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当众讲话其形象魅力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领导者在公众当中,不仅是其代言人和发号施令者,也是其道德楷模、行为典范。当众讲话无疑是创造了一个与观众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而在讲话前最先引起观众注意力的一定是你的形象。普通人都存在着先入为主的概念,良好的形象会令人产生舒适感,才对会其讲话的内容产生兴趣。就如同用餐前的食欲总是先来自于视觉上的美感一样。因此,讲话前的包装是极其重要的。
§§§第1节给听众留下好印象——从视觉上开始
对于领导者来说,外表形象就是他给下属、给上级的第一印象,而第一印象往往能持久。一位风度翩翩、形象气质俱佳的领导,往往能带给人以敬重和信服的感觉,而领导做当众讲话,也正是展现自己本身魅力的机会。
因此作为一名领导者,应该清楚地意识到,要想在下属那里实现强而有力的领导力,自身形象的塑造是至关重要的。
反之,站在主席台上当众讲话的人衣冠不整,形象猥琐,举止粗俗,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使对方在心理上对该公司产生种种疑虑,这可以说是心理学中“光环效应”导致的结果。因此领导者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仪表,良好的形象展现从得体的服饰开始。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佛靠金装,人靠衣装”。得体的服饰对一名领导形象的影响是很大的。
领导的服饰主要应注意以下问题:着装必须整洁大方、挺拔协调。衣服应熨平整,裤子应熨出裤线,衣服领口、袖口保持洁净。另外,衣服必须适合自己的体形特征。而当一位衣冠楚楚整洁鲜亮的领导者出现在主席台上的时候,总会让人感到舒适并且产生良好的印象。
其次,领导出场前要注意容貌的修饰。男性领导要常修剪头发,保持整洁,不要留长发或怪发型。发式自然且梳理整齐,剔净并不能体现你个性的胡须,如果你是位胡须较重的男士,剔过胡须而留下的青淡淡的胡茬,更易给听众留下干练、庄重之感。女性领导的发式多变,但不可怪诞。对女士来说,淡汝可以增加女性的自然美。反之,浓妆艳抹或佩戴过多的首饰,则给人以庸俗的感觉。最后,还要注意服装与鞋袜,以及皮包、帽子的统一。领导者吸引员工要从关注外表形象开始。一个人的外部形象如何常常向人显示他是谁,他的自我感觉如何。
领导者应该培养一种让自己都感觉舒服的外在形象,通过这种外在形象来形成个人风格。这种风格能恰当地表达领导者,而不是表达别人。领导者的个人风格和企业密切相关,他们外表形象不仅是个人形象问题,而且是企业整体形象问题。
良好的形象还表现在领导的风度和气质方面,仪表和风度是密切相关的。一个气质风度俱佳的领导,他无须言语,只要静静地站或坐在那儿,便能给人一种特殊的感觉以及深刻的印象。
美国已故的国务卿马歇尔将军正是一个有独特领袖气质的人。据说,只要马歇尔将军一出现,就必将成为在场人士的焦点,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他那无形的威严,并被深深地吸引和感动,他那低沉、稳重而精神十足的语调,令人望而生畏、肃然起敬。
除了马歇尔外,拿破仑也具有这种领袖气质。拿破仑一走进房间,所有的人会自然而然地屏气凝神,不敢作声,并自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敬畏之情。非凡的气质与外貌的漂亮与否是毫不相干的。实际上拿破仑本人身高仅160厘米,粗短矮壮。而他那种不怒自威的神采完全是修炼而成的。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领导者非凡的气质和风度,并不取决于天生的特质,而取决于后天的知识修养和实践锻炼。这就要求领导者具备广博的知识,还应加强其他方面的修养和锻炼,以培养良好的气质和风度。
一个举止潇洒、神采奕奕、洋溢着生命活力的领导,容易使别人被他的非凡气度震慑住。同时,一个具有风度的领导者是充满魅力的,他的从容自信、干练、有条不紊、不亢不卑使对方不敢在心理上轻视、排斥,会在欣赏的同时更加重视谈话过程。一个具有良好形象的领导者,再加上经验和自信,可以说也是具有一定风度的。反之,一个形貌猥琐、不修边幅的领导是谈不上风度的。另外风度也是一个人富有经验、具有广博知识长期沉淀形成的外部表现,它是内在底蕴和仪表结合的最佳表现。
§§§第2节审时度势——选择性说话的特性
领导者做任何一次正式的当众讲话之前,对于所讲的内容心里都需要有谱的。这个“谱”应做为讲话所用技巧的基调。比如表扬和批评、鼓动和制止的表现方式不同,所起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作为一个领导者,自然需要面对不同的人物、环境,有时是上级,有时是下属,有时是同行,有时是对手。若是只需要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其实并不困难,难的是如何让你的话更有说服力,更能引起对方的共鸣,更能体现自己独特的修养。当然,最为重要的,是达到你所希望的效果。
春秋时,齐王想讨好赵国,派了一个使者去看望赵威后。
赵威后接过使者递上的书信,放到案桌上,也不拆读,便当从问使者说:“这几年贵国的收成好吗?百姓还好吗?齐王也好吗?”
