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天命的注定·朱元璋帝王之路
2781800000075

第75章 妻妾子女 —— 无情最是帝王家(2)

李淑妃的人生履历本来清清白白,却无端被她的庶子朱棣乌龙了一把。原来,燕王朱棣从自己侄儿朱允炆手中篡夺皇位之后,为了标榜自己的“正统”,令修纂《明太祖实录》的史官把他自己说成是马皇后的亲生儿子,为了把这个谎扯得像那么回事,还连带着把李淑妃所生的三个皇子以及周王,都说成是皇后马氏所生。好在当时民间散落了一些零星资料,加之后世学者的悉心考证,才还回李淑妃这个清白。

那么,燕王朱棣的生母是谁呢?据后世学者考证,是朱元璋从元朝宫室接收的女子碽妃,其证据线索就在南京孝陵庙堂供奉朱元璋妻妾牌位的顺序上:朱元璋与马皇后坐北面南,李淑妃等二十余位妃嫔坐东面西,唯独碽妃一人坐西面东。这种奇怪的序位排列颇有深意,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是明成祖朱棣有意为之;一方面,他在公开场合声称自己是马皇后的亲子,那就不得不把生母隐藏起来;另一方面,在祭享这些长辈的时候,他又悄悄地给生母一个特殊位置,让她的魂魄享受殊荣,对他自己而言也是一种心理上的补偿。基于此,故后世人们认定朱棣系碽妃所生,另外,根据他即位前后对周王所表现出来的特殊感情与关照,人们又判定朱棣与周王系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弟。

顺便提一下,朱元璋众多的妃嫔中,除蒙古族妃子之外,还有一些从元朝宫室中接收而来的高丽族女子,例如:辽王朱植与含山公主的母亲韩妃,岷王朱楩与韩王朱松的母亲周妃,这二位妃嫔可以确定是高丽女子。

另外,还有一些妃嫔来自大汉皇帝陈友谅的后宫,关于这一点,朱元璋在其御制《大诰》中说得很明白:“朕当未定之时,攻城略地,与群雄并驱十有四年余,军中未尝亡将一妇人女子。惟亲下武昌,怒陈友谅擅以兵入境,既破武昌,故有伊妾而归。朕忽然自疑,于斯之为,果色乎?豪乎?知者监之。”不论是出于贪念美色,还是为了显示胜利者的豪雄,总之,将陈友谅的某些美姬纳入后宫则是肯定的,至于这些妃嫔是谁,现在则无法考证。

郭宁妃是《明史·后妃传》所记载的朱元璋四位妻妾中其中的一位,其他三位——马皇后、孙贵妃和李淑妃,刚才已经做了介绍。郭宁妃是濠州郭山甫的女儿,郭山甫是位相士,曾言自己的两个儿子郭兴、郭英皆有封侯之命。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六月,朱元璋经郭子兴批准,回濠州老家募兵,路过郭山甫家,这位年轻人的相貌令他大吃一惊,称其相貌贵不可言,赶紧让夫人设宴招待。席间,兴致勃勃的郭山甫对两个儿子说:你们命当封侯,而那位能够给你们封侯的人就在此啊!随即让他们收拾行装追随朱元璋,稍后,又把女儿梳妆打扮一番,送给朱元璋做妾。

郭山甫的预言倒是灵验,这位年轻人经过十多年的沙场拚杀,果真位登九五,自己的女儿被封为宁妃,一个儿子郭兴被封为巩昌侯,另一个儿子郭英被封为武定侯,外孙是鲁王朱檀,郭山甫自己也被追封为营国公,郭氏一门既贵且亲,荣耀非凡。然而,郭氏一门的结局却不十分美妙。

洪武十七年(1384年),巩昌侯郭兴病亡,到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又被追论“胡惟庸党”,除爵,这一支也就绝了。

郭宁妃生子鲁王朱檀,曾经相当得宠,继李淑妃之后一度代掌六宫事务。然而,伴君如伴虎,某次郭宁妃与唐王的生母李贤妃、伊王的生母葛丽妃一同惹怒了皇帝,朱元璋杀死她们之后,还将三具尸体合装进一只大筐埋在京城的太平门外。过了很长一些时日,朱元璋逐渐从盛怒中平静下来,回头一思量,认为自己对这三位皇妃的处罚有些过分,并且,从几位皇妃所生皇子的情感角度考量,觉得有必要对三人的尸体具棺分葬。结果刨开土堆一看,三具尸体已腐烂成一团,无法分辨面目,只好就地掩埋,并在地面堆起三个土丘,算是三个皇妃的坟墓。

