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名家教子书:父亲的榜样(中国篇)
2757800000014

第14章 董建华之父董浩云:舍得让孩子吃苦

从东方海外的掌舵人到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再到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人生是成功的,这与他父亲对他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国际媒体这样评论:“董建华是其父董浩云刻意雕琢的一颗明珠。”董建华始终牢记父亲的教诲:要全面锻炼自己,生活要简朴,要以中国人为骄傲。

董建华,1937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定海。1947年随全家迁居香港。1960年毕业于英国利物浦大学机械工程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随后,他进入美国通用电力公司工作。1978年,其父退休,他正式执掌父业。1996年12月16日,他当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1997年7月1日就职。2005年3月10日辞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职务。2005年3月12日,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他被增选为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董浩云(1912~1982),生于上海,原名兆荣,“现代郑和”,中国东方海外货柜航运公司创办人。1927年中学毕业后考入航运业训练班,1928年到天津航运公司当职员,后逐步升任为常务董事,踏上了经营航运业的生涯。后来,他组建了强大的船队,共有150多艘船舶,总吨位超过1100万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独立船东之一。

全面锻炼自己

董建华的父亲董浩云17岁独闯天下,经过艰苦奋斗,终于造就了一个以香港为基地、拥有1100万吨巨轮的远洋海运王国——东方海外。60年后,其长子董建华不仅子承父业,继续经营着父亲留下的这个海运王国,而且秉承父亲的“以中国人为骄傲,再创天地”的信念,走上政坛,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首任行政长官,为香港回归祖国及祖国的统一大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董建华的成功之路与董浩云的教育密不可分。董建华大学毕业后,舆论认为,董浩云肯定会安排儿子去美国继续深造,或回香港在董家的海运王国执掌要职,为自己分担经营管理上的压力。然而,出乎人们意料的是,他却要董建华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做一名最普通的基层职员。

董浩云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董浩云与董建华之间有过这样一段谈话,可以看出董浩云教子成才的良苦用心。

董浩云问:“小华,你能明白我为什么要让你进‘通用’吗?”

董建华回答:“我明白。因为‘通用’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其总裁阿尔弗德雷·斯隆创立的现代企业管理原则,我想也肯定适用于我们这个国际型的航运企业。我相信,我在‘通用’可以学到许多东西。”

董浩云虽然点头同意儿子的回答,但仍然觉得他的理解不够深刻。董浩云进一步表明了自己的想法:“小华,我并不怀疑你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但我担心你的刻苦精神不够。你不要想到自己有依靠,你必须自己主动去找苦吃,磨练自己的意志,接受生活的挑战,并且一定要战胜它。所以,你必须全面锻炼自己,从最底层做起。只有先做好一名普通职员,今后才可能明白应该怎样对待你手下的职员;在这以后,你才能充分考虑学习别人的经验,为将来开创新的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听了父亲的话,董建华立即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他坚定地回答:“请爸爸放心,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董建华听从了父亲的安排,在美国勤勤恳恳干了4年,1964年才回到父亲的身边。

在通用打工的日子里,董建华不仅学到了先进的管理经验,更重要的事还学会了为人处世之道,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他以后能使东方海外摆脱危机,重振雄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这并不是强调,只有吃过苦的孩子才会成才,也不是强调一定要让孩子去吃苦。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孩子的成长道路一直很顺利,没有经历过什么风雨的话,他就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为所欲为,这是非常有害的。

因此,今天的教育专家和一些有前瞻性眼光的父母提出,适当地对孩子施行“吃苦教育”,让处于打好顺境中的孩子对艰辛的生活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认识,这样就可以让孩子的身心得到锻炼,从而健全他的人格。

教子点睛:

让孩子全面锻炼自己,是培养他适应社会能力和养成吃苦耐劳品质的有效途径。董浩云就非常注意这一点,他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要孩子从小经历磨难、挫折、吃苦,可以说,这是一种远见卓识的教育方法,值得今天的父母借鉴。

生活要简朴

董建华13岁在香港进入中学,19岁考入英国利物浦大学机械系。

在利物浦大学学习时,正赶上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董浩云的船队得到了迅猛的扩张,成为拥有亿万资产的世界级船王,此时的董建华也随之成为一名世界级的富家子弟。当时在欧美留学的富家子弟常常互相攀比,比如,比高级轿车,比出手阔绰,比穿着时髦,而董浩云则要求董建华过简朴的生活,把心思都用在学习上。

董建华记住并遵守了父亲的教导——自律、自尊、自强,饮食起居没有一样因为自己是船王的儿子而与众不同。他与普通的留学生一样,乘坐公共汽车或骑自行车往返于校园和住所之间,一门心思钻研自己的学业。

董浩云虽然是亿万富翁,但他意识到,对孩子来说,让他拥有一种天生的金钱优越感对他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他十分重视对孩子进行“磨难教育”,惟恐孩子走上“贵族化”的歧途。他认为,作为饱经风霜的长辈,应该为孩子的未来着想,再富也要“穷”孩子,特别是在孩子人格形成的雏形期,适当设置一些障碍,让他经受一些挫折,少花些钱,多动动手,逐步增强自力更生的意识,这样才是对孩子的真爱,才是真正给予孩子终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由此可见,董浩云对董建华的生活要求是多么的严格!并且在董建华大学毕业后,董浩云让他到美国去打工,从而让董建华明白,有价值的财富要靠自身的努力去积累,积累财富的过程比财富本身更有价值。这真可以称得上是“富门寒教”,让人佩服。

