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父母 教能力
2758100000018

第18章 自我管理的能力(2)

另一位母亲说:“唉,现在的孩子真是拿他们没办法。我家这个孩子,整天不睡午觉,怎么说都不肯听。还闹得一家人都睡不好。”孩子在一旁笑嘻嘻地说:“对,我就是不睡。”

两位母亲当着孩子的面,说孩子的坏习惯,恰恰起到了负向强化的作用。这样的强化对于孩子来说,不仅不能够促使孩子向父母期望的良好方向发展,反而会强化孩子的缺点。

要想让孩子发挥其所长,改正其缺点,父母就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当孩子有所进步时,要及时地给予赞扬,而发现孩子的缺点时要正面地指出他的不足之处,并告诉他该如何改正。这样,孩子才能不断地向好的方面发展,改掉不好的习惯。

建议四:教孩子端正思想态度

要想让孩子正视自己的缺点,首先要让他端正思想和态度,因为正确积极的思想态度是孩子修正缺点的基础。在积极正面的思维引导下,孩子一旦付诸于改正缺点的行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确的思想态度与父母在生活中的教育和培养是密不可分的。父母要注意多向孩子灌输正统的思想观念,尽量不要让他受到来自外界的消极负面思想的影响。正确的思想态度是孩子人生的基石,也是他行为规范的原则。

平时,父母要让孩子注意审视自己,时常自我反省,及时认识自己的缺点,并用心改正。一旦发现孩子有不正确的认知,父母要及时引导,千万不要让缺点成为孩子人生之路上的“绊脚石”。那么,当孩子做错事时,父母应采取怎样的态度来对待,才能让他有正确的认知呢?

假如,孩子不小心打碎了花瓶,却对父母说是小猫碰掉的。这时,父母可以假装对小猫说:“猫猫,花瓶是你打碎的吗?你不承认?像打碎一只花瓶这样的小事情没有必要对我撒谎吧,花瓶碎了再买一个就好了,可是撒谎却不是好习惯哦!”

这样,孩子就可以从父母对小猫的态度中知道自己得到了原谅,并能够明白花瓶碎了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面对事情该用坦诚的态度,而不是撒谎。让孩子端正了态度,孩子就能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知道如何约束自己和改正自己的缺点。

金玉良言

父母在对孩子正确行为进行表扬和鼓励的同时,也要引导孩子反省和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既端正了孩子的思想态度,让孩子知道怎么样做才是正确的,又能让孩子在是与非的对比中,知道如何改正缺点。这样,孩子就拥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在以后的人生之路中不断地改正自己的缺点,从而不断完善自我。

自主选择:教孩子把握好自己的选择权

人生最困难者,莫过于选择。

——(英国)莫尔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中国)孔子

一个小男孩5岁时,妈妈要他读幼儿园,但是他想读小学,于是妈妈把选择权给了他:“如果你能考上,就让你读。”在那个时候,小男孩第一次知道,一个5岁的小孩居然有选择的权利。他特别珍惜那个选择,于是我努力读书,结果真的考上了他想上的学校。

这个小男孩就是李开复。

如果妈妈没有因为孩子太小而不把选择权交给他。事实证明,把选择权交给孩子,他就会珍惜这个权利,就会用好这个权利。今天的李开复也是在“听从内心的选择”,其实,这与他小时候的自主选择是分不开的。

每个孩子的手中都握着自己的未来,有迈向成功的潜能,也有失败的可能。他们都有权利选择成功或者平庸,没有任何人和任何事能强迫他,每个孩子的未来都在自己的手中,就看他们自己如何选择了。

在现代社会中,孩子必须学会自主选择,从而积极有效地学习、生活、管理自己。进入社会后,孩子必须自己选择配偶、行业、公司……每一天面临的都是各式各样的选择。

父母无法为孩子安排一个美好的人生,因为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人生观。父母只能教孩子如何去规划自己的人生,并按照自己的理想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因此,父母要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机会让他学会在面对问题时作出自己的决断,而不是事事包办和代替,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孩子的自由发展。

培养建议

建议一:相信孩子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

很多父母不放权让孩子自主选择,就是因为对孩子没有信心,怕他会做错事,这也直接导致了孩子对自己没有信心。

这些父母对孩子照顾得十分周到,从清晨起床、吃早餐,一直到上学、放学、写作业,凡是能想到的、能做到的都替孩子包办了。从表面看,这似乎是父母关心孩子现,但实际上却会导致孩子产生依赖性,不会吃力自己的事情。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他最希望的是得到父母的信赖,希望父母让他对自己的事情进行自主选择,并希望父母能够从内心里真正支持他。这样,孩子才能获得心灵上的力量,在人生的道路上拥有更大的前进动力。

一天,妈妈下班回家忙着给彤彤做饭,6岁的彤彤自己在洗手池边洗手,突然看到了喷壶,就拿着喷壶跑到厨房,向妈妈说:“妈妈,给花浇水,花要喝水了。”

妈妈说:“好吧,彤彤去给花浇水吧!”

