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良心无价
2781600000024

第24章 凭良心处世,真诚立足于社会——人人都敬重有良心的人(1)

良心是凝结在个体形态中的社会规范。人们在社会关系中形成的规范包括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人们在为人处世中体现出的履行规范的程度是受自己良心支配的。善良可以让一个人变得宽容而富有爱心,可以化解喧嚣不止的纷争;它是一味良药可以为灵魂止痛、使人心平静;它是一支画笔,可以挥毫泼墨,勾描人类社会的和谐之美;善良又像一盏灯,可以随时去照亮每个人的生活。

1.乐善好施,善莫大焉

良言心语:“善”字在《老子》中多次出现,有时它直接作为伦理概念出现,如“皆知善之为善”;更多时候则代表了作者对人在社会中最佳行为方式和行为准则的思考。

善念与是非观念是构成道德人格的基础。人的善良即合于德性而生成的心灵的现实活动。而在一种最高层次的意义上,心灵的理智思辨与最高的德性、幸福、至善是合为一体的。各种行为的道德性,源于慈善,人性的一切完美或美德,是行为的慈爱元素。

我们可以用“好”来表示一般的人所追求的目标,而用“善”来表示人所追求的对象中那一部分具有道德含义的目标。

任何一个民族都是有善心的,北京一家媒体做过一次相关调查,结果表明,中国普通百姓中有回报社会意愿者达到90%以上。所以,更好地发展慈善事业,让更多的人献上一份爱心,是可行的,对于构筑和谐社会有着深远的意义。

《南朝史》记述了一位助老扶幼、乐善好施的人物,他的名字叫严世期。严世期是南朝会稽郡山阴县人,他曾数度捐出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财接济周围的穷人。张迈等三人与严世期是同村,他们每家都生了儿子。当时正遇上灾荒,害怕孩子养不活,便打算把儿子丢弃了。严世期知道后,赶紧前去帮助他们,把自己的衣服、食物分给他们。在他的帮助下,这三个小孩最终得以长大成人。元嘉四年,朝廷赐匾给严世期,上书“义行严氏之闾”,并且免掉了他本人的徭役和10年的租税,以此来表彰他乐善好施的德行。

爱的本质是给予而不是索取,真正的仁爱具有利他性和无私性。我们要获得别人的帮助和关爱,就必须首先替别人着想,关心他们、帮助他们。

一个刮着北风的寒冷夜晚,路边一间简陋的旅店迎来一对上了年纪的客人,不幸的是,这间小旅店早就客满了。“这已是我们寻找的第16家旅社了,这鬼天气,到处客满,我们怎么办呢?”这对老夫妻望着店外阴冷的夜晚发愁。店里小伙计不忍心这对老年客人受冻,便建议说:“如果你们不嫌弃的话,今晚就住在我的床铺上吧,我自己打烊时在店堂打个地铺。”老年夫妻非常感激,第二天照店价要付客房费,小伙计坚决拒绝了。临走时,老年夫妻开玩笑似地说:“你经营旅店的才能,够得上当一家五星级酒店的总经理。”“那敢情好!起码收入多些可以让我的老母亲生活得更好些。”小伙计随口应和着,但他可不敢想这样的美事。没想到,一年后的一天,小伙计收到一封寄自纽约的信,信中夹有一张来回纽约的双程机票,信是当年那对睡他床铺的老夫妻。目的是邀请他到纽约做客。小伙计来到繁华的大都市纽约,老年夫妻把小伙计引到第五大街和三十四街交汇处,指着那儿一幢摩天大楼说:“这是一座专门为你兴建的五星级宾馆,现在我正式邀请你来当总经理。”年轻的小伙计因为一次举手之劳的助人行为,美梦成真。这就是著名的奥斯多利亚大饭店经理乔治?波非特和他的恩人威廉先生一家的真实故事。

与人为善往往就这么简单。帮助别人一般不会让自己损失什么,恰恰相反,有时还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好运。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个人如果心怀善意,这类人往往家庭和睦、事业顺利、人际关系和谐。心理经常处于平和、安宁的状态,有利于他从困扰中解脱出来,在事业发展中游刃有余。行善积德之人,会增加成就感,使价值观趋于稳定,自信心较强,这就有利于“心身合一”,处于良好的身心健康状态。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并非超然的力量,而是自己的行为决定了自己的养生。所以,日行一善,终生安康。

2.良心维护正义

良言心语:当今社会能够坚良知的人并不多,怨、狠、恼、怒、烦等诸多心态屏蔽了人性的良知,普通群体正当的诉求、正常的愿望时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得不到满足。遵循良知二字更显可贵。

