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的性格,是我们与其办事的最佳突破口。投其所好,便可与其产生共鸣,拉近距离;投其所恶,便可激怒他,使其所行按我们的意愿进行。无论跟什么样的人办事,我们都应首先看透他的性格,依据其性格“对症下药”,就很容易“药到病除”,办事成功。
通过对方无意中显示出来的态度、姿势,了解他的心理,有时能捕捉到比语言表露得更真实、更微妙的内心想法。
例如,对方抱着胳膊,表示在思考问题;抱着头,表明一筹莫展;低头走路、步履沉重,说明他心灰气馁;昂首挺胸、高声交谈,是自信的流露;女性一言不发,揉搓手帕,说明她心中有话,却不知从何说起;自信而有实力的人,会探身谦虚地听取别人讲话;抖动双腿,常常是内心不安、苦思对策的举动;若是轻微颤动,就可能是心情悠闲的表现。
懂得心眼的人常常通过人体的各种表现,揣摩对方的心理,达到自己的目的。
推销员在星期天做家庭访问,必定会注意受访夫妇翘腿的顺序。如果是妻子先换腿,然后丈夫跟着换,可认为是妻子比较有权力,只要针对妻子进行进攻,90%可以成功;若情形相反,当然是丈夫比较有权力,这就需要针对丈夫进攻了。
做任何事情之前,如果能把对方的心理算计在心,并能理解他的微妙变化,多留个心眼,那么我们办起事来也将得心应手。
8.人心也是可以利用的
很多功成名就的人,都善于经营人心,他们精通“攻心”之术,懂得利用人心来为自己谋利益。
聪明的人总会多用个心眼来进行有效的感情投资。诚如大家所知晓的那样: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感情投资的背后换来的是为你卖命的忠诚。
讲究情义是人性的一大弱点,中国人尤其如此。“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无一不是“感情效应”的结果。聪明的人大都深知其中的奥妙,不失时机地付出感情投资,对赢得人心往往能收到异乎寻常的效果。
韩非子在讲到驭臣之术时,只说到赏、罚两个方面,这自然是最主要的手段,但却很不够,有时两句动情的话语、几滴伤心的眼}目往往比高官厚禄更能打动人心。因此,感情投资可谓一本万利,是一种最为高明的厚黑术。
有许多身居高位的大人物,会记得只见过一两次面的下属的名字,在电梯中或门口遇见时,点头微笑之余叫出下属的名字,会令下属受宠若惊。
富有人情味的上司必能获得下属的衷心拥戴。
吴起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他在担任魏军统帅时,与士卒同甘共苦,深受下层士兵的拥戴。当然,吴起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让士兵在战场上为他卖命,多打胜仗。他的战功大了,爵禄自然也就高了。“一将功成万骨枯”嘛!
有一次,一个士兵身上长了个脓疮,作为一军统帅的吴起,竟然亲自用嘴为士兵吸吮脓血,全军上下无不感动,而这个士兵的母亲得知这个消息时却哭了。有人奇怪地问道:“你的儿子不过是小小的兵卒,将军亲自为他吸脓疮,你为什么倒哭呢?你儿子能得到将军的厚爱,这是你家的福分哪!”这位母亲哭着说:“这哪里是爱我的儿子呀,分明是让我儿子为他卖命。想当初吴将军也曾为孩子的父亲吸脓血,结果打仗时,他父亲格外卖力,冲锋在前,终于战死沙场。现在他又这样对待我的儿子,看来这孩子也活不长了!”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有了这样“爱兵如子”的统帅,部下能不尽心竭力、效命疆场吗?
吴起绝不是一个通人情、重感情的人,他为了谋取功名,背井离乡,母亲死了他也不还乡安葬;他本来娶了齐国的女子为妻,为了能当上鲁国统帅,竞杀死了自己的妻子,以消除鲁国国君的怀疑。所以史书说他是个残忍之人。可就是这么一个人,对士兵却关怀备至,像吸脓吮血的事,父子之间都很难做到,他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干,难道他真的是唯独钟情于士兵、视兵如子吗?自然不是,他这么做的唯一目的是要让士兵在战场上为他卖命。这倒真应了那一句名言: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所以,很多功成名就的人,都善于经营人心,他们精通“攻心”之术,懂得利用人心来为自己谋利益。我们也应该如此,利用身边所能利用的人心,让它们发挥最大作用来帮助自己谋取利益。
9.看透别人,保护自己
看人的规律往往来自于诸多细节小事,如一个动作、一个眼神,所以看人要做到眼快心细。在一些被人忽视的细节中,仔细推断、细细揣摩,定能将他人的心思猜出个一二来。
现在的社会,人心叵测,为了保护自己,很多人都为自己戴上了各种各样的“面具”以此来保护自己。为自己戴上“面具”固然重要,但如果能够看透别人,不是更加万无一失吗?当然,要想看透别人,也并不那么简单。
人心隔肚皮,要想真的看透,不仅需要有“x光”的透视眼,还要有比干的七窍玲珑心。看人的规律往往来自于诸多细节小事,如一个动作、一个眼神,所以看人要做到眼快心细。在一些被人忽视的细节中,仔细推断、细细揣摩,定能将他人的心思猜出个一二来。
俗话说:女人心,海底针。其实何止女人是这样,人人都是如此。在社会上,没有一点城府简直是无法生存。但城府也有深浅之分,如何防止被城府更深的人中伤,就需要一些看透人性的小窍门。
