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父母 教品德
2747600000002

第2章 品德比学历更高(1)

天下没有一位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但究竟怎样才能让孩子成才呢?难道学习好,取得了很高的学历就是成才了吗?未必呀!对孩子来说,一生最为重要的就是他的品德。其实,对每个人来说,品德都是最为重要的。正如儒家经典《大学》所指出的:“德者,本也!”品德,才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与品德相比,一个人的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所以,父母一定要重视培养孩子的品德,让他更好地做人处世,修身敬业,顺利走向成功。

品德是成功做人的基石

品德,应该高尚些;处世,应该坦率些;举止,应该礼貌些。

——(法国)孟德斯鸠

人生,幸福不是目的,品德才是准绳。

——(美国)比彻

一天晚饭后,妈妈给8岁的儿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深夜,一个贫穷的小男孩百般央求一位绅士买一包火柴。后来,绅士无奈地同意了,但他发现自己没有零钱。小男孩说:“先生,您先拿着火柴,我去给您换零钱。”说完他拿着绅士的钱跑掉了。绅士等了许久,小男孩都没有回来,他只好失望地回家了。

第二天,绅士正在办公室工作,忽然一个小男孩来找他。可他发现眼前的小男孩却并不是昨天晚上的那个孩子。小男孩说:“先生,对不起,我哥哥昨晚没有将零钱还给您。因为昨天,他在换完零钱后被马车撞伤了脚,现在还在床上不能动呢!所以,今天他让我来把这些零钱还给您。”

绅士被这两个小男孩的品德打动了,于是决定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故事讲完了,妈妈问儿子:“为什么绅士最后决定要帮助他们呢?”

儿子想了想答道:“因为他们很诚实,把零钱还给了他。”

妈妈点点头:“你看,只要拥有良好的品德,最终就能拥有幸福的人生。所以,你也要向这两个小男孩好好学习。你要记住,做一个好人比什么都重要!”

儿子立刻立正敬了个礼说:“是!妈妈!我也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品德对一个人有着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作用,这位母亲用一个故事让儿子明白了这一点。培养孩子的好品德,父母也是在帮助孩子追求美好人生,品德教育对于孩子不可或缺。

品德,指的是一个人的品格德行,是人的道德品质。品德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做人最根本的原则。人的一生道路漫长,充满着各种各样的际遇,而高尚的品德则是人得以前进的最有力的支撑。

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说:“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其实,品德无论是在哪一个时代哪一个国家,都是备受人推崇的,它也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试想,若是一个人丧失了做人的根本,那么他也必然会丧失健康的心态并逐渐失去人性,践踏了为人应当遵守的基本准则,最终只能导致人生的失败。就如一棵树,若是内心健康,它就能越长越挺拔;若是内心腐败,它很快便会死去。

相信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因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生活得快乐幸福,才能在高尚品德的指引下有所建树。

培养建议

建议一:父母首先要有好品德

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斜。”其实孩子在小的时候,就可以看作是父母身后的影子。父母自身的品德高尚正直与否,对孩子将会有着极大的影响。

有位父亲平常养成了说话带脏字的毛病,而且总是骂骂咧咧的。很快,他那才6岁的儿子也和他一样了,说话也带脏字,还经常骂人。这位父亲也想要管教儿子,于是他脏字连篇地训斥了起来。但最终他不但没有看到什么教育效果,反而是儿子越来越“出口成脏”。

可以肯定的是,这位父亲若是不先从自身加以改正,那么他也将永远无法管教好自己的儿子。所以,父母自己首先要有好品德,让孩子在父母榜样的熏陶下,也能够自觉培养出好的品德。同时,在生活中,父母若是发现自身有不足,也要积极改正。而且,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自己必须做到。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出孩子对好品德的渴望,他才能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向好的方向发展。

建议二:要教孩子重视良好的品德

当孩子小的时候,他对品德的概念还不太明了。年幼的孩子缺乏足够的判断力,他只是从父母的态度中得出结论。所以,父母要想引起孩子对品德的重视,自己就应该先将其重视起来。

小学校从1年级开始就开设了思想品德课,7岁的女儿对这门课却不很重视,她甚至对妈妈说:“品德课本里也没写什么东西嘛。”妈妈决定要纠正女儿的这种想法。

后来,妈妈从书店买回来许多关于讲述高尚品德小故事的书。每天闲暇的时候,妈妈就给女儿讲书中的小故事,用一个又一个品德小故事引起女儿的兴趣,渐渐地,女儿开始重视品德了。

