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藏在花季雨季中的85个人生智慧锦囊
2741300000026

第26章 做好情绪的主人(2)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看到一些终日愁眉苦脸的人,他们看什么都不顺眼,无论做什么都没有兴趣和心情。遇到一点困难、挫折,就说命运对他们不公,就自毁自灭,甚至自甘堕落,这种例子并不少见。“看破红尘”,就随遇而安,不求进取。这些人是生活的弱者,是懦夫。他们不敢吃苦,贪图安逸,总是幻想着一切,他们也只能生活在幻想中。

如果说人生是一只在大海中航行的帆船,掌握船航向与命运的舵手便是自己。有的帆船乘风破浪,逆水行舟,而有的却经不起风浪的考验,过早的离开大海,或是被大海无情地吞噬。这就是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心态,正是他们不同的心态,导致他们的人生产生惊人的差异。

面对同样的情境,乐观者会看到生活中积极的一面,因而感到愉快、开心;悲观者则只会看到生活中消极的一面,因而感到伤心难过。所以,要想得到快乐,我们就要乐观地面对生活带给我们的种种考验,要做生活的主人,不要做它的奴隶,不要让外在环境和他人来决定和控制自己的喜怒哀乐。

多数沮丧悲观者对未来忧心忡忡,究竟他们在担心什么,其实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他们的世界和空间已越来越窄。改变这一现状,不妨试试“积极想象法”,这会使他们对生活充满乐观情绪。要知道,任何事情在想像中都是可能的。当你打算参加某项活动而又心存恐惧的时候,当你因为事情的进展并不是很顺利的时候,你可以对自己说:“我能做好这件事,我比别人更善于控制自己的生活。”这种语言暗示法韵好处是。你对自己所说的话语往往能影响你的自我感觉,明显改善自己的沮丧情绪。

生活中,失败、平庸者多,主要还是取决于一个人的心态。遇到困难,平庸者总是挑选容易倒退之路,总是想着“我不行了,我还是不要坚持了”,结果陷入失败的深渊。成功者遇到困难,则以积极的心态,用“我一定行!”“我一定能想到解决的办法”等积极的意念去激励自己,于是想尽办法,不断努力,直到成功。这就是“一念之差”所决定的成败。

任何事物本身都没有快乐和痛苦之分,快乐和痛苦是我们对它的感受,是我们赋予它的特征。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去看待,就会有不同的感受。一个人快乐与否,不在于他处于何种境地,而在于他是否持有一种乐观的心态。

让乐观代替悲观

有一位老人,有两个儿子,他们都很可爱。圣诞节来临前,父亲为了考验一下自己的两个儿子,分别送给他们完全不同的礼物,在夜里悄悄把这些礼物挂在圣诞树上。第二天早晨,哥哥和弟弟都早早起来,想看看圣诞老人给自己的是什么礼物。哥哥的圣诞树上礼物很多,有一把气枪,有一辆崭新的自行车,还有一个足球。哥哥把自己的礼物一件一件地取下来,并不高兴,反而忧心忡忡。父亲问他:“是礼物不好吗?”哥哥拿起气枪说:“看吧,这支气枪我如果拿出去玩,没准会把邻居的窗户打碎。那样一定会招来一顿责骂。还有,这辆自行车,我骑出去倒是高兴,但说不定会撞到树干上,会把自己摔伤。而这个足球,我总是会把它踢爆的。”父亲听了没有说话。

弟弟的圣诞树上除了一个纸包外,什么也没有。他把纸包打开后,不禁哈哈大笑起来,一边笑,一边在屋子里到处找。父亲问他:“为什么这样高兴?”他说:“我的圣诞礼物是一包马粪,这说明肯定会有一匹小马驹就在我们家里。”最后,他果然在屋后找到了一匹小马驹。父亲也跟着他笑起来:“真是一个快乐的圣诞节啊!”

尼采曾说:“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失火时,没有怕黑的权利;战场上,只有不怕死的战士才能取得胜利;也只有受苦而不悲观的人,才能克服困难,脱离困境。”悲观会使人产生沮丧、困惑、恐惧、气愤和挫折的心理。解决这种状况的惟一办法,是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每一件事或每一个人,即使你偶尔仍会感到失望,但逐渐地,你会对人生增加信心,胜过原来消极态度带给你的影响。

在悲观者的眼里,快乐是有条件、有砝码的,这个条件和砝码就是金钱、权力、地位及其他的外在因素。悲观者常想当然地认为,只要自己能拥有这些东西,快乐就会不请自来。诚然,快乐不可没有物质基础。在乐观者看来,却截然相反。

悲观主义者说:“人活着,就有问题,就要受苦;有了问题,就有可能陷入不幸。”即使一点点挫折,他们也会有千种愁绪、万般痛苦,认为自己是天下最苦命的人。一如英国哲学家罗素所形容的“不幸的人总自傲着自己是不幸的”。悲观主义者用不幸、痛苦、悲伤做成一间屋子,然后请自己钻了进去,并大声对外界喊着:“我是最不幸的人。”因为自感不幸,他们内心便失去了宁静。于是不平、嫉妒、虚荣、自卑等悲观消极的情绪应运而生。他们自己抛弃了快乐与幸福,一叶障目,视快乐与幸福而不见。

