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让孩子吃点苦的30个建议
2764300000032

第32章 给孩子真正的爱(1)

父母要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关心和爱护,真爱是一种智慧,是智爱而不是溺爱,真爱是给孩子更深沉、更高尚、更科学、更艺术的理智的爱。如果真爱自己的孩子,就请放开孩子臂膀,让他在蔚蓝的晴空展翅高翔!要知道,自由的雄鹰永远比禁锢在笼中的小鸟飞得更高、更远。

一、做孩子勇气的后盾

勇敢产生在斗争中,勇气是在每天对困难的顽强抵抗中养成的。我们青年的箴言就是勇敢、顽强、坚定,就是排除一切障碍。

——(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走一些弯路,也会偶尔有后退的情形发生,这时,父母不应该着急,也不应该慌张,至少,不应该把这种着急慌张的情绪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要知道,情绪是会传染的。

一般来说,孩子在遭遇挫折和困难时常常心里会没底,此时他就会从周围人的反应来验证和修改自己的想法,而父母往往是他最先接触的人。如果这时候父母能够坚定信心,对孩子说一声:“孩子,你一定没问题,妈妈相信你。”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其实正是父母传递给孩子的战胜苦难的勇气,孩子就会从中得到力量,坚定自己的信心。相反,如果孩子看到身边最亲近的父母都手足无措,他又怎么能找到继续前进的信心呢?

当孩子处于逆境中时,他如果知道父母是他勇气的后盾时,一定会变得更加自信和勇敢,在逆境中生成的这种自信和勇敢足以让孩子战胜困难和挫折。

我国的文学巨匠鲁迅先生说:“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所以,一个人一旦有了勇气就一定能够粉碎厄运。

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8.2级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在混乱的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笑的漂亮的3层教学校已经变成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难过了好大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左后角处,他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

在他清理挖掘时,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挖着。救火队长挡住了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起火爆炸,请你离开。”

???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的?”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但这位父亲仍旧反复不断地问警察是不是来帮助他的。人们都认为他精神失常了,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

??? 这位父亲自己清楚,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他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个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到第38个小时,他突然听到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在确认是父亲后,儿子说:“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孩子继续说:“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很多人赶紧上前帮忙。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了出来。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历了巨大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儿子知道,父亲是他勇气的坚强后盾,所以,在遭遇到巨大的灾难时,他仍旧信心百倍,有着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念。恩格斯说:“勇敢和必胜的信念常使战斗得以胜利结束。”做孩子勇气的后盾,就等于在孩子人生征途中放置了一颗明珠,既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也能在黑夜里闪闪发光。

如果孩子失去了勇气,人生路上将充满黑暗,生活也就失去了意义,就会在前进的道路上迷失自己。有了勇气的后盾,即使遭遇任何不幸,就像地震中的那个孩子,也能召唤起重新开始的信念。而这一切信念的根源,都是父亲那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的话,这才是儿子信心的勇气后盾。

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说:“我崇拜勇气、坚忍和信心,因为它们一直助我应付我在尘世生活中所遇到的困境。”苏联著名文学家奥斯特洛夫斯基也说:“勇敢产生在斗争中,勇气是在每天对困难的顽强抵抗中养成的。我们青年的箴言就是勇敢、顽强、坚定,就是排除一切障碍。”从中足见,勇气带给人的巨大力量。

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真爱,不是孩子考好了就笑脸相迎,没考好就恶语相加。这样会让孩子怀疑父母的关心,认为父母关心的是成绩,而不是他。所以,父母一定信任孩子,相信孩子。如果在他遇到问题时能告诉他,“有问题不怕,咱们一起找原因,一起面对,妈妈永远在后面支持你。”这种场景是多么温馨感人啊!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才能做孩子勇气的后盾,让孩子获得勇气呢?