一段时间过后,妈妈发现自己不用再给女儿读故事了,女儿已经开始自己找这类的书来看了。而且,她也开始自觉地以故事中品德高尚的人为榜样。

这位聪明的母亲用讲品德小故事的方法,让女儿自己逐渐认识到了品德的重要性。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方法还有许多,看相关影视动画、生活中的实际演练,等等,都可以让“品德很重要”这个意识在孩子的头脑中潜移默化,并最终扎根。这样,他就会在生活和学习中重视品德,并时时处处以高尚的道德来要求自己。

建议三:保持好品德要成为孩子的习惯

就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样”,成功做人的基石也并不是一天之内就能筑好的。一个人的好品德,必须要一直保持下去,并将其养成习惯。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好品德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长久坚持不懈。

在小学3年级思想品德课上,老师告诉同学们:“品德对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希望大家都能将好品德保持下去。”容真回家后问妈妈:“好品德也能保持吗?不是到一定时刻才能用吗?”妈妈说:“高尚的品德并不是到一定时刻才用得上的,而是无论什么时候它都有用。如果你能将‘保持好品德’变成日常习惯,一直做一个品德高尚的好孩子,那么你的未来也会是光明一片啊!”

孩子的某些正确观念,多依靠老师和父母帮助他建立起来。故事中的这位母亲就是帮助容真建立起了保持好品德的观念。

建议四:让孩子时刻注意“以德立身”

品德应当是一个人由心而外所表现出来的,而且品德的表现不会因要做的事情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这件事情可以表现好品德,那件事情就不用表现”,类似这样的言论都是不正确的。父母要提醒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丢掉自身的好品德,要时刻以德立身。

我国汉代辞赋家陆贾曾说:“立事者不离道德,调弦者不失宫商。”意思是说:建功立业的人要有道德修养,正如调弦试音的人要懂得音律一样。的确如此,无论做任何事,品德都是最重要的。所以,父母要让孩子以一个较高的品德标准来要求自己,不要为了一己私利而丢掉原则,不要违背基本的道德准则。只有高尚的品德才是成就事业最根本的基础。

金玉良言

英国教育家塞缪尔·斯迈尔斯说:“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品格之高尚与否。”是的,高尚的品德不但对个人十分重要,对社会、对国家也是不可或缺的。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将品德培养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学历高并不等于品德好

智育只能是德育的辅助品,学问只能作为辅助品德之用。

——(英国)洛克

对一个人的评价,不可视其财富出身,更不可视其学问的高下,而是要看他真实的品德。

——(英国)培根

开学第一天,刚升入小学5年级的刘蕾放学回家后,好奇地翻看着所有的新课本,当看到思想品德课本的时候,她皱了皱眉,顺手就把它扔到了一边。刚巧爸爸从她身后经过,看见了她扔到一边的思想品德课本,于是爸爸拿起书问道:“为什么把课本乱丢呢?”

刘蕾摆摆手说:“我都上5年级了,学校还讲思想品德,多无聊啊!多学点知识比学那个有用。”

爸爸摇了摇头,将品德课本放到了刘蕾的眼前:“你的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想多学知识这的确是好事,但思想品德可不是无聊的事情!要想求学,必须先会做人才行啊!你只有尊敬老师,才能更好地学到知识;你只有团结同学,才能更好地交流知识……这些行为都是需要你有好品德的啊!我们可不能只顾着知识学习,却忽略了品德的学习,你应该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好孩子!”

……

我们形容一个好人,总习惯于用“德才兼备”,就如爸爸对刘蕾的期望。正如这位父亲所说,一个人不能只顾着知识学习,品德的培养也同样重要,甚至它要比知识的学习还要重要。

宋代史学家司马光说:“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意思是说:品德是第一位的,才能是第二位的,切莫重才轻德。这话非常正确。其实,一个人品德的形成,与他从小到大所处的环境、个人生活经历、接受的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关系。

按照常理来说,一般高学历、学识丰富的人都应该对品德有更深刻的理解才对,但是事实却恰恰相反。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现在有许多高智商的犯罪、欺诈,而能实施这种犯罪行为的人都是高学历的人,但他们却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失去了最起码的道德。

虽然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但是有学识却与高品德不能划等号。学历仅仅是在证明一个人科学文化知识水平的高低而已,这与这个人的品德高尚与否却没有任何联系。所以,父母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千万不要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略了孩子品德修养的培养。孩子只有先成为一个好人,他的一身所学才能有真正的用武之地。

培养建议

建议一:父母要抛却“学历至上”的想法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成为了一句人尽皆知的话。去问一下孩子,他为什么会将分数看得如此重要,许多孩子都会如此回答:“考不好,爸爸妈妈会生气,会打我。”但反过来,如果孩子看见同学跌倒了没去扶、看见老师也不打招呼,又有多少父母会因此而大发雷霆呢?