乐观主义者说:“人活着,就有希望;有了希望就能获得幸福。”他们能从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品尝到甘甜,因而快乐如清泉,时刻滋润着他们的心田。这就是一念之差导致的天壤之别。

痛苦与欢乐就像黑夜与光明相互交替,只有知道怎样使自己适应它们,并能敏捷地逢凶化吉的人,才懂得怎样生活。

经验锦囊

悲观者会认为人生艰苦,成功并不是举手之劳。他们想证明自己的负面假设是正确的。他们用负面经验来对抗乐观主义。他们以为乐观的人是鸵鸟,只会把头埋在沙子里,根本就不了解人生的艰苦。

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抱怨天地抱怨别人,不如好好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心灵,认识过来路途上的经历,认识明天生活的意义。如果有了对自己和他人、对社会和人生清醒的认识,抱怨就会越来越少,感激会越来越多;这时,我们眼前的世界也就色彩绚烂得多。

抱怨会阻挡你前进的脚步。任何人都有粗心大意的时候,犯错时理应坦承错误,不要只是担心自己的实力让人低估,不要用种种的抱怨来武装自己,因为这样并不能为你争取到旁人的肯定,你也将无法获得真正的成长。

曾经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参加博鳌亚洲论坛2007年会期间,在一次与中国网友网上讨论时,接受了近两万名网友的提问。其中,大家向比尔·盖茨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你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比尔·盖茨的回答是:“工作勤奋,我对自己要求很苛刻。”

在微软创业初期,比尔·盖茨就异常勤奋努力。微软老员工鲍伯·欧瑞尔说出了他1977年进入微软公司时比尔·盖茨的工作状态:“那时候比尔满世界飞。他会亲自跑到各个公司跟人家谈,比如得州设备、施乐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法国公牛机器公司。那些公司会有一大帮技术、法律、销售及业务人员围着他,问他各种问题。比尔经常单枪匹马参加世界各地的展览会,推销产品。比尔整天都在销售产品,有时他刚出差回来就连续上班24小时,累了就在办公室睡一小会。”

虽然微软的员工们工作非常卖力,但都勤奋不过他们的老板比尔·盖茨。事实上,比尔·盖茨至今依然如此勤奋努力。哈佛商学院的案例中有这样的说法:“盖茨好像就住在办公室。他每天上午大约9点钟来到办公室后,就一直呆到半夜,休息时间似乎就是吃比萨饼外卖的这几分钟,吃完后他又继续忙开了。”

人的一生如潮起潮落,起伏难定。当年林肯一生坎坷,屡受挫折,谁能相信这位鞋匠的儿子能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呢?李嘉诚在年轻时,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时谁又能想到他会成为世界华人的首富呢?这样的例子多得数不胜数。世界上什么样的奇迹都可能发生,其前提只有一点:活着就得努力行动,只要你拒绝抱怨,你就能够增加百倍的信心,这种信心才是你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它将一直陪伴你,自到你成功的那一天。

当我们以为自己很努力、很辛苦,付出了很多时,我们真的足够努力了吗?我们真的达到自己的目标了吗?即使我们完成了预定的目标,但我们真的做得足够快、足够完美了吗?如果你要不断地胜任工作和职位。你就必须不断努力,不断改进,抱怨是我们走向成功的一个很繁琐的障碍。

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对事态进行重新估计,不要只看坏的一面: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其他方面取得的成就;不妨自我犒劳一番,如去饭馆美餐一顿或去逛逛商店;考虑一下怎样避免今后发生类似的问题:结交那些希望你快乐和成功的人,你就在追求快乐和成功的路上迈向最重要的一步;想一想还有处境比自己更差的人。然后,我们把自己目前的处境与过去比较一下,尽量找出胜过过去的地方。总之,要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不要让自己被烦恼干扰,更不要因为这样那样的抱怨而难过悲伤。

不要抱怨别人不理解。要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证明自己的忠诚,证明自己的执著。用诚信行动去落实自己的诺言,尽自己的心去努力做人做事就够了。做人最重要的不是得到别人的赞扬,而在于你享受了生命的过程。

不要抱怨善良的代价。你应该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人一旦失去了善良,失去了真诚,失去了怜悯之心,那么我们的人生将不再有意义。仇恨与罪恶不会让我们有一天的安宁,投机倒把之事只能让我们得到一时的快感,时光飞逝留给我们的只有长久的内疚和自责。就算善良是吃亏,是落后,看上去我们的确是失去了很多,但是我们却获得了内心的宁静,找到了平和与爱,释怀了奉献之后那久久的眷恋,我们的眼界更加宽阔,这一切都表明我们的精神世界并不贫穷。我们拥有了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

不要抱怨生活的艰难。不要抱怨说:“为什么困难总在我身边?”其实,人的一生本身就是在天天面对问题,是在解决困难中不断地前进和发展的。每个人都要去面对这样那样的苦难,而并非只有你一个人。俗话说得好:“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也是一样,不管是什么困难、什么问题,我们都要从正面看待它,只有积极应对,才会有突破与解脱的机会。