1. 对孩子进行希望教育

告诉孩子,即使身处逆境,也要对未来充满希望。所以,父母一定要对孩子进行希望教育,让孩子在希望教育中获得战胜困难的勇气。希望教育是着力培养孩子健康稳定的希望心理和向积极目标不断进取,以促进他全面发展的一种素质教育。

希望教育是一项细致的工程,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及时感受到孩子的沮丧和忧愁,帮助孩子驱散心中的阴影。

比如,在平时,父母要多引导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绩,鼓励孩子想象自己的美好未来,让孩子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只要孩子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孩子必定会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事情,包括困难,甚至是苦难。

希望教育的操作过程比较复杂,要依靠父母的创造性劳动,所以,希望教育不可能为教育过程提供某一固定的程序或模式,但可以提供相关的原则和经验,以供父母借鉴。比如,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激励性原则与可塑性原则等。

2. 给孩子锻炼勇气的机会

父母要锻炼孩子的勇气,给孩子锻炼勇气的机会。其实,这对父母自身的勇气常常也是一个考验。如果父母自身对困难、对带着一些危险的活动就害怕,很容易想象这样的父母会带出什么样的孩子。要知道,勇气是在磨练中生长的。

很多时候,父母不给孩子锻炼勇气的机会,是因为担忧孩子的安全,但是为防止万一而牺牲孩子锻炼勇气的机会是很自私的,也是不理智的表现。

父母更多的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感情不受万一可能发生的危险的伤害,害怕自己不能承受由此而来的打击,所以为孩子的安全起见,而加倍保护孩子,以至于造成孩子缺乏勇气的弱点。

所以,父母需要克服这种自私的心理,要为孩子的将来着想,给孩子锻炼勇气的机会,大胆鼓励他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一个有勇气的孩子。

父母一定不要对孩子过度宠爱。有一些高三孩子的父母,不让孩子叠被子,不让孩子洗碗,甚至连洗袜子都是父母代劳。这样的关爱只会让孩子觉得理所应当,而忘了努力学习本就是自己的本职。父母不要什么事都冲在孩子前面,要让孩子去经历一些事情,孩子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做。父母更大的作用,是在后面做他坚实的后盾,而不是做孩子头顶的遮阳伞。

3. 避免给孩子消极的暗示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总是习惯于把“暗示”这种方法和理论归入道催眠术或者心理治疗之类的范畴。事实上,暗示是一种通过信息的沟通而达到想要的效果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运用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效果非常明显。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越少,它的教育效果越大。”相对于直接的批评来说,暗示性的语言往往能够引导孩子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和情感,并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

暗示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日本著名教育家多湖辉有这样一种观点,积极的暗示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它往往可以使教育的效果事半功倍。多湖辉曾经用他小时候的经历来说明积极暗示的重要作用。

小时候,多湖辉非常喜欢恶作剧,调皮捣蛋,不爱读书,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不理想。妈妈却没有责骂他,相反,她总是对他说:“现在你不喜欢念书,总有一天,你一定会喜欢念书的!”“妈妈看得出,将来的你会有卓越的成就!”

妈妈把这些话经常挂在嘴边,这让多湖辉对自己的潜能深信不疑,因为这些话确实给了他很大的勇气。他说:“如果,这些话只是偶尔一两次说说罢了,那么,小时候的我一定不会相信,因为此话与实际情形相差太远。然而,这些话一直挂在母亲的嘴边,所以,后来我常想:‘也许,我将如母亲所料,日后会有卓越的成就。’也就是这种想法,使得我遇到困难、面临危险时,能勇往直前,毫不退缩。”

与积极的暗示一样,消极的暗示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很大的。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经常给孩子一些消极的暗示,从而让孩子长期处于沮丧的境地,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甚至会恶化亲子之间的关系。

一位6岁的男孩与邻居小伙伴因为小事吵了起来,情急之下,男孩挥起拳头打了小伙伴一下,结果小伙伴哭了。男孩的父亲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他把孩子叫到面前,狠狠地批评他说:“你怎么可以欺负小伙伴,你竟然把他打哭了,看我不揍你!”说着,父亲就在孩子的屁股上狠狠地打了一巴掌。

其实,这位父亲的做法是非常错误的。他的做法实际上是在暗示孩子,对自己不满意的事情,就应该用暴力来解决,这种消极的暗示会让孩子在遇到类似情形时毫不犹豫地用暴力行为来解决。

这位父亲应该这样做:把孩子叫到面前,对他说:“你把小伙伴打哭了,他现在一定非常伤心,如果是你被他打哭了,你会伤心吗?”这时候,孩子一定会反思自己的行为。父亲可以再进一步开导:“如果你们只是为了争夺一个玩具的话,你就先让他玩一会儿,然后你再玩一会儿,或者你们两个一起玩。”

