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绝望之举却成了给他带来最大利润的投资。他灵机一动,自己为何不做房地产生意呢?说做便做。他卖了这块墓地,又购买了一些他认为有升值潜力的土地。仅仅过了5年,他就成了全城最大的房产业主。这个最终以房地产业功成名就的商人给自己留下的墓志铭就是:“机会时常意外地降临,但属于那些绝不放弃的人。”
是的,机会绝不是等来的,成功永远属于那些富于奋斗精神的人,而不是那些一味等待机会的人。
机会就像一只小鸟,如果你不抓住,它就会飞得无影无踪。
机会总是暗藏在生活的角落,如果你有一双慧眼,你就会发现机会无处不在,但如果你是生活中的粗心人,那么你只能看到生活平静如水的表象。遗憾的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只是在无聊、枯燥地过着日复一日的生活,却很难去发现蕴藏在生活之中的机会,偏偏机会又是转瞬即逝的,如果你没有一双识别机会的慧眼或看到机会而没有把握好,机会就可能与你擦肩而过。对于一个人来说,无论什么样的机会摆在面前,如果没有行动,就不可能赢得任何机会。
小时候,有一次祖父教我用一种捕猎机捕鸟,这种捕猎机像一只箱子,用木棍支起,木棍上系着的绳子一直接到我隐蔽的灌木丛中。只要小鸟受撒下的米粒的诱惑,一路啄食,就会进入箱子,这时我只要一拉绳子就大功告成。
支好箱子,藏起不久,就飞来一群小鸟,共有十几只。大概是饿久了,不一会儿就有6只小鸟走进了箱子。我正要拉绳子,又觉得还有3只也会进去的,再等等吧。等了一会儿,那3只非但没进去,反而走出来3只。我后悔了,对自己说,哪怕再有一只走进去就拉绳子。结果,又有2只走了出来。
如果这时拉绳,还能套住一只,但我对失去的好运不甘心,心想,总该有些要回去吧。
终于,连最后那一只也走出来了。
那一次,我连一只小鸟也没能捕捉到,但却捕捉到了一个受益终生的道理:机会稍纵即逝,一定要善于抓住机会。
有“中国鸡王”之称的大连韩伟企业集团创始人韩伟就是因为抓住了机会而一举成功的。
韩伟出生于大连三洞堡镇东泥河村一户农民家庭。他读书不多,仅初中毕业,有着不错的木匠手艺,并略懂畜牧知识,因而被招为三涧镇畜牧助理目。工作了一段时间后,积累了一定畜牧经验的韩伟辞职“下海”了。他用从亲友处借来的3000元钱作为本金,圈养蛋鸡50只;同年底,韩伟从银行贷款15万元,开始兴办养鸡场,一举成为大连最大的养鸡专业户,同时亦成为大连负债最多的个体户。他之所以能在无抵押的情况下从银行贷出如此一笔巨款,原因在于当时大连市正在大搞“菜篮子工程”,他的鸡场扩建计划正是“急政府之所急”。在政府的支持下,韩伟很快又贷款208万元,建起一座占地44亩,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可饲养8万只鸡的现代化养鸡场。从这一点来说,韩伟不愧为一个相时而动,把握政策机遇的弄潮儿。韩伟白手起家,其鸡场第一年产值便达210万元,这也是韩伟掘得的第一桶金。韩伟目前个人身价据估计达4.5亿元。
机遇是随机出现的,是关系到我们成功与否的偶然因素,但同时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很多人认为自己之所以没有成功,就是缺少像成功者所遇到的那样的机遇。尽管机遇从其本身来看,并不是一个能够人为地加以控制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能努力用心去把握一些机遇,迎接运气的到来。
6.多想一步就多一分成功
在机遇面前,眼快嘴快都不如手快。生活中不少人发现了机遇,但是却不能通过及时的行动去抓住机遇,所以最终导致的结果与没有发现机遇者一样。
美国著名成功学大师皮鲁克斯有一句名言:“先人一步者,总能获得主动,占领有利地位。”
