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的生命智慧
2792200000047

第47章 辨征诡辞与几何学

像第二章那样把辩证思维的过程一步步陈示出来的例子,在老子书中是很稀罕的,可以说是唯此一例。一般都有步骤上的跳跃,甚至是由第一步就跳到最后的结论。让人一下子摸不着头脑,只觉得老子说的话突兀怪异。因此在哲学上就称这种看似矛盾诡异,而其实并不矛盾,只不过包含一番辩证历程的语词为“辩证诡辞”。像第二章那样把辩证历程铺陈得条理井然的,称为辩证诡辞中的“缓辞”;至于有所跳跃省略而显诡谲相的,就称为“急辞”。像二十二章说“曲则全”等,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真的,“残缺就是完整,弯曲就是笔直,空虚就是饱满,破旧就是簇新,少反而是一种幸运,多才是一种灾难”。这这这是什么话嘛!真是太不合常理,太让人想不透了!

像这种怪话要怎样才讲得通呢?那就得以第二章为范本,将“曲则全”这种过于简略的诡辞,其中省略掉的辩证步骤补回去,然后再读下来才会怡然理顺。

我们不妨就以“曲则全”(残缺就是整全)这句诡辞为例,试着作补足的示范。

为了方便与趣味,我们又不妨借用几何学证明题的方式来说明。几何证明题通常有已知、求证、证明等格式,证明时又有1、2、3等步骤,我们就来模仿一下:

所谓已知,就是一般人常识上的认定,例如总以有钱有权、美丽健康等正面概念为价值上的好。此即“全则全”(完整才是好),在此,第一个“全”是指现象层上的正端,第二个“全”是指价值层(比现象高一层,亦称“形上界”)的正端(好)。为了区分两层的“全”,也不妨将价值层的“全”用黑体字表示,那就是“全则全”。

但本题要求证的却是“曲则全”,这不正和已知(常识)相反吗?那要怎样证明呢?

在证明的步骤上,第一就是要打破常识的迷思,把价值的判定从现象界的物提到形上界的道。而道是涵盖万物而不执著于任一物的,它的几何式表示就是“全=全+曲”(生命真理,亦即大前提如此)。

其次是交代世人却只知“全”(只认定现象上的富贵健美为好),这其实是一种偏执,并非真的“全”。

所以,世人还当开放心胸、取消执著,承认“曲”(残缺,例如贫贱弱丑)也是“全”的一环(贫贱弱丑的人也可能快乐自得)。这样人才是真对所谓价值所谓好(全)有正确了解。于是便可以得出如此结论:“曲则全”了。

这全部过程如果仿用几何证明题的写法,就是:

已知:全

求证:曲则全

证明:

1.全=全+曲(定理)

2.今已证全(已知)

3.故需证曲,然后全

4.曲则全(只需证曲,即可证全)

原来这诡辞的用意是提醒人不要忽略了人生的负面经验,贫贱忧戚也是(甚至更是)人道之门哩!而我们用几何学的语言来比喻,小玩一下,不也挺有趣的吗?

—2002年5月30日台湾《中华日报》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