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做人与做事,决定孩子的一生
2764400000011

第11章 知耻——孩子不断进步的内在动力

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国)孔子

只有在有良心和羞耻心的良好基础上,人的心灵中才会产生良知。良心,就是无数次发展为体验、感受的知识,正是在它的影响下,必然会派生羞耻心、责任心和事业心。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女人最可贵的两种品质,那就是:辨别善恶的能力和羞耻心。

——(意大利)乔万尼奥里

羞耻心是以自尊心为基础的道德情感,一个人知道羞耻,才会有意愿去改正和预防不良行为的发生。对于个人而言,知耻心和自尊心强的人,上进心就强,他往往对自己的德行及学问有较高的要求,希望自己能通过不断努力而完善。对社会而言,知耻的人越多,违法乱纪的现象就少,良好的社会公德得以体现,社会就越和谐。

每个人的羞耻心都不同,但不是天生不同,而是在后来培养中渐渐形成的思想习惯。一个羞耻感强的人和羞耻感较弱的人,肯定有不同的成长背景,前者在成长的过程中接受较多的正面引导和肯定,而后者从小肯定常常被过激地批评和斥责;前者的羞耻心被很好地保护,而后者的耻心就在一声声责骂中被磨灭了。所以,孩子知耻的程度完全掌握在父母手中。

一位母亲,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培养孩子的才艺,孩子学钢琴、学画画、学游泳,由于孩子年龄小,接受能力有限,所以经常出错。但母亲常常失去耐心,并用“笨死了”、“你傻呀”等话语来表达对孩子的不满,经常搞得孩子痛哭流涕。后来,孩子的父亲告诫妻子:“不要把孩子训皮了!”这位母亲也有所警觉,赶快向一些教育专家讨教,进而改变了对孩子的做法。

有一天,儿子在画画,母亲就耐心地教导他如何把复杂的东西分解画,还不断鼓励孩子大胆尝试。结果,孩子就像突然开窍了,一口气照着画册画出了好几种好看的图案。当孩子把自己的“作品”贴到客厅的墙上时,说:“妈妈,那天你说我‘瞧你那点出息’,其实,我还有很多出息,都在我心里。”母亲愕然,才发觉孩子虽小但自尊心和羞耻心很强,当自己每次斥责孩子的时候,孩子的羞耻心都形成了强大的保护膜。母亲庆幸自己及时地改变了教育方式,否则,孩子的这层保护膜会被生生地剥掉。

每一个孩子,当别人对他产生负面的评价时,都会有耻辱感,有的孩子可以在其中自强,把耻辱变成荣誉,而有的孩子则自暴自弃,最终变得都什么都“无所谓”。以上例子说明,孩子都希望自己被尊重、被看得起。父母是对孩子影响力最大的人,如果父母用正确的方法保护孩子的羞耻心,孩子就会向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

培养建议一:教孩子知耻从穿着开始

人类从猿演变成人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就是羞耻心的蒙起。人类最初用树叶和动物的皮毛当衣服,不但为了御寒,更是起到遮羞的作用。所以,人类最初羞耻感的建立是从穿着开始的。

而今,穿着暴露的人比比皆是,大众也渐渐地不把这种趋势认为是羞耻,反而认为是流行和时尚。但是,穿着过于暴露不但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不利,更重要的是,随着这种穿着的习惯,人们的羞耻心在渐渐的丧失,而结果就会引发男女间互相不尊重、女性受侵害等社会乱象。

而我们的孩子也是在社会中生活的人,如果父母最初没有帮孩子在穿着方面建立正确的观念,孩子未来的人生可谓是处处都是隐患。

小女孩丽丽,从小长得端庄秀丽,他的母亲也很是爱美。孩子三年级的时候,父亲从外地出差回来,给她买来一件漂亮的连衣裙,她很是喜欢。每当她想把裙子穿到学校的时候,都犹豫了,因为裙子的后背要比其他衣服低一些,她觉得自己的裙子和其他女同学的不一样,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

母亲也不见她穿心爱的裙子就问起来,她说出顾虑,母亲说:“没事,夏天嘛,没关系的。”看看母亲的态度,她也就大胆地把裙子穿到学校,可是女同学们也认为后边太低,建议她不要穿。她穿着裙子的一天里,上课也听不进去,下课也不出去玩,生怕更多的人看到,回家终于脱下了这件裙子。