郭山甫女儿的结局悲惨,不过,他的另一位儿子郭英的际遇还差强人意。郭英自打追随朱元璋之日起,一直表现得忠心耿耿,洪武十七年(1384年)论平定云南之功,他被封为武定侯。

像绝大多数勋臣宿将一样,郭英也有不法之举,比如,洪武三十年(1397年),御史斐承祖弹劾他私养家奴百五十余人、擅杀男女五人,请求皇帝治罪。朱元璋自打野蛮处死郭宁妃之后,时常觉得对不住这位相伴自己数十年的老妻,也对不住舍生忘死追随自己的郭氏兄弟,更对不住当年慧眼识英雄的郭山甫老先生,不忍心对郭家赶尽杀绝,于是“太祖宥之”。建文朝时期,郭英曾与耿炳文、李景隆一同伐燕平叛,永乐元年(1403年)病死于凤阳府第,享年六十七岁。

此外,郭山甫还有个儿子叫郭德成,他是一位饱读诗书的文人,从不热衷功名,其人生理想就是适情率意的生活,生平所做最大的官乃是骁骑舍人这一闲差,朱元璋欣赏他的品行端正,曾主动提出对其委以重任,却被他机智地谢绝,最后得以安然度过一生。郭家能留这两位儿子传嗣,郭山甫若地下有知,或许能够感到稍许安慰。

朱元璋的另一位郭氏皇妃是郭惠妃,这位郭惠妃是朱元璋的恩公郭子兴与小张夫人的亲生女儿,她从小随同马皇后一起长大,至正十五年(1355年)郭子兴死后,由小张夫人作主嫁给了朱元璋,生有蜀王朱椿、谷王朱、代王朱桂三个皇子和汝阳公主、永嘉公主两位皇女。至于郭惠妃后来的情况,由于史料没有任何记载,这里也就不再多说。

下面再来说说朱元璋的两位胡氏妃子。

第一位胡氏是濠州人,新寡在家,当时的朱元璋还在郭子兴手下当差,他无意中瞥见胡氏,被其美貌吸引,便托人求亲,没想到胡氏之母瞧不上这位其貌不扬的造反小军官,便婉言拒绝,于是朱元璋为此落下一块心病。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下应天(南京),自忖已经出落成一位人物,他打听到胡氏已随母亲迁居淮安,仍未嫁人,而她的父亲乃是新近占据淮安的赵君用的部下,就写信请赵君用帮忙。赵君用接信后赶忙派人将胡氏全家送到应天,没费吹灰之力便玉成了此事。

胡氏嫁给朱元璋之后,生子楚王朱桢,建国后被封为充妃,其父胡泉也官至莱州卫指挥同知。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桢前往封地武昌就国。不久,皇宫御河中发现一具未足月的婴儿尸体,朱元璋勃然大怒,下令宦官严加查办,凡有涉嫌宫人,一概处死。查着查着,办案宦官便把胡充妃列为怀疑对象,朱元璋闻报,不由分说,亲手把她杀死,然后弃尸城外。

楚王朱桢闻讯,立即赶回京师,他不敢责问,只是在父亲面前顿足痛哭。朱元璋冷静一想,胡充妃是年近五旬的人,如何能做出这种事来?于是心生悔意,准许朱桢厚葬其母,却寻尸不得,只找到一条练带,将其迎回楚地安葬。朱元璋愈发后悔,为安慰这位满腹委屈的皇子,下诏追封胡充妃为昭敬皇妃,用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的错误。

