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文章为何似投枪,似匕首,主要是其文字组合的方向感极强,突出了其思想性,每一个文字都是一个信息,每一种信息都有能量或力量,那么当数千字的文字有序排列时,自然就显示出强大的冲击力了。
田忌赛马是变序;
化学元素重组是变序;
每一个新标题作文是变序;
换一个方向是变序;
换一个角度是变序;
换一个目的是变序;
一切的创意,其实质都是在不断地更改事物的秩序。
3.创意就是更改旧定义
在爱迪生时代之前,机器是不会说话的。
有一天,爱迪生带了一台机器,来到有名的《科学的美国人》杂志的主编俾契的办公室,在桌上打开了那台机器。俾契不知道这是什么,他问:“爱迪生先生,这是什么呢?”爱迪生笑而不答。他摇了几下曲柄,机器轻动起来了,并且说起话来:“早安,先生,你知道留声机是什么东西吗?”俾契大吃一惊,他惊奇地左右瞧着那台机器。爱迪生见了哈哈大笑。听说在此之前,他还在打赌中赢了一个朋友一盒香烟和另一个朋友2元钱呢。
爱迪生利用逆向重组原理发明了留声机,从而彻底更改了以往机器不可能说话的旧定义。
创意经典案例(7):总不断地推陈出新
巴黎一家古董店的橱窗里陈列着五个姿态各异的小女雕像,在她们的旁边的一个标牌上写着“爱神们”。
没过多久,当一个小雕像被卖出后,店主换了一个新标牌,上面写着“四季”。
又有一个小雕像被售出,标牌又改为“三个少女”。当小雕像只剩下两个时,则被起名为“夜与昼”。最后只剩下一个时,她又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孤独”。
4.创意就是更改旧价值
一块生铁如果扔在墙角就一文不值;
如果用于堑床脚塞什么东西则略为有点用途;
如果用来铸成一个钉锤,也许卖个10元钱;
如果用来制成医用钢针,也许值100元钱;
如果用来做成劳力土表内的部件,也许值1000元;
如果由大艺术家亲手制成工艺品,也许值1万元;
只要开动大脑,你可以将一块生铁的价值更改100次,1000次,1万次,甚至更多。因为任何物质的价值都是相对的,都可以是无穷无尽的。
每一次的价值都不同,其间的差别究竟是什么呢?
当然是创意,是智慧的火花,是智能。
5.创意就是解决问题
人生的过程就是不断遇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人是方向性的动物。人是永远在追求更快、更高、更美好、更流畅的动物。
在人生的矢量中,由于我们个体的智力、体能的相对弱小,我们必然会遇上一系列不能立即化解的情境,这时,你就已经遇上了问题和障碍。
问题就是障碍。
问题就是你遇到的一个情境,一个没有直接明显的方法、想法或途径可遵循的情境。
任何一个问题都是由“给定”、“目标”和“差距”三个成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给定就是已有的条件和因素。
目标就是要达成的圆满结果。
差距就是在已有的条件和美好的结果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完成这种距离就只有启用创意思维了。
更何况,人生价值的大小,其本质就是看你一生解决了多少问题,化解了多少大问题,搞定了多少有意义的问题。
没有问题,我们就不可能发展;
没有问题,我们就不可能突破;
没有问题,我们就不可能超越;
没有问题,我们就不可能成就卓越!
我有一个亲戚最爱赖别人的账。他有一次向我借5000元钱,我虽然怕他也会不还,但碍于他父亲的面子还是借给了他。我当然要他留下了借条。半年以后,我自己也没钱用了,于是想起了那笔钱。但我发现借条却丢失了。如此一来那项借款便无了凭据,我丢了凭据他自然更有利于赖账。我是搞创意的,自然更应有办法对付这类问题。我后来给我那亲戚去了封信,要他把借去的5500元钱还给我急用。很快我收到了回信,他说,我向你借的是5000元,不是5500元,下个月我去长沙时还你就是。有了这封信做凭据,我那亲戚这次果然没有赖账。
6.创意就是创造差异性
差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世界。
独创性是物质存在的重要形式。
一切模仿者都必然被淘汰出局。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绝对的相同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差异是自然界最奇妙的杰作,环视一切,我们周围的万物竟是那样的互不相同,否则,一·切都将变得不可思议。
放眼世界:
太平洋和北冰洋不一样;
牡丹花和桃花不一样;
北京机场和巴黎机场不一样;
刘波和刘波不一样,仅湖南就有18个刘波;
假如,长江和洞庭湖没有差异;
假如,男人和女人没有差异;
假如,成功和失败没有差异;
假如世界万物没有差异;
那么,我们人类将没有任何事做。
如果所有的差异都消失了,那么一切将不复存在。
物质构成的差异,决定了人的意识上的差异性。意识差异导致了人类思想上和行为上的差异,创意在差异中便诞生了。
人类探索自然的奥秘、管理的奥秘、教育的奥秘等,实际上是在不断地观察差异、探索差异、研究差异、分析差异、揭示差异、发现差异。
差异有自然创造的差异和人为创造的差异。
没有差异,就没有发展;
没有差异,就不可能超越和前行。
所以,要存在,就必须寻求突破,必须求新求变。
没有差异,就没有竞争力。差异是特色,差异是价值,差异是智慧的结晶。所以,差异的是构成竞争力的本质因素。
物以稀为贵,以多为贱,这是物质世界的价值规则。
第一个吃螃蟹的是勇士,第二个吃螃蟹的是“贪”吃。
市场上出现了一本好书,众多低层次的书商便一哄而上去仿制第二本、第三本……都希望自己的复制品超过正品,有可能么?
