断的准确性。如果没有准确的判断,单纯依靠在不同的金融市场,或者同一市场的不同投资品种上分散投资,是不可能取得良好投资效果的。
始终保持等待只射大象。巴菲特曾经把投资比喻成射杀大象,意思就是说大象不是常常出现,而且也跑不快,但如果等到大象出现再把枪口从小动物身上转过来就迟了。
1999年3月,巴菲特曾经向巴克夏的股东们强调,股市上涨已经减少了良好的买入机会,找不到适合射击的大象,但是会集中精力耐心等待大象的出现。
在市场中,寻找高概率的获利机会是非常困难的。正因为投资大师的资产组合是集中的,所以,他们可以把精力集中到鉴别正确投资对象上。
如果寻找到正确的投资对象,那么,集中投资的风险一定比分散投资大吗?投资大师的决策说明,在有充分理由后进行集中投资,是积极回避风险的做法。而普通投资者通常的理解是,赚钱的同时回避风险是不可能的。正如我们在上面所列举的组合A、B的例子:寻找5只抗风险能力强的股票,远比寻找10只这样的股票容易。
忽略决策正确性前提的分散投资,其实难以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如同空洞的祷文,虽然很多人相信但是不会有效。或许巴菲特的这句话,可以当做集中投资和分散投资的讨论小结——如果你认为可以经常进出股市而致富的话,我不愿意和你合伙做生意,但我希望成为你的股票经纪人。
人力聚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近几年有一个关于企业文化集中战略的主题——狼性,被出版商看好写成了书上市,结果火爆得不得了,而且一下子市场上出了几十本与狼相关的图书。
一个书的畅销反映的市场需求,由此看出中国企业现在是多么的缺少团队精神。因为狼性法则主要倡导的是团队合作精神。
一个企业要真能为了目标,团结一致,自然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众多的双手、力量者能结合在一起,那么几乎是万能的。
一个团队要真像狼群一样去协作,群起攻击目标,那是所向披靡的。
头号狼号令之前,群狼各就其位,欲动而先静,欲行而先止,且各司其职,埋伏到一定时间就会嚎声起伏,互为呼应,待头狼昂首一嚎,则主攻者奋勇向前,佯攻者避实就虚,助攻者蠢蠢欲动,后备者,厉声而嚎以壮声威。
多么集中的战斗力。这种阵式使多少领导羡慕不已。那么,怎样才能拥有团队精神,才能让每一个员工的才智和使命被调起来呢?
在中国要让员工自动自发是有相当难度的,因为中国人比较散乱自由,比较好高骛远,比较守旧。
针对这三个问题,我觉得用下面这三个字能处理好,而且能实现人力集中战略。
第一个字就是戒。
一个企业搭建了一个舞台,那么,所有的员工都在这个舞台上跳舞,那么,为了整体和谐,那么,就必须制定一些制度来约束员工,告诉员工该做什么,做好了有奖,不该做什么,做了要罚。如此一来,员工们就能将他们各自的力量寻入到企业的奋斗目标上来了,就不会偏主题了。
第二个字就是定。
员工们虽然通过戒被导入到了目标之中,但这些人都是有欲望的人,他们的人生总是游移不定的,若在一个位置没有立竿见影,马上就会移向别的目标,这是企业中员工的通病,因此,安定人心,人身就成了企业的大问题。
第三个字就是会慧。
一个企业若只团结了一群废物,也是没有生存的可能的。因此,企业的第三步,就是如何将那些定下来的人的智力提升,将他们各自的潜能激发出来,而后为集中实现企业目标作出最大贡献。此时,重点就修慧。如今通常修慧的方法就是建立学习型组织,让员工们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在专业方面系统培训,从而使企业中更多的人才成为专业技术人才,这样的企业,才会有持久的战斗力。
戒,强调只能做什么,定,强调坚持做,慧,强调怎么做得又快又好又省。
这三个字是有先后和层次的,因此,一个企业老总若要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就得帛点时间认真读一下我前段时间的《总裁的使命》一书。人力集中开发,主要开发一个的三种力,即精神力、智力和体力。
精神是统帅,一个人若没有精神,那么,就算最有智力、体力,也是白搭。我们平常说的太度决定一切,这个态度怎么来的?就是由内在的精神决定的。那么,精神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是由使命和价值决定的。因此,一个企业要想开发人力,那么,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导入员工能接受的价值观,导入一种全新的活力”。
这是人力全面开发的枢纽,谁没有足够重视这一点,谁的企业就不可能有高度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
下面我们从鸟儿编队来看看团队凝聚力如何打造:
秋去春归的大雁在飞行时总是结队为伴,队形一会儿呈“一”字,一会呈“人”字,一会儿又呈“V”字,鸟为什么要编队飞行呢?原来,鸟编队飞行能产生一种空气动力学的作用,一群由二十五只编成“V”字队形飞行的鸟,要比具有同样能量而单独飞行的鸟多飞百分之七十的路程,也就是说,编队飞行的鸟能飞得更远。
鸟儿结伴飞行给企业管理的启示是深刻的,一盘散沙难成大业,握紧拳头出击才有力量,任何一支团队,成员之间必须团结一致,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无往而不胜。
