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
2761700000005

第5章 第2句话 “从来就没见过你这么笨的孩子。”(2)

所谓人格,就是人能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不尊重他人的人格就是不尊重他人的权利和义务。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会给孩子造成永久的伤害。

美国一项研究报告认为,对孩子人格的践踏就是对孩子的精神虐待。在每年报道的上百万次虐待儿童的事件中,大约5~7%属于这类精神虐待行为。受精神虐待的孩子患上其他疾病的风险很大,这包括意志消沉、有自杀念头、自尊心低、无法克制冲动、饮食紊乱病症、滥用药物、对抗社会等行为,学习障碍以及健康状况也比较差。

父母必须认识到,孩子也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必须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俗话说:“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孩子虽然很小,但他也是一个人,有自尊心,他也希望获得父母的肯定与赞扬,他不喜欢被父母责骂。孩子的人格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如果连他最亲的父母也侮辱他,取笑他,孩子还能对自己有信心吗?所以,父母千万别让自己的一句话毁了孩子。

遗憾的是,很多父母在批评孩子时还在说这样的话:

“你简直就是个窝囊废!”

“把你养这么大有什么用?白养你了?”

“你真的很没用,你到底能做什么啊?”

“笨得跟头猪一样!”

“天天把衣服弄这么脏,看看你,跟个叫花子似的。”

“你以后就配给人家刷盘子吧!”

“以后扫厕所都没人用你,你知道吧!”

……

这些父母认为,孩子是自己生的,自己养的,所以就有权骂他。有的父母还故意说恶毒的话来解气。这是非常错误的。也许孩子还没有人格意识,但他会为这样的话感到屈辱,会感觉自己的心灵被刺伤了,这样的伤痕也许会留一辈子。

孩子做了错事,应该就事论事教育他,为什么非要牵扯到人格尊严上去呢?难道父母骂孩子“笨得像猪一样”,他就可以变聪明了?既然这样的话对孩子有害无益,父母又何必说这些不该说的话来伤孩子的心?

父母应该知道,孩子自尊心很强,如果老是被父母这样骂,他就会因为人格受到伤害而记恨父母,甚至还可能出现性格缺陷,从而出现一些偏激行为。所以,如果你是真心爱自己的孩子,就请你不要再有损孩子人格的字眼甩给可爱的孩子了。

父母如果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就会尊重他人。在家里,父母不要再以“权威”来震慑孩子了,更不要再动之以武,在孩子身体上烙上手印。即使你的愿望是好的,但也必须明白一个事实:你伤害了孩子,让孩子的人格遭到侮辱,孩子就会对父母失去尊重和信任,也不会从中受到真正的教育。

孩子需要长期的教育才能成才。然而,教育只有在尊重孩子人格、维护他的尊严的前提下进行,才可能把孩子培养好。尊重孩子的人格,会使孩子更有自尊、自信,孩子才可能自强。当然,父母尊重孩子,孩子也会尊重父母,在相互尊重中,教育的效果才会明显。

一位父亲曾深有感触地谈过这样一件事:

“我儿子一向数学成绩不错,而我又是省重点中学高中班的数学老师。儿子进入高中后第一次测验,就因为大意而考得很差。我得知后,就在办公室当着其他老师的面,把他狠狠地批评、羞辱了一番。结果,他竟然一气之下,两个月没有与我说一句话。”

“他妈妈为了让我们父子和解,从中多次劝说,儿子却说:‘一次考试,虽然能说明某些问题,但并不能说明所有的问题。我一次考差了,自己本来就已经很难受了,爸爸批评几句我可以接受,但爸爸却在办公室当众羞辱我,我真是很没面子。’”

当众羞辱孩子很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但在有些父母看来,孩子犯了错误,当众羞辱一番,完全是为了让他深知错误的严重性,促使他痛改前非。也有父母认为,当众羞辱孩子的方法虽然不可取,但有时却不得已而为之,或因为对孩子爱之深,才恨之切;或因为孩子错得太离谱,忍无可忍;或因为事务太繁忙,只能“快刀斩乱麻”,一羞了之。

实际上,以上两类父母的看法都不可取。父母应避免出现急躁情绪而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如当众羞辱孩子,就易造成孩子与父母关系的紧张、对立与恶化。要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父母应该让孩子感到既可敬,又可亲,这就要求父母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耐心启发孩子提高认识。

孩子犯错误或出差错后,父母适当批评孩子是有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耐心分析犯错误或出差错的原因,帮助孩子吸取教训,改正错误,并给孩子改正错误的机会。

第二,相互信赖,与孩子沟通感情。

要使孩子感到父母不是可怕的,而是可亲可敬的。这就要求父母做到经常与孩子沟通情感,并与孩子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一起承受失败的痛苦。这样就能避免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而且能让孩子乐于接受父母的批评教育。

第三,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

父母应该懂得更多的为人父母之道,要懂得站在孩子在立场上考虑问题,试着多鼓励孩子,而不是过多批评他的不良行为。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者只有关心人的尊严感,才能使被教育者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而言,就是让被教育者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所以,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