齐国使者见赵后把齐王的书信置之一边,心中不悦,又听威后先问齐国的收成和百姓,再问齐王,更是不满,便提高声音说道:
“尊敬的威后,我奉齐国之命来看望您,现在您不问齐王如何却先问起年成和百姓了,这不是尊卑贵贱颠倒了吗?”
威后笑笑说:“我可不敢苟同你的话。试想,如果齐国颗粒不收,百姓们就不会存在。没了百姓,哪里还有国君呢?我问的话恰恰是先根本后枝节的。”
使者听了,站在那里不吱声了。
“齐国有个叫钟离子的隐士,他很好吧?”赵威后也不计较使者的态度,继续说了下去,“这个人对于有粮的人,他都给他们东西吃;对于有无衣服的人,他都给他们衣服穿。他是个帮助齐王抚养百姓的人,为什么现在还没让他们功成名就呢?”
齐国使者静静地听着,原来傲慢轻侮的神色减少了许多。
“还有个叫叶阳子的人,常常同情那些丧妻丧夫的人,抚恤那些失去父亲、没有孩子的人,救济贫困穷苦的人,补助那些衣食不足的人,这样一个辅导国君养育齐国百姓的人,为什么到如今还没有发挥他的作用呢?”威后如数家珍,侃侃而谈。
使者坐立不安起来,不时地瞅着威后的脸色,见她仍像原来那样温温和和的,才安下心来继续听下去。
“北宫氏的女儿婴儿子也很好吧?她摘掉自己的首饰至老不嫁,奉养父母。这是一个引导百姓一心向教人,怎么至今仍未受到齐王的接见呢?两个贤士没有成就功业,一个孝女没有受封,齐王如何能统治齐国、做百姓的父母呢?“尽管威后的语气仍是那样的平静温柔,可是,齐国使者的脸上已渗出一颗颗汗珠。赵威后似乎没有看见使者的窘态,缓缓地站了起来,在房子里踱着步子。突然,她像看见一个丑陋的怪物令她厌恶似的,带着十分不快的语气说道:”于陵仲子还在吗?这个人,上,不对齐王称臣,下,不治理自己的家,对自己不求结交诸侯。这样一个引导百姓无所作为的人,为什么至今还不杀掉呢?“听到这使者满脸通红,即尴尬,又心悦诚服。在这里,赵威后在讲话中用层层深入的探问,即不失礼节,又引起使者深醒的表现方式,让齐国的使者感到了赵威后的仁德和领袖的冈范。
如何让人信服,是作为一个领导者的必备素质。有时候我们往往需要通过不同的手段来证明自己。比如用自己出众的业务能力、广阔的人际交往、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镇定力等等,但真正了不起的领导者却会利用一些较为平凡的语言,旁敲侧击般令听者从内心产生一股无法抗拒的震慑力。这就是语言的技巧,也是语言的魅力。要达到这种效果,就必须选择性的发挥说话的技巧。根据不同的人设定最为恰当的语言,这才能达到最有说服力的效果。
公元前634年春季,周历正月初九,鲁僖公和莒国国君、卫国国君代表宁庄子,在莒国的向地盟会并签订盟约,这是对前年的三国洮盟约的重申。
齐国军队侵犯鲁国的西部边境,讨伐鲁国背弃齐国另行参加洮地和向地两个盟约。齐孝公也想继承桓公霸主地位,谋卫讨宋,又攻鲁国,四面树敌,堪称宋襄公二世。
夏季,齐孝公率军攻打鲁国的北边境,卫国亦出兵进攻齐国,这是在履行洮地盟约中有关互相救援的规定。鲁僖公派展喜以犒劳军队的名义去见齐孝公。当时齐孝公本人还没有随侵鲁的先驱部队进入鲁国边境展喜先出境外迎候他,说:“敝国国君听说尊大王亲劳尊驾,准备光临敝国,特遣卑职来犒劳。”
齐孝公得意地问道:“鲁国人害怕了吧?”
展喜说:“小人害怕了,君子则不害怕。”
齐孝公再问:“我看你们的民房里空荡荡的,就像悬挂在架子上的编馨;野地里连青草也不长,凭什么不害怕呢?”