的确,机会很重要,而你对机会的反应速度同样重要。当机会来临时,反应敏捷的人是先人一步抓住机遇,因为机会不等人,稍纵即逝,并且机会对别人也是公平的。中央电视台节目“幸运52”的口号就是“谁都有机会”,那么最终谁能抓住机会呢?答案是反应敏捷就会“捷足先登”。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三个财主在一起散步,其中一个首先发现前方躺着一枚闪闪发光的金币,眼神顿时凝固了;几乎同时,另一人大叫起来:“金币”;话音未落,第三个人已经俯身把金币捡到自己手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机遇面前,眼快嘴快都不如手快。生活中不少人发现了机遇,但是却不能通过及时的行动去抓住机遇,所以最终导致的结果与没有发现机遇者一样。
在企业界,有很多成功的大企业家并没有学过经济学,肚子里也没什么“墨水”,他们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行动素质高:一旦发现机遇,就能将其牢牢地“抓”在手中。《英国十大首富成功的秘诀》里分析当代英国顶尖首富的成功秘诀时指出:“如果将他们的成功归结于深思熟虑的能力和高瞻远瞩的思想,那就片面了。他们真正的才能在于他们审时度势后付诸行动的速度,这才是他们最了不起的,才是使他们出类拔萃,位居实业界最高、最难职位的原因。‘现在就干,马上行动’是他们的口头禅。”
机遇,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但为什么有人捕捉不到,有人捕捉得到?关键在于:你是不是积累了捕捉机遇的本领。就像狩猎,等了很久很久,猎物来了,你却放空枪,只能眼睁睁看着猎物消失。捕捉猎物的本领,就是及时抓住机遇的本领。
中国有句俗语: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起跑领先一小步,人生就会领先一大步。在竞争激烈的时代,要如何在同辈之间冒出头?其方法就是要比别人多学一点点功夫,这一点点功夫常常就会在关键时刻,让你比别人多一些机会。在任何行业只要能够比别人领先一步,就能够抢占先机,在行业中就会处于优势位置。
在今天的这个社会中,很多东西都是疾速的。有些东西,你今天能够看得到,明天就能摸得着;你今天在这里没有看到,明天就可能在那里看到;你今天在这里没有买到,明天有可能在那里买到;当然,你也可以利用现代的网络科技在网络上看到、买到……所以,这个社会给了我们许多想象的空间,给了我们很多发展的空间。只要每个人能够即时抓住机会,敢于领先一步,无论小富、中富、大富,你都一定能够富起来。
机会是一种稍纵即逝的东西,而且机会的产生也并非易事,所以当机会出现时切不可轻言放弃。
7.笨鸟先飞早入林
人的天份的确有差异,但一个人成功与否与天份的高低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成功的关键在于后天的努力。那些智商平平,却通过自己努力奋斗而成功的人,更能赢得社会的尊重。
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
一只兔子和乌龟赛跑。兔子因为速度快,没几分钟就领先乌龟一大段路,而也就因为领先太多了,兔子便停下来休息。不知不觉,竟然睡着了,也不知睡了多久,一觉醒来,乌龟已到达终点啦!
这只是故事,是人编出来的,因为动物界绝对没有兔子和乌龟赛跑这种事,但在人的世界里,却天天上演这种故事。
我有一位大学同班同学,人长得不怎么样,是复读过一年才考上大学的,平时功课也不太好。在一些期中期末考试中都不用花脑筋就可通过的同学眼中,这位不起眼的同学是没有什么分量的。可是他读书的意志却非常惊人,尤其对英语和日语,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毕业十几年后,他拿到了博士学位,目前是某单位的高级干部,英、日文更是能说、能写、能译,当年看不起他的同学反而混得不怎么样。
类似的故事相信你也看到过——有些人一进入社会便呼风唤雨,飞黄腾达,有些人却抑郁不得志,然而过了几年,情况就会反过来了。
像这种情形,到底是命运捉弄人,还是人为造成的呢?
我想这两个原因都有。的确有人因为不可抗拒的客观环境而迟滞了他的发展,但有些人的不得志却是自己造成的,就像故事中的那只兔子,因为它停下来,懈怠了,所以被本来落后的乌龟迎头赶上。人也会因为满足现状,不再追求进步而被天资、能力比自己差的人赶上——甚至被远远地抛在后头。
你的资质是“兔子型”还是“乌龟型”的呢?