妈妈把饭做好后,出来一看,花的确是浇了,但水却撒满一地,妈妈说:“彤彤,现在地板上都是水了,该怎么办呢?”彤彤马上跑到了卫生间拖着拖布过来,仔细地擦起地板来,一边擦口中还一边念念有词地说:“要干干净净,干干净净。”

不一会儿,地板上的水就被擦干净了,妈妈高兴地说:“彤彤可真有办法。”彤彤也高兴地笑了。

父母要相信,孩子会对自己的事情作出相应的处理,而且这种处理事情的能力会在日常生活的锻炼中得到不断提高。父母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对孩子的行为作出评价,否则,长此以往父母会很感到累,而孩子也会丧失自主选择和负责任的能力。

每个人的人生都会遇到问题,然而真正快乐的人并不是没有问题或问题少的人,而是知道如何解决问题的人。父母如果信赖孩子,就会给孩子自己处理问题的信心,这样他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才会更加冷静从容地思考,并作出自己的选择。

建议二:给孩子独立自主的空间

孩子最终都要离开父母的呵护,走向独立生活的道路。孩子未来生活的好坏,关键在于他是否具备了未来生活所需的基本素质。因此,父母要为孩子保留一块自主的发展空间,让孩子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和理性的爱。

父亲从丹丹上幼儿园的时候开始,就每天都给孩子一段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只要不做危险的事情,丹丹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任何事情。

在这个时间段,丹丹有时候是去玩,有时是画画,有时会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当然,也有时是东瞧瞧西看看最终什么也没干成,但是在自由支配时间的过程中,丹丹却渐渐懂得了珍惜时间,并学会了更合理地安排和利用时间。更重要的是,一段时间过后,她也许会了自主选择,知道选择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

只有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发展空间,才能让孩子在生活中从小事开始,逐渐学会规划和安排自己的生活,知道哪些事情该先做,哪些事情可以后做或者不做。

当然,孩子的生活经验还不足,思想也比较稚嫩,可能会因此而出现判断上的错误,但这种错误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并不是什么坏事。因为孩子可以从中吸取到教训,这种教训会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谁都不是一开始就能自主选择,但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观念和判断。给孩子自主的空间,让他在自主支配中学会如何抉择,对他的一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建议三:尊重孩子的选择

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也会想利用自己的经验、阅历来为孩子选择更有前途、更加光明的成长之路。但孩子的路毕竟要靠他自己来走,父母若能尊重孩子对自我世界的决定,孩子便会因此有一种自我价值感和责任感。

一位父亲在儿子很小的时候就很注意培养他自己作选择的能力,哪怕孩子的选择与自己预料的不一样,他也从不以自己的意志去影响孩子的思路。

在儿子小学毕业将要升中学的时候,他选择了上综合学校。综合学校是教育改革的成果之一,孩子在这里读完初中的课程以后,既可以上文理高中,也可以上职业高中。在这期间,老师和家长会就孩子的潜质与发展方向进行开发和观察。同时,老师和家长会对这些意见进行相互的交流,然后把总结意见提供给孩子做参考。但这些意见也仅仅是参考意见而已,真正的选择权还是在于孩子自己。

儿子在选择自己的未来时,没有考虑“我这样选择父母会不会喜欢”,而是考虑自己会不会喜欢,自己该怎样去规划自己的未来,怎样去按照计划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

最终,儿子的选择成就了他的人生成功之路。

父母要知道,孩子虽然年龄小,但却是一个具有自主性和自身内在要求的个体,而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或单纯的被动的接受者。父母和孩子作出的选择很难总是一致的,当意见发生分歧时,父母不应该一口否定孩子的意见。如果父母经常否定孩子的选择,会使孩子觉得父母不尊重他的选择,这样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事实上,在选择的过程中,父母可以为孩子提供各种相关信息,让孩子充分考虑后再作决定,但不要以自己的意见去取代孩子的选择。如果孩子在认真考虑后作出了合理的决定,父母就应该支持孩子的选择。

建议四:及时为孩子作选择提供帮助

培养孩子自主选择的能力,并不是任孩子盲目地选择,在孩子进行重大的决定时,父母可以帮他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并熟悉各个选项,这有助于孩子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

在孩子作选择之前,父母也可以和他一起分析资料,找出各个选项的利弊,了解孩子做出选择的动机,在此过程中,也能培养孩子分析事物和自主选择的能力。

若是孩子有较强的自主能力,父母则可以让孩子自主完成选择。只要父母在重大的事情上帮孩子把好关,避免出现重大的错误就可以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具有不同的自主选择的能力,父母把关的尺度也应该不一样。

