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穷小子的翻身日记
2789200000038

第38章 在山穷水尽处植一片柳林(3)

而光景好时,需要战胜自己的自满情绪,要看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提高隐患意识,要预先找出持续发展的掣肘因素,在已有的平台上超越自己。

致富的秘诀在于不断战胜自己,超越自己。不断地战胜自己,才能使自己更强大

持久的自信,坚强的意志来源于不断地战胜自己。一个人常常被困难打倒,败在自己懒惰、懦弱、妥协下,他就很难感受到战胜自己的快乐。

把自己置于绝处方能逢生

“富贵险中求”是至理名言。

一点风险都不冒,就能赚大钱,恐怕就轮不到你了。穷人的思维就是既要稳妥,又要赚大钱,干什么事都想着如果失败了怎么办,只想做十拿十稳的事。其实,这种事情一生都不会有。穷人“穷”很多时候就在穷这点上。风险中存在着机会,机会稍纵即逝,果断才是冒险的第一要素。

机会常常有,结伴而来的风险其实并不可怕,敢冒风险的人才有最大的机会赢得成功。古往今来,没有任何一个成功者会不经过风险的考验。

机会犹如白驹过隙,当机会来临,善于发现并立即抓住它,要比貌似谨慎的犹豫好得多,犹豫的结果只能错过机遇,果断出击是改变命运的最好办法。绝处方能逢生。

经典案例:

1857年,摩根从德哥廷根大学毕业,进入邓肯商行工作。一次,他去古巴哈瓦那为商行采购鱼虾等海鲜归来,途经新奥尔良码头,下船到码头一带兜风,突然有位陌生人从后面拍他的肩膀:“先生,想买咖啡吗?我可以出半价。”

“半价?什么咖啡?”摩根疑惑地盯着陌生人。

陌生人自我介绍说:“我是一艘巴西货船船长,为一位美国商人运来一船咖啡,可是货到了,那些位美国商人却破产了。这船咖啡只好在此抛锚……先生!您如果买下,等于帮我一个大忙,我情愿半价出售。但有一条,必须现金交易。先生,我是看您像个生意人,才找您谈的。”

摩根跟着巴西船长一道看了看咖啡,成色还不错。想到价钱如此便宜,摩根便毫不犹豫地决定以邓肯商行的名义买下这船咖啡。然后,他兴致勃勃地给邓肯发出电报,可邓肯的回电是:“不准擅用公司名义!立即撤销交易!”

摩根非常生气,不过他又觉得自己太冒险了,邓肯商行毕竟不是他摩根家的。自此摩根便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开自己的公司,做自己想做的生意。

摩根无奈之下,只好求助于父亲吉诺斯。

吉诺斯回电同意用自己伦敦公司的户头偿还挪用邓肯商行的欠款。摩根大为振奋,索性放手大干一番,在巴西船长的引荐之下,他又买下了其他船上的咖啡。

摩根初出茅庐,做下如此一桩大买卖,不能说不是冒险。但上帝偏偏对他情有独钟,就在他买下这批咖啡不久,巴西便出现了严寒天气。一下子使咖啡大为减产。这样,咖啡价格暴涨,摩根便轻而易举地大赚了一笔。

从咖啡交易中,吉诺斯意识到自己的儿子是个人才,便出了大部分资金为儿子办起摩根商行,供他施展经商的才能。

1862年,美国的南北战争打得不可开交。林肯总统颁布了“第一号命令”,实行了全军总动员,并下令陆海军对南方展开全面进攻。

一天,一位华尔街投资经纪人的儿子克查姆来与摩根闲聊。

“我父亲最近在华盛顿打听到,北军伤亡十分惨重!”克查姆神秘地告诉他的新朋友,“如果有人大量买进黄金,汇到伦敦去,肯定能大赚一笔。”

对经商极其敏感的摩根立时心动,提出与克查姆合伙做这笔生意。克查姆自然跃跃欲试,他把自己的设计告诉摩根:“我们先同皮鲍狄先生打个招呼,通过他的公司和你的商行共同付款的方式,购买四五百万美元的黄金——当然要秘密进行;然后,将买到的黄金一半汇到伦敦,交给皮鲍狄,剩下一半我们留着。一旦汇款之事泄露出去,黄金价格肯定会暴涨。到那时,我们就堂而皇之地抛售手中的黄金,肯定会大赚一笔!”