团队凝聚力是团队对其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它包括“向心力”和“内部团结”两层含义,当这种吸引力达到一定程度,而且团队队员资格对成员个人和对团队都具有一定价值时,我们就说这是个具有高凝聚力的团队。
高凝聚力团队具有以下特征:团队成员归属感强,愿意参加团队活动并承担团队工作中的相关责任,维护团队利益和荣誉;成员之间信息沟通快,互相了解比较深刻,关系和谐,并具有民主气氛。
团队凝聚力是维持团队存在的必要条件,如果一个团队丧失凝聚力,团队就像一盘散沙,这个团队就难以维持下去,并呈现出低效率状态,而团队凝聚力较强的团队,其成员工作热情高,做事认真,并有不断的创新行为,因此,团队凝聚力也是实现团队目标的重要条件。
欧美一些研究人员通过对日本竞争力源泉的深入研究,清楚地认识到:单打独斗是不能获得成功的,个人的能力与智慧毕竟有限,依靠个人奋斗的个人英雄主义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仅指望领导者殚精竭虑而没有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或只是提高员工的个人能力而没有有效的团队协作,在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已没有生命力了,要想取得今后的成功,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应充分运用人力资源,特别是要尽力使团队的协调默契形成强大的团队合力。
培养团队成员整体搭配的团队默契,作为团队领导人而言,应给予每位成员都能拥有自我发挥的空间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还要破除个人英雄主义,搞好团队的整体搭配,形成协调一致的团队默契,还要努力使团队成员懂得彼此之间相互了解,取长补短的重要性,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团队就能凝聚出高于个人力量的团队智慧,随时都能造就出不可思议的团队表现和团队绩效。
品牌聚焦——品牌的本质就是优势集中
品牌,是最后的防火墙。
在科特勒的《营销管理》第一版中,有关品牌的内容少到只有几行,到第十三版推出的时候,品牌的内容已达三章之多,品牌的重要性正越来越突出。
目前,中国企业营销面临着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同质化就是缺乏差异性,其根本在于缺乏创新,而创新不足又更凸显出了品牌的重要。
营销手段是很容易复制的,而品牌是“偷不去,带不走,学不了,拿不来”的,是竞争对手无法复制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品牌是企业避免陷入营销同质化竞争的最后一道“防火墙”。当消费者对品牌产生了忠诚和依赖感后,一切营销阻碍和难题将会一一破解。
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重要得多,而拥有市场的性一办法就是拥有市场核心竞争的品牌。什么是品牌?我认为,一个产品或一个企业或一个个人,在时间上有持久力,在空间上有扩张力,在利润上有回报力,在人心上有征服力。
2005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702亿元,是中国第一品牌,它就具有以上四种力量。时间上它走过了几十年风风雨雨,而且越来越稳健,在空间上,他已走向了世界大市场,产品畅销世界各地,在利润上,每年利国利家数百亿元,在人心上,已深深扎根于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好品牌并不容易做。尤其是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弱势品牌来说,一缺人才,二缺经验,所以,目前国内中小企业大都走的跟风路线,只有极少企业在尝试个性走道路,走专业化道路,走差异化道路。
做品牌最难的是什么?是难以集中。许多人不理解品牌的本质。品牌的本质就是优势集中。
无论是品牌理念、品牌个性、品牌名称、品牌包装,还是品牌质量、品牌营销、品牌传播和品牌更新升级等,都必须坚持方向的集中表达,否则,就会造成品牌内部冲突,就会失去外部竞争力。
品牌不只是一个注册商标,它是一个产品流式服务流的整体反应,是每个环节的统一性集中反映。做一个品牌的确立,最要打的是三大战役,即对手战、差异战和声音战。
品牌对手战是说在定位时,一定要关注你的对手的产品的特点,否则,你就会失去参照系,会迷失自我。
品牌差异并战,是研究了对手后作去的差异性价值决策,以便很明显地区分对手,从而在消费者中产生差异价值,这是品牌的核心竞争力部分。
品牌声音战就是对有品牌是外向的,要创品牌,首先得创名牌,要有知名度,这是第一前提,没有知名度,就不要谈品牌竞争力了。当然,创造知名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得通通有效的声音传播,通过强有力的品牌声音传播达到创造美誉度和消费忠诚度之目的。
一个品牌若不集中打好此三大战役,那么,就还是一个弱小的品牌。
不过,在三大战役中有一个总原则,就品牌生产环节的统一表达性,否则,就会乱套的。对企业来说,品牌集中不只是指一个品牌的流程优势卖点要有方向性,有如一串珍珠,而不是杂乱无章,而是还指多个品牌的相关性也要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