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道德高于一切
2804000000019

第19章 官员道德是公民道德的标杆——取士之道,当以德为先(4)

——自律。权力往往意味着利益,有些人为获得额外的利益便不择手段地利用权力。因此作为领导干部时刻面临着金钱、物质、美色的考验。所谓自律,就是强调自省自控,自己管好自己。这是廉洁守纪、拒腐防变的重要保证,是党员干部必备的品德。与普通老百姓相比,党员干部手中多一份权力,那么心中就必须多一份自律,肩上就必须多一份依法用权、公正处事的责任。遏制并根治一些党员干部官德缺失、扭曲问题,一是要坚决守住不破“一”的底线,始终保持“零”常态;二是要重点把住秉公用权这一关,不搞权钱交易;三是要努力践行“四自”,坚持“慎独”,努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从思想上筑牢防线;四要纯洁交友的动机,升华交友的境界,从工作出发,从事业出发,以德会友,多与普通群众交朋友,不为个人未来考虑选人用人,始终恪守党性原则,保持高尚文明的生活情趣,保持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

基于当前的官员道德状况的“不容乐观”,有人提出,应把“领导道德”单列出来,称之为官德。官德就是领导者清醒地认识权力、正确地行使权力的品德。共产党人的官德,内容十分丰富,胡锦涛同志概括为六个字,就是“为民、务实、清廉”。古人云:“立身立业,必先养德”,“富而无德不仁,官而无德致乱”,“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德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做人,应该先立德;做官,应该以德从政。行官德则兴,失官德则崩。德使一个人精神得到升华。

坚持以“德”为先,强化官德修养

对于领导干部来讲,德为权之灵魂,权为德之体现。官德不仅是做人、立志、建业、立业之本,也是执政之道。

曾有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能震撼人们的心灵——内心里崇高的道德,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德,人之灵魂,民族之精神,社会之规矩,国邦之基础。共产党人的官德,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社会公德,而是从政的道德,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涵盖着思想政治和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素养。

做人要讲人品,为官要讲官德。官德是为官掌权者的基本素质之一。既然居官,就不能远离官德,也不能逃避官德,更不能缺乏官德。当官无德,必然导致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不良,同时,也会为自身毁灭埋下祸根。少数领导干部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大都是从不讲官德、道德滑坡开始,嫌贫爱富,不考虑群众冷暖疾苦;热衷灯红酒绿,沉湎于低级趣味;进而发展到大搞权钱交易,卖官鬻爵,最终滑向犯罪的深渊……对党、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造成了严重损害。

2007年5月28日,河北省雄县农民胡长城驾驶翻斗车,途经任丘市苟各庄镇遭遇苟各庄吊桥的横梁坠落而被压,但有关方面接到求救要求后均未有人到现场,致使胡在求救过程中死亡。在此事件中存在失职行为的苟各庄镇副镇长闫永杰和任丘市水务局副局长张玉良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行政记大过处分。同年9月7日,《南方日报》发表文章认为,他们能救拒救,亵渎了执政为民的天职。

2007年9月7日上午10时的厦门轮渡码头,一老汉不慎落入水中。正在人群中的河南代表团成员、荥阳市副市长任元仓听到呼叫声之后,拨开众人,一个箭步冲到码头边,冒着可能落水的危险,猛地探下身子,抓住落水者左臂。河南代表团一成员拉住了任元仓的胳膊,一个接着一个拉着胳膊,在岸边“拧成”一股绳……亲眼目睹任元仓等人营救落水老人,并及时联系急救车辆的当地派出所民警陈文龙事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老人救上来之后,救人英雄一行就离开了。后来知道带头救人的是一名副市长。很受感动,也很受教育。”

同样面对群众的生死存亡,一个是能救不救,亵渎了天职,一个是舍己救人,弘扬了正气,一个让人极端愤怒,一个令人拍掌叫好,两起事件,一反一正,鲜明的对比中折射出官德的分量。见义勇为,是一个普通人起码的社会道德、社会责任,更是一个官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真实体现。我们当官干什么,两个字就是“为民”,就是服务人民、奉献人民。如果把这个基本的原则都失掉的话,这官还算什么东西呢?当官无官德,把自己的利益凌驾于人民的利益之上,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时候,袖手旁观、能救拒救,这样的官还叫“官”吗?他只能横遭人民的痛斥。相反,素昧平生,路见险事,挺身而出,拔刀相助,见义勇为,体现了一个领导干部本能的道德素质和良好的官德,这样的官人民才喜欢、人民才爱戴,得到的是掌声和信任。