另一位胡氏皇妃,细心的读者或许还有印象,她就是原陈友谅的江西行省丞相胡廷瑞的女儿。胡廷瑞是沔阳(今湖北仙桃)人,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正月,坐镇南昌的他举城投降,并将漂亮的长女献给朱元璋作妾,自己也改名为胡美。胡女生子湘王朱柏,开国之后被封为顺妃。洪武三年(1370年)大封功臣时,其父胡美因战功被封为豫章侯。洪武十七年(1384年),胡美以“因长女为贵妃,偕其子婿入乱宫禁”的罪名被赐自尽,其“子婿刑死”。不过,当时并没有张扬此事,直到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处置李善长之后,在公布“奸党罪状”时,才把胡美列为“胡党”分子并公布他们翁婿的罪行。胡顺妃则似乎未受此事影响,关于她以后的情况,史料未予记载,今人不得而知。假若她能够与朱元璋齐寿的话,结局则注定不会太妙,大家读完下文就会明白。

死于暴君淫威的这些妃嫔的遭遇固然不幸遭遇,可是,那些能够侥幸活下来的妃嫔,其结局也较前者好不了多少。她们陪伴朱元璋走到他生命的尽头,同时也走到自己的生命尽头,因为,她要为皇帝殉葬!

在为朱元璋殉葬的众多妃嫔中,李贤妃的遭遇堪称典型。此李贤妃并非前番与郭宁妃、葛丽妃一块被处死,又合装进大筐掩埋的那位李贤妃。她乃是扬州卫李指挥使的女儿,洪武二十年(1387年)前后被凉州卫指挥使宋晟推荐入宫,之后也被封为贤妃,为区别前者,此间称她为“小李贤妃”。

据《罪惟录·马皇后传附诸妃美人传》记载,小李贤妃“事上有礼,抚下有恩,遇事有断,内政悉委之”,颇受皇帝欣赏。她曾经作为郭宁妃的副手管理六宫事务,郭宁妃被处死之后,朱元璋又令她执掌六宫,另外,她的两个哥哥皆被提拔当了亲军金吾卫指挥使,与锦衣卫指挥使一道同掌皇家诏狱。皇帝每以难事问询,她都分析得有条有理,奇智过人,颇有大政治家的局器。朱元璋曾称赞她为“班捷妤之流也”,一度对其恩宠有加。明人张萱在《西园闻见录》中讲述过这样一件事情,说太子朱标死后,皇孙被册立为皇储,四皇子燕王朱棣曾收买一位宫女结纳这位小李贤妃,请他在皇帝那里吹吹枕边风,易储立他为皇太子,被她婉言拒绝:“妾备位嫔列,所任者浣濯庖厨之事,储位大事,非妾所知。”朱元璋得知,愈发欣赏她的贤淑。

然而,好景不长。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五月,朱元璋一病不起。七十一岁的老皇帝虽身染沉疴,但头脑还清醒,他担心这位才智过人又正值青壮年的李贤妃会步吕雉皇后、武则天皇帝的后尘,篡夺朱氏江山,于是决定在自己弃世之前先解决掉这个隐患。某天,朱元璋对她说:难为你与我相伴十余年,朝夕左右侍候,费心尽力。把你的两个哥哥唤进宫来,你们兄妹见个面,叙叙骨肉之情吧!小李贤妹听后一愣,她冰雪聪明,自然明白皇帝的意思,两行热泪夺眶而出,她还不到三十岁,对世界有着本能的眷念,可是,她清楚君命难违,这是自己的宿命,想到这里,她朝皇帝躬身一拜,苦笑一下说道:不必叙什么兄妹之情了!说罢,转身离去。不大一会儿,内侍奏报:李娘娘悬梁归西了!朱元璋听后,像个孩子似的放声痛哭,这情感中有怜惜,有愧疚,也有委屈,他自谓自己不是那种薄情寡德之人,可是,为了朱氏子孙的一统江山,自己又必须在小节上无情无义!

小李贤妃自缢之后,病痛缘故加之过多复杂的情感,使朱元璋的精神陷入恍惚之中,他仿佛不时看见小李贤妃在云雾缥缈中翩翩而至,似乎是迎接他共赴另一世界。这种感觉令朱元璋备觉奇怪和温馨,于是,他决定恢复殉葬制度,让更多的嫔妃与自己相伴于另外一个世界。