关于孩子小的时候要不要让他洗碗这个问题,许多家长都拿不定主意,总是担心孩子会因为够不到水池,又拿不住碗把碗摔碎了。

但是,瑞琪的妈妈却别出心裁,她特意为8岁瑞琪准备了一个小板凳,妈妈说:“瑞琪,妈妈知道你特别爱做家务,想自己洗碗,可是水龙头太高了,你够不到。妈妈给你准备了一个小板凳,以后你可以踩着小板凳自己洗碗了。”瑞琪兴奋地喊道:“谢谢妈妈!”然后,马上就踏上小板凳,高兴地学着妈妈的样子洗碗了。

培养孩子,要遵照客观规律,并积极地创造条件让孩子在生活中得到锻炼。既不能因为望子成龙过于心切而拔苗助长,也不能消极地完全“顺其自然”。 而是要在孩子作出选择后,积极地为孩子提供有力的帮助,从而培养孩子做事情的积极性和面对事情的决断能力。

金玉良言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有美好的人生,好的人生源于一个又一个正确的选择,所以培养孩子自主选择的能力非常重要。培养孩子的自主选择能力,一定要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机会,并及时给孩子提供各方面的帮助,使孩子能够作出理智和科学的选择。在孩子作出合理的选择之后,父母应该尊重并支持他,相信他能够为自己的选择作出相应的努力,让他从父母的信任中获得自信。这样,他才会在以后的人生中更加自信地面对更多的人生选择。

正视失败:避免孩子在同一个地方摔两次

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次地站起来。

——(中国)张海迪

一经打击就灰心泄气的人,永远是个失败者。

——(英国)毛姆

克莱蒙在很小的时候就没有了父亲,母亲靠给人缝补衣服来维持一家的生计,他在童年时就开始出去卖报纸。

有一次,他走进一家餐馆卖报,被人赶了出来。他趁老板不注意的时候,再一次溜进去卖报,餐馆老板很生气,一脚将他踢了出来。可是克莱蒙并没有感到害怕,而是揉了揉屁股,又拿了更多的报纸,再一次溜进餐馆。餐馆的食客见状,纷纷为他说情,让老板不要再撵他,并积极地买他的报纸看。那天,克莱蒙的屁股虽然被踢疼了,但口袋里却装满了钱。

克莱蒙上中学的时候,就开始试着去推销保险。当他来到一栋大楼前,当年卖报纸的情景又出现在他眼前,他一边紧张,一边鼓励自己,一定要走进去!走进大楼时,他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他想如果这次会被赶出来,他要向当年卖报纸一样再试着走进去。可是,那天他并没有被赶出来,所有的办公室他都去了,只有两个人买了他的保险。从推销的数量来看,他失败了,但他觉得自己收获很大,因为他重新认识了自己。

第二天,克莱蒙卖出了4份保险,第三天卖出了6份,他的事业从此开始了。20岁时,他设立了保险经纪社,虽然社里只有他一个人。开业的第一天,他在繁华的大街上卖出了54份保险。有一天,他卖出了122份保险,这是个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数字,以一天工作8小时计算,平均每4分钟就成交一份。

后来,他成为美国联合保险公司的董事长,美国的商业巨子之一。

若是把一个失败的人和一个平凡的人做比较,就会发现他们在年龄、能力或者社会背景等诸多方面都有着非常相似的地方,但他们有一点截然不同的是,就是面对失败的反应。

很多孩子对失败都很敏感,父母应该从孩子幼时就培养他正视失败的能力,让他懂得失败不是失败者的同义词,失败只是生活经历的一部分。

有些人在失败跌倒后,就只会痛哭、抱怨,或者呆在原地不前进,希望避免再次受到打击;而成功的人的反应往往是,跌倒了就马上爬起来,同时总结出失败的经验和教训,然后进行自我改进并继续前行。所以说,孩子面对失败的态度,对孩子的一生有着重大的影响。

父母要鼓励孩子不要因为畏惧失败而停滞不前。这样,孩子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去尝试,人生的成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让孩子正视失败,他才能有机会获得成功。

培养建议

建议一:不要让孩子有“我是失败者”的想法

要想孩子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就不要让他有类似于“我怎么这么笨呢”“这点小事也做不好”“我是一个什么也做不好的失败者”之类的想法。

父母应该告诉孩子,任何一个人都会有缺点,都会经历失败,失败并不等于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只是说明自己还需要去努力,或者某些方面有待去完善。只要孩子明白了失败的含义,他就不会因失败而停滞不前,而会自信地继续走下去。

建议二:不要让孩子总是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