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挫折教育: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爱
2761600000036

第36章 教孩子应对常见的挫折(3)

因为孩子对一件事的认识、观点、看法不一定都对,他说的话有时带有片面性。所以父母要学会开导孩子,让他加强自我心理调节,化解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状态;父母不应该总是站在支持孩子的立场,否则,时间长了会导致孩子遇事总是斤斤计较,强调个人利益,不利于他的成长。

6.培养孩子以宽容心待人。

今天的孩子大都以自我为中心,不管发生什么事,首先想到自己,而不是别人。如果别人做错事,他会抓住别人的缺点不放;要是自己做事被人误解,心里就会愤愤不平。作为父母,当孩子果真遭到他人误解时,也没有必要去兴师问罪,要教育孩子以宽容的心去看待已经发生的事,养成善待他人的好习惯,这也是在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父母可以向孩子讲讲自己在生活中被误解的事:“今天,我工作很努力,领导却认为我在偷懒,想想真有些委屈,但我只要问心无愧就行了。”父母的乐观和宽容态度往往会感染孩子,遇到相似的情况时,孩子就会像父母那样去面对。

当孩子的父母离异时

单亲家庭的父母,把孩子从你的羽翼下放飞吧,让他经历一些风雨,多一些历练,这样,孩子就会变得坚强起来,就会变得成熟。

近年来,我国的离婚率在逐渐上升,这就意味着单亲家庭越来越多。有调查表明,青少年犯罪78%来自单亲家庭,因为他们缺少亲情、缺少父母的关爱。父母离异,孩子因为缺少父爱或母爱,容易变得感情冷淡、心情忧郁、性格孤僻、不求上进、脾气急躁、自暴自弃,不懂得怎样与别人友好相处,甚至还会产生轻生厌世的心理状态。

洋洋是一个6岁的小男孩,他的父母经过一年多的离婚大战,于两年前离异了。洋洋的妈妈是一个坚强的女人,面对破碎的家庭,她任劳任怨、勇敢地承担了一切。她为洋洋的生活、学习提供了最好的条件。但是,事情的发展并非如她所愿。

随着洋洋一天天长大,渐渐懂事的他开始变得忧郁、孤僻,在学校与小朋友们玩不到一块,回到家里跟妈妈也很少交流,妈妈问一句,他就答一句,不问,他几乎从不说话。而有时候,孩子会很突兀地问:“妈妈,为什么别的小朋友有爸爸,而我却没有呢?他们说我是没有爸爸的孩子,不愿意和我一起玩。”

洋洋的妈妈明白,孩子正在承受着父母离异,失去爸爸的压力。在感到深深愧疚的同时,她也为孩子未来的成长充满了忧虑。

事实上,这种忧虑也是许多离异家庭的忧虑。为了不让孩子承受单亲家庭的各种压力,避免因此孩子产生性格畸形和缺陷,很多父母会再次匆匆走入“围城”。结果,因为感情基础不牢固,婚后生活并不幸福,无奈之下会再次选择离异。

要想在根本上解决单亲家庭孩子面临的各种难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成熟起来,让孩子有更好的心理素质来应对可能发生的一切事。

美国是全世界离婚率最高的国家,他们的单亲家庭和单亲孩子的比例居全世界之首。在美国,很多家庭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即使父母没有离婚,他们也有意识地不与孩子生活在一起。研究表明,那些从小与父母分开的西方国家孩子的心理素质、独立生活能力远远高于中国那些在父母羽翼下“幸福”长大的孩子。

西方国家的夫妻,他们再婚或者离婚的理由一般都与孩子无关,从而使孩子从思想上减少对父母的依赖,学会独立。而孩子面对父母的分分合合,则表现得很平静,不会影响他们的生活;而且,父母的婚姻一旦有变故,他们会变得很成熟、很有责任心,会义无反顾地负起照顾残缺家庭的责任。

所以,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单亲家庭的当务之急。单亲家庭的父母,把孩子从你的羽翼下放飞吧,让他经历一些风雨,多一些历练,这样,孩子就会变得坚强起来,就会变得成熟。

菲菲的父亲是一位部门经理,妈妈是一位老师,菲菲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快乐的小公主。但是,这种美好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就被父亲的外遇打破了。父亲经常不回家,母亲实在无法容忍,于是提出离婚。

菲菲得知这个消息,痛不欲生,她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哭了好几天,甚至还用头撞墙。一向活泼开朗的她变得抑郁起来,学习成绩也迅速滑坡,从原来的优秀学生,倒退到全年级的倒数位置。

母亲也曾经希望把女儿的情绪拉回来。可是母亲一开口,菲菲就捂住耳朵大哭,求妈妈不要再烦她。妈妈说,普通家庭中的简单快乐,在他们家已经没有了,任何事情都没有办法再让菲菲快乐起来……

这是一个离婚伤害孩子的事例。父母离婚,孩子总是处在最容易被伤害的位置;父母离婚,更是导致青少年心理病变或者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夫妇要认真经营自己的婚姻生活,如果两人的婚姻出现了状况,首先应该要想到孩子的感受。