摩根迅速地盘算了这笔生意的风险程度,爽快地答应了克查姆。

一切按设计行事,正如他们所料,秘密收购黄金的事因汇兑大宗款项走漏了风声,社会上流传着大亨皮鲍狄购置大笔黄金的消息,“黄金非涨价不可”的舆论四处流行。于是,很快形成了争购黄金的风潮。由于这么一抢购,金价飞涨,摩根一瞅火候已成,迅速抛售了手中所有的黄金狠赚了一笔。

深度点评:

做生意要冒风险。一个成功的企业家,经历最多的也就是冒险。

美国著名的《商业月刊》评选出的20世纪80年代最有影响的50名企业界巨头所具有的基本素质的第一条就是富有冒险精神,不怕摔筋斗,不怕失败。

心理科学:

商战中,一个人能果敢明断就能无往不胜。优柔寡断,犹豫不定,机遇就会错过。

犹豫心理一旦渗透到生意人的内心,生意人就很容易陷入尴尬的境地。内心的矛盾冲突就会一点一点在行为上表现出来,影响正常的运作。对生意人的其他心理和情绪也会产生副作用,使人急躁不安,彷徨无措。严重的时候会对能力产生怀疑,导致全局的被动和失败。

一个具有犹豫心理的人,在决策前,原本深思熟虑的投资方略和经过认真细致制订的投资计划,在决策时也可能动摇,最终得不到实施,丧失获取投资收益的大好机会。

犹豫容易导致生意人瞻前顾后、决策不果断、错失时机。这种现象有一定的普遍性。犹豫常在要行动的关键时出现,使人改变主意重新思考。再一次确认决策正确,应该实施的时候,外因和内因已经起了变化,原来决策已不能再正常进行了。

卓越人生:

有风险才会有机会。风险越大机会越多,取得的成果越大。既然是风险,说明成功与失败的可能性都有。此时有人把握时机,冒险前进,就会捷足先登。国外许多著名企业家,最初都是靠借钱起家,几经风险,取得成功。在竞争中要取得胜利,靠什么?就要靠经营管理,靠产品的高质量和良好的服务。这些策略不是每一个竞争对手都能做到的。

事实证明,谁敢于承担风险,谁在竞争中就掌握主动权。

经验总结:

敢于冒险不怕失败,其实就是在战胜自己。每一次战胜自己,都会激发设定更高目标去超越的动力。每一次对于更高目标的完成,会增加我们的自信心,对我们能力充分肯定,给予我们困境中坚信自己、战胜自己的信心。

这是个良性循环,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刺激着我们不断前行,将事业做大。如果总是让犹豫打败自己,就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面临困境时总是想起上次的失败,给自己一个消极的信息,告诉自己这件事情我无法做到,那么无疑会一次次地品尝失败的苦果。

危机?转机?危机是机遇的外包装

理论精读:

大家都希望生活顺风顺水,不要遇上危机,然而,危机无处不在,无时不生,我们不能阻止,只能面对。面对才是最好的方式。

穷人面对危机时不敢冒险,不是抱怨时运不济,就是逃避、丢盔弃甲。等到危机避无可避,才想办法急救,此时大祸已成,力难回天了,多少事业都在拖延中灰飞烟灭。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过:“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孙子在“兵法”中说:“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明代刘伯温说:“蓄极则泄,闷极则达,热极则风,壅极则通。”这说明如果危机发展到了顶点,就是转机的开始。

经典案例:

