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名家教子书:母亲的榜样(中国篇)
2758200000018

第18章 刘亦婷之母刘卫华:培养哈佛女孩(2)

所以,母亲决心把逆反期的不利因素减少到最低限度。父母通过主动调整教育方式的办法,力争继续与孩子保持沟通并保持影响力,以便高效低耗地进行“精神灌输”,帮助她早日形成科学、高尚的人生观。

问题随着刘亦婷上了初中以后慢慢的显示了出来。

在刘亦婷上初中的第一个周末回到家,母亲发现她在兴高采烈边吃边说的过程中,随手往地上丢垃圾。母亲提醒了她之后,她马上道了歉,并把垃圾捡起来扔进字纸篓。

过了一会儿,她又丢,母亲又提醒,她又道歉……反复几次之后,婷儿便不耐烦了:“这有什么嘛?我们在学校里都这样!有人打扫卫生!”

“别人都这样,不等于这样就正确呀!”

“这么一点小事,有什么可说的嘛!”

“事情虽然不大,但习惯却很不好,至少是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爸爸也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你住校才7天,就把3岁起就养成的好习惯弄丢了?难道不该说吗……”

“谁像你们嘛,我一个星期才回来一次,还要挨说!呜……”

刘亦婷哭着走进卫生间,洗头洗澡去了,把妈妈和爸爸晾在外面直摇头。洗着洗着,哭声变成了歌声——这是她自己发明的“换心情”的办法。

过了一会儿,她擦着湿漉漉的头发走出来,脸儿红红地撒着娇说:“爸爸妈妈,我知道你们说得对,不知道怎么搞的,就是想和你们争……”说着说着,眼圈又红了。

这是最让刘卫华夫妇感到心软的时候,也是最容易和婷儿讲道理的时候。母亲耐心地开导她:“你的心情我们非常理解,知道吗,你就要进入青春期了。心理学家把青春期称之为‘心理上的断乳’,这是正常的发育过程。需要注意的是,青春期的逆反心理会使你盲目地反抗父母,越是正确的意见越不想听。希望你能正确认识青春期的心理特点,避免在初中阶段走弯路……”

婷儿听话地点着头,亲热地和他们拥抱之后,唱着歌进屋做作业去了。刘卫华夫妇的心情却无法像孩子那样轻松。经过这个“首次交锋”,婷儿的父母总结道:现在该是适当“放权”的时候了,要“抓大放小”。一些小事还是让孩子在生活中增长经验吧!

从那次以后,刘亦婷的父母改变了他们和孩子的交流方式。他们总的思路是双管齐下:一方面父母主动调整教育方式,让他们的好思想好办法能被婷儿顺利接受,另一方面鼓励婷儿独立思考,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去辨别善、恶、美、丑。

他们坚信,小学以前打下的思想基础不会说垮就垮,强烈的上进心会驱使她去追随严格的老师。几年之后,母亲才看到了婷儿初中的日记。这些日记说明,父母的做法是有效的。孩子在自己的探索和思考之中,总是认同爸爸妈妈的说法。

但是,有了孩子思考的过程,那些正确的思想观念,就不再是父母和老师的要求,而是变成了她自己的经验。这样就更乐于被孩子所接受和掌握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沟通也就变得容易起来。

教子点睛:

随着孩子一天天地长大,也许父母的烦恼就增加了。他们会觉得孩子越大越不听话、越难管教。作为孩子,他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会与父母产生对立情绪,出现所谓的逆反心理。如果父母能与孩子建立充分信任的关系,与他交朋友,以诚相待,以身作则,问题就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用成熟的态度处理人际夫系

从婴幼儿阶段开始,刘亦婷就在接受做事讲究合理性的训练,这奠定了她后来的好习惯。这种习惯也不可避免地引出了另一个问题:因为自己做事要合情合理,她也要求别人做事同样合理。

在小学阶段,因为不住校,这一点还不大突出。进入初中之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同学们每天24小时在一起,这就好像是把一群小刺猬关进了同一个笼子。这时,刘卫华发觉,女儿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就显示出问题了。

有一段时间,女儿所在的寝室的卫生评比总是不如以前,她心里很着急。婷儿是个做事认真的人,第一次还忍着,到第二次就忍不住了。她没好气地对两个有责任的女孩小S和小L说:“这个星期的清洁,由你们两人包了!”