拒绝抱怨有妙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听到很多的抱怨。大人们抱怨生活实在太艰辛。学生抱怨作业真的很繁重。就这样抱怨来抱怨去,自己没有心情干活不说,别人也要跟着倒霉。

有一个盲人曾经说了这样一句名言:“虽然我看不见太阳。但我可以感受阳光的温暖;虽然我看不见大海,但我可以倾听海浪的声音。”他那种豁达的胸怀,乐观的心态,不得不让我们折服。没有一丝的抱怨,没有一丝的颓废,有的只是自信和乐观。他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充满了向往。

戴尔·卡耐基先生的30条沟通人际关系原则中,第一条就是:不批评、不责备、不抱怨。抱怨会让我们陷入一种负面的生活、工作态度中,常常在他人身上找缺点,包括最亲密的人。不抱怨的人一定是最快乐的人,没有抱怨的世界一定最令人向往。

那么究竟我们怎样做才能让自己不再抱怨呢?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思想来武装自己,使自己的行动积极起来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转移情绪

人生的道路崎岖不平,坎坎坷坷,难免有挫折和失误,也少不了烦恼和苦闷。此时此刻,应迅速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方面去。比如有时碰到不顺心的事情或在家中与亲属发生争吵,不妨暂时离开一下现场,换个环境,或者同别人去侃大山,或者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娱乐娱乐。这样很快就会把原来的不良情绪冲淡以至赶走,而重新恢复心情的平静和稳定。

憧憬未来

追求美好的未来是人的天性,也是人类生存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经常憧憬美好的未来,才能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不管命运把自己抛向何方,都应该泰然处之。不管现实如何残酷,都应该始终相信困难即将克服。曙光就在前头,相信未来会更加美好。

向人倾诉

心情不快却闷着不说会闷出病来,有了苦闷应学会向人倾诉的方法。首先可以向朋友倾诉,这就需要先学会广交朋友。如果经常防范着别人的“侵害”而不交朋友,也就无愉快可谈。没有朋友的话,不仅遇到难事无人相助,也无法找到可一吐为快的对象。把心中的苦处和盘托出,从知心人那里得到安慰,甚至解决方法,心胸自然会像打开了一扇门一样明朗。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向亲人倾诉,学会把心中的委屈和不快倾诉给他们。也常会使心境立即由阴转晴。

拓宽兴趣

兴趣是保护良好的心理状态的重要条件。人的兴趣越广泛,适应能力就越强,心理压力就越小。比如,同样是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有的人觉得无所事事,很容易产生无用、被遗弃等失落感。而有的人则觉得退下来后无官一身轻。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时间看书、写字、创作、绘画、弹琴、舞剑、养鸟、钓鱼、种花等等。总之,兴趣越广泛,生活越丰富、越充实、越有活力,你会觉得生活中处处充满阳光。

宽以待人

人与人之间总免不了有这样或那样的矛盾,朋友之间也难免有争吵、有纠葛,但只要不是大的原则问题,应该与人为善,宽大为怀。绝不能有理不让人,无理争三分,更不要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脸红脖子粗,甚至拳脚相加,伤了和气。应该有那种“何事纷争一角墙,让他几尺也无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博大胸怀和高风亮节。

忆乐忘忧

在人生的旅途中,有时荆棘丛生,有时铺满鲜花,有时忧心如焚,有时其乐融融。对此应进行精心的筛选,不能让那些悲哀、凄凉、恐惧、忧虑、彷徨的心境困扰着我们。对那些幸福、美好、快乐的往事要常常回忆,以便在心中泛起层层涟漪,激发人们去开拓未来,而对那些不愉快的事情,诸多的烦恼要尽量从头脑中抹掉,切不可让阴影笼罩心头,而失去前进的动力。

经验锦囊

有得必有失,何必去计较那么多呢?人生短短数十年,有很多的东西、很多的事物值得你去关注。在你关心别人的同时也会有人默默地注视你、关心你。所以,请不要抱怨,不要计较得失,珍惜眼前的幸福,不要轻易放弃幸福,正视你的努力,你会更加幸福的。

该忘记的就忘记,宽容的就宽容

作家约翰·麦斯菲尔德说:“快乐的日子,使我们聪明。”人与人相处,难免会为了一些事情争执,就像吃烧饼哪有不掉芝麻的道理一样。但如果搞不清楚事情的轻重缓急,明明是没什么大不了的小事,却偏偏喜欢较劲的话,那么生活未免过得太无趣了。所以做人应该豁达点儿,该宽容的就宽容,该忘记的就忘记吧!

一般人往往很容易遗忘欢乐的时光,但对于哀愁的经历却经常忆起,这是对遗忘哀愁的一种抗拒。换言之,人们习惯于淡忘生命中美好的一切,但对于痛苦的记忆,却总是铭记在心。为什么呢?难道我们真的如此笨拙?不,当然不是。关键在于我们的“执著”。我们很少静下心来检查自己“已有的”或“曾经拥有的”。而总是“看到”或“想到”自己“失去的”或“没有的”。这,当然注定了难以遗忘。