1910年,一场特大象鼻虫灾害狂潮般地席卷了整个亚拉巴马州的棉花田,虫子所到之处,棉田毁于一旦。亚拉巴马州是美国的主要产棉区,那里的人们世世代代种棉花,可现在,象鼻虫灾害使人们认识到仅仅种棉花是不行的。如果只种棉花,爆发了象鼻虫灾害,一年的收成就都没有了。于是,人们开始在棉花田里套种玉米、大豆、烟叶等作物。尽管棉花田里还有象鼻虫,但根本不足为患。棉花和其它农作物的长势都很好,结果,种多种农作物的经济效益要比单纯种棉花高四倍。亚拉巴马州的经济从此走上了繁荣之路,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亚拉巴马州人认为经济的繁荣应该归功于那场象鼻虫灾害,是象鼻虫使他们学会了在棉花田里套种 别的农作物。由此可见,好事和坏事、有利与不利、福与祸等对立的两个方面,是相对的并可互相转化的。

没有人愿意遭受危机,但是危机常常不期而至。但危机中也包含着转机,就像当年亚拉巴马州人因遭受象鼻虫灾害而走上了经济繁荣之路一样。其实,“危机”始终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危险”和“机遇”。危机已经发生,想要成为富人,所要做的就是用心去捕捉危机中的转机,富人面对危机时则勇敢面对,用智慧化解。经受磨炼,经历危机后,更加茁壮。

唐纳·川普有亿万资产,与大多数成功人士一样,经历了许多波折,遭受过毁灭性的打击,但都坚持走了过来。

初期,唐纳·川普的财富之路平坦,开始不满足于房地产业的收获。他将投资延伸至房地产以外,开设赌场、经营航运、主掌职业足球队、赞助职业拳击赛之外,出书立著,出版了《川普:交易的艺术》《屹立不摇》《东山再起的艺术》等,销量都在百万册以上,受到年轻人追捧。

危机却不期而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因为扩张太快,加上美国房地产业不景气,川普的房地产贬值,收入减少,濒临倒闭。

川普的个人资产跌至5亿美元,后来债台高筑,一度高达十亿美元。人们都等着看川普的笑话。

这时候,唯一的选择只能是面对。

川普在第一时间主动面对所有金融机构。他邀集各大银行,提出五年还款的计划,告诉银行家们,如果支持他,他会回报长远的获利,如果破产,所有的人都将受害。

银行意识到川普宣告破产的话,他们不仅要失去利息,可能连本钱都拿不回来。于是,银行允许他暂缓支付部分贷款利息。

五年调整改善后,川普成了美国知名的富豪、成功的企业冢,各大银行也得到了他们的利益。

川普的勇于面对化解了危机,使成功得以延续。

每个人都可能决策失误陷入困境。也都可能与危机不期而遇,没有人能够逃脱它们的骚扰。

深度点评:

对危机,选择逃避或忽视,也不能改变它的真实存在,而且犹豫不决、左闪右躲,危机会变得重。面对危机积极面对,还可能挣脱危机的困扰,发现机遇,让成功更上一层楼。对待危机更为积极的方式则是积极预测可能出现的危机,在危机出现前化解危机,消灭危机,做足应付危机的准备,将危害降到最低。

心理科学:

古人云:祸福相倚。危险是表层,机遇深藏在危险之后,勇敢面对,就会找到发展的机遇。

要仔细分析产生危机原因,解决造成危机的因素,完善不足,达到本质飞跃。

注意不要盲目跟风,而要另辟蹊径,在危机中寻得机遇。一场危机是一场灾难,同时也潜藏着机遇。结果怎样,全看人们如何面对它。

面对危机,沉着应对,冷静分析,并且处理果断,意志坚定,危机就会变为转机。反之,或灰心丧气、意志消沉,逃避退缩,或没有危机感,自恃强大,骄傲轻敌,则会坐失良机。

卓越人生:

没有人把入狱服刑看作是机会,但欧·亨利把囚房斗室改变成写短篇小说的书房。他的小说行销数百万册,几乎各国都有译本。欧·亨利一生经历曲折,少年时贫穷又多病,从没受过高等教育。任职一银行会计,督察来考核时发现库中缺少了若干钱。奥氏确实未曾偷钱,但法律无情,只好逃往中美洲。一年后妻子病危,冒险回去探视,旋即被捕入狱。他狱中4年因祸得福。因为要打发时光,他开始写小说,共写了12部。出狱后一发而不可收,他继续写短篇小说。他的作品充满高级趣味,布局离奇,没人能猜得到结局。欧·亨利最能体会到危机之中包含机会的道理了。

中国首富李嘉成的信誉有口皆碑。当初李嘉成担任长江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时,以生产塑胶制品的长江塑胶厂正面临倒闭的危机,作为公司的领头人,李嘉成必须担负起“力挽狂澜”的重任,“扶大厦于将倾”。

面临倒闭,李嘉成不认为它仅仅是危机,相反,他认为这是实行企业改革、探索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从而获得新生的有利时机。于是,面对危机,他不慌乱,不放弃,积极想办法,走访英国、荷兰等国家,吸收新的管理模式,引进了许多新工艺,并且开发研制出了备受世人青睐的塑胶花。长江实业公司获得了转机,并且东山再起,迅速发展起来。

如果没有那场濒临倒闭的危机,也许长江实业公司还会安于现状,也许还只是一个平庸的塑胶厂。危机激发了人的巨大潜能,催生了希望,带来了转机。(两个“也许”连用,语言很准确。)危机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刺伤你,也能成就你,关键看你的态度和行动。如果你被眼前的危难吓倒,一蹶不振,畏惧不前,那你将永远也走不出危机的阴影。(重申观点。)

经验总结:

树苗,因为害怕被野草遮去阳光而长成参天古树,庇荫后人。高山,因为担心被风当作沙石吹走,而集万物于一身,至今仍屹立于大地之上,亘古不变。水,因为惧怕太阳的暴晒而积于一处,汇集到大海,亿万年来抚育生命。人,因为害怕被野兽所食,所以使用工具,进而成之为人,尊为万灵之长。

可见,世间万世万物,并非天生横强,都是在各自特有的“危机感”下成长的。换而言之,没有了“危机意识”就无法真正的进步,就会被历史所淘汰。这也是“自然选择”的必然结果。

人生就像一首歌,有高潮也有低潮;人生就像一场赌博,有赢也有输;人生就是一场冒险,有危机也有转机,而往往高潮又是低潮,赢也是输,危机就是转机。

找借口不如找原因

理论精读: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人生匆匆忙忙的几十年,有谁能保证在一生中能不犯错误,不遭遇挫折、失败呢?

很多人经历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之后,往往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反应。

同样的社会大环境下,为什么有人会财运亨通、名利双收成为富人,有些人却成了生存艰难的穷人呢?

追根溯源,主要原因是在面对人生的挑战、生存压力时,持不同的态度。

穷人失败后会找借口说:“既然已经无路可走了,那就这么算了吧,起码我努力过了。”于是就放弃了原有的那份坚持,为自己找到了成千上万的理由,理所当然地当起了穷人。

但富人不一样,他们面对失败时不气馁,千方百计找到自己错在哪里,是不是可以换一条路就会行得通。他们尝试着继续向前,最终成功的大门被他们打开。

经典案例:

环卫工人赵孙立经过24年的潮起潮落如今成为全国知名的“化纤女裤大王”。只是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最能深切地体会到。

怀揣着仅有的500块钱,赵孙立开始了艰辛创业,经过12年的努力奋斗算得上事业有成,拥有了自己价值百万元的电脑绣花厂。

就在事业突飞猛进的时候,一场大火毁掉了他曾经拥有的一切。

多年之后,他回忆说“当时感觉好像世界末日一样,将自己关在家里闷了好几天。”

他并没有妥协,擦一擦眼泪,重整旗鼓。于是有了赵孙立今天的娅丽达公司。

“经营之神”王永庆的一生充满了挫折,然而,他却用惊人的意志不畏艰辛地创造出了财富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