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让孩子吃点苦的30个建议
2764300000012

第12章 逆境是一所大学(5)

1. 要注意及时激励孩子

一个人潜在的能量是巨大的,只要及时得到鼓励性的建议和表扬,他就有可能鼓足能量去做事。所以,对孩子的及时激励是让孩子学会自我激励的有效方法。

丹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尼尔斯·玻尔的父亲为了激励儿子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良好的行为,常常给儿子提供一些有意思的激励方法。

有一次,玻尔与父亲争论关于水的张力问题。这对于物理学家的父亲来说并不是一件什么难事,但是玻尔并不服从父亲的讲解。为了激励孩子自己探索的精神,父亲与儿子达成了一项协议,即由儿子去父亲的实验室做实验,让实验的结果来说明问题。在这项协议中,父亲要求玻尔自己动手制作仪器,而玻尔却要求父亲担任仪器制作和实验的顾问。结果,玻尔的实验成功地证实了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

玻尔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在实验的过程中灵巧地制作各种各样的仪器,研究出其他著名科学家没有获得的成果,父亲对他的激励是非常重要的。正因为父亲的激励,玻尔学会了自我激励。

有一位优秀的老师,他在一个学期内就把一个全校成绩最差的班级带到了全校第二名的好成绩。当有人问他是怎样把“差生”教成“好学生”时,这位教师这样回答说:“事实上,我并没有做什么特别的补习,我只是每天上课前对我的学生们说‘你们每个同学都可以取得好成绩,只要你每天督促自己多做一道题,多背一个单词,多考一分。’事实上,我的学生们每天就向着这个小小的目标不断前进,一个学期下来,成绩自然就上去了。”

事实就是这样,激励孩子其实很容易,只要及时、适时激励孩子,让孩子产生一种良好的自我感觉,孩子的自我激励也就产生了。

2. 教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期许

有关研究表明,一个人心里如果能够设想和相信什么,他就能够用积极的心态去获得什么;如果他把自己想象成什么人,将来他就真的会成为什么人。

英国伦敦大学的罗勃·博哈利博士也曾经做过类似的实验,一次,他在教弱智孩子学习时说:“想一个你认识的很聪明的人,然后闭上双眼,想象你就是那个聪明人。”孩子们按要求照做后,测试结果显示,孩子们的分数都有显著提高!

为什么会如此神奇呢?因为一个人如果调动了全部身心,投入到非常生动的想象中去,大脑的潜意识就分辨不出什么是现实,什么是想象。然后大脑就会按照他在想象时创造的记忆线路,自动下达行动指令,引导他走向他强烈设想的情境。风行全球的《超级学习法》说:“如果你预演想象,你的生活可以彻底改变。”

有人说:“在人生的牌戏中,拿到一手好牌不算成功,能把一副坏牌打好才是成功。一般来说,期望什么往往就能得到什么。人不可能表现出超越自己期许的水准。”是的,这就是良好的自我期许。

所以,父母应该让孩子提醒自己注意这些词句:乐观、热情、投入、目标、信心、希望、力求表现、激发热情,它们都是自我期许的同义词。

当孩子参加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活动时,如重要的考试、竞赛前,或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父母也要教孩子在心里暗暗地提醒自己:沉住气、别紧张,胜利一定是属于自己的。这样增强了自信心,情绪就会冷静,就能遏制冲动,避免不良情绪造成不良后果。其实,这也是自我暗示。

3.自我激励的语言要正面积极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自我激励要用正面积极的语言,比如,让孩子说“我一定会成功”,而不说“我不可能失败”;说“学习对我来说很容易”,不说“学习并不难”。因为前者在大脑中种下的是成功的因子,潜意识会指挥孩子去“成功”;而后者种下的是失败的因子,大脑的潜意识会指挥孩子去给自己设置“失败”的栏杆。

