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让孩子吃点苦的30个建议
2764300000035

第35章 给孩子真正的爱(4)

有一个小学二年级的男孩子曾对母亲说,长大了要去当舰长,而母亲却说:“看你那差劲的成绩,打扫军舰都轮不到你的份儿。”孩子的理想被母亲的讥讽伤害了。如果这位母亲能认真对待孩子的那份理想,孩子日后没准真会成为一位出色的舰长呢!

父母要知道,任何的嘲笑和打击都只会扼杀孩子的理想,使孩子失去信心,失去人生的志向。也许就因为父母的一句怀疑的话,一个伟大的人物就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美国篮球巨星乔丹的母亲是这样呵护儿子的理想的:乔丹在很小的时候就萌发了自己的篮球明星梦。一天,乔丹把自己的理想告诉了母亲,母亲对他大加赞赏,并为他有了自己的理想向他祝贺,还特别鼓励他以后注意向篮球明星学习。乔丹的母亲还注意在行动上支持儿子的理想,她一有时间就和小乔丹坐在一起,欣赏报刊和杂志上那些篮球队员们驰骋球场的矫健身影和飞身灌篮的飒爽英姿的图片。同时,她还建议乔丹把那些花花绿绿的图片剪下来,贴到房间的墙上去,使儿子能与偶像们朝夕相伴。最终,乔丹成就了自己篮球飞人梦。

所以,当孩子有了理想,即使在父母看来有些不可思议,父母都应为孩子的理想感到欣慰和自豪,并给予肯定和呵护。如果莱特兄弟的父亲当年对他们的飞天理想这么说:“别胡思乱想了,那是多么不可能的事情啊!还是好好放你们的羊吧!”也许他们就不会制造出自己的飞机,就不会使理想变成现实。这个世界上只是多了两个牧羊人,而少了两个发明家。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理想坚信不疑,要鼓励和支持孩子的理想,孩子就会从父母这里获得信心、勇气和力量,进而就会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五、对孩子智爱而不溺爱

要善于爱孩子,教育的真谛是爱,爱的真谛就是给孩子以精神上的温暖、关怀、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父母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是人之天性,爱孩子,是每个父母的本能。对孩子的这种爱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的感情基础,因为没有这种爱,当然就谈不上教育,也就不可能达到好的教育效果。

爱是一种情感,一种伟大的情感。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爱的情感时,就会产生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激发出自己向上的力量。父母的爱是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孩子在体验到父母的爱时,在感情上就会产生一种共鸣,从而在思想上愿意与父母交流,就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知心朋友,就会乐于接受父母的教导,这会让孩子处于一种接受教育的最佳状态。

但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爱却背离了真爱的原则,他们对孩子的爱属于爱而不教,管而不严,其实这就应该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视了,因为这种爱已经到了溺爱的边缘了。父母要知道,对孩子溺爱是永远也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铁石心肠的人大都生长在那些父母过分溺爱子女,对他们百依百顺,一味迁就,对他们没有任何要求的家庭。”“要善于爱孩子,教育的真谛是爱,爱的真谛就是给孩子以精神上的温暖、关怀、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注意把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力争做到爱而不溺,严而不厉。

父母对孩子的关心爱护,应该以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为前提,一旦离开这个前提就容易与望子成龙的愿望背道而驰。父母对孩子爱应该是理智的,有分寸的,一定不能溺爱,否则,就可能为孩子身心畸形发展种下祸根。

在某山脚下有一个湖,当地的人们叫它天鹅湖。天鹅湖中有一个小岛,岛上住着一位老渔翁和他的妻子。平时,渔翁在湖上摇船捕鱼,妻子就在岛上养鸡喂鸭。除了偶尔买些油盐酱醋之外,他们很少与外界来往。

有一年的秋天,一群天鹅来到了岛上。它们从遥远的北方飞来,准备去南方过冬。老夫妇见到这群“客人”,非常欢喜,因为他们在这儿住了那么多年,还没有什么“客人”来拜访过。

渔翁夫妇为了表达他们的喜悦,拿出给鸡鸭吃的饲料和打来的小鱼喂它们,于是这群天鹅就跟这对夫妇熟悉起来。在岛上,它们不仅大摇大摆地走来走去,而且在老渔翁捕鱼时,它们还与之同行,嬉戏左右。

冬天来了,这群天鹅竟然没有继续向南飞,白天它们在湖上找食物,晚上在小岛上栖息。湖面封冻了,它们找不到食物了,老夫妇就敞开他们的屋门,让它们在屋里取暖,并且给它们吃的,这种关怀每年都延续到春天来临,直至湖面彻底解冻。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对老夫妇就这样奉献着他们的爱……有一年,他们老了,离开了小岛,天鹅从此消失了。不过,它们不是飞向了南方,而是在第二年湖面封冻时饿死了。