这天,李淑妃和翁妃两位皇妃在朱元璋的病榻前侍奉汤药。这位李淑妃与前面所讲的皇太子朱标之母李淑妃不是同一个人,她于洪武二十年(1387年)左右进宫,此间不过二十七八的年纪,为区别起见,这里称其“小李淑妃”。 翁妃又被称作洪吉剌氏,是蒙古族人,她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十四岁时进宫,现今年方二十岁。眼见得两位像花儿一般灿烂的皇妃在眼前晃来晃去,一种强烈的占有欲袭上老皇帝的心头,他握住两位皇妃的手问道:尔等愿意长久侍奉朕吗?两位皇妃不解其意,跪下答道:愿皇上万寿无疆,臣妾愿意好好侍奉皇上。朱元璋点头笑道:那好,那好!随即令内侍赐给她们两条白练。两位皇妃这才明白过来,惊得几乎瘫倒于地,最后好不容易站起身来,用颤抖的手拖走那条即将了却自己生命的白练……

赐死翁、李二妃之后,朱元璋的情感已经适应下来,明确宣布要求妃嫔为其陪葬。作为补偿,他规定:凡殉葬宫人,其父兄皆升官加禄,且代代世袭。这个措施出台,虽然人都有惜生的天性,但也有一些宫人觉得这深宫似苦海无涯,倒不如用自己的牺牲去为家人挣个前程,于是主动提出愿为皇帝殉葬。最为典型的是张美人,她牵着年仅四岁的宝庆公主来到朱元璋的病榻前,跪求追随皇帝而去。朱元璋抬眼看了看她身边啼哭不止的孩子,这是他年纪最小的一个女儿,不禁动了恻隐之心,便本能地摇摇头,张美人就此免去她一死。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初十,朱元璋驾崩,他生前的妃嫔也都走到生命的尽头。尽管事前已经做好心理准备,可是,随着死神临近,这些女人们仍旧不免浑身发抖,涕哭不止。不怨她们胆小,这个殉葬仪式流程也着实可怖:先是在乾清门内的庭院吃送行饭,接着被引向停放梓宫(棺材)的乾清宫,皇太孙亲自站在宫门口与她们辞行,烛光闪动、香烟缭绕的大殿正中摆放着一具朱红油漆的高大棺椁,棺椁旁边整齐有序地摆放着一只只条凳,条凳上方各自悬下一条打好圈节的白练,这就是殉葬妃嫔们的生命终结之所。当这些可怜的女人们呼喊着自己的爹娘把头颈伸进圈套时,旁边的太监便立即把条凳拉开,须臾之间一缕冤魂便飘向渺渺的太空。

活人殉葬在中国具有悠远的历史,至少在五千年之前,这一丑陋的现象就已经出现。商周时期,贵族阶级以活人殉葬的做法十分流行。秦朝时代,据说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下令宫中没有生育的宫人全部殉葬,加上建造陵墓的工匠,死者数以万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反抗,自汉武帝到元朝,殉葬制度被基本废除。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再度恢复这一残酷制度,唯一的区别在于,殉葬者家属能够得到一定补偿,这姑且算作一种进步吧。正是因为殉葬者家属能够得到一些优待,故这种人家又被称作“朝天女户”。

根据史料记载,这天在乾清宫悬梁为皇帝殉葬的妃嫔共计三十八人,加上朱元璋驾崩之前被他亲自逼杀的三位皇妃,朱元璋的殉葬妃嫔实际上是四十一人,再加上平时被朱元璋零星杀掉的一些妃嫔,那么,直接因朱元璋的缘故而非正常死亡的妃嫔应当不会少于五十人。从这个角度来看,朱元璋不折不扣是那些妃嫔们的克星,他至死亦未改其枭雄本性。

§§§第三节 皇子公主,也是棋子砝码

朱元璋的妻妾众多,与之对应的是子女繁盛。在他长达四十多年的生殖期内,共生有二十六个儿子和十六个女儿,除二子二女早殇之外,仍有三十八个儿女长大成人。

朱元璋之所以把自己当作一台生殖机器,不是他自幼的农民意识作祟,而是出于政治目的的考量。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他生下众多皇子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他们齐心协力守护大明江山,使自己辛苦创建的这份伟大事业,能够在朱氏子孙手中千古不易地传承下去。基于此,他的二十六个皇子,除长子朱标被册封为皇太子,最小的皇子朱楠出生一月即夭亡没有受封之外,其他二十四子则悉数封王并外放就国,其目的就在于“藩屏家邦,磐石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