随着丽丽逐渐长大,有了明显的女性特征。因为母亲爱打扮,总是给丽丽买一些不是很宽松的衣服,说这样好看。丽丽起初也觉得不自在,但逐渐地适应了这种穿衣方式。后来,丽丽上完大学有了自己的收入,加上经常浏览时尚杂志,她夏天的穿衣风格基本是短、露、透。

有一天,丽丽装着超短裙和吊带衫去城市的近郊区参加一个同事的生日。由于丽丽当天加班,从公司出来天色已晚,她为了节省时间就打车去了郊区。但是,在途中,由于丽丽不认识路,司机已经向其他方向驶去的时候,丽丽也全然不知。当丽丽发觉不对经的时候,司机已经明显流露出歹意。

丽丽在车里大声呼救,并想办法拨打110报警,幸好丽丽急中生智先稳住司机,两人周旋很久之后,丽丽借机逃脱并报警。当司机被警方询问的时候,居然说:“她的穿着使我萌生了歹意。”丽丽恍然大悟,这次遭遇使丽丽明白,合体端庄的形象是自己的保护伞。

作为父母,不要轻视孩子小时候的穿着,有些父母以自己的眼光认为小孩子穿个吊带、超短裙什么的都不没有妨碍,其实不是,孩子的人群体系也是完整和敏感的,就像丽丽小的时候穿不合体的衣服是很不自在的,因为会引起同龄人的关注。

如果孩子的这种羞耻感和敏感度屡次地被父母“纠正”的时候,随着社会风气的影响,孩子自然会淡化。如果孩子对衣着的羞耻与否不再敏感时,自己所遭遇的感情很可能是见色起利,自己也有可能因此而受到侵害。

相信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平安健康、婚姻幸福,那就要从孩子小的时候开始帮他建立对衣着的羞耻,使端庄女孩和绅士男孩成为社会的主流。

培养建议二:言教不如身教

父母的羞耻心是孩子知耻的最好榜样,很多时候父母虽然在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不该做什么、该做什么,但是自己的行为规范却与教导孩子的截然不同。父母的身口不一是很不利于孩子羞耻心的建立,等孩子长大,即使知道一件事情是不对的,但因为有父母的“示范”,也就不再理会“羞耻”二字。

一个初中男生因为考试作弊遭到父亲的批评,父亲告诉他:“偷东西是最可耻的行为,考试作弊无疑和偷东西一样可耻。”父亲说孩子可耻,孩子很是接受不了,发誓再也不作弊了。

一段日子,父亲回来总是电话不断,好像是在联系什么紧迫的事情。过了几天,父亲好像松了一口气,在饭桌上谈起:“现在的科技真是先进,有很多高科技手段都能获得考试答案,要不是这次花钱买通各方面关系,这次的晋升可能又没戏了。”父亲正沾沾自喜地说着考场上带着袖珍耳机如何听取人家念出的答案时,儿子突然冒出一句:“考试作弊如同偷东西一样可耻!”说完,儿子起身回房了,父亲傻在那里,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可悲的是父亲威信全然扫地,但可喜的是孩子警觉性很强。孩子并没有因为父亲的行为,而改变对是非对错的认识,孩子在羞耻中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所以,父母对孩子羞耻心的培养,最重要的是父母自己不要做不好的事情,任何的言语都抵不过行为的力量,父母一定要做孩子的好榜样。

培养建议三:自尊是知耻的前提

自尊心越强的人,越知道什么是羞耻,唯恐自己所做的事情破坏了自己的尊严。父母要培养孩子的知耻心,就要从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开始,而尊重孩子本身就是在培养孩子的自尊。

父母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他的意愿,尽可能用希望了解、希望倾听的态度与孩子谈话。父母应该明白,打骂教育是摧毁孩子自尊心的利器。自尊心就像孩子的衣服,衣服常常被扒掉了,羞耻心就无法被保护了。

一位父亲说起了读二年级的儿子。儿子在幼儿园特别活跃,表现很好,但到了小学却不写作业,也不怕老师惩罚,下课被留下完成功课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据说一次上课被老师请上讲台听,回家后父亲问他在前面听课有什么想法,他说:“听得更清楚了!……看得也更清楚了!……不过,还是坐着上课比较好,站着听太累了……”