没有,绝对没有。
因为谁都讨厌庸品,讨厌那些复制品。
你要想成就卓越,你就得时时将心思放在有价值的事物上,放在求新求变上,,否则,一切都将会枉费心机。
7.创意就是不断超越
作为人来说,要进步,要发展,要突破,要实现自我,惟一有效的方式就是创意思维。所谓创意思维:
就是勇于进行否定。
就是勇于进行批判。
就是勇于超越!
8.创意就是扬弃
速度时代,要求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
速度时代,同样也要求变化的强度更大更彻底。
因为,你的产品,你的思想,若与他人的产品或思想完全接近,就不会有更大的价值,更大的优势。你若要追求更大的优势,追求更大的核心竞争力,那么,你就不能再像以前改进产品一样,只是略作一些修改和完善即可,你必须执行“扬弃行动方案”,你必须彻底打破旧框框、旧条条、旧束缚,必须彻底摆脱迁就和捉襟见肘,否则,你便不可能形成绝对优势。
所以说,你今天要想卓越,最有效的行动方式就是摧毁好些进已陈旧的事物,重构新的蓝图。因为在旧房子上修改,你无论怎么改,都不可能不受到已有的、根深蒂固模式的限制。
因此,面对多变的世界,我们应记住一条永恒的真理:
当别人不变时,你却寻找一点点变化,那么你就能获得成功。
当别人都知道变,都在变时,你就应提高变化的速度、频率和深度,这样才能再次取胜。
9.创意就是实现自由
人有三大基本需求:
一是对物质自由的需求;
二是对心灵自由的需求;
三是对精神自由的需求。
创意有四大功用:
一是创造大量的物质产品;
二是创造出大量供我们相互欣赏的心灵读物;
三是对“求变”的透彻理解;
四是表达万物都是普遍联系的,都是相对自由的。
四、面对创意的不同态度
一个人的成功与其对待新创意的态度成正比,你是持积极的态度还是持消极的态度,完全能决定你能否成功。
面对创意思维有如下四种态度:
1.否定创意
这种人大多表现出如下特征:
无创新欲望,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认为现有的产品和技术已完善,无需再提出新创意。
迷信权威和传统,不敢提出批判。
怕失败,视失败为耻,怕被别人嘲笑。
怕被说是惧出风头,别有用心。
总是按老一套方法办事。
一个专业用到底,几年知识用一世。
惧怕失败,怕风险。
办事一切都必须有根有据可查才行。
在思维方式上对消极结果想得多。
我以前从来没这样做过呀!
这或许太前卫了。
以前有人试过吗?
这是别人已失败过的方法。
条件还不成熟。
你别开玩笑了。
不求有业绩,但求无大过错。
年纪大了不能再面对失败了。
还是现实一点吧!
就凭你我?
让我有点心理准备好不好?
这种人永远拒绝新创意,因为他们满脑子都充满了消极的思想和言词。行为心理学证明:既然他们不在想积极的事,就一定在想消极的事。创意经典案例(8):移桌子的笑话办公室里来了一个刚分配下来的女大学生。女大学生的工作职责是做文秘工作。她很有主见。刚上班第一天,她就要求将6个人共用的办公室内的办公桌重新排列和组合一下。
她第一个走进办公室,决定给老职工一个惊喜。她正在搬动自己的桌子。甲干事吃惊地说:“这些桌子10年都没变了,你现在要动,这是大事,最好是请示一下科长再说。”
此时,又进来一老副科长乙,乙不成不淡地说:“年轻人头脑灵活,有想法,不错,不过这些桌子的摆设还不只10年,已经是20年都未变了。整整20年,我一直朝这个方向坐着,也还挺好的。年轻人,真正要变的不是桌子,而是适应新环境的心。”
此时,又进来了丙、丁、戊等三位副科长。
丙科长见乙科长有些不快,便出语有度地对她笑着说道:“哎,我们老oF,不像你们年轻人前卫新潮,做任何事情一开始就注重形象和气势,这是优势,待再过上几年后,一定要把你这样的优秀人才调到开发科去。”他说完就坐了下来。
丁科长瞄了一下新秘书,不冷不热地低着头笑着,他心想:‘‘我当年刚来时,亦有此想法,后来科长说,做任何事情不要搞形式意义,现在形式意义打得很严,最好还是暂不搬动。就这样,那个想法就再也没提过了,一搁就是3年了。唉!”