把孩子当“人”,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尊严,父母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把孩子当做家庭的平等成员。

父母与孩子, 既有父子关系,又有朋友关系。在施教中,要时刻提醒自己听听孩子的想法。只有了解了孩子的想法,才能对孩子更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第二,保持理智清醒的头脑。

父母对孩子的爱,天经地义,但是决不能信马由缰,走向极端。任何事情,物极必反。面对孩子,父母应该有一种自控意识,要保持一种理智清醒的头脑。即使在孩子让自己特别生气的情形下,也一定要暗示自己:“我如果失控,对孩子的教育就会失败。”父母应该努力以平心静气的心境,来随时面对孩子可能犯的大小错误。

第三,不要当众对孩子施以语言暴力。

父母应尽量避免在公众场所、在外人面前批评孩子。可以当时悄悄地给孩子指出,也可以留待回家以后耐心地对孩子讲清楚。当然,一定要杜绝情绪化的批评,不能翻旧账,不能对孩子进行人身攻击。

尊重孩子的人格,是每位父母的责任。孩子不论大小,他都是实实在在的一个人,这就是说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人格,要与孩子平等相处,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用欣赏的眼光和鼓励的话语去真诚而积极地评价孩子。

教子小贴士:

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父母要鼓励孩子去承担一定的任务,让孩子拥有自主权、选择权,独立去完成。如果孩子有自己的意见,父母不可冷言相加。当孩子做事出现困难时,父母可先让孩子想办法解决;如果孩子完成任务确有困难,父母要采取“帮助而不是替代”的态度,去帮助孩子解决。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性、不畏困难的精神。因批评孩子遭到辩解时,父母最好反省一下:批评是不是对的?批评方式是否妥当?理解孩子,才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谁给孩子贴上了“笨”的标签

一位教育心理咨询师曾这样说:“每次咨询活动,都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来。一坐下,家长就开始数落孩子的种种问题:‘对学习一点都不感兴趣,上课总是坐不住’、‘这孩子动不动就打人’、‘女儿胆子太小了,从来都不肯举手发言’、‘他怎么这么笨啊’、‘他就是个差生,无可救药了’……而孩子的眼神里充满了羞怯与无助……”

一般来说,孩子的自我评价能力比较低,他往往根据成人尤其是父母对他的评价来形成对自己的认识。当孩子没有让父母满意,父母一再数落孩子的“不是”时,就好像给孩子贴上了“笨”、“不行”的标签,会让孩子强烈地意识到“我真不好”、“我很笨”等等,从而对自己失去信心,变得离父母的期望越来越远,很快,一个“笨孩子”就诞生了。

往孩子身上贴标签的做法不仅是错误的,更是不负责任的!如果父母真的爱孩子,又怎么会对孩子失去信心和耐心?又怎么会给孩子贴上“笨”的标签?当父母说出那些话时,可曾想过会给孩子多大的打击,是多么的不负责任?

爱迪生小时候也被认为是个笨蛋,无可救药吗!可是,他的母亲并没有这样,反而对学校说是他们误人子弟,坚定地认为自己的孩子很聪明,将来一定能成大事,并决定亲自教育他。

结果又如何呢?爱迪生一生有许多伟大的发明,成为大发明家,留名青史。

作为父母,绝不应该为孩子贴上不好的标签。因为一旦贴上了,周围的人就会认为他是无可救药,孩子自己也会这么认为。

很多父母为了纠正孩子的毛病,总是情绪激昂地责备孩子。有的父母因为孩子“即使责备也不改”而苦恼,最后因孩子“不可救药”而放弃管教。一味责备,只能培养出真正的笨孩子。因为,孩子早已默认了自己的标签——“我很笨。”

一位父亲愤愤地对儿子说:“你看人家××,考了那么多分,你呢?不及格,你怎么就那么笨呢?!”

儿子低着头,小声地顶嘴道:“我就是笨,我笨当然不及格了。”

“你说什么?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父亲提高了声音,显然儿子的话惹怒了他。

孩子学习不好,父母着急很正常。不过,这位父亲教育孩子的方式很不妥,极易导致孩子自卑、自暴自弃,让孩子认为自己真的很笨,从而成为一个真正“不及格”的人。

其实,孩子学习不好,父母首先应该归因于孩子不够努力、学习方法不恰当等不稳定的内因,在不打击孩子自信心的前提下,引导孩子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热爱学习,这样才能逐渐使孩子步入“好好学习”的良好状态中。当孩子成绩提高后,成功的喜悦自然会更加激励他,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因此,当孩子自己说“我总是不及格,我真笨”时,父母应该立即更正,郑重地对孩子说:“你这次考试不及格,不是因为你笨,而是因为努力不够,学习方法不正确。”孩子如果在小时候就把自己定为一个失败的人,那他就会一直笼罩在这样的阴影中,自暴自弃,最终会成为一个失败者。