“为什么?”对方不服气了。婷儿得理不让人,叽叽呱呱说了一堆理由。对方说不赢她,可是心里不服,小声嘟囔着很不高兴。两个女孩的反应让婷儿觉察到,自己大概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妥,可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对。她把这件事写进了日记,叹道:“我真不知该如何处理这类事了。”孩子的班主任李老师看后,批了一句:“要讲究点方式。”

有一次,峨嵋电影制片厂派了几个人到外国语学校,拍了刘亦婷年级的一班上英语课的情景。刘亦婷在二班,班上的孩子们眼巴巴地等着,盼着,以为拍完了一班就该轮到二班了。可是,那帮人从一班出来,就开始收拾器材,一副收工打烊的样子,到了也没到二班拍半个镜头。

二班的小家伙们大失所望,不少人都大呼“不公平”。婷儿也是其中一个。喊完了,她还觉得憋气,于是提起笔来,又把这件事写进了当天的日记,理直气壮地交到李老师手里:“我们班的同学都有些不平:为什么峨影拍那么多一班而不拍我们班?我不是认为出风头就是好,但我认为要公平。”这显然是一副为民请命的架势。

在日记上面,婷儿意犹未尽,还画了一幅挺生动的插图:十几颗小脑袋瓜聚在一起,发出不平的呼声:“凭什么?”其实,事情原本很简单:学校仅仅是为了请峨影厂拍一位英语老师的公开课而已,跟婷儿他们班本来就无关。

孩子这一类的抱怨日益增多,引起了母亲的思考:一个不甘平庸的人,就应当学会用成熟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一切不尽人意的人和事。如果需要,就以有效的方式去推进它的改善,而不是满腹牢骚,怨天尤人。况且,很多让人们烦恼的东西,其实只是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应该宽容处之。

宽容精神,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从来是不缺乏的。林则徐说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也是世界很多民族公认的美德。进一步说,宽容也是成就一番事业必不可少的心理素质。中国人爱说,“宰相肚里能撑船”,美国很多名牌大学,也要求它的学生具有宽容的性格特征。

明朝学者洪应明在他的《菜根谭》中对社会心理和人生规律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在宽容问题上,洪应明不像其他人那样,把宽容仅作为个人修养来片面地强调,而是牢牢抓住宽容精神与其他素质的辩证关系,把宽容与仁爱、正直、廉洁融为一体去认识。那正是刘亦婷父母所希望的成熟态度。

于是,母亲选择了洪应明的几段精彩的论述,抄录给孩子看。它们是:

“情能有容,仁能善断,明不伤察,直不过矫。”

“攻人之恶勿太过,当使其堪受,教人以善勿太高,当使其可从。”

“好丑心太明,则物不契。贤愚心太明,则人不亲。”

其实,母亲心理明白,光有原则还不够。还需要通过大量实例来掌握这些原则。于是,每当孩子对什么人感到不满或苦恼的时候,母亲就在周末抽出一二十分钟跟她讨论分析,看看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用怎样的态度来对待最合理。

刘亦婷的领悟能力很好,母亲形容女儿理解力很好,就像一艘航船上有一柄灵敏的舵,很容易通过理性的方式拨动它。以后,那些无意义的抱怨越来越少了。再后来,孩子令人欣慰的表现越来越多,上高中后,她已经很懂得识大体顾大局了。

排演古典名著《简·爱》片断时,同学们都认为刘亦婷演过电视剧,理所当然应该是女主角。而她却主动选了个只有一句台词的小配角。刘亦婷告诉母亲,作为排演英语小品的组织者,她最感兴趣的是让每个参与者都找到发挥特长的机会,让大家共享艺术创造的乐趣。

教子点睛:

要教育孩子关爱人,父母自己首先要做到经常想到别人,做出榜样。如带孩子乘公共汽车,遇到怀抱婴儿的母亲,应主动让座。对待家中老人要关爱爱护,生病了要悉心陪伴照顾。这样,在父母言传身教的感染下,孩子很自然地处处想到关心人,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一个懂得顾忌别人感受的孩子,到哪里都会受到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