“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送给英语学习者这样十几句自我激励的话:“我将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人。”“世界因我而不同。”“我相信我自己。”“我强壮!我充满力量!我健康”“我可以做伟大的事情。”“我能够达成我的所有目标。”“我可以实现我的所有梦想。”“我有无限的潜力。”“我可以改变这个世界。”“我可以获得巨大成功!”“我可以帮助很多人。”“我可以为社会作出巨大的贡献。”“我会让中国更强大。”“我会让中国人民感到骄傲。”“我将会成为别人的榜样。”……无疑,这些话都是正面积极的。

告诉孩子:决不能低估消极心态的排斥力量,它能阻止人生的幸运,不让你受益。如果你相信你能读得快、记得快,你就可以那么快。健康的、积极的暗示能用来帮助你自己,也能阻止有害的、消极的暗示。

七、鼓励孩子挑战不可能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

——(德国)贝多芬

如果有人告诉你“水的声音可以卖钱”,你可能会说:“那不可能。”然而,美国有一个叫费涅克的人就把这个“不可能”变成了现实。他用立体声录下把潺潺的水声录下来后,拷贝后贴上“大自然的美妙乐章”的标签,然后高价出售,真的赚了很多钱。

其实,这只是社会生活中一个把“不可能”变成现实的简单事例。很多“不可能”只是所谓的“不可能”,因为真的“不可能”是不存在的。

在充满不确定因素的战场上,“不可能”往往会被高明的军事谋略家利用,成为他们创造高超指挥艺术的关键。两千多年前的“布匿战争”中,汉尼拔率领军队越过了“不可能”越过的阿尔卑斯山,神奇地出现在了罗马人面前;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的装甲部队穿过了坦克“不可能”穿过的阿登山区,让法国军队猝不及防;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及军队选择了“不可能” 的时机发起进攻,给以色列突然性打击……

其实,整个人类进步的历史就是一个从不可能到可能,再从可能到现实的不断创新的过程。6000年前,没有人认为手中的石器会被更为坚硬锐利的铁器所取代;1000年前,没有人认为一种粉末(火药)会造就一个新的时代;500年前,没有人认为水蒸气会推动生产力向前飞速地发展;100年前,没有人认为人类会实现“飞天”的梦想;50年前,没有人认为计算机会极大地拓展人脑的功能……如今,所有这些前人眼中的“不可能”,都已经成为今天的生活常识。所以,可以肯定地说,今天在我们眼中的众多“ 不可能”,也必将成为后人眼中平常的东西。

其实,那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是指一般人都认为不可能的事,可以说,这些事做起来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甚至是相当难。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很多人不会去关注,不会去做。但是,有人却向这些“不可能”发起了挑战,他们努力去做了,因为别人不去做,所以这些发起挑战的人遇到的对抗和竞争必然就少。

作为父母,要让孩子学会挑战“不可能”,变“不可能”为“可能”。对此,美国著名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曾经用过一种奇特的方法。

拿破仑·希尔年轻的时候非常淘气,但是,他却有一个当作家的梦想。拿破仑·希尔知道,要实现这个梦想,自己就必须精通遣词造句,因为字词是作家的工具。但小时候由于他家里很穷,所以没能接受完整的教育。当时,就有“善意的朋友”告诉他,说他的梦想“不可能”实现。

年轻的希尔并不相信这些人的话,他买了一本最好的、最完全的、最漂亮的字典,这本字典里面有他所需要的所有的字,他的目标是完全了解和掌握这些字。随后,他做了一件令人惊讶的事,他用小剪刀把 “不可能(impossible)”这个单词从字典上剪了下来,然后丢掉,于是他就有了一本没有“不可能”的字典。以后,他把他的整个事业都建立在这个前提上,那就是对一个要成长,而且要成长得超过别人的人来说,没有任何事情是不可能的。

拿破仑·希尔就是这样不断激励自己,天下没有不可能的事。后来,他成为美国商政两界的著名导师,被当时的罗斯福总统誉为“百万富翁的铸造者”。他的著作《人人都能成功》也成为世界超级畅销书。