在今天,这种“简朴教育”也应该大力提倡,这是孩子一生的精神财富。但是,遗憾的是,现在一些富裕家庭,孩子们的生活、学习条件好得让人惊叹,难以想象,那种“艰苦朴素”的精神在这些孩子的眼里已经成了“老古董。”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的父母也把“简朴”的“本”忘记了。

很多年轻的父母认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绝不能让孩子再像自己小时候那样吃苦了,人家的孩子有的,自己的孩子也得有;人家的孩子没有的,自己的孩子也要有。

现在的孩子普遍过着这样一种生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吃豪华大餐,穿高档名牌,上学车送,放学车接,同学之间请客送礼那叫一个气派……不可否认,这是在蜜糖罐里泡大的一代。很多父母认为,这是今天这个富裕时代孩子应该享有的,殊不知,让孩子过这种生活,不但不是爱孩子,反而是害了孩子。

有句话说:“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这句话是永远的真理。作为父母,对孩子的爱要有度,要分清什么是真爱,什么是错爱,与其给孩子堆砌金银,任其消费而使他变成纨绔子弟,当然不如为他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保障让他成才。

在让孩子理解父辈的金钱与资产同自己成长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上,董浩云的做法是非常值得现代父母借鉴的。

所以,为了孩子阳光灿烂的明天,父母必须加强对孩子的素质教育,在物质上掌握适当的分寸;应该让他经历人生的风雨,走过生活的磨难,从而激发孩子刻苦进取、奋发有为的自强精神;应该逐步让他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增强他独立生活的能力。那样,孩子的心态才会更加成熟,面对人生的选择才会更加理智。

今天的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和毅力的较量,一个任如果没有吃苦的精神,是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所以,一定要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吃苦精神。

教子点睛

其实,让孩子生活简朴也好,吃苦也好,作为父母,都要明白这样做的最终意义。实际上,生活简朴不是目的,吃苦也不是目的,而是培养孩子的一种责任心,培养他适应社会的一种潜力。一个孩子如果从小没有吃一点苦,没有遇到一点挫折的话,就会为他未来的成长埋下一个隐患。

以中国人为骄傲

董建华经常说:“我觉得我爸爸对我最大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做人的道理,另一方面,他有爱国爱民族的情怀。他的这种情怀深远地影响着我,我觉得是一件好事。”每当说到这样的话时,董建华的神情就会情不自禁地凝重起来。

董浩云始终教育儿子要以做中国人为骄傲,这对董建华的影响很大。当年,董浩云把董建华送人读中文的中学,为的就是让他学好中文。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社会掀起阵阵种族歧视的恶浪,而此时,董建华正在美国工作,他赶上了这一股恶浪。当时,在美国的一些华人也受到了这种恶劣政治气候的影响,产生了自卑感,甚至不敢说自己是中国人,宁肯说自己是日本人或新加坡人。而那些拿到“绿卡”的中国人,在自己的同胞面前又摆出高人一等的样子。这些现象对年轻的董建华产生了冲击。

出于生活与工作方便考虑,董建华曾请求父亲出面,为他办一张“绿卡”。董浩云听了非常生气,他对董建华说:“不管给什么籍,我们到底还是中国人。个人没有作为,什么国籍都没有用,都没有人看得起。”对于儿子的请求,董浩云坚决不同意。

董浩云教育董建华要记住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他自己的行动更能教育人。董浩云的企业做得很大,他与美国上层建立了密切的关系。美国前任总统卡特、里根、尼克松、福特在入主白宫后,都约请过董浩云共同进餐,个人关系也非常密切。他们曾建议董浩云加入美国籍,但都被他婉言拒绝了。

董浩云与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查尔斯王子的私交也很好。他们也曾像美国人一样,积极游说董浩云加入英国籍,并授予他爵位和“太平绅士”的称号,董浩云也一一婉拒。他私下对朋友说:“拿了外国人的护照,外国人仍然把你当中国人,何不直接以中国人的身份,将来有什么成就,都是中国人的事。”

不可否认,“以中国人为骄傲”,这是董浩云的座右铭,也是董建华的座右铭。

有关教育专家说,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在成年后弥补,但是,他的思想道德品质却一定要在小时候养成。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就应该丰富、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感,而让孩子“以中国人为骄傲”正是道德情感中最重要的内容。可以说,孩子的道德情感决定着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命运,决定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否后继有人。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是否“以中国人为骄傲”与学习没什么关系,只要把学习搞好了,这种爱国主义教育什么时候都可以进行。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可以想一下,孩子如果不“以中国人为骄傲”,他就不会热爱自己的国家,也就不会热爱自己的家乡,不热爱家乡的父老乡亲……那么,他的身上就缺少了一种前进的动力。如果他只为了考高分、读大学、挣大钱而学习,就会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脱节。

纵观历史,众多的成功人士,在他们的灵魂深处,都有一颗“以中国人为骄傲”的心,由这颗心生出来的是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远大的报国志向,否则,他们也不会成就一番事业。

教子点睛:

父母一定要加强对孩子道德情感的教育,首先要从“以中国人为骄傲”的爱国情感做起,不要让孩子崇洋媚外。因为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有光辉灿烂的文化,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都应该积极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继续推动社会向前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