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重视人伦道德和思想感情的民族。我们评价任何人,道德都是作为一条重要的标准来使用的。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当今社会,人们都是用道德这一标准来衡量每一位为官者,只不过是不同的社会和时代对官德的要求内容不同罢了。今天,我们党在选拔任用干部的问题上官德的高低是一条重要的标准。我们党历来把干部的“德”放在第一位,考察任用干部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德才兼备。

凡是官,无论是高层的,中层的,基层的,其手中都掌握着大小不等的权力。需要指出的是,权力并不等于权威。权威是有威望的权力。官的权威表现在为官者与百姓的关系上,它既反映为官者的权力和威望,也反映着老百姓对这种权力和威望的认可和服从。一定意义上讲,为官者的权力是通过法定权实现的,而其威望则凭借为官者品德人格和意志诸因素去得到。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百分之百的领导者在群众中都享有权威,他们的所作所为给群众的印象也并不都是满意称心的。因而,有的领导干部在职时,仅仅只能凭借权力中的法定权去主观地、强制性地展开效率低下、群众口服心不服的领导或管理活动。显然,这种领导或管理活动很难达到最佳状态,当然,也就难以实现领导的目标。一旦这些领导者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没有过去的权力了,群众对他们的态度就由原来的口服心不服转变成了不理不睬。领导干部如果官德成了“短板”,即使再有权力,群众也不会心服口服,执行命令就缺少主动性、创造性,最终影响工作的开展,影响和谐。

官德问题决不是小问题、细节问题,而是领导干部掌权、用权的灵魂,直接关系着党的形象,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兴衰存亡。领导干部只有讲官德,对党才会忠心耿耿,对工作才会尽职尽责;只有讲官德,才会正确行使权力,遏制住欲望不让其“膨胀”;只有讲官德,才会严于律己,约束住自己不去“放纵”;只有讲官德,才会心怀为民之责,为百姓掌好权、用好权。时刻严守做官底线,不羡权力,不慕钱财,不求奢华,以平常心对待生活、事业、人生,以公心对待权力。自觉强化权力就是责任、掌权就是奉献的观念,正确处理好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把权力当做一种责任、一种约束、一种考验,谨慎用权、公正用权、依法用权。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以官德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永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进而在党内形成讲道德、重修养、尚清廉的良好风气。

正官品先正人品

人品即是官德。人品决定官德,官德更提升人品。马克思曾经这样说过:"历史认为那些专为公众谋福利从而自己也高尚起来的人物是伟大的,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的人,他自己也是最幸福的人。"我们都应该用这样的幸福观来打造自己的人品,塑造自己的人生,最终成为品行高尚、道德至极的领导干部。

人皆有品。不同的人性格有别,才能各异,人品也不同。下至普通百姓、三教九流,上至商贾大亨、高官要员,性情各异、品类繁多,如此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社会。人品的定义,主要是对人的道德判断,也包括人的全部素质,即人的品格质量。

作家萧军说过:“好人不见得是好官,但好官却必须首先是好人;没有一流的人品作底子,从政肯定要跌跤子。”主张先做人、后做官,以德为本的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做人是基础,是前提,只有做好了起码意义上的“人”,才有资格为官。因为当官是一时的,而做人却是一辈子的事,只有做个好人,才会做个好官。一个人品低劣、人格低下的人,即使当了官,官风、官品也不会正。

古代宋朝有忠臣岳飞精忠报国,不畏金兵的强悍与奸臣的谗言,在生命危险前不计个人的危难,一心要收复故国河山;关羽兵败城破,面对曹操的各种金钱美女的利诱,依然不肯背盟负主;文天祥数次兵败后被俘,面对生死要挟与高官厚禄的引诱,也仍然不肯背叛旧朝。真正的忠臣义士都不会因为逆境或生命处于危险就放弃自己的节操,因为他们都有非常坚定的信念。唐朝《明皇杂录》中也有一个普通乐工雷海青舍身尽忠的故事。说的是当年叛将安禄山打下了长安,多少文臣武将都屈节投降,唯有乐工雷海青宁死不肯为叛贼演奏,他怒摔琵琶,慷慨而死。本来只是一个一无官职、二无钱财的梨园乐工,面对叛贼的强暴与威胁,他选择了舍弃自己的生命,来成全气节与道义。当满朝的文臣武将被授以冠带之时,雷海青的行为,足以羞煞那些“识时务”的官冕之徒。当时,他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令“闻之者莫不伤痛”。诗人王维听说此事之后,写下了一首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更朝天?秋槐夜落深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以上这些都是人中豪杰,官中楷模。高尚正直的人品,锻造了他们至高无上的官品,达到了人品与官品的完美统一。有人给为官者作这样分类:清官无私,庸官无才,昏官无德,贪官无耻。这话说得很是精辟。清官不是做了官后才清廉,而是首先具有无私的品格,然后为官才清正廉洁。同样,贪官也是抛弃了做人的廉耻之心,才在官位上贪得无厌,以权谋私。不同的官品,是由不同的人品决定的。石家庄建委干部郭光允向中央纪委举报河北省原省委书记程维高、市建委主任李山林破坏建筑工程市场的违纪行为,这意味着他要冒着假如举报无果,必将遭到报复的风险。这种浩然正气,有私心的人是不可能做到的。同样是做官,同在一处做官,一个以权谋私违法乱纪,一个清正廉明无私无畏,两种不同的官品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不也是两种人品格的对照吗?