一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在学校要是被老师批评了,可能会难受一天,而且这种难受会促使他以后不犯同样的错误,但这个小学生表现出的无所谓让成年人都愕然。值得父母深思的是,当孩子表现得死皮赖脸的时候,他的自尊心肯定被数次地伤害过,他仅存的一点尊严也只能用死皮赖脸去维持。

父母通常会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侵犯孩子的自尊。当孩子不小心撞翻了凳子,打翻了杯子,或损坏了东西时,只要孩子不是有意挑衅,父母就不要责备和惩罚孩子,只要提醒孩子以后要当心就可以了。只要父母尊重孩子,不无缘无故对孩子施加暴力,孩子的自尊会得以保护,孩子的知耻心就不难表现了。

培养建议四:保护孩子的羞耻心

当孩子做错了事情之后会有本能的不安和自责,这就是羞耻心的表现。父母如果用理智的情绪去引导孩子,孩子的羞耻心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被保护。如果父母常常嘲笑、挖苦、苛责孩子,孩子的羞耻心会造成很大的伤害,久而久之,孩子会对自己的不良行为和习惯不以为然,对父母也会的表扬或批评无动于衷,甚至发展成为不求上进、自暴自弃的“问题孩子”。

有一家4口人正在吃饭,孩子一直用筷子翻搅盘子里的菜,母亲制止了他很多遍,孩子不听。父亲见状,并没有当着孩子母亲和奶奶的面教育孩子,而是把孩子抱进房间,并关上房门,好好地训斥了他一番,孩子最后只好乖乖听话。

这位父亲的方式很大程度上保全了孩子的自尊和羞耻心。父母平日不要过激地批评孩子,更不要把孩子的一个错误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而且,父母要注意不要当着外人的面训斥孩子,更不要在公共场合打骂孩子。

父母对孩子过激的行为不但对孩子改正缺点起不到积极的作用,最严重的是孩子会变得没有自尊和羞耻心。不管遇到什么问题,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找到提升的方法,鼓励孩子去在生活中落实,这样,孩子不但知道如何改错,更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

培养建议五:帮助孩子明确是非善恶

只有孩子明确了是非善恶,才会知道为什么耻,什么是荣。孩子小的时候,由于求知欲、好奇心强,喜欢模仿,但他的认识能力和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较弱,父母如果不加以指导,他们很可能会善恶不分。

比如,孩子都喜欢看《少林寺》这部电影,片中表现的是少林寺的僧人练武为民除害的品质。但是,有些孩子会很羡慕和尚武功好,很可能引发自己的肢体神经,导致与同学动手打架等行为的发生。

而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明确是非善恶,在孩子接触影片、书籍的时候,给予正确的指引。而且,古今中外表现是非善恶的故事很多,父母可以经常讲给孩子听,让孩子在故事中明白道理。

当然,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经典大多都是在讲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就一本小小的《弟子规》中就涵盖了为人处事的善恶标准,还有《朱子治家格言》、《增广贤文》等。父母可以让孩子经常读诵这些启蒙经典,并和孩子一起按照上面的标准去做,孩子的明辨能力就会大大增强,自然就知道什么是耻、什么是荣了。

培养建议六:防止孩子的羞耻心产生负面效应

有时,过度的羞耻心也可能引发一些消极影响。孩子做错事后,会因为感到过于羞耻而不敢承认,有可能会出现撒谎等现象;或者,有的孩子心思重,被父母和老师批评后,可以难过好几天,甚至一想起来就觉得很耻辱……

父母保护和培养孩子的羞耻心是为了使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提起警觉,预防或及时改正所犯的错误,而不是使孩子因为知耻而背上严重的思想包袱,甚至无法自拔。如果是这样,父母就要引导孩子,告诉孩子如果真的感到惭愧,下次不做就好了,久久从中不能恢复平静是没有必要的。

因此,要使孩子具有健康的羞耻心,父母一定要对孩子有充分的了解和细心的观察,使孩子在知耻的同时,有一个豁达的心量,这样,孩子才会有良好的心态和品质。

【教子箴言】

孩子如果有了羞耻心,就会反省,会不断完善自己,就有了不断上进的动力。而父母要做的就是保护好孩子的知耻心,从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开始。父母有了合理的教育方式,孩子的羞耻心就会自然被保护。当然,社会中会有很多不良影响,父母要想让孩子知道是非善恶,首先父母要有清晰的头脑。父母要有正确的荣辱观,并把它用于生活的点滴中时,孩子自然会形成崇高的品质,以高度的警觉心和羞耻心来立身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