如果是“兔子型”的,那么恭喜你,因为你拥有比别人优秀的条件,几个蹦跳,就可到达终点。但我也提醒你,别在半途睡着了,因为有“兔子型”资质的人最容易因骄傲、自满而停顿,甚至“睡着了”,这也是“兔子型”人的悲哀。
所以,不管你的资质属于什么型,都最好把自己当成“乌龟型”,也就是说,做乌龟而不要做兔子。
“乌龟”的精神就是永不停止地努力,不管阳光多强烈,也不管兔子在树底下乘凉是多么舒服,只是永不懈怠地向前。如果你有乌龟的精神,又有兔子的资质,那么你的成功自可预期;如果你的资质是属于乌龟型的,那么你的努力,也可获得佳绩,或许你赶不上兔子,但你一样可以到达终点。
“兔子型”资质的人若把自己当成“乌龟”则是谦卑,可避免自满,而“乌龟型”资质的人了解自己是“乌龟”则是明智之举,反而更踏实,不妄想,也不妄求,一步一个脚印,虽然辛苦煎熬,但却最实在。或许人们不会送鲜花给落后的乌龟,但却会给它鼓励的掌声。不管如何,努力不懈,至少也可以给自己一个交代。
人的天份的确有差异,但一个人成功与否与天份的高低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成功的关键在于后天的努力。那些智商不高,却通过自己努力奋斗而成功的人,更能赢得社会的尊重。
8.一步步走向成功
房屋是由一砖一瓦堆砌而成的;篮球比赛最后的胜利是由一次一次的得分累积而成的;商店的繁荣也是靠着一个一个顾客的支持才逐渐壮大的。所以,每一个重大的成就都是由一系列的小成就累积而成的。
有些人看似一夜成名,实则早已投入无数心血,打好坚固的基础了。我们无法一下子成功,必须一步步走向成功。
四十几年前,一个青年进入一家公司,在一个部门做了一个小职员。他兢兢业业工作,老老实实做人,在工作中他发现了公司管理上的一些弊端,便不断地给公司高层领导写信、提出问题。可他的信从没有得到回音,但这个小职员并不气馁,还是老老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工作,同时发现问题后还是不断地给上层写信并提出改进意见。一年、两年、三年……终于,十年后的一天,他被人带到总经理的办公室,他被派到一个分厂任经理,以后,这个小职员又当上这家大公司的总经理,而这家公司就是世界著名的佳能公司。
可见,成功不是“一口吃成个胖子”,而是要通过不懈努力得来的。想要一步步获得成功,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有从底层做起的思想准备。正像建造高楼一样,要极有耐心地从砌每一块砖、每一堵墙做起,一心想速成一个“建筑师”是不现实的,只有在砌墙加瓦中才会学到真本领,踏上理想的坦途。
其次,要有安于工作的现实态度。不企求“一步到位”,但求“步步到位”,对眼前的工作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并视之为登上理想岗位的“阶梯”。学会在平平淡淡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让别人感受到自己是具有真才实学的。
最后,随时修正自己,即使碰到不顺利也能用“调节术”来重新获得平衡。
决心获得成功的人都知道,进步是通过一点一滴不断地努力得来的,就像房屋是由一砖一瓦堆砌而成的;篮球比赛最后的胜利是由一次一次的得分累积而成的;商店的繁荣也是靠着一个一个顾客的支持才逐渐壮大的。所以,每一个重大的成就都是由一系列的小成就累积而成的。
西华·莱德先生是著名的作家兼战地记者,他曾在1957年4月的《读者文摘》上撰文表示,他所得到的最好的忠告是“继续走完下一里路”,下面是其中的几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跟几个人不得不从一架破损的运输机上跳伞逃生,结果迫降到缅甸、印度交界处的树林里。如果要等救援队前来援救,至少要好几个星期,那时再逃生可能就来不及了,只好自己设法逃生。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拖着沉重的步伐往印度走,全程长达140里,必须在8月的酷热和季风所带来的暴雨的双重侵袭下,翻山越岭长途跋涉。
才走了一个小时,我的一只长统靴的鞋钉刺到另一只脚上,傍晚时双脚都磨出血,像硬币那般大小。我能一瘸一拐地走完140里吗?别人的情况也差不多,甚至更糟糕,他们能不能走完呢?我们以为完蛋了,但是又不能不走,我们别无选择,只好硬着头皮走下一里路……
当我推掉原有工作,开始专心写一本15万字的书时,一直定不下心来写作,差点放弃我一直引以为荣的教授尊严,也就是说几乎不想干了。最后不得不只去想下一个段落怎么写,而非下一页,当然更不是下一章了。整整六个月的时间,除了一段一段不停地写以外,什么事情都没做,结果居然写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