当然,这里并不是建议父母也让孩子也把“不可能”三个字从字典里剪掉,需要父母做的只是让孩子把“不可能”的观念从他的大脑中除掉。让“不可能”的意识从他的意识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可能”,是积极主动。

伊恩·索普是澳大利亚国家队的游泳健将,17岁时就以惊人的成绩打破了22项世界纪录,对于一名天生就对氯过敏的人来说,他的表现就是奇迹。

伊恩·索普说:“我一直在努力完成一些别人觉得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的成功来自对自己表现的满意而不是别人对我成绩的肯定。我每天都会问自己:你做得够不够好?这样,一个星期过去后,我会成为很好的游泳运动员,一个月过去后,我将更好,而当一年过去后,我就将是最好的游泳运动员。寻找不可能,突破自我,超越极限,这就是我想要做的,因为拥有梦想,就能创造奇迹。”

不可否认,伊恩·索普给人树立了一个敢于挑战“不可能”的榜样。其实,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做到的。

有人说,社会发展的进程,就是人们不断否定“不可能”,完成一项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获得更大思想自由的过程。真正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前进的,正是那些敢于冲破常规思维的束缚,向“不可能”发起挑战的人。父母要让孩子坚定这样的信心,鼓励他敢于挑战“不可能”。

1. 不可能只是暂时的

父母应该给孩子这样一种信念,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可能的事情,所谓的不可能,只是暂时的,只是暂时还没有找到方法而已。不要让孩子把“不可能”三个字挂在嘴边,因为一旦这样,孩子就找到了不积极主动的借口,就不会再去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实现自我。

国内顶尖成功学训练专家易发久先生在他的著作《不是不可能》中有这样一段话:

以前的人一定认为“水不可能倒流”,我们知道,那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找到发明抽水机的方法;现在的人一定认为“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出来”,未来的人可能会说,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让人类能居住在另一个“太阳正好从西边出来”的星球上的方法而已。不是不可能,只是暂时没有找到方法。让我们不要给自己太多的框框,不要总是‘自我设限’。

假使“不可能”已成为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口头禅”,他们已习惯对自己说“这不可能,那不可能”这样的氛围,也许就会注定他们在竞争的大潮中难有辉煌,并最终被那些不说“不可能”只专注找方法的人所淘汰。将注意的焦点永远集中在找方法上;而不是在找借口上。坚信:成功一定有方法,千万别说不可能。

所以,一定不要让孩子消极地认为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要让孩子学会尝试,学会努力,学会不轻易放弃,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发现那些所谓的不可能都会实现,才会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状态。

2. 要教孩子学会主动

让孩子明白,所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都是随着自己的决定而发生变化,好的结果和坏的结果都是由自己造成的。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话,那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是不会有想象中的好结果的。

微软公司有一位小巧玲珑、年轻活泼的女孩,她是微软最资深的华人经理之一。微软全球前副总裁李开复说:“如果你是第一次看到她时,一定会感到惊讶。但是,如果你跟她的交谈超过一分钟,你对她的想法就会改变。因为她讲的每一句话都流露出自信、积极和乐观的精神,卓越的领导力以及严谨的逻辑和思维。”

父母想要让孩子挑战“不可能”,就一定要让他学会主动,而这个微软女孩就是的最好的榜样。

她18岁从中国移民到美国。到美国6个月后,为了上大学,就参加了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的缩写,是美国高中生进入美国大学所必须参加的考试,也是世界各国高中生申请进入美国大学本科学习能否被录取及能否得到奖学金的重要参考)考试。那时虽然她的英语口语已经不错,但是文法、词汇和作文还不行。她的数学考了780分(接近满分800分),但是英语却只考了280分。要知道英语就算交白卷也有200分。你可以想象280分是个多么糟糕的分数。但是她依然自信地申请了加州大学的电机工程系。

由于她的英语分数太低,她的申请表很可能没被仔细阅读就直接被拒绝了。但是她不服输,她深信如果自己被录取,她将会成为一个成功的工程师。于是,她决定“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