不可否认,渔翁夫妇对那些天鹅的爱,绝对是无私而又真挚的,他们认为,那些天鹅给孤寂的他们带来了慰藉与欢乐,在寒冷的冬天,他们肯定要照顾与呵护那些不能适应北方严寒。可是,渔翁夫妇无论如何也没有考虑到,习惯了他们的爱护的天鹅一旦失去了他们的怀抱,结局将会十分悲惨。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赞美无私的爱,可是,有时爱也是一种伤害,并且是致命的。有教育家为了让父母记住这个血的教训,就把父母那种无私的溺爱而导致了孩子的无能称为“天鹅效应”。

某地人民法院少年法庭随机调查了在押的100名未成年犯。结果显示,他们多来自溺爱型家庭,80%以上的未成年犯承认他们在家中都倍受溺爱。

?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在《绅士的教育》一书里有这样一段话:“被溺爱的孩子必定学会打骂人,他哭着要什么东西,便一定要得到,他心里想做什么事情,也一定要去做。如此一来,父母自己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呵护他们,把他们的本性弄坏了,他们自己在泉水源头下了毒药,日后亲尝这毒药,却又感到奇怪。”

老父亲因为没有满足亲生儿子零花钱的需要,竟被儿子挥起砍刀砍伤,这应该是一个令人咋舌的荒诞剧,但它确实已经上演了,而且还会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继续演下去。

家住南方农村的老马今年50多岁了,为了生计,他趁着农闲时节,跟着村里的乡亲去了县城做小工赚钱来贴补家用。老马的独生子马某也已经21岁了,但因从小娇生惯养,游手好闲,从小到大就一直隔三差五地向父亲索要零花钱,老马虽然觉得无奈,但因为是独子,难免爱子心切。所以,他总把怨气吞下肚里,每次都会满足儿子要钱的要求。

一天傍晚,刚从老父亲那里要了200元的马某又在县城繁华街道的一个工地上找到了老马,再次向老父亲索要现金。老马望着不争气的儿子,摸着囊中羞涩的口袋,他的想到了家中80多岁的老母亲正急需花钱买药。经过好一阵犹豫,老马终于下定决心拒绝了儿子,这是他平生第一次拒绝儿子。但令老马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亲生儿子因此恼羞成怒,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挥起了砍刀向他的亲生父亲腰部连砍5刀……

随后,民警闻讯赶来。面对民警,老马泪流满面,但他实在是无言,因为心痛的感觉远胜于身体上的刀伤。

其实,这一切,都是因为老马对儿子的过分溺爱。溺爱让他自己尝到了难以咽下的苦果。溺爱是害不是爱。俗话说“惯子如杀子”,这个真实发生的案例对那些溺爱子女的父母来说,应该是一个很好的警醒。

对孩子放任自流、过分溺爱的结果,可能不仅会葬送孩子原本幸福的一生,而且很可能也会对父母自己和家庭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而这一旦发生,所有的一切都将是无法挽回的。

不可否认,溺爱是父母给孩子亲手挖的一个陷阱,它会在无形中终止孩子的美好前程和丰富多彩的人生。父母只有放开双手,让孩子自己体验生活,这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

把一只青蛙放在热水中,青蛙会一下子跳出来;而放在冰水中,青蛙就会躺在里面,如果加上了酒精,在下面用火烧,给冰水慢慢加热,可青蛙还是在里面,因为水温让青蛙感觉很舒服。最后,当水温足以烫死它时,它已经没有力气和勇气逃掉了。

其实,这就像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一样,孩子就是水中的青蛙,一旦溺爱到一定程度,想让孩子跳出来都是不可能的事了。对此,专家也作出评述:“深度的爱比极大的恨对个性造就的扭曲更大,因为前者很难被溺爱的对象反抗,而这恰恰是中国独生子女家庭的普遍特点。”

苏联革命导师列宁说:“毁于溺爱的孩子比毁于小儿疾病的多。”因此,正确的教育方式是十分重要的,父母一定不能单靠自己主观愿望来教育孩子,必须按科学规律办事,育人不科学,孩子只能收获痛苦。那么,父母怎样才能做到智爱而不溺爱孩子呢?

