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最要不得朝三暮四。“专心致志、集中突破”才是成功的最佳途径。
古往今来,凡是有成就的人,都懂得把时间用在一个目标上,专心致志、集中突破,这是他们成功的不二法门。
只要有一技之长,就可以自立。所以老人总对年轻人说:“纵有家产万贯,不如薄技在身。”
有些人瞧不起技艺,总想做大事。做大事是可以的,比如当总经理、从政做官、做科学家、理论家等。但一是要真有那份才能和机遇;二是做大事也常常离不开靠技艺做小事打基础。这个基础,包括锻炼你的实践能力、锻炼你的意志,和对基层实际的体察。
不要小瞧这些技艺:理发、给死者整容、修表、烹饪、园艺、茶道……只要技艺精深,在当今世界,同样大有可为,同样事业辉煌。聂卫平是围棋大师、杨小燕是桥牌皇后、侯宝林是相声泰斗、梅兰芳是京剧巨擘、乔丹是篮球巨星、皮尔·卡丹是时装大腕……
许多原被人视为“雕虫小技”的技艺,今天却有了巨大的商业和社会价值,有的甚至变成一种产业。
人们常说“一招鲜,吃遍天”。无论你是上九流之人还是下九流之辈,只要你带着专注的心眼,对自己从事的行业有所专长,那么肯定就能有所建树,一鸣惊人。
10.艺多不如一门精
许多知识涉猎广泛但浅尝辄止的人,并不明白“艺多不如一门精”这个道理,一生都平平庸庸,默默无闻。
现代社会是个社会化程度极强的社会,很多的工作需要多方的合作才能完成;而现代社会更是一个专业化程度极强的社会,你只有业有所精、有所长,在某一领域中有过人之处,并且掌握了圆满做事的诀窍,你才能获得更多成功的机会。否则自认为是多才多艺,实则是样样粗通、样样不精,那么,你只能在与他人耀眼的特长竞争过程中,黯然失色。
多年前,当电脑自动化的新技术还未面世时,在工商管理方面极富盛名的哈巴德就曾经这样说:“一架机器可以取代50个普通人的工作,但是任何机器都无法取代专家的工作。”
果然,现在数以万计的普通工作都已经由机器取代了,但专门人才的地位还是稳如泰山。因为如果没有这些专家来操纵机器,机器就会像废物一样,毫无用处。
法国的化学和细菌学家巴斯德说:“只要是学有专长,就不怕没有用武之地。”可见,你只要能够把自己培养成为·门重要行业的不可缺少的专家级人物,你也就能够圆满做事,就能够有所作为。
古代有位小名为狗子的生意人,只是对蒸包子有所专长,他却成功地创下了一个名扬中外的“狗不理包子”小吃老字号。
北京的王麻子只是菜刀做得好,他却凭它成功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
许多知识涉猎广泛但浅尝辄止的人,并不明白“艺多不如一门精”这个道理,一生都平平庸庸,默默无闻。
罗伯特的遭遇正是说明了这一点。
多年来,罗伯特自认为自己有多方面的兴趣和才华,但这却把他弄得很狼狈。
大学时,他主修经济,毕业后到一家出版公司工作了几年后,又回到学校念了个企业管理硕士学位。
虽然他曾经想自己开公司,后来还是决定替别人的公司做咨询顾问。“我打出顾问的招牌”,他笑着说:“并且找到了几家客户。”他最早的客户是一家塑料容器公司,是在他拿到企管硕士学位后10个月找到的。“我一眼就看出来这家公司有生意可做。”
至于什么生意,罗伯特没有说,因为他认为那样会限制他的服务范围。“我无所不通,”他开玩笑地说,“他们可随时来找我,并且得到他们所需要的服务。”
他很少拒绝客户提出的要求,似乎他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为了提供正确的指导,他工作得非常认真、辛苦。由于他非常聪明并且凡事都不屈不挠,因而总是能够比较从容地解决客户的问题。即使客户提出什么特殊的要求,他也总能想出办法。
罗伯特中学时,曾希望从事他最喜欢的体育运动——篮球,但这个愿望由于他长到1.75米后再也没长而告破灭。从那以后,他对运动就不再那么有兴趣了。而是把全部精力用于使自己成为多面手。
罗伯特一直很喜欢用一句话来形容他自己的工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把自己比做救火员,“公司总会有什么地方发生问题,接着警铃响起,然后就来找我万能的罗伯特,由我去抢救。专业咨询顾问就应该是这种样子,要能应付所有的问题。”