医生被人们称为白衣天使,他们的天职是治病救人。有些医生终其一生都奔波在医院、忙碌在手术台上,为了治病救人而废寝忘食。有些人,虽然穿上了那一身洁白的衣服,却并不能称其为“医生”,因为他们为了一己私利,置患者性命安危于不顾,根本没有履行自己的天职,根本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对陈晓兰来说,也许她永远不能忘记的是1997年7月24日,这个改变她命运的日子。那时她还是一个医生,因为她为人正直又医术颇高,同事都很尊重她,病人也都爱戴她,来找他看病的人更是挤破了门,而这所有的一切却因为一个病人而改变了。

那天,她正在工作,突然有一个病人跑过来对她说,陈医生,我能不能不打那个激光针,我打了会哆嗦啊?会哆嗦,难道是输液反应?陈晓兰慌忙跑去看,她看到了一种名为“光量子氧透射液体治疗仪”的输液配套器械,仪器上有一行小字“ZWG-B2型”,她知道ZWG这是“紫外光”三个字的拼音缩写而不是什么激光,于是她对要打针的病人说,这不是什么激光,而是紫外光。

让陈晓兰没想到的是,就因为这句话,第二天她就遭到了院领导的质问:“谁说光量子不是激光,这是上海医科大学陆应石教授发明的,你比陆应石教授还厉害?”陈晓兰感觉受到了极大的侮辱,从此她开始研究“光量子”,她慢慢的发现,光量子氧透射液体治疗仪是把给病人输液体充氧后经仪器中发出的“激光”照射后再输入体内。

可是药物是要防氧化并避光的,怎么能进行充氧和光照呢?陈晓兰迷惑了,她就给上海一些有名望的医生打电话询问药物是否可以用紫外光照射,大多数医生都说不行。于是陈晓兰便自己买来药水,借用“光量子氧透射液体治疗仪”进行模拟试验,结果令她更是大吃一惊,经过光量子充氧的药水竟然生成了絮状物!

陈晓兰拍案而起,病人的血管又不是下水道,把这种东西输进去,让它怎么出来啊!她愤怒了,她托人打听到,那位“陆应石教授”纯属子虚乌有。陈晓兰难以置信,亲自跑到上海医科大学人事处查询,但工作人员明确无误地告诉她,该校包括附属医院在内的一万多名职工中,根本没有陆应石这个人。

但医院对陈晓兰的反映不作理会,“谁反对光量子谁下岗”。陈晓兰犹豫了,但一想到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死于药物中毒,她就没办法心安理得继续坐在医院里。

她开始一家家走访那些打过“激光针”的病人。在受调查的23位接受过“光量子”治疗的病人中,有9位死于肾功能衰竭和肺栓塞。于是陈晓兰找到区委和卫生局,去了上海市医药管理局反映情况,从此踏上了十年揭露假劣医疗器材的漫长之路。

就这样,十年来她在京沪线上往返了四十多次,为了省钱,她尽量坐慢车,过去她是个衣着讲究、饮食精细的人,而现在她只能啃黄瓜吃包子度日,没钱的时候,甚至连3元钱的澡都洗不起。她花光了自己的积蓄,贴上了自己的健康,她的行为也开始得到越来越多单位的重视,一个又一个不法医疗器械企业及医院被依法查处。

曾经有不少支持她行动的人提出要为她募捐,资助她经费,她全部回绝了。“一旦拿了钱,即使你把这些钱全部用到正道上,你还是说不清楚,就会有人说你别有所图。我不拿,我就行得正。”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支持陈晓兰的行列中来。2007年10月,以陈晓兰为题材的报告文学《天使在战斗》获得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评委们全票通过。2007年12月2日她被评选为“2007年十大法制新闻人物”,2007年12月30日,她又成为了2007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候选人。

曾有人这样评价陈晓兰:她不是佛,却以一己之力普渡着众生,她不是菩萨,却时时关心着天下黎民百姓,她只是一个弱女子,却挑起了维护医疗纯洁的大任。

而当别人问她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决心和毅力时,她却说:“我是一个医生,医生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我怎么能眼看着他们使用假药害病人呢?如果不是走上了这条路,我现在也过着简单平静的生活。但我是医生,我在和生命打交道!我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我是医生”、“我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多么简单朴素的话,却是那样震撼人心。

有些人,为了金钱和利益,根本不顾别人的生死,生产假药、毒奶粉等等。他们虽然得到了很多金钱,但是他们用良心换来的黑心钱不会用得安心。有些人,为了公平和正义,为了帮助别人、挽救生命,而不顾自己的安危和生死,他们用自己的良知奔走呼号,即使受到威胁和伤害,也不能让他们退缩,最终他们维护了正义,得到了人们的称颂。

3.善良是可以传染的

良言心语:贝多芬曾说过:“没有一个善良的灵魂,就没有美德可言。”没错,善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美德,感动就是我们应该具有的天然品质。

善良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品质,而互相帮助、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等等都是善良的表现。一个人的成就不仅在于他所取得的成就,也在于他的品质、人格,以及周围人对他的看法和评价等等,善良与否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或许,你没有亿万身家,也没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然而这不应成为你不做善事的借口。有时候,帮助别人只是举手之劳,一句温暖的话、一个真诚鼓励的微笑,足以。但涓涓细流可汇成大海,个人微不足道的爱心汇集起来可以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从而带动社会上的每个人自觉地发挥自己的善心。