戊科长直接管理办公室,他是该办公室的主任,他当然也从议论中听到了新来秘书的想法,他和颜悦色慢条斯理地对她说:“有主见,可以尝试,不过你应写个材料,说明一下利弊,让我审查之后,再请科长(正职)批示。我想,一切都还是按程序进行。”
新秘书也是那种识趣的人,只是戊科长已将要写成报告的话说出了,本来可以就此不提了事,看来现在反而真要写个材料了。
当天,她果然在下班前递了一份“关于现代化办公室之合理布置的几点建议”。
戊主任在10天后,终于找到一个正科长高兴的机会将报告呈上了。新秘书既然已将自己推到了这个份上,何况另外几位同事偶尔闲聊时还常提出此事,还问及批复件什么时候下达,所以,她只好也瞅准一个时机细声细气地问主任:“科长什么时间能批示?”主任笑着说:“年轻人不急嘛,凡事都应三思而后行,激进不等于冒进,我想下个月的职工大会,科长一定会提出来郑重研讨的。”
新秘书只好苦笑未置言词。不久,她便主动辞职下海去了。
2.被迫创意
人是需要压力的动物,没有压力,我们就会更多的去追求安逸和舒适的生活。
生活到处都充斥着压力,有时我们不得不为排除那些压力而被迫走上求新求变的道路。
儿子考上大学,没钱咋办?父母被迫去创意。
商店生意冷淡,咋办?老板被迫去创意。
明天要考试,记忆力不行咋办?主动去找记忆方法。
产品越来越失去竞争力,咋办?主动去开发新产品。
创意经典案例(9):走不动就跑
日本有家造丝公司,他们在生产中遇到了一个难题,那合成每根纱的5根线料纱总是纺不均匀,技术人员想尽一切办法也解决不了这一难题,大量次品直接影响着公司的效益。
这时有个生产班长提出建议,既然5根线纺不均匀,为何不生产一种表面粗糙的面料,给一贯追求光滑闪亮衣服的顾客来点惊奇呢?公司采纳了此人的意见,待这种表面粗糙、质地柔软的新型面料投放上市后,大受顾客欢迎。
次品的处理办法通常是降价出售,而日本这家公司却在被迫中、在压力中开动大脑,转换思路,使次品摇身一变成为了畅销品。
3.主动创意
以前我一直想写本《主动出击》的书,于是我研究了数百位成功者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最后,得出一个结论:
一切成功者都是主动者
他们大脑中全是主动的观念、观点;
他们面对任何问题都能主动分析、预测;
他们的行为方式都正面、激进;
而一切失败者则都是消极被动者。
我专程用了一天时间跟踪我的一个失败朋友,我发现他一天仅消极的语言、行为就达27次之多。
而且我还研究了一下主动者和被动者手中的财富比例为9:1。
这是一个展示力量的世界。
没有主动,就不可能获得力量。
无论你在任何场所,无论你身处何处,只要拥有主动权,你就一定会比别人得到更多的优势。
4.领导创意
领导创意,就是策动传播创意,就是将创意思维推向大众,推向更多急需创意的人、公司、企业或事业单位。
美国为何发达?
日本为什么发达?
因为他们国家有许多“领导创意者”。
四小龙为何发达?
世界一切强大国家为何发达?
主要也是因为他们的国度中有一大批“领导和传播创意者。”
例如:分粥制度
权力的制约一直是某公司领导者感到头痛的问题。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该公司不得不策动了一次较深层次的讨论。公司领导提出了问题:
假设有一个由工人组成的小团队,其成员想用非暴力的方式,通过制定制度来解决每天吃饭的问题:分食一锅粥,但没有称量用具,也没有刻度容器。辅助条件是,小组中人平凡且平等,没有凶险祸害之心,但却不免有些自私自利。
于是开始了创意讨论,终于得出解题结果。
①指定一个人负责分粥。
②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
③大家选举一个信得过的入主持分粥。
④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
⑤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分粥者须最后一个分到粥。
方案出来后,便是评价和筛选。评价如下:
对于方案①,大家发现,负责分粥的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换一个,结果依然如故。于是成员们得出结论:权力会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会导致绝对的腐败。
方案②实际上承认了每个人都有给自己多分粥的权力,同时又给予了每个人为自己多分粥的机会。表面上看起来很平等,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饱且有剩余,其余6天都吃不饱,甚至挨饿。大家一致认为,此方案造成资源浪费。
对于方案③,开始这位受信任的品德上乘的人还能公平分粥,但不久他开始为他自己和对他溜须拍马的人多分。有人觉得,这会导致堕落和风气败坏。
方案④基本上能实现公平,但是由于监督委员会常常提出各种方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粥分完时,粥早已凉了。此方案保证了公平、公正,但效果不佳,而且浪费了许多精力。
方案⑤虽然简单,但却产生了令人惊奇的效果,7只碗里的粥每次一样多,就像用仪器量过一样。其秘密在于:每个分粥者都知道,如果不公平,他自己得到的将是最少的一碗。
当然,通过对以上分粥方案的分析,通过这场创意的策动,公司领导们对权力制约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