展喜慨然回答道:“我们依靠先王的遣命。过去,敝国先祖周公和贵国先祖太公都是成周王室的得力助手,一起辅佐成王。成王慰劳他们,赐给他们誓书,写道:‘世世代代的子孙后裔,不得互相侵害!’贵国先君桓公遵循这份誓书,所以召集列国,商讨解决他们之间相互不能团结问的问题,弥补他们的过去,救援他们的灾难。这是在继承和发扬贵国过去的使命啊!等到尊大王继任后,列国都盼望道:‘他会继续桓公的功业吧!’敝国因此不敢守护城防、聚集民众而与贵国为敌,说:‘难道他继任国君九年,就丢弃了先王的命令,废除了祖宗的职守?他怎样向先君做交待?他一定不会这样做吧。’我们就是凭这个而不害怕呀。”春秋时,虽有“春秋无义战”之说,但当时的各君主表面上还无法冲破先王遗训和操守的,因此,鲁国特使陆喜充分利用了这一点,并在想达到自己的意图中矛以突出的强调,让对方不得不收手,结果也正是如此,齐孝公听罢,只好撤兵回国了。
要想做到根据不同的人设计不同的语言使其达到最佳效果,其关键点就是需要说话者懂得审时度势,利用听着的心理特点来设计情景。无论是春秋的战国时期,还是现代的职场,都有其特定的道德约束,或者说每个行业所遵循的规律。只要把握并利用游戏规则,让听者对你所说的话产生一定程度的共鸣,这才是进行“语言突破”的最好时期。对于那些仅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就能达到目的的故事,我们总是感到十分神奇。但归根究底,都是说话者懂得运用环境因素进行不同的设定而促成的结局。因此,会寻找到厉害关系的切入点,以说话的方式攻心为上的领导者才是真正高明的人。
§§§第3节冲击心灵的“利器”——创新性语言的魅力
朱熹的《礼记大学》中有这样一句话:“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说,如果能够有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英国作家王尔德有这样一句名言:第一个把女人比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女人比作花的是庸才,第三个把女人比作花的是蠢材。社会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的。领导者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引导者、指导者,讲话水平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其领导艺术和素质能力。所以,做为领导者在讲话中不仅要讲真话、讲实话,言必责实,而且要与时俱进善于讲新话。只有体现新思想、代表新思维、展现新思路的讲话,才能感染人、鼓舞人、激励人,才能深入人心。
所谓“新话”,就是具有新思想、新观点的话,就是能够预测事物了展本质的话,就是群众乐于听、听得懂,且具有一定启迪意义、能引人深思的话。当然,讲新话并不意味着要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也并非追求形式的怪异,提出一些不符合实际的新口号,造出一些模棱两可的新概念。而是要尽可能使自己的语言具体生动,贴近群众,包含深刻的思想,起到现实的指导作用;尽可能使表达形式多样化,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具体是:
表现新观点
创新是一切工作地步的动力,是事物发展的要求。领导者讲话也不例外。讲话只有创新,才能打听动听众,才能发人深省,才能更好地传达意旨。观点是讲话的生命和灵魂。可以这么说,有新观点,讲话就成功了一大半。领导者讲话,绝不能当“传话筒”,必须善于思考,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在上级决策部署与本地实际的结合中发现新问题,提炼新观点。关键的问题,就应避免雷同,使讲话既全面又独特,紧紧抓住观众,收到好的效果。
要有新词汇
新观点这个“灵魂”,是要靠新词汇这件“外衣”来包装的。领导者讲话固然要求平实、朴素,但这绝不等于排斥语言生动和创新;领导者讲话固然不需要辞藻华丽、讲究绘色、讲究灵活动感,但也不能灰头土脸、味同嚼蜡。比如比信息电脑语言的运用、新概念的运用等等,可以大大增强讲话的可持续性和新鲜感。
要有新结构
领导者讲话,虽也属公文之列,应有一定的规范,但也不能凝固僵化,而要有所创新,让听众容易把握讲话的思想脉络,给听众产生一种美感。千万不能事事都能用老掉牙的“三段论”。
要有新的论述方式
领导者讲话的一个普通现象是承上启下、贯彻上级往往也比照开会。下级领导者要比照讲话,就应避免“下抄上”的问题,比如转换一下论述,或换分散论述为集中论述,或换分散论述为集中论述等,增加一些新意。
要有新要求
新要求就是根据具体情况提出新的、具体的要求。要“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提出“人人心中皆有,个个笔下俱无”的新认识、新观点、新要求。
要有新风格
新风格而新时尚,现时代的流行式,这也是客观实践所决定的。传达贯彻上级指示,安排部署工作,每位领导者都有自己的方式方法。领导者讲话,应当潇洒一些,实是讲话形式却是与听众在做心灵互动,像是在表演。使讲话更富有生气,富有感染力、号召力,这是语言表述中的一个极其重要主方面。
“触目纵横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新话不会凭空而来,善于讲新话也非一朝一夕之功,这要靠长期的理论、业务学习和深入思考,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水平。领导者要提高讲话水平,首先,要从纷繁复杂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加强学习,坚持把学习作为一种习惯和追求,不断获取新知识,积累新思想。其次,要善于思考。领导者要多关注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善于思考和把握事物发展的各种矛盾之间的联系,高瞻远瞩,见微知著。凡事要看得远一些,想得深一些。第三,要勤于调研,扑下身子,沉下心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只有主动与基层打交道,真心和群众交朋友,才能了解和掌握方方面面的真实情况,才能真正了解群众所想、所盼,才能知道群众愿意听什么,自己应该讲什么。这样,领导者讲出来的话才会有分量、有针对性,听众也才会信服你,讲话才能对听众起到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