人们的信仰和观点可以有不同,但善良却是相同的,不分种族和国界,一样的令人崇敬和感动。

新加坡的友善就让一位中国人很感动,让他迷恋。进而爱上这个城市,他认为她的质朴,即便是大都市,但很多人清纯得就好像来自山野。

他说,他刚到新加坡的时候人生地不熟,每次问路,被问的人都恨不得亲自带他去,也真有人送他到目的地的。孤身在外,一有困难,不用张口就会有人主动上前来帮忙。下雨的时候没带伞,几次被人同邀共打一把,伞不大,分享的却是温暖。

有天下午去逛街,他不小心坐过了半站。方位大概是知道的,只是不知道到底在哪站下比较合适。于是跑上前去问司机,司机正在等红灯,很热心地给他指路,说你如果下站下,路会走得比较远。并且特地打开车门让他快下,并反复指给他看,直到他下了车,还看见司机隔着玻璃向他指方向,让他非常感动!

他在这里得到过很多本地人的帮助,点点滴滴不胜枚举。

因为身体不好,那段时间他经常去看中医。他的中医医生是一位优雅的女士,刚认识她的时候,曾经为钱的事情发生过不快,他发现她每次都收他诊费22元,而收别人只有8元或者10元。问她的时候,她很诚恳地告诉他:“我看病是量力收钱,有些附近的居民我认得,知道他们景况不好,就少收钱,这样,有了病他们才会来看,否则他们不是只有苦捱?医者父母心啊,我的父亲一直这样教我的。不要计较钱多少,关键是人人都看得起。”后来,他从一位同来看病的人那了解到,其实她很多时候连草药的本都收不回的。她收他的是合理的,因为她大约估算得出他的收入比较好一些。她收得多的,是那些有钱人,如果有效果,她还会让他们捐善款。他听了这些,觉得很愧疚,为自己的小肚鸡肠;也很感动,为她的善良。

善良与感冒一样,是一种传染病,一接触就会散播开来。他带着感恩的心,开始留心这个世界点点滴滴的美好。

以前都是行色匆匆的,全然不会为周围经过的人多停留一眼。现在学会了放慢步伐,学会关怀。他开始学着为别人按着电梯的钮并耐心等待,学着主动快走一步拉开商场的门方便身后的人进来,学着跨越天桥的时候帮着母亲抬婴儿车,他还会把行李多的陌路人送到车站。这一切,是他在报答别人曾经给他的帮助,并希望这样的顺手帮助会为别人带来一些温暖和感动,他们也会像他一样,去帮助更多的人、温暖更多的心,让善良和感动像常青树一样经久不衰。

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和照应,人必须要多点关爱,才能让生活变得更温暖和美好。

既然善良会传染,那么我们就更应该善良了,因为我们的善良可能感染更多的人变得善良,不是吗?

4.良心的宽恕

良言心语:在生活中,用良知和宽容面对更多的人。一点点传递着善良和宽容,必将滋润出更多的善良、理解和美好。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要接触很多人,都要遇见很多事。有善良之人、有邪恶之人,有好事也有坏事。遇见善良的人和好事,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美好和感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温暖。可是,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很多时候还会遇见邪恶的人、不好的事,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或大或小的不开心甚至是伤害,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是以牙还牙,用更加的无礼来还击,还是用我们美好的良知来宽容,这是一个不简单的选择题。

曾任台湾清华大学代校长的李家同教授,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他去非洲旅行,很多人介绍他去一个小镇。人们叫这个小镇K.S.,没有人知道为什么有这样一个古怪的名字。

在小镇上,好多地方都以K.S.命名,饭店叫作EastK.S.,咖啡馆叫作K.S.Cafe,诊所就叫K.S.诊所。咖啡店的老板听说他是从台湾来的。神情立刻一变,一再地询问台湾的情况,就像一个台湾迷。在非洲,很少会有人对台湾有了解,更谈不上感兴趣了。

后来,老板告诉了他,为什么这个地方到处都叫K.S.,以及他为什么对台湾这样着迷。

很多年前,有一个来自台湾的年轻人到这个小镇做义工。这位年轻人是工学院学生,设法从台湾运来机械,并教会当地学生如何使用。他尽力让自己的生活与当地人一样,但大家仍然知道他是那里最富有的人,他有计算机、手机、电子照相机,他也捐了好多视听器材给学校,这些器材都是当地学校买不起的。

当地治安不好,校长担心他会被抢,就叫他住进学校里。可是,有一天,还是有歹徒进入了他住的地方,洗劫一空,还杀害了他,直到第二天早上才被发现,警察来了,也查不出所以然来。小镇居民悲伤之极,想不到抢匪居然会杀害如此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