一位父亲这样无奈地说:“我现在最希望的就是让孩子能好好读书。我小的时候就没有上过学,受过很多苦,不想让他今后也跟我一样,我想让他上大学,将来能找个好工作。他学习很笨,每次考试都考倒数几名。考不好,他回家就撒谎说没考试。放假时还总是完不成作业。他还经常跟同学打架,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

孩子说:“我学习不好,爸爸也说我笨。我每次考试不好,爸爸就拿皮带打我,他还骂我‘笨猪,没有出息的东西,不争气的东西’什么的……”

对此,教育专家分析,当父母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时,最好不要以强制手段去管教孩子,这样会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当他在学习上出现问题时,父母就骂他笨,久而久之就给他贴上了“我是笨孩子”的标签!不管以后他做什么,总会认为自己做得不如别人好。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应该多给孩子一些鼓励。

给孩子贴上“笨”的标签的教育就是“笨”的教育,而“笨”的教育会把孩子推向“地狱”。

1973年,美国某大学的心理研究所进行过这样一个实验:8位心理学教授与学者,分头去了美国东海岸与西海岸的医院,全部声称自己“幻听”严重,结果无一例外地被当做精神病人关进了医院;住进去之后,他们立即表现得像正常人,而这恰恰被医生看成是更危险的行为。比如,那位领衔这个实验项目的教授,就被认为是“最危险”的“病人”,因为他不仅不吵不闹,甚至还不停地写笔记、作记录!医生们感到他“病得太厉害”了。

实验结果令人震惊:医生护士一旦认为某病人患有精神分裂症,就把他一切举动一律视为反常行为:写作被视为“写作行为”,与人交谈被视为“交谈行为”,按时作息被视为“嗜睡行为”,发脾气被视为“癫狂行为”,要求出院被视为“妄想行为”!倒是不少病友私底下认为他们没病。这就是著名的“假病人真医生”实验,“病人”其实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医生”。

实验者结合社会普遍现象,综合分析后得出的结论认为:在社会生活中,一旦某人被认定具有某种行为特征,那么,在相关者的眼中,他的一切行为都具有这种特征。

在教育领域,在对待孩子方面,这样的情形就更为普遍和严重。一个孩子一旦被贴上“坏”、“笨”、“差”的特征标签,那么几乎人人都认为他“坏”、“笨”、“差”,结果让孩子趋向“预期自动实现”,朝着标签所指示的方向发展。而回过头来看,孩子其实没有什么问题,恰恰是父母出了问题,就像实验中的“病人”是正常的,倒是医生乱套了。

现在,很多父母热衷给孩子测智商,测试方法也五花八门。专家很担忧地表示,父母把孩子的成绩与智商简单地挂起钩来,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不良影响。一些智商测试的方法并不科学,甚至有的父母自己从网上下载软件,让孩子点鼠标回答几个问题,这是非常有害的。

事实上,真正智商低的孩子微乎其微,除非先天性脑炎、脑外伤等因素对孩子的智力有影响,大部分孩子的智力都差不多,学习成绩高低有许多非智力因素。即使是在智商测试中得分略低于正常值的孩子,也不应该被轻易贴上“笨”、“低能”等标签,“一测定终身”的做法是绝对不科学的。

美国有一位母亲将她10岁的女儿带到儿童心理卫生咨询机构测智商。这位母亲对工作人员说:“这个孩子就是不用心学习,越来越贪玩,我想一定是智商有问题,请测量看看怎么样?”小女孩躲在母亲的身后,两只大眼盯着测量的人,一脸的惶恐。

测量以后,工作人员将孩子叫到身边,拉着孩子的小手,亲切地问:“好孩子,告诉叔叔,你为什么不用心学习呢?”孩子愣了半天才说:“反正我笨。”测量人员惊讶地问:“你怎么知道你笨呢?”小女孩回答:“妈妈常常在亲戚面前说我笨。”

测量人员明白了:这个女孩被母亲制作的“低能儿”的帽子压抑得喘不过气来,长期的不良暗示,已经让她认定自己笨了。

母亲焦急地问:“先生,孩子智力究竟低到什么程度呢?”测量人员回答:“太太,恕我直言,你的女儿智商是130,再多一些就是超常儿了。不是我想赚你的钱,太太,我倒很愿意为你测一测智商呢!”这位母亲听了,脸羞得通红。

所以说,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一定不要说孩子笨。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任何一个孩子都能成才,关键是父母如何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并积极地引导。

教子小贴士:

父母应该信任孩子,给他改正自己的机会,让他相信自己是优秀的。多对孩子细心一点,当孩子每取得进步时,父母要表扬他一下,这是对他努力的肯定。时间一长,你会发现孩子有许多优点,并不笨,更不是“无可救药”。所以,避免给孩子“你真笨”、“死脑子”、“呆子”等的消极评价吧,不要给孩子贴标签,以温和、友善、宽容、耐心、积极的方法引导孩子走好人生每一步,孩子就会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