父母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性格、责任心与道德品格的形成和发展,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父母一定要多为孩子着想,想想他幼小的心灵多么需要父母的温暖,多么需要父母爱的雨露的滋润。要知道,孩子的成长耽搁了就不可能再重来。

离婚是父母双方的事,但伤害最大的还是孩子。孩子幼小的心灵一旦受到重创,就很难愈合,即使能愈合,也会留下深深的疤痕。所以,希望为人父母者,要认真地去爱护好、守护好自己的家园,尽量避免让孩子受到伤害。无论是等待离异的父母还是需要再婚的父母,为了孩子能健康成长,多考虑一下孩子的感受吧!

挫折教育建议:

1.在孩子面前不要诋毁对方。

先不说父母离异谁对谁错,可孩子亲生父母的事实永远也改变不了。家庭破裂已经伤害了孩子,所以应该想办法去弥补,不要把过错推到另一方身上。要想让孩子真正地接受父母离异的现实,做父母的就算有天大的冤仇,也不能在孩子面前诋毁对方,要让孩子觉得父母还是以往深爱自己的父母。

一位5岁孩子的母亲这样告诉孩子:“妈妈爸爸是因为相处得不开心,所以不住在一起了,可妈妈、爸爸还像以前那样爱你,如果你想爷爷奶奶,跟妈妈说一声,妈妈就会送你过去,你还像以前一样,什么也没有失去。”孩子听了自然很高兴。这位母亲说:“我虽然恨我的前夫,可就算走到天涯海角,就算再刻意隐瞒,也改变不了他是孩子父亲的现实,血永远浓于水。再说,既然家庭环境已经残缺,我不想孩子得到的爱也是残缺的。”

相同的境况,不同的教育理念,对孩子的影响决不是微乎其微的。如果母亲教孩子憎恨对方:“你爸爸是个坏人,是世界上最坏的人!”“我们现在这么可怜,都是你爸爸造成的!”这样,往往就会把仇恨带给孩子。从小就有仇恨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变得自暴自弃,充满仇恨情绪,以自我为中心,不信任他人。这样的孩子,很难有幸福的未来。

2.向孩子简单解释离婚的原因。

有时候,孩子会误以为自己是父母离异的主要原因。孩子也许会想起自己曾打翻牛奶、尿床或考得不好,所以导致父母吵架,进而离婚。孩子如果有类似的疑虑,父母应该清楚肯定地告诉孩子,爸妈的分手不是他造成的,而是大人之间的问题。

父母要以简单、客观的话来解释离婚的原因,千万不要用复杂难懂的言辞指责对方不是,破坏另一方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如果父母双方能平心静气地一起告诉孩子最好,做不到的话,就分别与孩子在私下沟通,但说法得事先协商好。

3.不要拿孩子来出气。

很多离异的父母喜欢拿孩子当出气筒:“你怎么和你那个坏爸爸一样?”“你真没出息,都是你妈妈把你宠坏的。”有些离了婚的父母虽然在离婚时力争对孩子的抚养权,但却只是为了不让对方得逞,或将孩子视为“人质”,通过控制孩子来报复对方。在这样的家庭中,妈妈或爸爸常对孩子过于严厉,百般挑剔,动辄指责孩子的某个特点,很少慰藉孩子的痛苦和孤独,甚至把自己生活的不顺都归罪于另一方和孩子。这些都是非常错误的,一定不要有这种心态。

4.不要对孩子有补偿心理和行为。

一些父母在离婚后,觉得有愧于孩子,于是就把无限的爱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在教育上放松了要求,在行为上过分溺爱孩子,对孩子的事包办代替,在生活上有求必应,在情感上加倍满足,孩子犯错误时也舍不得批评,孩子不肯上进时总帮他找借口。

天真、幼小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最需要父母经常性的正确理性的教育和引导。但是,因为对孩子有补偿心理,于是就让溺爱行为成了家庭中教育、引导孩子的障碍。孩子常常在不知对错的心理状态下做自己想做的一切,很难成为一个明辨是非、敢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5.不要对孩子期望过高。

有些母亲在离婚前就不能独立自主,没有职业目标和社会生活,离婚后,又突然失去了丈夫这个“支点”,就会把孩子当成生活的唯一目标,从而对孩子产生过高的期望,这样就会让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压力过大,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望子成龙是中国父母普遍的心态。离异的父母更是希望通过孩子的成功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急功近利的做法往往不会有好的结果。所以,父母不要将孩子的发展当做自己生活的核心内容与精神支柱,不要过分地要求孩子出人头地,那种希望通过孩子的功成名就来为自己不幸的婚姻“争口气”的想法也是错误的。

当孩子陷入“早恋”时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在情感上极为敏感和脆弱,需要真诚的沟通以及和风细雨式的辅导。过激的处理方式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会加剧亲子矛盾。