人心藏于胸腹,不易为他人所理解,但人的心思却可由显现于外的表情、动作、言谈等流露出来。即使是极端型的面无表情者,其心理状态也无法完全不表现在举止之间。
下面的几项识人技巧,可以在初见面时用来识透对方心理。
通过反问的方式来确认对方的意图。要知道,成功的政治家惯常使用模棱两可的回答,我们经常看到一些高明的政治外交家说话的时候就是这样。
如果你遇上说话语意不明者,而他又避免作明确的绪论,乍一看似乎有理,实际并不然时,为了确认他是否为意志踌躇的人,可利用他自发的双面理论来加以辨明。在他提出强调单方结论后,应立即反问他对另一方的理论有何看法。
坚定立场,坚持讲完你的话。如果与人见面时,对方表现出闻一知十的态度,你在心里须先设戒心。因为对方对你的个性、情绪毫无所知,却表现出闻一知十的样子,其意义大多表示不想倾听你的谈话,只是对方似乎碍于礼仪或情面,不好直接表明。但是,如果话才说出,对方即频频点头表示了解,你不可缄默其口,而要坚持说完你的话,让对方“更加了解”。
识破对方内心不安的表现。通常,见面双方都应持该有的礼仪待人,若是对方态度异常冷淡无礼,正说明了他的内心隐藏着不安,为了掩饰其弱点,便采用这种扰乱战术。你可不要被对方的假面具所吓退,此时以冷静的态度应付,才是上上之策。
“面无表情”的隐含意思。面无表情的表情,正是其内心无言的表达。当人类强烈的欲望无法得到满足,或心底充满敌意与不欲为人知的情感,不敢直接表露而努力压抑时,就会变得面无表情。所以,面无表情并非内心毫无所感,而是波涛暗涌,畏于表现出来。他们在没有表情的面孔下,实则深藏着不为人知的想法。
对方突然多话时。人变得多话时,并非只是在他想表达自我时,相反地,想打断或想结束某话题时也是如此。所以当对方突然高谈阔论起来时,仔细想想刚才是否提到他们不愿触及的问题呢?话多并不表示能言善道,只不过是掩藏自己的烟幕罢了。
对方特别亲切时。俗话说: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面对对方亲切无比的应付态度,若是认为自己交际成功而沾沾自喜,那真是大错特错。对方过度亲切时,必须怀疑对方是否为了掩饰内心的不安才如此。此时,你应该若无其事地转变话题,以探知对方的真意。
香烟乃是不露痕迹地表示对对方意思的一种信号。因此,若是推拒了对方所递过来的香烟,而取出自己的香烟来抽的话,会被认为是不接受对方的一种拒绝态度。
如果对方将手插入裤袋中,多半是在紧张之余,无意识地把手放入裤袋中的。不论何人,为了要解除内心的紧张,大都会做出解除肢体紧张的动作。他将手插入裤袋中,也只不过是要借着触摸自己身体中易于接触的位置,来提高与自己的亲密性,进而消除紧张。接受对方的那些信号,并使其紧张得以缓和,这才是要引出对方真心话的一个前提。
故意与对方的意见持反论。以了解对方的人品及思想为目的的面谈中,为了要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抓住正确的信息,就有各种深层的方法被使用着。其中有一种被称为“压迫面谈”的方法,这是一种向面谈者一一提出令他不快的问题,或是将对方置于孤立状态而迫使他做二者择一的决断的方法。总而言之,就是“虐待对方”,将之赶入危机的状况中而视其反应的方法。
持续提出以“是”、“不是”不能回答完全的问题。对于人际交往,特别是要探知对方的真意时,不论有关任何一方面,都有必要让对方说出更多的话语,因此,这一方法应是一个有效的助力。
对方将话题岔开,大致有三种情形:其一是因为完全不留神而岔开了;其二是因为突然产生出乎意料的联想而岔开;其三则是故意将话题引到别处的情形。这些情形都表明说话者目前的兴趣和精力已转向岔开了的话题上。因此,对于对方的谈话不要在中途截断,而应让他继续一段时间。如果是第一种情形的话,不久之后对方会对于究竟何者才是正题提出疑问,进而进入正题。第二种情形,因为本人并没有忘记正题,所以能自然地了解到其联想与本题的关系。而如果在隔一段时间之后仍然不能回到本题的话,就可以判断为第三种情形。依此种方法可以了解到,乍看之下是很浪费时间和精力的“离题谈话”,也可以成为读出对方心理的一个绝好机会。
在不了解对方的性格、感情特点等而作初次见面的谈话,就像拳击比赛,需要猛击。完全脱离目的的闲谈,就如同看似没有目的的进攻,提供了看清对方本意的线索。如果对方加入了闲谈中,则可视为是接受己方态度的表现。假设对方并不参与闲谈,那么对于己方所引出的闲谈,对方应该表示出一些反应。视其反应,己方就可以决定是进是退,或是再进一步试试看等,以改变自己的战术。
为了拉近与初次见面的对象之间的距离,将话题指向有关对方的过去或故乡等,也是可以的,但那并不一定都是对方所愿触及的往事。有时,这些事是他心灵上的创痕,在那种情形下,对方也会将深藏于自己内心的不快和忧虑表现在表情或实际行动的细微之处。因此,一边谈话也要一边注意这些信号。
当你被夸奖时,一定要提起防备的心眼。因为夸奖的言辞、恭维的话语,并不都是单纯可喜的,就像糖衣炮弹般会麻痹人的防备心理。一被别人称赞就立刻上当的,会被认为是太简单、太幼稚。然而,若是露骨地表示出猜疑心并冷冷地应对,这也会破坏交际的气氛。因此,最适当的方法是先谦虚一番,然后继续保持着探索对方真意何在的姿态。由此就能够找出对方隐藏于赞赏背后的观察之心,并且判断出他是否对你怀有敌意或某种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