我们不防听听这位“杂家”20年来工作的心得:“要解决任何事情,包在我身上。”他34岁时这样说,而在36岁时他说:“无论什么时候发生什么问题,我都会有办法解决——否则我也会有办法从外头找到解决之道。”39岁时他说:“我对各行业都很精通,这是我的职业,你该知道我的意思吧!没有任何事情能逃过我的眼睛。”4l岁时则说:“我很擅长站在整体的立场来看事情,从各个环节中找出事情的症结。”到了46岁时:“我告诉他们不要找其他什么人了,我有办法应付一切的。”49岁时他说:“只有我才是他们唯一需要的人,如果连我都没办法解决,大概也就没有什么人能解决了。”
但实际上呢?罗伯特的公司一直经营平平,向他进行咨询的客户,很少有再次向他咨询的,这主要是由于他不懂得以专业的态度达到圆满做事的法则,因此也就无法得到成功的人生。
罗伯特绝对不是一个单独而不正常的例子,根据美国某调查机构连续10年对350位企业管理硕士所作的追踪研究显示,罗伯特的情形也发生在很多自行创业而没能成功的人身上。
为什么会这样呢?他们的“事事精通”背后隐藏着什么危机呢?
最大的危机就是他们不明白这一做人、做事的方圆之道:业不专精。没有一项自己的特长,从而无法在做事的时候确立自己的优势。在上面所提到的调查中,分析人员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加人并留在大公司工作的企业管理硕士往往更加执著于自己的方法,发展专长的范围虽然有限,但却十分专精,而自行创业的人却比较喜欢凡事一把抓,以至于专业无法专精。由于没有人限制他们在某一特定的专业领域发展所长,因此他们也认为没有必要总把自己局限在那里。更重要的,也是那些人最乐不可支的,是他们因为能有较多的自我发展机会而自感幸运不已。这些恰恰正是造成他们失败的最主要因素:这不光是指自己创业的企业管理硕士,对其他创业的人士来说也是一样。
当问起罗伯特的客户为什么他们不再继续让罗伯特提供服务时,他们说:“罗伯特是个很爱帮忙的家伙,给了我们很多很好的建议。但是,我们发现,对于某一特定的方面,别人比他做得更好。”
更为可怕的是,这些多才多能而业无专精的人,往往并没有认识到自己之所以失败的真正原因。例如罗伯特就将其归结为客户的变化无常。“这些公司的经理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所以就每种都想试试看。”他的意思就是说,他们既然给了他罗伯特一次机会,就该也给别人一次。
这实在是一个天真的解释。客户并没有找个和他相似的多面手来取代他,而是找了那些能提供更专精服务的人来取代他。
当罗伯特43岁时,有人问他:“你认为你对一个公司的哪方面最精通?”“我什么都精通。”罗伯特回答说,“财:务、生产、销售、存货等各方面我都懂。”
他的这番话还真对一家运动用品公司的老板起了作用,他与罗伯特签了半年的顾问合约。但是期满后,老板并没有续约,使得罗伯特感到非常沮丧。和以前一样,这家公司对他的服务也没有任何不好的批评。“他已经尽全力了。”事后,那位老板这样说。但是一个月之后,这家公司还是找了另外一家专门进行存货控制系统的咨询公司来帮忙。
这种转换绝不是因为客户善变,这家公司只是想从一个比他更专精的咨询顾问那里得到协助罢了。不同的公司需要不同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果罗伯特真的能行行都精通、出类拔萃,那当然是最好的,他当然会因此而获得极大的成功。但是实际上几乎没有人能在每一行都是出色的专家,包括罗伯特,即使他很聪明,也很勤奋。
所以说,那种“万金油”一般的人才,什么“病”都能治,但是却什么“病”都治不好,这样的人是不能在现代社会上立足的。存一个专注的心眼、练一门看家本领,专注,让你更为专业;专业,才能让你站得更高,更接近成功。
11.把精力集中在一个焦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