生活中还有这样的情况,虽然有的人“官”做得炉火纯青,但德行很差。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大肆索贿受贿,却标榜自己从来不谋私利、不图享乐,还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博学多才的“学者型领导”。原泰安市委书记胡建学一边在大肆捞钱,一边还在给干部作反腐倡廉报告。这类干部做人和做官,都极具伪装性和欺骗性,使善良的人受到蒙骗。但是,时间是最后的裁判,他们的伪装总会把时间无情剥去,暴露出他们卑劣的真面目。

对领导干部来说,人品和官品的集中表现,在于为谁用权和如何用权。为人正直、热心向善与为官清廉、造福于民,是绝大多数人衡量一个好官的基本标准。做官不是为了自己。欲求私利、贪图享乐、追求金钱者,莫做官,做官也不会是个好官。所以说,做官莫贪钱,赚钱莫从政;有职不懈怠,无职不消极。做官就要以民为本,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做事公开、公平、公正,透明、无私、清廉,勤政、务实、创新。为人民干事创业,尽职尽责,鞠躬尽瘁,无怨无悔。所做之事,要经得起历史考验,经得起法律检验,经得起公众评判。做官就要淡化做官心理,强化奉献意识,把官位看成是尽责任、作奉献,必要时牺牲个人一切的岗位。把做官看成做事,为了做事才做官,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不图个人得名利,只求百姓得实惠,勤勤恳恳为群众办实事,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

优秀的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是人品正直,作风正派,业绩良好,能力卓越。 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牢记:做官一时,为人一世。只有具备了健康的人品和优良的“官品”,才能牢记使命,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对得起良心,才能上不负天,下不负地,俯仰无愧,真正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受人尊重、敬佩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筑牢为官底线,绝不越雷池

为官做人的底线就是一条高压线,一条警戒线,越过去就丧失了为官之基,做人之本,等在前方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人们常说,天堂与地狱之间只有一步之遥。这一步,一边是鸟语花香,一边是鬼魅横行。当你跨出不该跨的一步,就有可能从天堂跌入地狱,走到不能自拔的境地。这一步常被人们称作“底线”。

底线就是“红线”,就是“高压线”。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为官做人的标准应该超出底线越高越好,即使做不到高很多,最起码也要坚守底线,不能突破。无数事实一再证明,很多官员最后走向违法犯罪与人民为敌的道路,大都是从突破党性原则、道德规范、健康生活的底线开始的。底线一旦突破,就会像大厦失去了支柱,大坝动摇了根基一样,必然带来生活上的腐化、道德上的堕落、法纪上的失范。

原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他本一个偏僻山村的穷苦孩子,可是他最后却走向了腐化堕落的道路,最终因犯有受贿、行贿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执行死刑,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因经济犯罪而被处以死刑的职务最高的领导干部。胡长清本有着远大的理想,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也曾令一些行贿者无计可施。可他爱好书法,一些别有用心者就以求字为名向他“名正言顺”地提供“润笔费”。就这样,从他接受了第一个“红包”开始,一名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终于全面堕落为一个丧心病狂的腐败分子。

“什么是底线,底线就是从政的生命线……我平时过手的礼金、礼卡,就是底线所在。一张礼卡金额也许并不大,但恰巧就是这个防线上的突破口。底线的突破,给我今后的道路上,提供了腐败、堕落的可能……”这是温州市环保局局长、党组书记叶钢炼在被检察机关立案侦查期间写的忏悔书中的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