所谓“早恋”,是中小学生在接受学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现象,是家庭、学校乃至社会对中小学生过早地陷入恋情现象的一种批判性称谓。

少年男女之间发生朦朦胧胧的情感,清新而纯洁,自有其美好的一面。但如果将这种情感发展到了一对一的男女恋情,就会深陷其中,并随之带来一些危险,比如,会影响学业,也会影响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容易产生性罪错等等。

“早恋”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除了近年来青春期普遍提前,生理发育提早外,社会对男女恋情的宽松环境、影视作品中过多的婚恋内容以及“黄”毒的污染,都对孩子过早陷入恋情起了推动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孩子“早恋”很难避免。

对孩子的“早恋”,很多父母存在几个误区:

一是“草木皆兵”,看到男同学送给女儿贺年卡、男女同学一起做作业等等很正常的事,父母就大惊小怪,就认为是“早恋”。实际上,喜欢和异性接近、注意自己的形象打扮、有意无意地谈论异性等现象,是一个正常发展的人的必经阶段。有这些现象是正常的、合理的,没有这些现象才是不正常的。父母如果对这些平常事有非平常态度和行为,如愤怒、限制、谩骂等,都会刺激和误导孩子性心理的发展,严重时会给孩子造成终身伤害。

二是“洪水猛兽”,父母一发现孩子与异性有过多接触,就不问青红皂白,如临大敌,把问题想得过分严重。仔细分析少男少女相恋的原因,有的是课外接触的机会较多,有的是为排遣过重的学习压力,有的是因为无法解脱的孤独,有的则是寻找到了倾诉成长烦恼的对象,凡此种种,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极易出现的问题,相恋只是一个出口。

高中生小强和小雯在一个班学习了一年半,说的话不超过十句。这学期开始,小强的座位调到了小雯的后面,于是才有了几句话的交流。

一天,小雯采来许多草茎,编了很多小玩具放在课桌上玩。

“真有趣!”小强的眼睛里竟放出惊异的目光,小雯给了他一个小玩具。

有了第一次正式接触,他们的话逐渐多了起来,从喜欢一起聊天开始,慢慢地觉得谁也离不开谁了。

小雯说:“其实,我说不清究竟为什么会喜欢小强,只觉得和他在一起很快乐,雨后的太阳、微风中的泥土、夕阳西下的场景都有了不同的韵味……”

三是“暴风骤雨”,有相当一部分父母把“早恋”问题当做重大错误来处理,甚至采取跟踪、侮辱、责骂、查日记、隔离等手段。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把相恋的双方反而越推越近。其实,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在情感上极为敏感和脆弱,需要真诚的沟通以及和风细雨式的辅导。过激的处理方式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会加剧亲子矛盾。

所以,父母需要对此正确认识,建立正确的态度:早恋是青春期中的常见情形,是心理和生理发育的正常过程;早恋不合时宜,不应提倡,但也不能简单粗暴地制止;早恋中的孩子很脆弱,父母在劝导时不应伤害孩子的自尊;早恋并不是犯罪,不可以给孩子过大的心理压力;不能因预防早恋而不信任孩子,疑神疑鬼。

孩子有“早恋”,就会有失恋,这是恋爱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有追求恋爱的自由权利,当然也有接受爱或拒绝爱的权利。一名中专生在失恋后这样写道:

我是一名中专生,失恋的痛苦让我不能自拔,更别说用心学习了。我和女友是初中同学,我俩特别能谈得来。初中三年,我们总在上学、放学的路上结伴同行,我们之间也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初中毕业后,我们都上了中专。虽然不同校,但我们还经常见面,我们之间的感情自然发展为恋情了。

前几天,她突然对我说,她喜欢上了同班的一个男生,她不想欺骗我,就提出分手。当时我感到特别难过。我们有四年的感情基础,怎么说变就变呢?虽然我们分手了,可我还是忍受不了对她的想念,她对我说过的话,她的一笑一颦,都让我回味。我每天都是在昏昏沉沉中度过的,我真的不想活了。

孩子在失恋后往往不能自行解脱,可能会感到震惊、伤心、愤怒,内心和生活都受到重创,感觉自己一无是处,没有人爱。不同的孩子在失恋后的表现不同。有的心灰意冷,长期沉溺在痛苦中不能自拔;有的抱着“破镜重圆”的侥幸心理,苦苦等待,结果白白浪费了青春时光;有的则失恋不失志,能够从失恋的痛苦中崛起,用学业的成功体现自己的价值。

“早恋”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问题,也是家庭教育中十分棘手的问题。处理好这一问题需要成人社会与孩子的共同努力,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挫折教育建议:

1.对孩子加强青春期的教育。

对孩子青春期的教育包括传授生理知识,介绍心理发展状况,让孩子认识掌握社会道德观念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基本原理。应该运用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青春期的各种知识。在一定的年龄段,父母要担负起向孩子传授性知识的任务,敢于面对孩子谈性。

2.与孩子实现经常化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