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庄子梦蝶:心灵自由之旅
2800200000037

第37章 绝不做圣人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庄子·胠箧》)

“圣人”是靠掠夺而来的,我们不做圣人,这是有志为圣人者的唯一办法。为此你还得时刻 准备上十字架。

“绝不做圣人”这对一般人根本不是问题,因为一般人资质太浅,知道自己绝对没有可能做圣人。但是对那些资质很高的天才人物来说,恐怕或多或少都在内心自诩是圣人,给自己披上一层神圣的外衣,戴上一个神圣的光环。

圣人,金战巍巍!

但这样一来,问题就大了。你要做圣人,但你毕竟还不是圣人,你内心知道自己的平凡与荒唐。

但你还是要做圣人,因为你虚伪,渴望被世人崇拜,渴望名气大得盖过天,渴望自己的思想 被所有人接受并使用,你慷慨,免费为世人传道传福音,认为自己不是王者,胜似王者,比一切王者更有权柄与威名。

为此你藐视王者,自居为世人唯一的真正导师,你的全身都智慧,你的每句话都伟大,你还 没死就被奉为偶像,你还活着就变为传说。

这一切荣光从何而来?掠夺。

就像西方国家掠夺世界资源而成为“文明世界”一样,天才掠夺智慧成为圣人。

但这种掠夺是不义的,你必因掠夺造成的亏欠而遭轮回,必遭被掠夺者报复。

这种报复是如此巨大,你以为只掠夺了一样,其实你惊动了一大片,破坏了整个系统,因此 要被这个系统背后的支撑者打击。

这个支撑者就是自然。 自然最心平,绝不做剜肉补疮的事,它就像一个侠盗,劫富济贫,均天下。

但自然虽为盗,人却不可为盗,人与自然相争,当然要被无情打击。

掠夺者必因掠夺外物而受惩罚,他会很快发现原来他掠夺的是自己的生命,强盗多暴死,天 才多短命,就是这个原因。

不做圣人,不去掠夺,才是真正的天才。天才的才受之于天,因此越是天才越要敬天,越要 淡出自己,不可逆天而行。如此则你自然会成为圣人。

摩西从西奈山上请回神赐的“十诫”。

“摩西十诫”的重要一诫就是“不可偷盗”。庄子指出,人不应该为偷盗,不可盗天而为人 ,要顺天而为人。

有没有不是天才的圣人?有,婴儿都是傻傻的,但比圣人还圣人。

每当我看到我家的婴儿我就从心里喜悦,这种喜悦远比面对一切圣人来得自然、来得快。我 们只要时刻向婴儿学习,就可以进入婴儿境界。

婴儿有十德,每一德都是圣人境界。

婴儿不贪心,吃饱就不吃了。

婴儿不虚伪,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婴儿不好强,比如要什么东西拿不到最多哭一会儿就算了,绝不耿耿于怀。

婴儿不忘本,我家的婴儿几个月就很有孝心,我喂她水,她也喂我水;我给她吃的,她吃一 会儿就从口中掏出来喂我。

婴儿好看,婴儿的笑容是世界上最美的笑容,并且对每一个她所喜欢的人都慷慨给予。

可别小看这“好看”,好看意味着和谐、完美与充足。《圣经》上说,神创造世界后,“神 看世界是好的”。必须好看,才算成功。婴儿的好看表明了她已完成自我,并且她很满意自 身,并且愿意与外界分享。

婴儿单纯,婴儿的眼睛是世界上最明亮的镜子,一切丑恶都在婴儿面前自惭形秽。

婴儿好学,婴儿每天都在努力学东西,完全谦心好学,积极向上,从心里好奇世界,认可世界,愿意融入世界。

婴儿干净,婴儿全身都干净,脏了只需要一洗,就香喷喷的。婴儿身上的清香是世界上最自 然的香、最香的香。

婴儿聪明,婴儿的心玲珑剔透,没有尘垢,所以看什么都明白。婴儿明白的事比大人还多。

婴儿神奇,婴儿是整个大自然的宝贝,虎狼不伤。有的被人类抛弃的婴儿被狼抚养为“狼孩 ”,这就是很好的证明。

婴儿有此十德,当然比圣人还圣人。现在我每天面对我的婴儿,与她一起成长,学了很多东西。

还有一条,关键的一条,婴儿不掠夺,但一切都是她的。

有没有不去掠夺就成了圣人?有的,那就是像婴儿一样,自然有甘甜的无穷享受。

婴儿不知道自己是婴儿,圣人不知道自己是圣人,忘了自己,才能进入圣人境界。

庄子就此讲了一个寓言“颜回有进步”:

颜回说:我进步了,我忘掉了仁义。

孔子说:很好,但不够。

几天后,颜回说:我又进步了,忘掉了礼乐。

孔子说:很好,但不够。

又过几天,颜回说:我又进步了,我坐忘了。

孔子说:何为坐忘? 颜回说:我坐着坐着就把自己忘了。分离了身躯,放弃了智慧,和大道融合为一。

孔子说:你果真成为圣人了,我愿跟随在你后边,认真学习。

在寓言中,庄子提出了一个著名观点,那就是“坐忘”。“坐忘”是进入圣人境界的简易操作模式。

所谓“坐忘”,就是坐着坐着就把自己忘了,这多妙,完全是婴儿。

我家的婴儿老是坐着发呆,一时之间,她忘记自己是谁,当然也忘记了一切万物,她根本不 知过去未来,就那么出神地看着自己的手?穴多好看呀?雪,或看着窗?穴多美丽呀?雪,太享 受了。

“坐忘”还不是逍遥游,但可以凭此进入逍遥游。

“坐忘”再进一步就是“心斋”。

“心斋”也是庄子的著名观点,意思就是以心为祭祀,把自己奉献给神明。当然不是真正地 奉献,而是通过祭祀接通神明,进入一片安静的世界。

一定要静。

一定要静下来。

“静”是一切修炼的大法,切记切记。庄子说:“水静犹明,何况精神”,就是此意。

忘——静——游

这是庄子逍遥游的三层段。

坐忘就是“忘”,心斋就是“静”,逍遥游就是“游”,这三层段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能乱来。基点是“忘”,要点是“静”,焦点是“游”。

庄子讲了一个故事“蒲衣子讲道”:

啮缺问王倪,一连四次都得不到回答,啮缺高兴得跳起来,去蒲衣子那里把上述情况告诉了他。

蒲衣子说:“你如今知道了吗?虞舜不如伏羲氏。虞舜心怀仁义以结人心,虽然也能得到 百姓拥戴,但还不曾超脱外物的牵累。伏羲睡卧时安稳舒服,醒来时悠闲自在,任人把自己 称为马,任人把自己称为牛,他的智慧真实无为,德行真实可信,从不为外物牵累。”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啮缺一连问了四次都没得到回答,他高兴坏了,因为他想得到的就是这个:一切都是没有答案的,这样就这样。

蒲衣子更高,知道伏羲的境界。伏羲的境界也就是“忘”与“静”。

伏羲忘了人是牛还是马,此为“忘”。 伏羲安卧于大荒,此为“静”。

人们常常不理解伏羲为何是圣人,为何能作八卦,智慧惠及后人?其实说白了也就是这两 点。 如果还不能“忘”与“静”,不妨先追问本原。

庄子讲了一个故事“子桑问源”:

子舆和子桑是好朋友。

有一回阴雨一连下了十天,子舆担心子桑饿出病来,就带去饭给他吃。

来到子桑门前,听到子桑像在唱歌,又像哭泣,还弹着琴:“父亲啊?母亲啊?天啊? 人啊?” 歌声衰微,歌词急促。

子舆进门说:“你唱歌怎么这种调子?” 子桑说:“我在探求使人处于如此困窘的原因,父母要我贫困吗?天地偏要让我贫困吗? 我没有找到原因,然而我到了如此绝境,还是由于‘命’啊!”

子桑说是“命”,其实不是命。没有什么命,一切都是自找的。善是自求多福,恶是自作自 受。一切公平。

记住:我们对本原问题不能无限追问下去,否则要陷入各种荒诞。 在有次基督徒聚会上,我对一位于弟兄说,我们要“善及三步,恶及三步”,就是说推断一 种善只要推三步,三步之外就不必再讲了。比如一个人为善惠及三人,这是可见的;你如果 硬要说可以惠及天下那就是骗人了。恶也如此。我这个观点不同于“皆善皆恶”的观点。

总之,圣人之心是有限的,他绝不自高自大,目空一切,因此能做无限之事。

圣人不知道自己是圣人,圣人不承认自己是圣人。 “不做圣人”,便是有志为圣人者的唯一办法。为此你还得时刻准备上十字架。圣人是大英雄,不是想做就能做。你要舍得。

但正如我们没有必要做英雄一样,也毫无必要做圣人。这并非不能舍得,而是因为我们太舍 得,连一切的美名都不占,一切的美事都不占,无妄心,无妄行,即是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