9岁的儿子拿回了自己的成绩单,各科分数并不算高。他有些惴惴不安地看着爸爸,爸爸则仔细地读着成绩单上老师的评语。后来,爸爸笑着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老师说你很讲礼貌,团结同学,很有爱心,你做得很好!关于学习,咱们再找找不足,好好补一补。”

儿子问爸爸为什么不骂他,爸爸却说:“我和妈妈不希望你成为一个只为分数拼命的孩子,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你能够成为一个人人称道的好孩子。只有你为人善良,你所学的知识才算有用啊!”

这位父亲给所有家长做了一个好榜样,“学历至上”并不能成为判断一个人是否能立事业的唯一标准。将孩子培养成一个好人,才应该是父母对孩子最先进行的教育。

父母不要认为,品德什么的等孩子到一定年龄自然就会有了,在他的学习阶段还是成绩最为重要。若是不积极培养一个人的品德,是很难“树大自然直”的。没有接受过品德教育的孩子,无论他学多少知识,他都不会是一个健全的人。

建议二:告诫孩子“欲求学,先做人”

“欲求学,先做人”,意思是说,想要学习知识、求取学问,自己首先要有好品德,先要成为一个好人。否则,没有好品德,做人做事都没有最根本的道德观念,学来知识又能有什么用呢?

12岁的小南马上要升初中了,他为了将来能进入理想的中学,很自觉地加强了学习。但从那以后,爸爸妈妈就变成了他的“服务生”,总是被要求为他做这做那。

爸爸看到小南对父母如此呼来喝去,觉得这样对他未来的成长将会产生不良影响,于是他对小南说:“你刻苦努力是好的,你求学上进也是好的。但是,‘欲求学,先做人’啊!你可不能将学习当作丢弃品德的借口。你看你最近,怎么可以命令爸爸妈妈呢?”

小南刚想反驳,但他转念想起了爸爸平时对他进行的品德教育,“百善孝为先”,他最近的确是做得有些过分了。于是,他连忙向父母道歉,并表示以后再也不会犯这类错误了。

幸亏爸爸及时点醒了小南,不然照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小南就会离“有道德”的路越来越远。父母也要从这个例子得到启发,要告诫孩子,学知识、长学问是一个人成长所必不可少的,但有一个前提,就是首先要能做一个好人。只有自己先做一个好人,才能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为社会国家作贡献。

建议三:注重品德但不要忽略知识学习

有的父母也许会思想极端,看见“求学先做人”就会认为,孩子应该先好好学做人,至于知识的学习就显得不重要了。这样的想法是偏激的,要知道,之所以注重品德,就是为了能够好好学习。若是只为了追求好品德,而忽略了知识学习,孩子失去了知识这一重要的营养,以后想在社会上立足做些事也会比较困难。

所以,父母要正确看待品德教育和知识学习,既不能本末倒置,也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只顾着品德一头。毕竟,有了一定的知识水平,他才更容易读懂经典,才能更好地为提升道德素养服务。同时,父母也要让孩子不要曲解“注重品德”的意思,要让他也不能放松对知识的学习。要让他明白:一个人只有品德高尚且才学丰富,才能有所作为。

建议四:品德好亦可促进学习

品德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实,儒家经典《弟子规》就是一部品德教育读本。《弟子规》中曾经说到:“亲所好,力为具。”意思是说,父母亲所喜欢的东西,要尽力为他们准备好。其实父母都是希望孩子能够学习好的,也都希望孩子能够经过自己努力出人头地,这可以说就是父母喜欢的“东西”。

那么孩子如果有好的品德,他就会落实《弟子规》的教诲,时刻以父母的期望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他也会有更强的上进心,即使没有父母的催促,也能够自觉地去好好学习,用好的成绩来回报父母。可见,好品德可以促进孩子的学习。

金玉良言

时下,高学历的确可以吸引人的眼球,但是品德的好坏却并不能从高学历中反映出来。无论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还是孩子日常学习的重点,都不应该忽视或丢弃品德。要鼓励孩子不断勤奋学习,培养良好的品德,掌握丰富的知识,做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好品德会让孩子终生受益

修养的本质如同人的性格,最终还是归结到道德情操这个问题上。

——(美国)爱默生

99%的努力和1%的灵感,对于成功是不够的,你还必须要有200%的道德品质做保证。

——(法国)罗曼·罗兰

一天傍晚,爸爸接8岁的儿子放学回家。到了家门口,儿子随手就丢掉了刚喝完的牛奶空袋,爸爸一看皱了皱眉头,立刻叫住了他:“你怎么可以随便乱丢垃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