1. 有分寸地关心爱护孩子

对孩子理智、有分寸的关爱是避免溺爱最好的方法。因为,这既能让孩子感到父母真挚的爱,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能够激发其积极向上的愿望,又能让孩子关心父母以及其他家庭成员,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这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灵。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父母对自己子女的爱不够,子女就会感到痛苦;但是过分的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我国老一辈革命家邓颖超也曾经说:“母亲的心总是仁慈的,但是仁慈的心要用得好,如果用不好的话,结果就会适得其反。”

没有分寸地关爱孩子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是可以杀死孩子的“毒药”,这种“毒”可以促使孩子形成惟我独尊的心理,养成任意挥霍、自私自利的恶习,从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所以,父母爱孩子一定要学会适度,增一分则多,溺爱只会使人膨胀恶性,善性湮灭,亦如古训所言:“溺爱有败子”;减一分则少,缺少温暖与爱的家也会对孩子造成心灵的伤害。

2. 正确对待孩子的要求

每个人都会有要求,而且这些要求是多方面的,有时候也是无止境的,当然,孩子也不会例外。孩子的要求不合理要求,也会有合理要求,所以,这就要求父母学会对孩子的要求进行具体分析。

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说:“你知道怎样使你的孩子备受折磨吗?这个方法就是父母的百依百顺。”满足孩子要求应该以家庭的实际经济状况和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为前提,千万不能百依百顺,有求必应。过分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容易引发孩子过高的欲望,要知道,欲望无止境,一味满足孩子的欲望只能使其养成越来越贪婪的恶习。一旦父母无力满足其需求时,势必会引起孩子的不满,最终会导致难以管教的局面,甚至会使孩子就走上邪门歪道,这应该是每位父母需要注意的。

孩子一旦因为要求得不到满足而哭闹时,父母千万不可打骂,应该耐心地给孩子讲道理,最好是用既生动又富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予以开导。

但是,对孩子的合理要求,在家庭的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尽量给予满足。如孩子要求给买一些有利于增长知识,开发智力,丰富精神生活的儿童书画以及必要的生活用品时,一般应给予满足。如果父母一时难以办到时,应该向孩子说明理由。

可见,父母应该让孩子从小就形成对物质生活的合理要求,要知道,合理的要求不仅能够影响孩子的行为、生活形象,也能够影响孩子的道德面貌。对此,俄罗斯著名经济学家基塞列夫说:“一个人有什么样的要求,就有什么样的品格。必须以满足人的合理要求为前提,即要求满足符合社会物质条件的要求为前提。合理的要求,意味着人的理智控制不合理要求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所以,父母一定要了解孩子的要求是否合乎理智,是否合乎实际。而那些完全不必要的要求就是孩子人为创造的要求,是有害的胡思乱想和娇惯放纵的要求,父母应该拒绝孩子这样的要求。

3. 不要给孩子搞特殊待遇

因为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4+2+1”式的,即6个大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和1个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一般孩子的地位可能就会高人一等,处处会享受到特殊的待遇,比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比如过生日一定得买大蛋糕,送好礼物,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爸爸妈妈的生日可以不过。一旦孩子习惯了这样高人一等的待遇后,他就会自感特殊,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所以,一定不能给孩子搞特殊待遇,不能以孩子为中心,什么事情都由着孩子,以免孩子养成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父母一定要学会做一个理性的人,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是不能“感情用事”的。

4. 不要当面袒护孩子

教育孩子时,父母一定要注意“全家总动员”,即劲儿往一处使,不能一个教育孩子,另一个却出来当着孩子的面袒护他。

袒护孩子是指父母或长辈面对孩子的错误行为或思想,无原则地支持和保护。很多时候,父母明明知道孩子有错,可还是会在家人批评教育孩子的时候,当着孩子的面袒护他而不是去制止孩子的错误思想言行,其实,这些父母往往是出于自私和狭隘的偏见心理。这对教育孩子来说,是个致命的错误。

这样的现象可能很常见: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是个孩子呢!”有的父母教孩子,爷爷奶奶可能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不如他好呢!”

出现这样的局面,对于孩子的教育来说,难度非常大。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因为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所以,大都不会形成是非观念,其后果只能是造成孩子性格扭曲,让孩子错上加错,在迷途上越走越远。

六、教孩子实现奋斗目标

在一个崇高的目标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

——(美国)爱因斯坦

苏联文学家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所以,父母要想让孩子在人生路上走得更远,取得更大的成功,就需要让孩子设定奋斗的目标,然后教孩子实现奋斗的目标。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之所以不能成功,缺少的不是能力,而是没有正确的目标,或是有目标而不能实现它。作为父母,一定要教育孩子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奋斗。要让孩子知道,他真正的人生之旅是从设定目标并为之奋斗的那一天开始的。设定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奋斗对孩子的一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曾经对10000名大学毕业生做了一次有关目标设定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没有目标的占27%,有模糊目标的占60%,有明确目标的只有10%,而有非常明确目标的就少得更加可怜,仅是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