这时,孩子就会隐约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有一点莽撞。父亲接着开导说:“现在,如果你想继续和他做好伙伴的话,就应该去向他道个歉,并把自己的玩具借给他玩几天。爸爸相信你一定会处理好的。”

只有帮助孩子分析问题,告诉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才会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做,在父母的教导下,孩子也会有勇气去把事情圆满地处理好。所以说,父母要想做孩子勇气的后盾,就应该给孩子以积极的暗示,而要避免给孩子消极的暗示。

二、让孩子远离自卑感

自卑的人,总是在自卑里埋没的自己,记住,你是这个世界上惟一的。

——(中国)王绍男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自卑感。关于自卑,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这样说:“人类都有自卑感,以及对自卑感的克服与超越。当我们小的时候,看到别人长大而自卑;当我们大的时候,却发现别人比我们更有钱而自卑;当我们有钱的时候,看到别人比我们更富年轻力壮而自卑。这样看来,自卑其实是不可怕的,从某种程度上讲,自卑也是推动一个人不断自我完善的动力。但是,如果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自卑,而不愿意去进行自我突破的话,那么自卑对你来讲就是非常有害的。”

德国著名诗人歌德说:“人生最大的悲剧是自卑。”自卑的人总是把“我不行”、“我没希望”、“我会失败”等话总是挂在嘴边。可以说,每个人都曾有过自卑的念头,当然,孩子也不例外,但父母千万不要让这种危险的念头主宰了孩子,要让孩子相信,自己一定会战胜自卑。

自卑感也是一种性格缺陷,自卑感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会产生负面影响,更会对孩子的身心的正常成长起消极作用。心理学专家研究发现,一个人的自卑性格的形成往往源于儿童时代。所以,父母应该关注自己的孩子是否有自卑心理,一旦发现,务必尽早帮助孩子克服和纠正,以免随年龄的增长最终形成自卑的性格。

自卑是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的失衡,它往往过低地评估自己的能力和品质,由此变得悲观失望,甚至是自暴自弃。如果孩子长期处于自卑心理状态,就会影响学习和生活,就会束缚自己的创造才能和聪明才智。

产生自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讲,引起当前孩子自卑心理的原因主要有几点:学校或老师对孩子了解不够,以至评价不当;学习成绩不理想,在学习中遭受挫折和失败;家庭条件不如人:如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家庭经济困难,学习条件较差;自身生理上的欠缺,如太胖、口吃、五官不正等。

世界首富、美国电脑“软件大王” 比尔·盖茨,小时候既淘气又笨拙,不思进取。当然,学习成绩也十分不好,因此,同学们常常取笑他,他也因此感到很自卑。盖茨的母亲也非常苦恼,她不明白自己的儿子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于是,在盖茨11岁的时候,母亲带他去做了一次心理咨询。没想到,心理医生不但认为盖茨没有心理疾病,而且还给他充分的鼓励和信心,这让盖茨茅塞顿开,看到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增强了自信心,懂得了怎样努力成长。从此,盖茨成了一个聪明好学的“电脑迷”。

19岁那年,比尔·盖茨创办了“微软公司”,一直在计算机领域奋斗。现在全世界有85%的电脑使用的是比尔·盖茨发明的操作系统软件,全球约有11.5亿人是他的软件用户,他的成果风行了49个国家,被世人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计算机软件人”。

比尔·盖茨的成功,当然有许多因素,但如果没有心理医生排除他的心理障碍,帮助他恢复信心的话,可以断言,他决不会经过自己的顽强努力取得今天的成功。

可以说,自卑感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更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意识。一个自卑的人往往会过低评价自己的形象、能力和品质,总是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比,然后就自认为自己事事、处处不如他人,自己看不起自己,在他人面前感到自惭形秽,从而丧失自信,悲观失望,不思进取,甚至一直沉沦下去。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之所以会失败,不是因为他们不能成功,而是因为他们不敢争取,因为他们让自己陷入了自卑的情绪之中。所以,有人说,自卑是心灵的杀手,它像一根潮湿的火柴,永远不能点燃胜利的火焰;它像一只破旧的帆船,永远不能扬起胜利的风帆;它像一只断了浆的小船,永远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